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缩微文献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对策探析

2011-04-13侯小云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1年3期
关键词:国家图书馆文献图书馆

侯小云

(辽宁省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015)

1 我国缩微文献资源现状

1.1 2009年底我国公共图书馆缩微文献总量

1.1.1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收入的古籍约6万种,有近4万种需要抢救拍摄。已拍摄成古籍缩微文献31,974种。

1.1.2 《全国中文报纸联合目录:1833—1949》(1981年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中收录解放前报纸近7,800种。已拍摄成报纸缩微文献4,361种。

1.1.3 《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1833—1949》及其补编本(1981年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中收录1833—1949年间期刊36,400余种,其中大部分为民国期刊。已拍摄成期刊缩微文献15,350种。

1.1.4 《民国时期总书目》,以原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重庆图书馆馆藏为基础,收录原版民国图书12.4万余种(未包括线装书和中小学教科书)。实际上民国时期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已经比较发达,当时各种图书馆收藏的民国文献大多数流传到今天,实际传世的民国文献超过 《民国时期总书目》所收种数。据“中心”统计,全国公共图书馆范围内可投入拍摄的民国图书约15万余种,其中国家图书馆约10万种,成员馆约5万余种。已拍摄成图书缩微文献61,899种。

综上,截止2009年底,我国公共图书馆累计抢救拍摄各类馆藏文献113,584种。国家图书馆缩微胶片母片库累计入藏各类文献母片111,000余卷,6,000余万拍,缩微胶片拷底库存拷底片17.5万卷。以上数字可以看出,有书目记载的建国前文献25.4万余种,2009年底已完成56%的文献抢救拍摄任务。

1.2 缩微文献资源开发利用现况调查

1.2.1 国家图书馆缩微文献资源开发利用的情况最好

国图的缩微文献资源在整个缩微文献资源库中所占比重较大,按照“中文求全,外文求精”的采购方针,每年与国外图书馆互赠或采购缩微文献补充馆藏。截止2007年12月,国家图书馆收藏缩微平片149,697袋/28,8136片。据1999年-2007年统计资料,平均每年入藏缩微平片10,000-15,000片。截至2009年底,国家图书馆共收藏缩微胶卷96,619(卷),缩微平片1,292,646(张/片),缩微文献合计1,389,265(卷/张/片)。该馆利用图书馆采编系统,完成了CN-MARC缩微胶卷的编目,建成缩微文献机读目录数据库。2008年完成4,535种、8.6万期、504万幅民国期刊和11,259种、12,075册、286万幅民国图书的缩微文献数字化加工和全文影像数据库建库工作。在缩微文献资料开发上,1992年“中心”成立了“全国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献编辑出版委员会”,协同各成员单位发掘与抢救具有重要价值的珍藏文献资料,影印出版了珍贵、稀见的古籍文献资料,即珍本秘笈,罕见的抄本、异本、名人稿本、佚文、日记、信札、墨迹、稀见方志、舆图、谱牒、档案文告等具有重大史料价值的普通古籍以及珍稀期刊,少数民族重要文献。包括《中国文献珍本丛书》、《中国佛学文献丛刊》、《中国边疆史地资料丛刊》、《中国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献珍本汇刊》、《民国珍稀期刊类》、《奏议、档案类》、《早期中文报纸创刊号》及其他类文献等几个系列。截至2010年,总计影印出版了305种、2,348册文献奉献给读者。国家图书馆有3个缩微资料查阅室,有61台缩微阅读机为读者提供缩微胶片的查阅。读者通过馆内局域网查阅缩微文献数字资源和开发的专题资料,每年接待者都达上万人次。远远高于其他公共图书馆接待的人数总和。

1.2.2 福建省图书馆缩微文献利用率最高

该馆注重地方性缩微文献馆藏的补充采购。单独设立缩微部,负责文献抢救拍摄和缩微文献的收集、利用工作。现有一整套《四库全书》及《敦煌遗书》;古籍善本1,781种及1949年前福建省主要报纸105种、期刊404种、1949年前东南亚地区的部分报纸和1949年后《福建日报》、《福州晚报》、《厦门日报》等缩微胶片。平均每年接待读者近千人,查阅胶片1,300余卷,还原文献1,700余张。读者利用文献中,地方报纸利用率最高,其次为地方志。

1.2.3 其他图书馆接待查阅缩微文献读者数目不等

缩微文献中以利用建国前连续性、完整性强的地方大报为最多。如《大公报》、《长沙日报》、《湖南国民日报》、《广州民国日报》,《中山日报》《盛京时报》、《泰东日报》、《满洲日日新闻》、《东北日报》、《大同报》、《申报》等。查阅利用者多为社科界、史学界有国家级课题的学者,科研所、高等院校中有专业课题的教授和研究教育史、新闻专业、历史专业的在职研究生,也有影视、报刊、出版社及网络等媒体对民国时期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的背景资料的需求。辽宁省图书馆的东北地方志及解放前中文报刊,一直是国内外读者长期利用的珍贵资料。如《辽沈晚报》2011年推出的“百年报刊看辽沈”活动,就是想通过活动寻找百年来中外报刊记载的发生在辽沈大地上的故事。另外,缩微文献中地方资源非常丰富,并且还在源源不断地补充,因此极具开发利用价值。各馆为提高缩微文献资源的利用率,正加快实现缩微文献数字化工作,或自建、或外包。从“中心”2010年各馆缩微文献数字化调查统计情况看,已有14家图书馆购买了缩微胶片扫描仪,有12家正在进行或将要完成缩微文献资源的扫描工作。累计完成古籍、民国图书、期刊、报纸约3,781种,3,104,460幅缩微文献的扫描和部分资源的建库工作。

2 制约缩微文献资源开发利用因素分析

2.1 思想意识层面的因素

对缩微文献藏品和资源共建的认识不足。开展文献缩微抢救与实现文献数字化、提高文献利用率是并行的,互为补充。前者能实现信息稳定永久保存,后者能实现信息利用方便快捷,都是有效保护原文献的一种手段。据了解,哈佛大学图书馆每年花巨资向中国国家缩微中心购买胶片,却从未订阅任何中国的光盘数据库。随着原文献的损毁,有些缩微文献已经具有文物价值。由于传统观念作祟,一些馆在文献抢救和资源共建共享问题上,乐于索取,吝于贡献。以民国时期的历史文献为例。减少民国文献的抢救,将影响整个民国时期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亦影响了馆际协作和资源共享的进程。

管理者的重视和支持是缩微工作取得进展的首要条件。1998年,文化部开展公共图书馆的第二次评估之前,由于评估标准中缩微工作占有一定分值,因此各馆从上到下到对缩微工作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各馆先后开展了缩微文献书目数据库建设、编制文献提要、举办缩微文献展览、配备缩微阅读机、成立缩微文献查阅室等系列工作;1999年,国家实施数字图书馆工程,书本式扫描技术的发展加快了数字化的进程;2003年,由于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加大对电子文献、网上资源加工、发布的分值,取消了对缩微工作的评估,缩微工作逐渐退出图书馆中心工作,变成“微缩”工作。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中心”很难像开展全国公共图书馆文献缩微抢救一样,对全国缩微文献资源的开发建设工作进行统一规划部署。

2.2 资金和设备因素

缺乏资金和先进设备的投入。缩微文献资源的开发,必须借助胶片阅读还原机或扫描仪来实现。因此,政府经费的投入和专用设备、系统的先进程度,决定着缩微文献资源开发的速度和深度。从实际工作看,资金雄厚和技术力量强的图书馆,开发工作就好些、快些,或采用自建和外包形式建设民国时期文献影像数据库,地方性专题特色库;或出版图书,或举办展览,均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大部分图书馆由于缺乏后续资金,设备配置跟不上,导致缩微胶片阅读设备老化,故障不断,流失了本就不多的特定读者群。而有限、拮据的经费,也使图书馆在缩微胶片扫描仪的采购上,慎之又慎。由此,严重制约了缩微文献资源开发的速度。

2.3 读者因素

读者因阅读不方便,失去耐心,又由于受阅读方式的制约,长时间在阅读机前阅读,身体会出现疲倦和不舒服的感觉,久而久之便不愿检索和阅读缩微文献,失去对利用缩微文献的兴趣。

缺乏必要的读者教育,也是导致缩微文献资源利用率低的重要因素。相当一部分读者对缩微文献的服务功能和文献内容不甚了解,不清楚利用缩微文献资源对自己的学习研究可以提供哪些帮助。而图书馆又缺少于对读者的培训、指导与宣传,即对“缩微文献资源检索与利用”的教育不够,因此读者只能“舍近求远”,通过其他利用途径来满足文献需求。

3 促进缩微文献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对策与措施

3.1 明确认识

近年来,随着缩微文献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缩微文献资源的价值已经得到业内、外专家学者的普遍认同。图书馆界人士,特别是图书馆管理者,应该站在战略高度,充分认识缩微文献资源的价值。要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打破利己主义,努力建设一个全国范围内的缩微文献资源共享平台,这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也是我们的共同责任。

3.2 坚持三个原则

3.2.1坚持互补余缺原则

通过多年的合作共建,累积了丰富且带有显著地方特性的缩微文献资源,各成员馆结合本馆的收藏重点和特色,彼此互通有无,实现互补余缺。

3.2.2坚持资源有偿共享原则

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下,通过资源适当的有偿共享,带动缩微文献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让成员馆更经济、更高效地实现各自的目标,使信息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和利用。

3.2.3坚持开发和利用同步进行原则

将缩微文献资源边开发,边有步骤地对读者开放,逐步实现从资源的拥有向资源的获取转变。

3.3 加大资金投入

稳定连续的资金投入是开展缩微工作的基础。政府应加大专项资金投入,以改善图书馆软、硬件服务环境,为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目前,利用国家图书馆实施“全国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在全国图书馆实现传统资源与数字资源的集中揭示、组织、整合与服务之机,积极建立有效的文献资源保护和开发保障机制,大力争取国家和地方财政的投入。

3.4 搞好读者宣传工作

作为回溯性缩微文献资源,往往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通过各种宣传手段,使广大读者了解缩微文献资源的特点和作用,展现缩微文献区别于其它形态文献的独特魅力。可以借助各种传媒宣传,也可利用图书馆自身优势,开展相关的知识竞赛,进行国情、地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举办专题展览,如辽宁省图书馆举办的1949年-2009年《人民日报》、《辽宁日报》国庆头版报道展览;举办讲座,邀请研究抗战文化的前沿学者来讲演等,广泛吸引不同层次的读者参与。若与有关的学校、机关团体、企业等合作,效果会更佳。

3.5 提高员工素质

随着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图书馆也要实行人才引进机制。积极引进具有文献学、历史学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技能的信息开发人员。从而保证信息服务人员熟练掌握文献资源组织、加工和利用的技能,在数据库建设、网络信息导航、信息识别等专业服务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实践证明,全面、系统的网络信息资源分类、检索技术,可以帮助用户提高网络信息查询的速度和准确性,满足用户对各种最新信息的需求。

3.6 实现缩微文献资源数字网络化

继续发挥“中心”的组织协调作用。已开展缩微文献数字化扫描的图书馆,建议优先进行民国时期缩微文献的数字化工作;没有条件开展缩微文献数字化扫描的图书馆,建议可选择条件优越、设备先进的成员馆代为扫描加工,以加快缩微文献数字化网络化的建设速度。根据数字图书馆建库的统一标准,在数据库建设上统一录入要求。将分散在不同馆内的展现同一专题的专题数据库,汇总到一个平台上,进行资源优化组合。从而使缩微文献资源更系统,更完整,形成合力,有效提高缩微文献资源利用率。例如,由“中心”建立网络缩微文献资源导航库。建立一个分布式地方性缩微文献书目数据管理平台。以国家图书馆为中心,各成员馆为分布点,将各馆的地方性缩微文献书目分布式发布在一个系统中,合并重复的书目记录,保留书目信息中不同的馆藏地点。实现在这个平台上既可扩大地方性缩微文献资源的总量,又可提高网络缩微文献资源的检索和利用效率。

[1] 李健.全国公共图书馆文献抢救工作之综述[J].国家图书馆学刊,1997(3).

[2] 刘杨.试论资源共享环境下的图书馆馆藏文献开发[J].图书馆情报工作,2009(1).

[3] 傅晓岚.重庆图书馆对抗战文献的保护整理研究[J].理论界,2010(9).

[4] 李华伟.民国文献数字化利用及其著作权问题—以国家图书馆馆藏为例[J].图书馆建设,2010(10).

[5] 范艳芬.数字图书馆联盟建设—以辽宁省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建设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 2010(11).

[6] 吴利薇.论外文地方文献的开发与利用[J].贵图学刊,2010(3).

[7] 侯小云.公共图书馆缩微胶片文献数字化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学刊,2011(2).

猜你喜欢

国家图书馆文献图书馆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重点图书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国家图书馆藏四种古籍编目志疑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夏文《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考论
图书馆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国家图书馆藏吴奕杂剧二种略考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