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猪瘟病毒 圆环病毒 弓形体与副嗜血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断

2011-04-13刘子勇

四川畜牧兽医 2011年8期
关键词:弓形嗜血圆环

刘子勇

(四川省阆中市畜牧食品局,四川 阆中 637400)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高接触性烈性传染病,是危害养猪业的主要疫病之一。猪感染猪瘟后免疫力下降,猪瘟常导致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

猪圆环病毒病是由圆环病毒引起的疾病。圆环病毒分为1型和2型两个基因型。2型圆环病毒对猪有较强的致病性,可引起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患猪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至41℃以上,体瘦、毛焦,皮肤苍白,精神沉郁,呼吸困难,顽固性腹泻等。圆环病毒会导致机体淋巴细胞(主要为参与循环的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数量急剧减少,进而降低机体的抵抗力。

弓形体病是由弓形体引起的疾病,其属人畜共患传染病。弓形体是动物易患的主要血液原虫病。弓形体病发病急,猪患病后死亡率高,病猪主要症状是发热、呼吸困难、皮肤发绀等。

副嗜血杆菌病是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的疾病。患猪表现为体温升高,皮肤发绀,呼吸困难,关节肿大、跛行。剖解见纤维素性胸膜炎和腹膜炎。副嗜血杆菌感染是导致病猪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

1 基本情况

某商品肉猪养殖场从外地购回仔猪40头,一周后,所购仔猪相继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厌食和便秘症状。初步诊断为感冒,或传染性胸膜肺炎,用青霉素、安乃近、头孢噻呋钠等药物治疗未见好转,死猪4头。

2 临床症状

病猪高热稽留,体温达40℃以上,精神沉郁,结膜潮红,眼角有多量分泌物,鼻镜干燥,从鼻孔内流出黏稠的分泌物。病猪远心端甚至全身皮肤发绀,部分病猪皮肤(尤其是臀部)有豌豆大小的紫红色丘疹。病猪呼吸困难,呈犬坐式呼吸,粪便干结,上覆黄白色物,尿深黄。少数病猪跗关节肿大,跛行。

3 病理变化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出血,切面呈大理石样变化;腹腔蓄积黄色液体,腹腔脏器表面被覆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肠系膜淋巴结索状肿大、出血,脾脏肿大、出血,边缘卷曲;肾脏肿大、畸变,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肾皮质出血明显,肾盂充血、出血,个别病死猪肾脏表面有灰白色的坏死灶;肝脏肿大,肝表面有胡豆大小的白色坏死灶;胸腔和心包积液,心内、外膜出血;肺脏肿大、出血,间质明显增宽,肺心叶、尖叶、隔叶有肝变区;气管内充满泡沫,会厌软骨有出血点;膀胱积有浑浊的深黄色尿液,黏膜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胃内有大量酸败食糜,胃黏膜有卡他性炎症。

经临床观察和病理剖解,初步诊断本例为猪瘟病毒、圆环病毒、弓形体与副嗜血杆菌混合感染。

4 防治

4.1 淘汰病猪 对呼吸严重困难、卧地不起的病猪进行扑杀和深埋。这类病猪已失去治疗价值,且会不断向外界排毒,无害化处理这些病猪,减少了开支,还可缓解疫情。

同时检测受威胁猪群的抗体水平,抗体水平较低的猪群紧急接种猪瘟脾淋苗,2头份/头。

全场用1%的烧碱溶液进行彻底消毒,每天一次。可能被污染的饲养工具用聚维酮碘溶液浸泡消毒。

4.2 改善饲养管理 及时清理圈舍内的粪污,保持舍内通风良好,避免氨气对猪的不利影响。在饮水中投放氨基电解多维、黄芪多糖可溶性粉,提高猪群免疫力。

4.3 对症治疗

4.3.1 全群投药

西药:在饲料中添加10%环丙沙星可溶性粉,1 000 g/t及磺胺二甲氧嘧啶钠可溶性粉,1 000 g/t。每天喂两次,连喂7 d。

中药:黄芪60g、银花25 g、连翘 15 g、黄连 15 g、黄芩 15 g、黄柏 15 g、大黄 15 g、栀子 15 g、地骨皮 15g、玄参 15g、麦冬 15g、知母 15 g、生地 30 g、丹皮 15 g、紫草 15 g、枳实 15 g、桔梗 15 g、瓜蒌20 g、天花粉10 g、甘草10 g粉碎拌料,每天喂两次,连用7d。

4.3.2 个体治疗。使用鱼腥草注射液,0.2 mL/kg体重,及头孢噻呋钠,5 mg/kg体重,混合肌注,每天两次,连用3 d;磺胺间甲氧嘧啶钠,50 mg/kg体重,深部肌注,每天一次,连用3 d。

5 小结

先天性猪瘟极可能是引起本次发病的原发因素。

5.1 病死猪的肾脏和脾脏畸形,有明显的沟回状结构,这可能是病死猪在胎儿阶段就感染了猪瘟病毒所致。猪瘟病毒可在脾、肾内皮细胞增殖,导致细胞坏死或发育不良。

据临床观察和实验室诊断得知,感染猪瘟病猪的肾脏常呈畸形,因此可以排除基因变异导致器官畸形的可能。

5.2 先天性猪瘟带毒猪在出生后即不断向外界排毒,并感染其他健康猪,被感染的健康猪发病后又可能将疾病传染给猪瘟带毒猪。先天性猪瘟带毒猪免疫系统发育极不健全,时有可能旧病复发,并继发其他疾病。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这种带毒猪并不表现出临床症状,甚至可以育肥出栏,但当外界因素(包括环境骤变、病原侵袭等)发生不利变化时,机体与病毒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带毒猪就会表现出一定的症状,而其抵抗力的下降又会导致其他继发感染。

5.3 先天性感染导致的发病、死亡较为普遍,追根溯源,原因有二,一是免疫不到位,这或是经费问题,或是人力问题导致的;二是部分规模养殖户对疫苗使用存在认识误区。有的认为疫苗是坚不可摧的盾牌,在制定免疫程序时,既不考虑猪场自身的实际情况及本地区疫病流行特点,也不管注射疫苗后动物机体能不能接受,就把能做的免疫都做了。猪发病后,检测相关抗体,其滴度却相当低。如果这些问题发生在繁育场,则先天性感染的带毒猪肯定就较多。

猜你喜欢

弓形嗜血圆环
加权全能量最小的圆环形变
猪圆环病毒病的发生、诊断和防治
一例鸭圆环病毒病的诊断
降低弓形换位线圈换位尺寸偏差研究
圆环上的覆盖曲面不等式及其应用
浅述猪副嗜血杆菌病的综合防治
一次由“弓形回波”所引发的冰雹天气过程雷达特征分析
副猪嗜血杆菌病及其诊治体会
河市某规模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猪弓形体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