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个性化服务影响因子及策略研究*
2011-04-13王芳
王芳
(河南科技学院图书馆,河南 新乡 453003)
期刊工作是集服务性和学术性于一体的知识服务活动,一向被视为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环境下,数字化、网络化期刊的优势已日益凸现,在此基础上的个性化服务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1 高校用户信息需求特点分析
1.1 专家用户
高校集中了一大批名望高、造诣深、影响大的专家学者,大多为研究生导师和学科带头人。他们需要的是科研学术性强,理论性强,能够反映某一领域最前沿,代表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的文献信息。因此,这部分用户不仅需要某一特定的文献,或特定文献中的篇章甚至一段话,同时还需要信息服务部门对知识和信息进行二次开发、提炼后的增值信息,甚至是某一知识领域、某一单元的信息。该群体的信息需求呈现出高层次、高品位、精品化、权威性的特点。
1.2 教师用户
高校教师为了更好地适应教学和科研工作,他们需要的是本专业或与本专业相关的最新参考资料,有关学科的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保障等信息。该群体需要的信息具有高、精、尖、准的特点,并喜欢自己去搜集资料。在开展课题研究方面,则更需要本专题相关的前沿文献信息,针对性强,且范围比较固定。另外,大部分年轻教师都在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所以对英语、计算机等考试用书的需求也占一定比例。他们的现代化应用技术和教学手段相应高超,教学与科研手段比较先进。
1.3 研究生用户
研究生是高校图书馆中重要的用户群。该群体在导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组织地对某一领域开展科学研究,他们对学科前沿、尖端、新知识及专业性强、专门化学术信息需求强烈,尤其是对学术研究和撰写本专业学术论文方面的文献信息资料需要,具有目的性、学术性、实用性的特点。因此,该群体需要的是与某一专题有关的书刊信息,包括原始文献资料的复制和二次文献的开发、期刊文献的最新报道等。
1.4 学生用户
本科生是高校用户中最庞大的群体,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阶段,其需求范围大不相同。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本科生的信息需求呈现多样化、范围广的特点。本科生在校期间要经过计算机、大学英语四、六级、研究生入学等各项考试,这期间借阅信息资料还具有集中性的特点,有时许多用户都来借阅同一类期刊,这类书刊就显得更为紧张。
新生入校不会利用图书馆,具有盲目性和从众行为。老生由于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开始向专业的纵深方向发展。毕业生即将面临就业,他们更需要扩大知识面,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
2 期刊个性化服务影响因子分析
2.1 期刊工作定位偏移
高校图书馆的用户群体不论是学生、教师还是科研人员,其期刊需求都具有专业性、学术性和个性化的特点,而传统期刊服务的工作重心始终放在文献加工、整理和保存上,用户服务工作也是常规的、浅层次的被动服务,缺乏按用户类别特点及其不同需求提供不同服务的理念和机制。
2.2 信息资源供需渠道不畅
图书馆服务在高校中受客观因素的影响,服务方式相对单一、封闭,在高校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迅速发展情况下,用户的科研能力不断增强,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其信息需求越来越复杂,而图书馆又未能建立起畅通的信息供需渠道,对用户的调研不够深入,对用户的个人信息、阅读心理、检索水平、专业特长、科研需求等信息了解不够。在此情况下,期刊工作者坐等用户上门,不能开发出对口急需的信息产品。
2.3 专业队伍缺乏
高校图书馆期刊个性化服务与普通的信息服务的根本区别在于服务对象专一,服务课题专深,服务要求高。其服务质量的高低关键取决于期刊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然而,当今高校图书馆的期刊工作者知识面狭窄,知识结构不合理,普遍缺乏课题所涉及的学科知识,缺乏开展信息参考咨询、网络检索、信息分析、定题服务的技能。
3 期刊个性化服务保障
3.1 强化服务理念
“用户第一,服务至上”作为图书馆服务宗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步,其内容也需要不断更新充实。衡量一个图书馆期刊服务优劣的标准,不再是为用户提供了哪些服务,而是通过图书馆的服务,用户得到了什么。期刊个性化服务是为用户提供个性需求的服务,其本身就是“以用户为中心”服务理念的体现。因此,高校图书馆要真正做到个性化服务,就必须将 “以用户为中心”作为服务的出发点和归宿,并真正贯彻到服务系统的各个方面。对用户的需求要主动地进行分析,提供具有针对性、智能性、灵活性的定制服务。同时还要加强服务反馈工作,为今后进一步开展个性化服务提供依据。
3.2 建设专业队伍,实行“学科馆员制”服务
为了开展期刊个性化信息服务,应实行学科馆员制。以院系为单位分配学科馆员,以学科为单位开展服务,职责需要扩展,目标需要宽泛而多元,将信息服务辐射到全校各院系教师身边,成为教学科研的有力助手和尖兵。其服务工作重点是辅助教学和引导科研、参与课程大纲及教学计划设计、提供教学参考资料目录、辅助或承担本学科文献检索课教学、提供本学科前沿信息动态等。同时要以主动服务、热情沟通、快速反馈以及较高的查准、查全率,为教学和科研创造极大的方便和快捷。
3.3 调整和优化刊藏结构,加强期刊资源建设
期刊资源建设是期刊个性化服务的基础,除了根据本校专业设置和学科发展购买包括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外,还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调整和优化刊藏结构:(1)自建期刊资源,结合学校重点学科的研究方向,整合馆内已有的期刊资源,建立相关的专题数据库。(2)与院系合作共同开发建设期刊数据库。将本校的特色期刊资源整合到图书馆,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全校的文献服务中心。(3)与其他高校图书馆合作共建共享期刊资源。(4)网络资源的固化,利用各种搜索引擎在互联网上查找各类相关信息,将检索到的有用信息,有针对性地加以分析、整合、归类,形成图书馆自身的馆藏资源,以网页或数据库的形式发布给用户。通过以上途径完成期刊资源服务体系的构建,为个性化服务提供保障。
4 期刊个性化服务策略
4.1 定制式服务
对专家用户采取定制式服务,首先,该群体对某一领域最尖端、最前沿的问题,包括知名人士都具有深入的了解,所以对一篇有影响的文献资料、热点问题、一本书的出版都非常关注,所以,馆员应该采取“首问责任制”的方式,为他们提供“一站式”服务,减少用户查找资料的时间。其次,这类用户借书,一般都是指定的一本书,这就需要馆员非常熟悉馆藏资源,将书刊直接提供给用户,如果馆内缺藏,则应向采编部门提供急购信息,或者通过馆际互借方式在最快时间内提供给用户。第三,应建立专家库,由学科馆员负责对应的院系,建立重点学科信息导航系统。建立重点学科专题数据库和高校特色数据库为他们提供定时服务、定题服务、推介服务、上门服务、查新服务、代检代查服务等,对于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可以采取跟踪服务,及时提供专题资料和参考文献索引,提供知识服务,从课题立项到成果鉴定,自始至终,深入其中。
4.2 特色服务
高校教师承担着培养国家高层次人才的重任,高校图书馆应主动为教师提供特色服务。不仅通过纸质载体向教师提供与其教学相关的方法、理论、课程设计等文献资料和科研专题文献资料,而且通过网络或电子型载体为教师提供学科发展、变化等动态信息。通过丰富的馆藏资源建立学科专业信息指引库,尽可能提供足够的信息资源为教师利用,借助现代化服务平台和馆员的专业知识,为教师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提高服务效率。另外,可以为教师提供书刊预留服务。为教师借书创造方便,图书馆可以预留、登记、送书,减少教师的等待时间。
4.3 专题服务
对于研究生用户群,他们具备专业基础,而且有一定的科学研究的能力。所以,图书馆员应为该群体提供高质量、高层次的个性化服务。针对研究生撰写的论文,图书馆员在熟悉馆藏情况下,把与专题有关的文献资料提供给用户,供其参考。如果馆内没有,应通过馆际互借、购买电子版、远程复制等方式满足他们的需求。同时要提供期刊信息通报、索引、文摘等二次文献以及专题综述、图书评述等三次文献服务。建立最实用最适合本校师生的本馆特色数据库,提供其所需信息,建立研究生信息资源库,加强专业性、学术性参考书的馆藏建设,提高研究生文献保障率。在导师为研究生布置的参考文献中,图书馆只有100%的入藏,才能更好地保障研究生的科研工作顺利进行。
4.4 深层次导读
学生用户需要图书馆员在阅读目的、内容、方法、检索技能、查找资料技能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指导。对待新生,由馆员进行入馆培训,介绍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利用的渠道、服务原则、借还制度,宣传如何利用图书馆,如何检索文献和查找资料,电子阅览室的使用等,使新生对图书馆有所了解,并推荐适合新生阅读的书刊,使新生少走许多弯路。对待高年级学生,图书馆应结合专业特点,适时揭示馆藏专业书刊,供他们自己选择。对待毕业生,图书馆要负责到底,延伸提供择业信息服务。此外,要对书在馆却找不到的现象提供登记、查询、回复服务,并要在网上开展各库室馆藏资源介绍、新书通报、预约、续借、催还等业务,设立意见箱、荐书专栏等反馈措施,了解用户需求。定期开展文献检索讲座,组织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开展阅读比赛、专题演讲会、座谈会、充分调动学生利用馆藏资源,形成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风气。重视对本科生弱势群体提供特殊服务,在经济、学习、心理、行为等方面给予弱势群体关心和帮助,使弱势群体同样享有平等服务。
[1]刘崇学.网络环境下期刊工作个性化服务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7).
[2]周春玲.高校图书馆用户需求特点与个性化服务[J].图书馆学刊,2008(2).
[3]杨涛,曹树金.用户对数据库个性化服务功能利用研究——以《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07(5).
[4]贾二鹏,尹远明.国内外全文数据库个性化服务比较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9).
[5]张玲,黄国彬,刘雁.数据库个性化服务功能比较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