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科学发展观对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2011-04-13韩俊丽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1年2期
关键词:纸质科学图书馆

韩俊丽

(苏州科技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也是执政理念的一次飞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图书馆信息化发展亦将异常迅猛,先进的存储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存储能力和存储速度,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也为图书馆信息服务提供了更强有力的支撑。而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和其它各行各业一样,亦有其自身运行和发展的规律,亦企盼科学的发展观来为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有效的实践指导,所以,只有运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和研究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运行和发展,也只有遵循其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使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落到实处。

1 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1.1 发展,对于加快推进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所以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第一要务和发展目标。长期以来,由于传统的操作方法和管理模式,造就了图书馆人安于现状、与世无争的弱势心态。观念上的落伍,管理模式的陈旧严重束缚了图书馆的发展,随着科学发展观学习的不断深入,图书馆管理者应意识到要彻底改变图书馆现状,惟一的出路就是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在创新中谋发展。信息时代大环境下的图书馆不能仅止步于传统的馆藏与借借还还而固步自封,相反,我们要借鉴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发展理念一心一意搞建设,专心致志谋发展,迅速打开图书馆信息化发展与建设的新局面。

1.2 锁定发展目标、牢记服务意识。有了发展的愿望,并确立了发展的目标,这还远远不够,而为读者服务才是图书馆的办馆宗旨和终极目标,是我们搞好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只有服务搞好了,图书馆发展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才能在发展中取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1.3 发展是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前提。首先,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需求的发展,正是因为经济的飞速发展,读者对信息的需求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读者要求快速、准确、多渠道地获取所需求的信息,且读者个性化信息需求、高层次、深层次信息需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高,而图书馆要想满足读者不同层次的需求就必须加强其信息化建设;其次,科技的发展催生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信息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得信息的获取、存储、整合、加工到最后的提供服务,变得越来越快,越来越便捷,正是信息需求的发展,才促使图书馆不得不加强其信息化建设,所以也正是科技的发展,才使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成为可能。

1.4 “发展才是硬道理”[2],解决问题的关键和基础在于发展。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是图书馆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是搞好读者服务的前提,同时也是衡量图书馆办馆水平的重要指标。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信息咨询服务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以及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更新和进步,社会需求图书馆为之提供强有力的信息资源保障,特别是数字信息资源的发展更为迫切,都要求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必须同步更新和发展。

所以,只有树立科学发展的观念、用科学的方法、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才能使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步伐,才能在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立于不败之地进而发挥更大的作用。

2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和根本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3]

确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是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发展的一种现代管理模式,它强调以人为根本进行管理,以创造最佳的工作绩效。这种管理模式是目前世界上最科学的管理方法之一,曾被誉为现代管理之魂,它广泛应用于许多行业的现代管理之中,并在实践中得到认可。但以往的图书馆管理中的“以人为本”往往较多注重于服务对象的层面,而忽略了管理者的重要性。实际上图书馆管理中的“以人为本”所指的“人”包括两个方面,即作为服务主体的图书馆员与作为服务客体的读者,所以,图书馆的以人为本,就应该以“读者”和“馆员”为本,二者缺一不可,进而来确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管理理念。

2.1 “以人为本”,第一就是要以读者为本,牢固树立“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现代图书馆,读者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借阅人,他们对图书馆的信息化服务要求越来越高,既要求方便、快捷,又要求信息丰富而全面,他们对图书馆的使用率、满意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图书馆未来的生存空间和发展趋势。所以,尊重读者,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是 “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集中体现。因此,我们一定要从方便读者的角度出发,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解读者之所需,以读者为中心,围绕读者的实际需求来开展各项服务工作。

2.2 “以人为本”,第二就是要以图书馆馆员为本,图书馆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就必须先培养一批能够胜任信息化管理和运用的管理人才。图书馆馆员作为知识和信息的传播者、信息的筛选和加工者,既是为读者提供服务的具体实施者,也是规范内部管理的参与者,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所以加强图书馆管理者的素质教育、建立一支强有力的专业管理队伍、培养一批能够胜任信息化管理和运用的高层次管理人才非常重要。同时,图书馆的发展和繁荣,也必须充分依靠馆员,充分调动馆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我们还必须从培养图书馆馆员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的角度出发,充分调动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绩效管理,综合运用激励机制和积极向上的正确舆论导向,促进图书馆管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和文献信息服务水平,为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积极献计献策。

3 全面协调和保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目前,我们正处在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并存互补相结合的阶段,有人称之为复合型图书馆(Hybrid Library),并认为在一段时期内将长期存在。在这一时期内,纸质及印刷型文献不可能完全数字化,而数字化文献信息也不可能完全覆盖馆藏印刷型文献。这两种类型的文献各有所长,协调它们之间的互补性,对在网络环境下构建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馆藏体系非常重要。

3.1 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必须做好两个方面的协调工作。首先,馆藏规模与馆藏质量要协调发展。图书馆馆藏的数量是图书馆赖以存在的基础,没有一定数量的馆藏作基础,做好服务工作便是一句空话。而馆藏的质量则是图书馆发展所追求的目标,要求收藏的信息资源必须是能满足读者需求的有价值的资源。数量和质量两者必须协调,实现同步增长,两者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只有实现同步增长,才能使馆藏建设处于良性发展状态,因此二者必须协调发展。其次,纸质印刷型文献与电子信息资源要协调发展。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文献载体多元化、信息传播网络化发展迅猛,电子信息的出现,有效地弥补了原有单一纸质文献资源的缺陷,其以信息存储量大、传播速度快、检索利用方便等特点深受读者的欢迎和大力推崇,而纸质文献亦有其传统的优势,同样不容忽视,所以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必须正确处理电子信息资源与纸质文献的关系,做好纸质文献与电子资源的协调发展,合理安排纸质文献与电子信息资源的配置,统筹规划电子信息化建设。实现印刷型文献与电子信息资源二者相互依存、优势互补、有机融合,形成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建设新格局,以充分满足读者的需求,为读者全面、自主地运用创造良好条件。

3.2 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必须遵循事物的可持续发展规律。可持续发展是指事物的继承和发展,是一种良性的循环过程。优化信息资源建设体系的结构,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做好可持续性发展工作。首先,“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和价值观,将对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图书馆必须牢牢把握和灵活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方法,研究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探索可持续发展规律,摒弃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做法,以确保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性。其次,图书馆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也是由图书馆本身的性质、基本职能及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咨询服务的特点所决定的。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对经济、社会乃至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但作用发挥的力度还远远不够,还不能满足读者更广泛的需求,其主要原因在于图书馆自身缺乏真正的主动性,缺少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时常停留在被动服务状态。在知识经济时代里,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要抓住经济发展给图书馆提供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充分认识到知识经济对图书馆提出的新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够出色完成社会赋予的使命,才能使图书馆自身价值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为自身争取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并在追求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所以,图书馆能否可持续发展是图书馆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图书馆要长期保持稳定发展,就必须放眼未来,不断地为图书馆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4 用“统筹兼顾”的科学方法来指导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4.1 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的统筹兼顾原则。近年来图书馆所面对的信息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电子、网络信息资源凭借其容量大、多媒体、传递便捷和资源共享等优势得到迅速发展,在信息资源中的比重逐年增加,逐步形成了纸质印本、电子、网络三位一体的信息资源结构,逐步加强信息化建设是图书馆建设的发展趋势。由于电子资源具有检索功能强、传递速度快和使用方便等优点,越来越受读者的欢迎,所以,加强图书馆现代化建设也显得越来越迫切。以往,图书馆只重视纸质资源的建设,忽视了电子资源建设,导致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比例失调,严重影响了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实际上,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是相互补充的两种信息资源,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图书馆应在重视纸质资源建设的基础上,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力度,以更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4.2 资源自建与外购相结合的统筹兼顾原则。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统筹兼顾外购商业资源、本地自建资源和网络免费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运用。外购的数据库是指已经开发建设好的数据库,图书馆只须购买其使用权,便可在其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使用和复制,但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通用性,没有特殊性,不能满足某一特定环境中读者的需求,如部队、医院、学校及一些专业性强的科研机构,这就需要图书馆自建资源来进行补充,图书馆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把收集来的文献资源进行筛选、分类、汇总并加以数字化,然后提供给读者使用,这样不同需求的读者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取他想要的、专业性比较强的信息资料,这样不同的图书馆还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特色馆藏、体现自己的特色服务,使自建资源和外购资源形成优势互补,共同构成一个满足读者多种需求的信息资源体系,进一步优化图书馆的服务模式。

4.3 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必须遵循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化人才培养的统筹兼顾原则。图书馆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就必须遵循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化人才培养的统筹兼顾的原则。因为,再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再先进的现代化设备都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人才的管理和运用,才能发挥其最大的实用价值,所以,培养和造就一批能够胜任信息化管理和运用的高层次管理人才非常重要。因此,为了加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为了实现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图书馆必须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真正落实信息资源建设发展观,在信息化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运用统筹兼顾的科学方法总揽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之全局,以实现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向着健康的轨道又好又快地发展。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第14页.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7页.

[3]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4年3月10日),《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850页.

猜你喜欢

纸质科学图书馆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图书馆
纸质书与《北京是个好地方》
纸质读物的困境与出路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
科学拔牙
去图书馆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