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测定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2011-04-13
(郑州市中心医院,郑州450000)
脑梗死为神经系统常见病,存活者中50%~70%遗留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血清C反应蛋白(CRP)是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演变和进展有关的促炎物质,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预测因子[1]。2006年10月~2008年10月,我们对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进行了测定,现报告结果并分析其与脑梗死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同期收治的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男48例(梗死组),女30例;年龄48~79岁,中位年龄58岁;病程1 h~3 d。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轻型22例(0~15分),中型(16~30分)35例,重型(31~45分)21例。排除标准:有严重肝、肾或心功能衰竭;并恶性肿瘤、风湿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服用雌激素;发病前4周有外科手术、外伤史。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其一般资料与梗死组具有可比性。
1.2 CRP检测及梗死组预后评估 ①CRP检测:梗死组于入院后第二日、对照组于体检时抽取空腹肘静脉血6ml,-70℃低温保存待测。采用散射浊度法检测CRP,>10mg/L判为异常。②梗死组预后评估:梗死组于入院时及治疗后4周分别评定NDS并据此评估预后[2],评分降低≥50%为显著进步、降低16%~49%为进步、无变化或降低≤15%为无效、死亡。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清CRP水平 梗死组和对照组血清CRP水平分别为(20.98±2.05)、(2.02±1.23)mg/L,CRP异常率分别为48.7%(38/78)、0,梗死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梗死组轻型、中型、重型患者血清 CRP分别为(12.5±1.02)、(22.24±2.14)、(29.45±1.35)mg/L,两两比较P 均<0.05。
2.2 梗死组预后 38例CRP异常者中显著进步6例、进步17例、无变化8例、死亡7例、总有效率(显著进步+进步)为60.53%,40例CRP正常者中显著进步10例、进步24例、无变化4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为85.00%,CRP异常者总有效率显著低于正常者(P<0.05)。
3 讨论
研究证实,局部脑缺血后2 h脑组织即出现病理性改变,导致炎性介质IL-6释放,并诱导CRP产生[3]。CRP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其含量增高是发生急性脑梗死的一项独立危险因子;其在慢性炎症过程中可在动脉硬化病变局部沉积,诱发内皮细胞表达黏附因子和化学趋化因子,激活单核细胞释放炎性细胞因子,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4]。
本研究显示,梗死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轻型<中型<重型。提示CRP在脑梗死发生中不仅是一个炎症的伴随效应,且可能通过补体激活途径损伤血管内皮并引起斑块破裂,从而参与脑梗死形成;缺血性脑卒中炎性反应过强,可导致缺血区梗死范围扩大和脑组织损伤加重。国内研究证实,急性期CRP增高是脑卒中死亡及再发密切相关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是与脑梗死预后密切相关的风险指标[5]。本研究显示,治疗后4周梗死组CRP异常者总有效率显著低于CRP正常者。提示急性期CRP水平增高与脑梗死预后密切相关,与上述文献一致。
综上所述,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CRP水平显著升高,并与病情及预后有关,据此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有助于减少卒中复发、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1]钱巍,周俊.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脑卒中的病情及预后的关系[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8):1350-1351.
[2]高建国,周农,翟金霞.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脑梗死预后的关系[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5,18(1):43-44.
[3]曹红,孙长凯,许晶,等.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5,14(8):640-642.
[4]陈贵海.炎症与缺血性脑卒中[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8):531-533.
[5]丁则昱,李晓光,崔丽英,等.急性期高敏感C反应蛋白对脑梗死预后的评估[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7,40(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