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诊治体会
2011-04-13胡成波王洗清
胡成波,王洗清
(1.辽宁省丹东市畜牧兽医局,辽宁丹东 118000;2.辽宁省凤城市畜牧技术推广站,辽宁凤城 118100)
(一)发病情况 2010年11月下旬辽宁省东港市某猪场保育舍,一批从外地新引进的2月龄75头猪(杜洛克15头、大约克20头、长白10头、杂种猪30头)发生一种以精神沉郁,采食减少,鼻炎伴有流鼻血,颜面部变形,鼻甲骨尤其是鼻甲骨下卷曲萎缩和生长迟缓为特征的呼吸道传染病,根据症状、剖检和实验室诊断为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并经过一个疗程(7 d)的治疗,病情明显好转,很快恢复正常。特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二)临 床 症 状 病 猪 体 温39℃~39.5℃,开始发现几头猪打喷嚏和鼻塞,呼吸有鼻音,特别在饲喂和运动时更明显,鼻黏膜潮红充血,摇头,拱地,并有不同程度的浆液性、粘性或脓性鼻分泌物流出。有的从鼻孔中流出血丝。鼻面部皮肤和皮下组织皱缩,鼻孔和上颌骨生长迟缓,上颌比下颌略短,有轻度的鼻甲骨萎缩现象,鼻腔弯曲或歪向一侧;结膜炎,眼角皮肤上有半月形“泪斑”;部分病猪肌肉发抖;发病3 d内猪只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明显下降。
(三)剖检病变 对发病瘦弱的3头猪进行剖检,病变基本一致。前鼻窦黏膜发炎,窦腔内积有粘液,鼻腔周围骨骼变疏松。在其头部的第一臼齿和第二臼齿之间的连线用钢锯锯成横断面,观察鼻甲骨卷曲变小而钝直,发生不同程度的萎缩。
(四)诊断 因猪瘟、口蹄疫和高致病性蓝耳病已免,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未免,根据免疫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初步诊断为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对剖检后病猪的鼻甲骨卷曲部、气管、支气管的粘液,送往实验室涂片进行细菌学检查,染色、镜检,见到多量两端钝圆的短杆状的革兰氏阴性菌,确诊为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五)治疗
1.水槽加药疗法。用双链季铵盐加上聚维酮碘,用水配成含药0.2%~0.5%的药液,倒入水泥槽中供猪自由饮用,连用5~7 d。
2.肌肉注射药物。对病重者立即隔离,按说明用板蓝根注射液,稀释头孢噻呋钠,混匀后肌肉注射,连用7 d。对流血不止的病猪,加入维生素K。
3.料中添加药物。全群猪饲料中按说明添加福美先喂服,连喂1周。
4.加强饲养管理。猪只接触不到的地方,如过道、门口、圈舍外围等和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工具用2%~3%的火碱喷洒消毒;圈内、保育床等猪只接触到的地方和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工具用火焰消毒。
采取上述措施后第3天病猪鼻塞、呼吸困难等症状明显减轻,第7天精神状态、采食行为及生长发育基本恢复正常。
(六)注意鉴别诊断 根据病猪发病症状和剖检变化可对该病做出初步诊断,但在诊断本病时也应注意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
1.猪细胞巨化病毒感染。主要侵害2~3周龄的乳猪。常发生鼻炎,打喷嚏,吸气困难,易与猪萎缩性鼻炎混同。但一般呈急性经过,病猪贫血,下颌和肘关节周围水肿,具有中度发热的一般性鼻炎症状,流出少量浆液性鼻汁,病程延长或继发感染时可见到卡他性化脓性鼻漏;常并发鼻窦炎、中耳炎和肺炎,严重的可引起死亡。在鼻黏膜的粘液腺巨细胞内有嗜碱性核内包涵体,一般不引起鼻甲骨萎缩。
2.传染性坏死性鼻炎。多发生于外伤之后感染坏死杆菌所致,主要表现为鼻腔的软组织、骨和软骨发生坏死,形成瘘管,流出腐败恶臭的坏死性分泌物,而鼻甲骨不萎缩、不消失。
3.软骨病。猪患骨软病时颜面骨疏松,鼻部肿大变形,呼吸困难,与萎缩性鼻炎的症状有些相似,但骨软病无喷嚏和泪斑,鼻甲骨不萎缩。
4.猪传染性鼻炎。由绿脓杆菌引起,有出血性化脓性鼻炎症状,临床上病猪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或废绝;死后剖检可见鼻腔、鼻窦的骨膜、嗅神经及视神经鞘,甚至脑膜发生出血,而萎缩性鼻炎无此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