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猪瘟的免疫问题
2011-04-13万遂如
万遂如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 吉林长春130122)
猪瘟是一个古老而又危害严重的传染病,疫情在我国猪群中常年不断,并有不断上升的态势。由于猪瘟的危害甚大,猪瘟仍然是当前我国猪病防控中首要疫病。近几年来许多猪场坚持免疫接种,而免疫猪群仍然不断发生猪瘟,造成免疫失败,值得我们深思与关注。现就当前猪瘟的免疫接种与免疫后出现的有关问题,谈点意见,仅供咨询者参考。
一、中国猪瘟兔化弱毒疫苗
中国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是世界公认的最优秀的疫苗,其免疫原性好,无残余毒力,接种后不产生病毒血症和脑炎病变。可安全地免疫接种妊娠母猪与哺乳仔猪,不影响受精率及成活率,不引起流产、死胎等。免疫接种后产生的抗体对不同地区,不同致病力的野毒株的单独感染或多毒株的混合感染都有中和能力,完全可以得到保护。因此,目前使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防控猪瘟仍然有特效,不应怀疑。
二、猪瘟病毒是否发生变异
在长期的反复培养传代中、在高度免疫的压力下,以及外界环境的改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有可能诱发病毒变异,特别是RNA病毒,由于没有RNA聚合酶,缺乏校对功能,因此在体内免疫压力的选择影响下易发生变异,在与抗体结合的关键氨基酸位点上发生变异,失去与抗体的结合能力,从而逃脱免疫系统的清除,引起病毒持续性感染的发生。猪瘟病毒均属于RNA病毒,与其同一科或同一属的病毒如口蹄疫病毒、流感病毒、水泡性口炎病毒等,均发现了能够逃脱抗体中和作用的突变体病毒。猪瘟病毒是否发生了变异?朱研博士与涂长春研究员以我国猪瘟病毒石门毒株为模型,对其在免疫压力下的增殖变异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证实猪瘟病毒石门毒株在免疫压力下仍然保持遗传稳定性,能被中和抗体所中和,也未发现能够逃脱抗体中和作用的突变体病毒的出现。不同代次的石门毒株的核苷酸以及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7%~100%、97.3%~100%。表明在同一属病毒中,猪瘟病毒的遗传稳定性最高,最不易发生变异。
三、妊娠母猪免疫接种的问题
用猪瘟弱毒疫苗给妊娠母猪免疫接种,疫苗病毒(C株)能通过母体胎盘传给胎儿,但对妊娠母猪无害,不会引起胎儿畸形;用猪瘟C株疫苗免疫接种猪只,可将疫苗病毒传递给未免疫接种的猪只,但是毒力不见返强,其返强的可能性是微小的。国外使用中国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接种猪只,也发现疫苗毒株穿越胎盘屏障感染胎儿,但对胎儿无害,生长发育正常,也不产生慢性猪瘟。因此,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可用于母猪妊娠期间的免疫接种。
为什么有人主张母猪妊娠期间不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主要是认为接种疫苗易发生应激,诱发其他疫病的发生,甚至造成流产;母猪妊娠期间尽可能不注射疫苗,不用抗生素类药物,让母猪安全健康妊娠为上策;母猪配种前可以免疫接种猪瘟疫苗,既符合免疫程序,又不会影响配种受孕,为什么一定要安排到妊娠期间免疫接种,完全没有必要。
四、猪群免疫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后仍然发生猪瘟的原因何在
近几年来,不少养猪场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后,猪群常年不断发生猪瘟,这种情况比较复杂,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问题要做具体分析,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病毒持续性感染的影响 当前我国猪瘟病毒持续性感染,在猪群中普遍存在。妊娠母猪自然感染低毒力毒株或中等毒力的猪瘟病毒就可引发持续性感染,造成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的发生,据有关报道,妊娠母猪的带毒率达到43%。持续性感染的母猪产下的仔猪可带毒、排毒,呈现持续性感染。这些持续性感染的猪只如果能康复就可产生抗体,这样,在这些猪体内便可同时存在血清中和抗体与猪瘟病毒,呈现隐性感染状态,不出现症状,如果这时给这些猪只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其疫苗可被猪体内血清中和抗体而中和,使其缺乏免疫抗体,猪只易感染野毒而造成猪瘟的发生。
(二)仔猪产生先天性免疫耐受的影响 妊娠母猪携带猪瘟病毒,可经胎盘将病毒传给胎儿,使其产下的仔猪产生先天性免疫耐受,并长期带毒与排毒。据广东、福建、吉林等地5个规模猪场调查,发现其仔猪先天感染带毒率为96.7%。当给这些仔猪免疫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时,仔猪不产生免疫应答,检测不出免疫抗体,呈现免疫耐受,导致免疫失败。不少猪场给哺乳仔猪于断奶前注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而常在保育期发生猪瘟,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仔猪产生先天性免疫耐受而造成的。
(三)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影响 当猪群中存在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伪狂犬病毒、流感病毒及细小病毒等感染时,无论是与猪瘟病毒单一感染,还是多重混合感染,都会造成猪体免疫抑制,对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免疫接种产生干扰作用,严重影响免疫抗体的形成,导致免疫失败。因此,当猪群中存在免疫抑制性病原时,给猪只免疫接种猪瘟疫苗,往往造成免疫效果不理想,最终导致猪场猪瘟的常年发生与流行。
(四)疫苗质量问题 如果猪瘟疫苗病毒含量低,免疫剂量不足,给猪只免疫接种后不足以阻断猪瘟的临床感染引起的猪瘟恶性循环链。这也是造成猪瘟免疫失败,注射猪瘟疫苗后猪群中仍然发生猪瘟的一个重要原因。猪瘟细胞疫苗如果被牛黏膜病病毒(BVDV)污染,用污染的疫苗给猪只免疫接种,BVDV不仅会干扰猪瘟疫苗的免疫,抑制抗体的形成,致使免疫抗体低下,导致免疫失败,造成猪瘟的发生与流行;而且BVDV感染妊娠母猪还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诱发母猪流产、产死胎与弱仔;病毒经胎盘传给胎儿,也可使其产下的仔猪产生先天性感染。BVDV还可引发2~4周龄仔猪发病,发病率为50%左右。临床上表现为仔猪贫血、被毛粗乱、吃料少、消瘦、生长缓慢、结膜炎、关节炎、腹泻,多数仔猪先后死亡,少数仔猪成为僵猪。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慢性猪瘟病例相似,应注意鉴别诊断。
(五)其他因素 饲料霉菌毒素中毒;日粮中缺少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免疫程序不科学不合理;超大剂量注射疫苗造成免疫麻痹;免疫接种技术与方法不正规;疫苗保管与使用失误;各种应激因素的存在,以及猪群健康状况不佳或其他疾病的存在等等,都会影响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导致免疫失败,引起猪瘟的发生与流行。
当猪群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后,猪群仍然发生猪瘟时,要认真的从各个方面去查找原因,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使用只是其中之一。应区分事物的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结束语
养猪场要认真净化猪群,淘汰带毒猪只;选择信誉度高的兽药企业生产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按科学合理的程序进行免疫接种;免疫时配合使用免疫增强剂(如转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以提高免疫效果;同时要做好蓝耳病、圆环病毒病、口蹄疫、伪狂犬病、流感、细小病毒病的免疫接种,以全面确保猪群的特异性免疫力;加强科学的饲养管理、喂好饲料、落实各项生物安全措施,综合防控,即可确保猪瘟疫苗免疫的效果,从而促进养猪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