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苏俄在中共创建中的作用

2011-04-13吕瑞林高丽然

关键词:苏俄马林共产国际

吕瑞林, 高丽然

(1.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数字传媒系,河北保定 071002; 2.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保定 071002)

关于苏俄布尔什维克政权在中国共产党建立中的作用问题,毛泽东曾经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在列宁的号召之下组织起来的,是共产国际派人来帮助组织的,在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就有国际代表到会。”[1]6结合近年来中苏档案史料的发掘,可以说正是因为苏俄布尔什维克政权在建党的组织指导和建党的物质资源支持给中国的早期共产党主义者们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和扶持,才使得1921年中国共产党顺利、适时建立。

一、苏俄布尔什维克党在中共创建中的组织指导帮扶作用

自1840年中国的大门被西方资本主义的坚船利炮强行打开以来,如何使中国重新走向独立与富强一直是众多有良知的中国知识分子孜孜以求的夙愿。在这期间,有人主张走温和的宪政改良路线,也有人主张走激进的革命暴力路线。但无论如何,都没有能够给中国带来新的契机,反而是进一步加重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弱势地位。正当中国人在学习了诸多年西方资本主义经验而不得法的时候,1917年的十月革命给了一直在谋求救忘图存的中国人猛烈的惊醒作用。

承接苏俄政府对华宣言中的“愿意帮助中国人民”,愿意“无偿交还中东铁路及租让的矿山、森林、金矿与他种产业”,[2]7放弃一切特权及赔款等示好表态;中国人也开始把目光从欧美转向了苏俄,希望走俄国人的路,“把现政府推翻,自己跑去支配阶级地位”[3]148成为相当一批激进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政治主张。而此时的苏俄政府也因为在欧洲实行“世界革命”计划的失败,而将继续“世界革命”的希望转向了东方。于是,在内外因素良性互动的基础上,帮助中国人建立政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成为苏俄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

从既有史料分析,中国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们在建党的过程中主要因为接受了三个苏俄布尔什维克党人的组织指导帮扶工作,而得以在1921年顺利地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工作。

第一个来华对中共建党进行组织指导帮助工作的是俄共(布)远东局符拉迪沃斯托克分局的维经斯基。作为全权代表苏俄布尔什维克政权与中国共产主义者建立联系的俄共(布)代表者,他于1920年4月到达北京,与他同行的还有其妻子、助手和翻译等人。关于维经斯基一行来华的主要目的和使命,苏联学者舍维廖夫认为“他们的任务是了解中国国内的情况,与中国的进步力量建立联系,同时考察是否有可能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4]155另有材料认为,列宁给维经斯基来华的主要任务有三项:一是同中国社会主义团体联系,组织正式的中国共产党及青年团;二是指导中国工人运动,成立各种工会;三是物色一些中国的进步分子到俄国游历。[5]460从现有的档案材料和相关当事人的回忆来看,维经斯基来华后开展的主要活动与这三点是密切相关的。

维经斯基抵京后,先与先期到达的俄共(布)党员萨赫杨诺夫等人取得了联系,听取了他们对中国情况的汇报。并通过在北京大学做兼职俄文教师的鲍立维与李大钊等人建立了联系。在了解了北京的情况后,经李大钊介绍维经斯基于1920年5月到达上海会见了陈独秀,并通过陈独秀的介绍与当时上海许多进步力量和社会团体进行了会谈。在会谈中维经斯基向他们“介绍了共产国际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情况和经验”。[6]50通过与多方进步人士的初步接触,维经斯基了解了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及其活动的基本情况。在他1920年6月份发回国内的信件中称,“我们同中国革命运动的所有领袖都建立了联系,虽然他们在汉口、广州、南京等地尚未设立代表处,但我们在那里的工作,可以通过一些朋友即当地的革命者立即得到反映。”[7]28他认为中国目前的情况一是思想潮流太复杂,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等各种观点交错相杂,但没有一个主流;二是没有组织、没有实际行动;“中国革命运动最薄弱的方面就是活动分散”。[7]28

基于上述认识,维经斯基形成了他指导和帮助中共建党的最初思路。首先和各种革命力量取得联系,建立一个包括多种革命力量的中心组织,开展各种宣传和组织工作,然后再逐步过渡到建立纯粹的共产党组织。在此思想指导下,1920年8月维经斯基在上海建立由四名中国革命者和其本人共五人组成的“革命局”,“革命局”的任务是宣传苏俄的革命主义,引导中国大学生、工人和士兵的联合。通过上海“革命局”的建立又继而在中国其他工业城市建立“革命局”,借此方式,使中国的革命者联合成一整体,为建立政党建立基础。在组建“革命局”的同时,维经斯基在上海帮助陈独秀等人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这个组织的一些成员实际参加了“革命局”的工作。

维经斯基在华帮助中国人建党的工作努力获得了俄共(布)中央西伯利亚局的高度重视,直接推动了俄罗斯联邦驻远东的全权代表并兼任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临时执行局主席维连斯基—西比里亚科夫的中国之行。维连斯基来华后经过考察,对维经斯基一行的工作十分满意,对陈独秀、李大钊等中国共产主义者的活动充分肯定。为此,他在北京主持召开了有上海、天津等各地的代表一起参加的在华工作的俄共党员代表会议。会议上讨论了“即将举行的中国共产主义组织代表大会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问题;会议确认“组织建设的初步基础已经奠定。必须运用现有的组织已积累的经验继续这一建设”;“我们工作的基本原则应是尽可能通过有计划地吸引本地广大劳动群众从事党的建设工作,把组织工作转移到他们身上”。[7]41-42这次会议表明,俄共(布)和共产国际已经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

在俄共(布)和共产国际的直接帮助下,1920年下半年到1921年上半年,中国的共产主义组织得到了迅猛发展。继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建立后,1920年10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与此同时,武汉、长沙、济南和广州等地也先后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在上述共产主义小组中,上海小组实际上是核心组,一是因为陈独秀的巨大影响;二是因为维经斯基的实际帮助和“革命局”及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的全力支持。1920年11月,中共上海发起组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宣言》,明确提出要组建中国共产党,依靠工农群众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宣言》强调:“这一定要向工人、农人、士兵、水手和学生宣传,才成功的;目的是要组织一些大的产业组合,并联合成一个产业组合的总联合会,又要组织一个革命的无产阶级的政党——共产党。”[8]549该宣言虽然没有公开发表,仅作为内部学习和吸收党员的标准,但已经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名称和根本性质。这个宣言具有明显的俄式色彩,反映了共产国际的基本要求,有学者认为它就是维经斯基“代为起草”[9]7的。

人员已经组织起来,目标、纲领也已经具备,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只是时间问题了。1921年6月3日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来华,加速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步伐。马林来华前,刚刚参加了共产国际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在这次代表大会上,与会代表讨论了列宁为大会而作的《民族与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并通过了该提纲使其成为了共产国际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纲领性文件。在这个文件中列宁详细阐述了共产党在民族殖民地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和基本策略。作为民族和殖民地问题委员会的秘书的马林自然十分了解列宁的思想,他来华后不但带来了共产国际二大的“讨论和提纲”,同时也有建党的具体计划。在与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做了全面接触后,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顺利召开,作为会议的组织者马林在大会上作了长篇讲话,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代表尼克尔斯基出席了大会。[10]100-101

二、苏俄布尔什维克党在中共创建中的物质帮扶作用

以列宁为首的苏俄新政权在指派党员干部来华帮助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从组织上建党的同时,也为中国革命者们带来了数额不斐的活动经费和大量的宣传材料。从而在中共创建过程中从物质资源方面起到了坚实的保障作用。

根据共产国际工作任务分工,在中国、日本、朝鲜、蒙古等东方国家建立共产党进行革命斗争的领导工作由俄共(布)中央西伯利亚局东方民族处负责。“东方民族处于成立初期就下设几个科,即中国科和朝鲜科,稍晚些时候又设蒙藏科,日本科因没有掌握日文的合适工作人员至今未设。”[7]52尽管这个处下设科室并不多,工作人员也有限,但该处的活动经费并不少。该处曾经一次拿出价值10万美元的钻石到市场出售以用作活动经费使用。从目前既有史料看,还无从知道维经斯基在来华前携带了多少活动经费。但从东方民族处一次就可筹措到10万美金的活动经费,而又只有三个科室使用的情况分析,维经斯基所能使用的经费应不在小数额。

维经斯基来华后,并没有根据量入为出的原则使用他携带来的经费,而是根据工作需要在花完既有经费后,又多次催促东方处给他再行邮寄经费。他在1920年8月17日给俄共(布)中央西伯利亚局东方民族处的信中说:“请按我的电报汇款。”“汇款地址是:上海,全俄消费合作社中央联社办事处,塔拉索夫收。”[7]35因为维经斯基在中国活动取得非常明显的效果,东方处对维经斯基的经费支持要求也非常配合,东方处“不止一次地托人带钱或汇款给维经斯基,已知一次带去的确切的经费数目为2 000美元”。[11]

当维经斯基在1920年5月在上海成立了“第三国际东亚书记处”后,根据东亚书记处临时执行局主席维连斯基的指示,书记处的活动经费由共产国际直接划拨,经伊尔库茨克中转站转寄上海。

维经斯基从1920年4月来华北后,所花经费具体多少目前尚无确切数字,但从既有史料看,应是额度不小。在这些经费中,除去用于其日常的生活开销外,大部分经费用于了各种马克思列宁主义书报杂志的翻译印制出版工作。在他到达上海组建了“革命局”后,在“革命局”仅有的三个部中,一个部负责出版,一个部负责宣传报道。出版部有自己的印刷厂,印刷厂不但印刷了所有从海参崴邮寄来的报刊材料,还印刷了包括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等在内的15本书籍以用于鼓动宣传使用。从1920年8月22日开始,出版部还开始印刷出版中文报纸《工人的话》,该报为周报,每次印刷2 000份。宣传报道部则在上海成立了俄华通讯社,同时在北京设立了分社。该社负责为中国31家报纸提供消息。[7]31-32在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成立后,印刷出版和宣传报道的工作更是力度加大,在哈尔滨、北京和上海都设立了出版基地,先后印刷出版了《俄国共产党纲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劳动法令》以及许多其他小册子和书籍。在北京出版了《北京大学学生周刊》和《新潮》两种杂志,在上海出版了《上海生活》和中文报纸《生活》与《社会日报》。[7]40-41从1920年秋,由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杂志也开始接受共产国际资助。[12]

在俄共(布)和共产国际丰厚物质资源的帮助下,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在中国知识界和工人及士兵中得到迅速传播,并聚集了大批的拥护者。这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和良好的舆论宣传环境。

凭借维经斯基等前期苏俄代表的工作,1921年共产党国际代表马林的来华直接促成了中共党员的建立。在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过程中,马林不但向陈独秀等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提供组建政党的具体计划,同时也为与会代表支付了充足经费。在1921年7月初对大会代表发出的通知说,以地区为单位,每个地区出代表两名,每个代表发路费百元。关于此期间苏俄对中共成立的资助问题,中共一大代表包惠僧有清晰的记述:“1921年初夏,第三国际又派了马林,与赤色联工国际尼克斯基来中国,到上海与中国共产党代理书记李汗俊等计划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定计划,提供经费,完全是马林一手筹划的。……如果不是他(马林)来,我们党的(一大)会议可能要推迟一两年,或更多一点酝酿时间。”[10]100-102

中国共产党员1921年的成立与苏俄政府在组织指导和资金物质保障等方面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正因为这种源初的相互支持与依赖关系,也为后期中共与苏共之间出现矛盾甚至纷争埋下了伏笔。中共是在苏俄的直接扶持下建立的,作为援助方,苏共自然有一种“老子党”的感觉而要求中共完全服从苏共的指挥。中共虽然接受了苏俄的扶持,但正如陈独秀所言“各国革命有各国国情,我们中国是个生产事业落后国家,我们要保留独立自主的权力,要有独立自主的做法,我们有多大的能力干多大的事,决不能让任何人牵着鼻子走”。[10]100

猜你喜欢

苏俄马林共产国际
电能计量装置故障分析及维修技术
十月革命以后列宁对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启示
From cashier to world
马林《道德·礼乐》隶书
20世纪30年代 共产国际眼中的毛泽东
Two-phase SPH simulation of vertical water entry of a two-dimensional structure *
信与疑:鲁迅如何看苏俄
中共中央党校创办与共产国际
另一种“以俄为师”:民国基督徒苏俄观的转变(1918—1937)
孙中山创立革命军队中的共产国际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