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治疗颈性耳鸣22例

2011-04-13叶璐丁淑强

上海针灸杂志 2011年11期
关键词:导气补法泻法

叶璐,丁淑强



针刺治疗颈性耳鸣22例

叶璐1,丁淑强2

(1.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部,天津 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2)

针刺疗法;耳鸣;调神导气

颈性耳鸣又称脊柱源性听力损害,关于其发病原因,内耳供血障碍学说为多数学者所推崇。内耳供血障碍的原因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颈椎病引发的内耳缺血十分常见[1]。笔者于2010年6月至2011年3月跟随老师门诊期间,应用调神导气针刺法治疗颈性耳鸣22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2例颈性耳鸣患者均为本院门诊患者,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最小27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3年。所有患者均以耳鸣为主诉前来就诊,且都经其他医院或本院耳鼻喉科诊断排除器质性病变,表现为单耳或双耳鸣,间断性或连续性,单声或复合声,伴随症状体现在颈项部不适,包括颈项部压痛或颈枕部酸痛,上臂麻木或疼痛,手指麻木,头晕,头痛,失眠,心悸,焦虑,烦躁,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查体压痛位置主要在下项线、第2颈椎棘突、第1颈椎横突,部分患者第1-7颈椎棘突两侧均有压痛。颈椎正侧位片示颈椎生理曲度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椎间隙变窄及能够解释其临床表现的影像学征象。

2 治疗方法

取印堂、上星、百会、风池、完骨、天柱、颈部华佗夹脊、翳风、脑空、哑门、风府、听宫、听会、耳门、支沟、中渚穴。肝胆火盛加太冲;痰火郁结加丰隆;肾精亏虚加太溪、关元;脾胃虚弱加足三里、脾俞、胃俞。患者取俯伏坐位,穴位皮肤常规消毒,采用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出品的华佗牌无菌针灸针0.30 mm×40 mm毫针进行针刺。印堂向下斜刺1~1.5寸,行捻转提插泻法30 s;针刺上星、百会时,针与皮肤呈45°角沿正中线向后斜刺0.3~0.5寸,施小幅度高频率的捻转补法1 min;风池向外耳道方向斜刺1~1.5 寸,施捻转泻法1 min;完骨、天柱进针1寸,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1 min;翳风张口取穴,斜刺向耳前方向,进针1~1.5寸,施捻转泻法1 min;听宫张口取穴,直刺0.8~1.2寸,施捻转泻法1 min,令耳内重胀感;耳门、听会微张口取穴,直刺0.5~1.0寸,施捻转补法1 min;颈部华佗夹脊、风府、哑门低头取穴,直刺1.5~2寸,每穴施捻转补法1 min,令针感到达全头;脑空向颈部方向平刺0.5~0.8寸,每穴施捻转补法1 min;中渚直刺0.5寸,支沟直刺0.8寸,均施捻转泻法1 min。每5 min行针1次,留针30 min,每天治疗1次,连续14次为1个疗程,3~4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 患者感觉耳鸣及伴随症状全部消失,听力恢复正常,颈部活动自如,随访半年以上无复发者。

显效 经治疗后耳鸣及伴随症状基本消失或较治疗前症状明显减轻,偶有轻度耳鸣等症状。

有效 经治疗后耳鸣及伴随症状减轻,但在工作和生活中仍有不适。

无效 经治疗后耳鸣症状减轻不明显。

3.2 治疗结果

22例患者经过3~4个疗程治疗后,5例痊愈,占22.7%;8例显效,占36.4%;6例有效,占27.3%;无效3例,占13.6%。总有效率为86.4%。

4 讨论

中医学认为,脑为元神之府,五脏六腑之大主,脑神不足,调控失司,神不导气,“百病之始,皆本于神”,故先取印堂、上星、百会。百会居一身之巅,属三阳五会之穴,针刺有醒脑开窍、调神定志作用,同时改善脑供血的不足[2]。风池为足少阳胆经腧穴,又是足少阳、阳维之交会穴,因此风池穴,能疏泄浮阳、醒脑开窍、通经活络。现代研究表明,针刺风池穴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及血流速度有一定的影响[2]。颈部华佗夹脊穴、天柱、风府、哑门解剖结构位于椎-基底动脉的附近,且为督脉、足太阳经循行之处,“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深刺诸穴可畅通督脉、足太阳经经气,刺激血管壁上来自颈部交感神经节的节后纤维,改变椎动脉系统血管的舒缩活动。相关研究表明,针刺颈部华佗夹脊能改善颈部的微循环状态,对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有调整作用,能改善组织的缺血和缺氧状态[3],具有补益脑髓、行气活血、开窍通络之功效;耳门、听会、听宫是治疗耳疾的耳三针,脑空、翳风、完骨穴分布在耳周,解剖结构上布有耳后动静脉及其分支、耳大神经、枕大神经及枕小神经本干,且这些穴位分别属于手足少阳经和手太阳经,手足少阳经经脉均绕行于耳之前后,手太阳经“却入耳中”。中渚、支沟分别是手少阳三焦经的输穴和经穴,针刺具有行气活血,开窍通络,诸穴配合共奏调神定志、激发经气,调理经脉气血,改善内耳气血循环,使尚未坏死的内耳细胞及听神经得到修复和再生。

颈性耳鸣属中医学“耳鸣”范畴,颈椎病变是本病的根本原因之一。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工作压力的逐渐增大,电脑及网络的普及推广,颈性耳鸣的发病率也不断地增长,患者的年龄跨度也逐渐加大,这与人们长时间坐在电脑前或低头劳作,进而在不知不觉中改变颈椎生理曲度不无关系,导致椎-基底动脉血运受阻,内耳动脉血流量下降,造成内耳血运障碍,引起耳鸣。本病在《内经》早有论述,《灵枢·海论》:“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灵枢·决气》:“精脱者,耳聋,液脱者,耳数鸣。”这与现代医学内耳的血管痉挛引起耳鸣相一致。用针刺疗法治疗本病,重在调神导气,开窍通络,标本兼治,局部取穴与远端取穴相结合,以调神为主为先,以通络为辅为用,共奏调神导气、聪耳开窍之功效。

[1] 董福慧.临床脊柱相关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2.

[2] 孙国杰,王华,王玲玲,等.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336-436.

[3] 黄聪阳,苏嫁夫,周文强,等.针刺对颈椎病所致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紊乱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02,21(4):17-18.

2011-04-27

1005-0957(2011)11-0779-02

R246.81

B

10.3969/j.issn.1005-0957.2011.11.779

叶璐(1979 - ),女,2009级硕士生

猜你喜欢

导气补法泻法
导气针法的研究概况
基于络病理论探讨络虚通补法在气虚血瘀型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应用
基于少数类过采样的倾向得分匹配插补法
响应倾向得分匹配插补法
ARES防御系统公司FightLite MCR—100轻机枪
不同开垦年限黑土耕地土壤导气率及其影响因素1)
太阳穴
以基因芯片探究针刺泻法对应激性高血压前期大鼠肾脏基因表达的影响
顺时针揉通便 逆时针揉健脾
顺时针揉腹通便 逆时针揉腹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