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历+技能”型农民大学生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2011-04-13胡有红喻玉明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学历基地农民

胡有红 , 喻玉明

(1.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长兴学院, 浙江 长兴 313100; 2.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远程教育学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1]在此背景下,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州广播电视大学在农民大学生培养上勇于创新,积极开展“学历+技能”型农民大学生培养模式试点。但是,随着试点工作的展开,该模式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尤其是农民大学生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阻碍“学历+技能”型农民大学生培养模式试点工作顺利进行的绊脚石。分析研究农民大学生实践教学,解决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已成为该试点模式继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学历+技能”型农民大学生实践教学的内涵

“学历+技能”型农民大学生实践教学是纯农和涉农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重要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践教学和集中实践教学。课程实践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理论知识通过运用进行消化和深化,以充分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点。其形式为课程作业、小组讨论、课程实验、课程实习、模拟操作等。集中实践教学是各专业学生从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换的必需的教学环节,也是学生最终完成专业学习,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活动性实践课程。其任务是整合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综合运用现代理论与科研方法,运用学科理论与学科基本知识,运用现代专业技术和信息技术,联系教学实际和社会改革实际,进行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实践活动。其形式为社会调查、各类实习(见习)以及毕业作业(论文或设计)。

实践教学环节既是教学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是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的重要过程,更是提高“学历+技能”型农民大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主要途径。实践教学环节着眼于强化“学历+技能”型农民大学生的动手能力,是训练和提高他们实际动手能力以及检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为“学历+技能”型农民大学生在今后生产经营中的创新、创业奠定一定的基础。实践证明,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两者不可偏废。重视和提高“学历+技能”型农民大学生的实践教学质量,是农民大学生培养模式改革成败的关键问题,是培养农民大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在生产、经营实践中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是培养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急需型、领军型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必然要求。

二、“学历+技能”型农民大学生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学历+技能”型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实践性教学主要包括课程实践和集中实践两个环节。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州广播电视大学自开展该项目试点以来,在实践性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农民大学生实践性教学仍然是教学的薄弱环节,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不到位

笔者认为,所谓“学历+技能”型农民大学生实践教学,就是针对某个纯农或涉农专业学生在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过程;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把理论知识运用于生产实践;是为培养学生从事农业生产技术指导、生产操作及农村经济管理而设计的教学环节。目前,一些教师对实践教学在“学历+技能”型农民大学生培养中的重要性认识不清、重视不够,对具体专业的某项实践教学到底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实践能力心中无数;一些教师还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认为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处于次要地位。在这些思想认识的影响下,加之缺乏高水平专业教师的参与,必然导致农民大学生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缺乏科学性,造成实践教学有数量而没质量,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脱节,从而最终导致毕业生从业能力不强。

(二) 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目前,“学历+技能”型农民大学生实践教学的内容大多依附于理论教学,教学形式普遍比较简单,实践项目的选择不够科学合理,不能适应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例如:在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以“形成性考核作业”、“模拟实验”、“虚拟实验”等为主。虽然这部分内容的设计,解决了课程实践教学问题,但终究不能替代全真的生产环境和现实的社会环境,使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集中实践教学中的社会调查,要求学生深入到相关部门、生产企业、经营公司等单位去搜集第一手的素材,进行分析研究,写出调查报告。实际上,许多学生的社会调查有名无实,不做深入的研究。调查报告也是随意抄袭,敷衍了事。学生的毕业论文结合实际的较少,缺乏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甚至也是“天下文章一大抄”,致使集中实践教学达不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三)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综合素质偏低

近年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州广播电视大学切实加强了农民大学生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千方百计引进涉农或纯农专业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但引进的多为年轻教师。他们虽然学历高,但由于多是从学校到学校、从理论到理论,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缺乏相关的种养殖生产和经营职业技能训练,缺乏农业生产一线的科研实践。因此,这部分年轻教师实践教学经验不足,动手能力不强,很难真正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此外,在教学安排上,首先考虑的是理论课的教学任务,相应的课程实践被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上,只在形式上做一下,草草了事。再者,有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不安心实践课程的教学,不注重自己的实践指导能力的提高,换岗现象严重,由此造成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偏低。

(四)实践基地建设滞后

目前,在“学历+技能”型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实践基地建设滞后的窘况。校内实践基地由于受办学条件的限制,主要以实验室、机房为主,只能勉强应付一些基础课的实践教学环节。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矛盾比较突出。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一些种养殖基地、农村专业合作社、企业考虑到管理、生产、安全等方面的原因,加上学校一方的教学经费紧张,不能向相关单位提供具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和资助,导致他们不愿成为“学历+技能”型农民大学生实践基地或仅是一个挂名而已。这使得一些实践环节只能是走过场,甚至将学生“放羊”。最后,“学历+技能”型农民大学生的实践教学只能管管学生交上来的实践报告,而对学生具体实践过程的管理则无从下手,因此实践教学的质量很难保证。

三、加强“学历+技能”型农民大学生实践教学的对策

基于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为了实现“学历+技能”型农民大学生项目的培养目标,必须切实加强农民大学生的实践教学。

(一)办学理念上重视实践教学

“学历+技能”型农民大学生实践教学要与电大农民大学生培养定位相适应,应根据当前新农村建设“湖州模式”的需求和学校的自身特点,准确把握办学定位,明确“学历+技能”型农民大学生培养目标,这是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和前提。“学历+技能”型农民大学生的培养,必须以实践教学体系为支撑,有层次、有计划、有目标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重视实践教学工作,增强实践教学意识,是切实改革农民大学生实践教学工作的前提。针对部分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应加大学习培训力度,使教师认识到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和有益延伸,两者共同构成有机的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过程体系,在保证教学质量方面不可或缺。

(二)规范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

要提高“学历+技能”型农民大学生实践教学的质量,仅有功能完善的实践基地和优秀的指导教师还是不够的,必须依靠科学的管理。(1)要成立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由它负责开发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教学活动项目,制定实践教学实施方案、实践教学实施细则、实践教学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等管理制度,确保实践教学有序进行。(2)充分发挥实践基地的功能和作用,在全真环境中展开全真业务技能的训练与实践,完成教学计划中的实践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学习最新的技术成果,提高农民大学生的技能和素质。比如“生猪养殖循环经济实践活动”、“无公害湖羊养殖实践活动”、“园林植物生产技术创新实践活动”等创新实践项目。(3)加强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对课程实践教学做好学生的实践教学指导和教学实践过程的记录、考核及效果分析;集中实践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在职的优势,可安排其在本单位实习或实践基地集中实习、调研,以确保集中实践环节的顺利开展。(4)建立实践教学督导、评估制度。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应组织专家进行不定期实的检查、听课、召开学生座谈会,对教师进行考核,对学生进行抽查考试。这样可以多方了解学生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及时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

(三)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实践指导教师应该成为实践教学的设计者、实践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学生实际操作的指导者。[2]实践指导教师是保证农民大学生实践教学的关键。目前,由于农民大学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在数量、专业结构、实践教学能力等方面明显不能很好地满足农民大学生实践教学的需求。(1)必须多方合作,整合各种资源,按照省、市、县、乡镇、企业五级兼职实践教师队伍的组建原则,聘请普通全日制高校教授、市农技专家、乡镇农技指导员、种养殖专业大户和高新企业负责人为“双栖”型实践指导教师。(2)要制订相关政策,加强实践指导教师培训力度,让专业教师参加有关培训学习,或定期派遣专业教师到实习基地单位进行锻炼,建设“双师”型专职实践指导教师队伍。(3)采取引进专门人才的办法,提升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改善知识结构,优化队伍结构。总之,应通过以上三种办法,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专兼结合的实践指导教师队伍。

(四)创新实践基地建设途径

以电大开放教育为知识平台,以地方专家为技术支撑,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建设由农民大学生教学实践基地与农民大学生创业基地有机结合的实践基地,是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州广播电视大学的创新举措。农民大学生实践基地是为了落实农民大学生“学历+技能”、“文化+素质”的培养模式,优化实践教学环节而设立的实践实训场所;也是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农民大学生教学质量、实践技能和创新、创业的一项有效措施;也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的农村实用人才的重要抓手。笔者认为,建立各专业实践基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充分调研,根据专业设置实践基地 统一认识,深入农村调查研究。被认定的实践基地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主业必须符合国家农业产业发展方向;品种新,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发展基础实,具有带动创业发展的潜能;产值、规模、效益等须达到各自产业规模经营的基本要求。同时,被认定为农民大学生创业基地的企业与实体的法人必须是在读的农民大学生。在实践基地的建设上要根据农民大学生现有专业的方向和教学实际,分析可行方案,制定实施对策,确保实践教学正常开展、取得实效。例如,为了保证实践性教学的顺利进行,针对现有“学历+技能”型农民大学生各专业的特点,在已有2个省级农民大学生教学实践基地的基础上,目前又创建了7个农民大学生教学实践基地,7个农民大学生创业基地。实践基地建设在政府主导下,根据湖州农业产业化“4321”方向,出台扶持政策实施培育,使之成为农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实践、生产实习、技术推广的平台。

2.争取当地政府支持,加快实践基地的硬件建设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落实实践教学环节,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必备条件,[2]也是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州广播电视大学的一项重要工作。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由地方财政划拨一定的培育经费,对农民大学生实践基地的硬件建设予以资助,同时由当地政府出台政策,让农民大学生享受当地农业产业化的优惠措施和优先申报科技项目等政策,使当地的种养殖基地、农业专业合作社、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农民大学生的实践基地。要制订教学实践基地管理办法,提升实践基地的教学实践功能,实行统一调配、统一使用。要让教学实践基地用以农民大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农民大学生科学养殖、栽培和经营的能力和水平,真正成为农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场所。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2006-06-21.

[2] 杨彩玲.浅议开放教育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

猜你喜欢

学历基地农民
学历造假引发法律纠纷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我的基地我的连
知识无力感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
“学历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