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评论的思想魅力
——以《潇湘晨报·湘江评论》为例

2011-04-13姜兰花

关键词:湘江公民

姜兰花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社科与艺术系,福建 漳州 363000)

一、中国报业新闻评论简述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新闻媒介机构正渐渐朝着多元化发展,而报纸自身的职能也在慢慢转变,新闻评论在这一背景下日益呈现出纷繁复杂的景观。首先,以党报、机关报为代表的报纸在加强新闻评论的政治责任心和社会使命感的同时,渐渐放开了新闻评论的口径,走下话语“神坛”,向大众靠拢。其次,新兴的电子媒体凭借其公共性、开放性、广泛性,掀起了一股新闻评论的风潮,包括《焦点访谈》在内的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充分利用自身的物理特性,焕发出新闻评论新的生命力。再次,一贯强调趣味性、相对忽视言论市场的都市报也逐步加快了新闻评论的发展,新闻评论不仅成为都市报新一轮竞争的场地,而且吸纳了更多的读者参与进来。本文通过对《潇湘晨报·湘江评论》的特色分析和解读,试图挖掘出这种隐含在文字语言中的思想的魅力,以求对正在探索新闻评论的发展和完善之路的传媒行业有所指引、有所帮助。

二、《潇湘晨报·湘江评论》特色解读

《潇湘晨报》作为一份综合性都市类报纸,以读者为核心的受众观念成为办报者考虑的基点和重点,显示出自己的独特风格和价值目标,尤其是在评论的设置上,体现出个性化、知性化、人性化、公共化和美感的追求,以及大国公民的文化姿态与市民消费的激情表达,折射出当代都市报新闻评论别具一格的文化内涵,从而创新了报纸的整体风格,提升了报纸的品牌个性。

(一)大国公民式的文化姿态

2004年4月15日,《湘江评论》时事评论版面正式开版,其开版的话《我们,传达主流声音》中写道:“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正努力建设法治社会、走向政治清明的国家而言,公众言论及其所拥有的一大批善于‘表达’的民众,是现代公民社会得以形成的前提,是民主与法治国家得以建立的一个基础。……为政府分忧,为时局建言,为生民代言,为社会进步鼓与呼,这是我们最高的价值追求。遵从当下中国的核心价值秩序,善意、宽容及友好,并富有理性及建设性,是我们将始终秉持的论说原则。”晨报评论员晓宇在创刊五周年的特刊《守望与担当》的评论中写道:“一个媒体的存在,首先是因为它的社会性,守望、推动、厘清、担当,不但确立我们对于这个社会的终极价值,还构成我们参与社会进程的方式。”笔者以为,这种终极价值,这种参与社会进程的方式,就是以一个大国公民的姿态来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

纵观《湘江评论》,这种大国公民式的文化姿态首先表现为其敏锐的批判意识,大胆的质疑精神,以代民者言的方式完成从党的单纯的传声筒到代表人民实行舆论监督的功能和角色的转换。因此,关乎人权、关乎民生、关乎一切公共政策的事件,都被纳入《湘江评论》所关注和反映的范围。或质疑当前政策的合理性,如2004年3月13日刊发的《劳动教养还剩多少合理性》,结合当时召开的“两会”的热议问题,进行了极具深刻的政策剖析;或揭露人民生活中虚掩的危机,评论《安全生产责任的两种状态》、《苏丹红敲响的安全警钟》等,不仅将掩藏的真相公诸于众,而且为人民的利益鼓与呼;或倡议民生、民权的崛起,如2005年3月2日的评论《免费义务教育,国家义务之所在》,便是对国民受教育权利的争取与维护,凸显了晨报为民者言、代民者言的正义感;或献计献策,服务于社会发展,2005年“中部五省崛起”成为当年的关键词之一,而湖南作为其中之一成员,责无旁贷,于是,《湘江评论》适时刊发系列评论《中部崛起 湖湘争先》、《中部崛起的湖南机遇》等,通过对时代环境和背景的深刻分析,为湖南的崛起出言献策,体现了一个媒体高度的责任心。正是这些与民主、民权、民生息息相关的议题设置、构建、分析与解读,潜藏的批判意识透过语言散发着凝聚民心的魅力,充分发挥出报纸的舆论监督效力,这也是晨报《湘江评论》的品格与风骨所在。

其次,大国公民式的文化姿态表现为浓厚的知性,凭借理性发言而富有深度和新意。时事评论是新闻的深度延伸,是公众理性表达的工具,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而不是无病呻吟或歇斯底里。时评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独特的认知价值,“把事件变成问题,把问题变成议题,把议题变成焦点,把焦点变成美文。它从不平地起楼,总是因事而发,却让人如上层楼,直抵新闻内核、厘清新闻意义、感受新闻温度。”[3]要将新闻评论写得深刻而令人彻悟,评论作者须有独特的认知能力,即用独特的分析视角写出具有独特的认知价值的评论文章,不说“正确的废话”;它未必是对新知的发现,更多的时候是对被遮蔽了的常识的重申,“坚信能够通过持续的关注,克服最深层的无力,并力图寻求新闻与思想同在,真相与真知并存的方式”;它未必能照亮整个黑夜,更多的时候是那激起人性的一豆灯光;它“要给人以更多的知识,把深刻的思想性寓于丰富的知识性之中,谈古说今,娓娓道来,使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4]2008年10月4日,一个叫成准强的公民在天涯论坛发帖,以亲身经历说明1291次列车列车长捆绑致曹大和死亡的过程,他在网上公布了身份证号码与联系方式,愿意对真相负责。10月9日,《湘江评论》发表文章《从我作证到我控诉的良知出发》,“人们无法沉默地求得安宁,在向人类一望无际的苦难低头之时,无法不向自己的罪孽低头”,作者以平淡却铿锵的文字,发出了富于理性和知性的声音。“我作证,我向那始终存在的良知与基于良知必须出发的行为控诉”,通过对事实的自我解读,直击社会现实的弊端,让读者在文字中感受痛心的力量。

再次,大国公民式的文化姿态还表现为不拘泥于一家之言,具有旷达、包容性。这种“兼容并包”之势,从创作队伍构成便能窥见一斑。评论记者曾经是报社的名星、言论界的骄子。[1]74伴随着都市报新闻评论的多元化趋势,评论创作主体也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新闻评论不再是精英阶层的专利,都市报新闻评论这一舆论平台趋向于精英与草根共享。《湘江评论》版面主要设置了“社评”、“公众表达”、“社会视点”、“一家之言”、“知道分子”、“街谈巷议”等栏目,以本报评论员牵头,集结了优秀媒体从业人员、社会各层精英人士以及有思想、善表达的社会民众,像“长平”、“十年砍柴”、“连岳”等作家的文字常读常新。同时,它还偶现“另类观点”和“交锋观点”,允许各种不同的观点及分歧在此展现,让异议者都能在这里展开思想的交锋,上演“矛与盾”的故事,以保证读者能够尽可能听到多元的声音,形成自己的思考与判断。正是这种包容、旷达,让读者感受到大国公民般的情怀与责任。

(二)市民消费的激情表达

如果说,大国公民式的文化姿态是秉承毛泽东在1919年7月14日创刊的《湘江评论》中提到的“自‘世界革命’的呼声大倡,‘人类解放’的运动猛进,从前吾人所不置疑的问题,所不道取的方法,多数畏缩的话语,于今一切都要改观”的文化精神,是评论作为舆论引导工具的角色使然,那么,市民消费的激情表达就是都市报的市场导向所致,淡化党报、机关报新闻评论固有的官方权威,取而代之的是从市场角度出发的读者意识,以“市民”角色对应“公民”角色,突出人本框架下的真实。总体说来,都市报新闻评论有“快”、“广”、“深”、“俗”等特点,它既是代民者言,言之有物,用多元且独特的视角、深刻的立意影响读者,又为读者所认可和接受,并使读者融入其中,使言论畅达读者市场。

既然是市民消费的激情表达,新闻评论往往依托新闻事件产生,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在一个重大的新闻事件发生之后,《湘江评论》总能对这一新闻进行快速评论,有的甚至与新闻同步见报,有的放矢,事理融合,不追求篇幅宏大,讲究快和简,力求“今日事今日评”,开启舆论的话匣,为更多的言论参与提供发声的榜样,充分体现其快速性。

其次,市民消费的激情表达体现在人情冷暖的人文关怀之上,市民消费的就是那些有关人情冷暖的事情,而要激情表达的就是那种凸显人性的人文关怀。一方面,《湘江评论》题材广泛,大至国内、国际大事,但更多是以贴近百姓、关乎民生的“小事”作为切入点,分析“小事”背后的大环境、大问题。另一方面,《湘江评论》注重对“人”自身的关注,带有很强的人文精神,这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在评论中转化为对人的尊严的尊重,对价值的追求,对命运的维护,对生命的关心。《什么都略懂一点,生命会更安全一点》、《“理性爱国”孕育公民意识》、《寻找真实的“用工荒”》、《怀念一只猪的年月》、《默默祝福一座寂寞的岛》等等,无不充分肯定和尊重人的现实需要和精神追求,对普遍的人性、人情加以开掘和表现,引领读者重视一切文化现象中有关“人”的因素,以“情”动人。

再次,市民消费的激情表达还体现在文字的通俗化,俗而成美。虽然评论内容的主题和关注点更多是在人自身,是对人外部生存状态和内部价值追求的反映,但在论述方式和语言表达上,却要采用一种市民能够理解的通俗形式,站在市民的立场“代民者言”。通俗非庸俗、媚俗、低俗,而是在关注民生的同时反映社会生活,在贴近百姓的同时拉近与普通百姓的距离。因此,《湘江评论》中精悍、轻灵、活泼的新闻评论大量涌现,没有政论的生硬,但有政论的严肃,没有散文的形象话语,但不失散文的灵动。其评论语言或庄重严谨、尖锐泼辣,或语言干练、朴实平易,或清新明快、文采斐然,这些都构成了一篇篇美文,给读者以视觉和精神上的美感。

[参考文献]

[1] 和田洋一. 新闻学概论[M]. 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

[2] 程世寿,胡思勇. 当代新闻评论写作[M].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21.

[3] 庄永志. 《南方都市报》,这才叫评论[J]. 青年记者,2008(2): 77.

[4] 穆青. 新闻散论 愿更多的专栏作家脱颖而出[M]. 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 517.

猜你喜欢

湘江公民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论公民美育
湘江渡
湘江魂
欢迎订阅《公民与法治》
悠然湘江上
红三十四师浴血奋战湘江之侧
湘江边走走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