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礼貌策略在中文序言中的应用

2011-09-25马卫华

关键词:序言书评面子

马卫华

(曲阜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格莱斯提出人们在言语交际中一定要遵循会话原则,但人们为什么有的时候又要故意违反它呢?莱克夫、布朗和列文森以及利奇等人提出了与合作原则相互补益的礼貌理论。礼貌是一种语用现象,通常被人们理解为说话人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采取的策略,如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布朗和列文森在其专著《Politeness: Some Universals of Language Usage》 中系统地阐述了他们的礼貌理论。本文就中文序言中的积极礼貌策略应用进行研究。

一、礼貌策略

在布朗和列文森[1]有关礼貌的理论中主要有三个基本概念:面子(face)、威胁行为(face threatening acts)和礼貌策略(politeness strategy)。面子具有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即个人拥有行动自由、不受干涉的权利;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即个人的正面的自我形象,包括希望这种自我形象受到赞许的愿望。在社会交际中,交际者互相配合,努力给对方留面子。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双方都有可能丢面子。在通常情况下,一方面子的保留取决于另一方面子是否保留,因为,当自己的面子受到威胁时,人们都会采取行动,以保全自己的面子,而保全自己的面子势必会伤害另一方的面子。某些言语行为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威胁面子的。为了保持人际关系的融洽与和谐,人们采取必须礼貌手段来减弱威胁面子行为的侵害程度。针对威胁面子行为,布朗和列文森提出了礼貌策略的5个等级:

在选择礼貌策略前,首先要对失面子程度的大小进行评估,这取决于三个因素:权势、社会距离和言语行为本身所固有的强加程度。如果认为威胁面子的程度较小,人们就会选择1(就是不拐弯抹角、直截了当地表明意图);如果程度较大就会选择5(放弃威胁面子的行为)。有些时候人们既要明确表明自己的意图,又要适当地修饰自己的话语,由此而产生积极礼貌策略(即2)和消极礼貌策略(即3)。积极礼貌策略就是满足听话人的积极面子需求,是听话人所要求的个人形象与说话人在言语行为中体现的听话人的个人形象达到一致。因此,积极礼貌是以“接近为基础的”。而消极礼貌策略主要是说话人意欲部分地满足听话人的消极面子,基本需求是要维护听话人的私人领域和自我决策的权利,因此,它不同于积极礼貌策略,主要以“回避为基础的”。此外,比消极礼貌策略更礼貌、更间接地办法就是暗示(即4),也就是说实施威胁面子行为是隐蔽的、不公开的。

二、积极礼貌策略在中文序言中的应用

按照《新华词典》的解释:“序言也叫序文。简称序。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一般由作者说明写书的经过,或别人介绍或评论本书内容。”[2]年轻学者通常会请自己的恩师或是其尊重的人为自己的著作写序言。这些人除了要对作者及其著作进行表扬外,当然也少不了对作品进行评价和对作者加以鼓励和鞭策。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涉及面子问题。肯定和赞扬属于正面评价,是对作者积极面子的维护。批评和建议属于负面评价,是对作者消极面子的侵害。而讲究礼貌是人人都要遵守的普遍原则。为了解决既要批评又要保护对方的面子这一矛盾,评论者必须采取必要的礼貌策略。本文就非作者本人所写的序言中所采用的积极礼貌策略模式做些探讨。

李经纬探讨了积极礼貌策略在中英文书评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先表扬后批评;缩小批评,扩大表扬;原谅错误与不足。[3]通过对6篇中文序言的分析进一步探讨积极礼貌策略在中英文书评中的运用。

(一)采用先表扬后批评的模式。例如:综观全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第二……第三……。当然作为一名青年学者的著作,本书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其次,……。作为老师,在指出本书的这些缺点的同时,我也希望作者能够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提炼自己的观点,丰富自己的体系,为中国民族理论学科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4]又如:借此机会,我对作者的理论成就和在汉语教学上的重要贡献表示由衷的祝贺和敬意。在这部著作的基础上,作者完全有条件建立起一个独立的理论系统,把语言习得理论和汉语教学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避免对某些理论观点的迁就,保持相关概念的前后一致。这是我的一点小小的建议,也是我的一点期盼。[5]

以上两个例子均采用了先表扬后批评的积极礼貌策略方式这一点与在书评中采用的方式一样,但不同的是在最后作序者均表示了对作者的期望。恰到好处地顾及了作者的面子,又指出了不足,并表达了对作者的鼓励,让作者易于接受。

(二)采用缩小批评扩大表扬的模式。例1.与同类著作相比,我觉得本书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色:首先……其次……再次……。当然。本书的某些分析和解释还可以再作推敲,有些断言也还需要进一步的论据。但作者这种研究路子无疑是值得肯定的……。[6]例2.因此,这一角度的研究在整个方言修辞研究中十分重要也是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一研究很显然还并不是对方言修辞的全面系统探讨和论述。但作者的这种探索精神相信一定会给以后的研究有益的启发。[7]

以上两个例子虽然也是先表扬后批评但我们可以看到批评只不过是一带而过,表扬的部分远远超过后者,而且在最后有对作者的努力提出了肯定。这种缩小批评,扩大表扬足以维护作者积极面子。

(三)采用原谅错误与不足的模式。例1.如上的精辟分析和创造性见地不胜枚举。不过,要对庞博得三木哲学进行系统研究,难度的确太大,非刚入日本哲学之门的年青学子学力所能及。如该书中还有不少地方未及展开论述,分析也有不到之处,这也是著者留给自己今后研究的课题。[8]例2.最后我想也应该指出的是,这是一本论文的结集,并非一本关于交际法的完整论著。所以有的地方不免有所重复,而另外也有些地方又未能涉及。[9]

在提出不足之前,作序者认为犯错误是有原因的,应予以同情。有了这个前提,批评也就谈不上对面子有太大的伤害了。这是站在作者的立场上讲话。而且最后也不忘对作者大加鼓励。这让作者了解了自己的不足而且也保留了面子。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积极礼貌策略虽然在中文序言中和在书评中的应用大体相同,但也有不同之处,那就是在提出批评和建议之后往往会对作者大加鼓励并提出期望,这主要与作序者大都是作者的恩师和尊敬的人有关系。所以,我们可以总结一下积极礼貌策略在中文序言中的应用模式主要有三种:即先表扬后批评再期望;缩小批评扩大表扬再肯定;原谅缺点与不足再鼓励。

[参考文献]

[1] Brown, P, Levinson, C. 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in LanguageUsag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2] 新华词典[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3] 李经纬. 英汉书评中的礼貌策略比较[J]. 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6, (3).

[4] 周传斌. 概念与范式——中国民族理论一百年[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5] 温晓红. 汉语作为外语的习得研究——理论基础与课堂实践[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08.

[6] 时兵. 上古汉语双及物结构研究[M].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

[7] 汪如东. 汉语方言修辞学[M]. 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9] 刁榴. 三木清的哲学研究[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9] 胡鉴明. 交际法和中国英语教学[M]. 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序言书评面子
书评
序言
序言
序言
书评
书评
《名人传》序言
“Face Culture” in China and America
某贪官的面子
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