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2011-09-25蔡友
蔡 友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动漫与艺术设计系,湖南 长沙 410100)
我国高职教育倡导能力本位,为国家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高职院校要结合学科特点和自身优势建立相应的教学体系,通过“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途径,促进课程结构体系整体优化,更新教学内容,以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在近几年的动漫专业建设中,始终坚持“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实施能力本位战略,坚持特色发展方向,培养新型实用人才”的教学改革思路,脚踏实地,以优质的教育教学质量和鲜明的办学特色,赢得了社会和企业的认可,走上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建设之路。
一、明确专业定位,确定人才培养规格
为使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建设能为卡通漫画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服务,在专业申报之初,我们先后派老师到韩国、日本、常州、北京、深圳、上海等国家和地区的动漫基地及公司进行动漫人才市场的现场调查。此外,还通过电话调查、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对动漫市场进行广泛的调查论证。收集了本专业工作领域和技术领域大量信息,同时通过组建由政府管理人员、企业技术代表、有关高校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方式,把专业建设纳入社会化管理的渠道,定期召开专家座谈会,听取有关专家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及职业能力构成的建议。综合各方面的建议及信息,形成了对动漫专业卡通漫画方向人才培养规格定位的统一认识,即:培养具有较强的沟通与创意能力,能运用卡通漫画技法及计算机动漫软件辅助设计知识完成手绘动漫创作、计算机动漫及电子图书制作的高技能人才。本专业以电子图书制作和插画、漫画制作为主攻方向,毕业生主要面向图书制作公司、报刊杂志社、出版社,新闻媒介部门、动漫设计室等,并可辐射到广告公司、游戏公司、网络公司等相关部门的工作岗位。
二、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
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是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以知识为基础,以职业素质为本位,以职业能力为重点,分阶段、分层次的培养方式。具体地讲,就是将学生总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过程根据不同阶段的要求,划分为若干个教学模块,各模块间既相互衔接,又相互独立。课程模块按学生职业素质及能力来设置,模块之间反映了专业内容的逻辑联系。并建立了各模块职业能力考核标准,明确各种评价的比例分配,细分课程模块的考核评价方式。其中,职业基础素质模块培养学生沟通和表达能力、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协调人际关系、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等能力;岗位职业技能模块培养学生手绘、角色造型、色彩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漫画语言应用、商业插画绘制能力;职业综合素质模块培养学生电子图书制作、故事漫画创作的综合项目制作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自主创业能力。
每个模块都有相应的培养目标(素质标准、能力标准和技能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学生完成相关模块的学业后(某专业课程)通过专业劳动技术等级考核鉴定,可发给专业技能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学生获取专业技能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后,进入下一模块继续学习。学生完成本专业全部“模块”学业,经考试合格授予毕业证书。
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卡通漫画方向)模块化课程体系示意图
三、贯彻“四字”方针,深化课程内容改革
专业设置的改革、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的更新,最终都要落实到课程内容的改革上。针对过去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导致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倾向,我们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贯彻“新、浅、综、特”的“四字”方针,对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内容进行了改革。
“新”,按照教学内容紧跟企业技术更新进程的原则,在充分调查动漫行业新技术应用及推广现状的基础上,在教学中引入新技术课程、新实训项目,介绍新设备、新工艺、新手段,缩短教学与技术进步的“时间差”。如将Comicstudio、Indesign等软件运用及手机动漫制作等列入教学内容;将电子图书制作新方法带入课堂。
“浅”,教学内容根据“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而定,各门课程教学深度有所取舍,难度有所下降,不求面面俱到,更注重课程之间的逻辑配合和相互支持。如《漫画语言》是《故事漫画创作》的基础课程,应重点掌握漫画线、符号、拟音拟态词、程式等漫画语言的绘制方法,并加强实际训练,而对系统理论只做简要介绍。
“综”,课程内容要综合化。在删减了无用、少用、重复、过时的课程和知识点后,可设置综合化课程。如《四格漫画》、《多格漫画》、《漫画分镜》三门课程合并为《漫画创作》,将《吉祥物设计》、《动漫形象设计》二门课程合并为《动漫造型设计》,这样就可挪出多余的课时用于实践教学和开展素质教育。
“特”,就是借助湖南文化产业优势和动漫区域环境优势,积极加强专业建设,深入探讨专业教学内容。根据动漫产业发展趋势和就业岗位群的要求,创新教学体系,融传统艺术技巧与现代计算机艺术创新理念于一体,自行设计了一套传统手绘与全电脑无纸动漫制作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及动漫制作生产流水线,并将动漫生产流水线中的各环节转化为教学内容,再把教学内容应用到这套流水线上的相应实验岗位进行实践。这种全新的教学体系和生产流水线充分体现了我们办学的一大特色。
四、按照“实用、实效”的原则,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
(一)构建“实用”的实践教学体系。瞄准动漫职业岗位实际需要,以培养学生的岗位技术应用能力为重点,构建了既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进程安排循序渐进,符合职业岗位技能形成的规律。在动漫课程设置中注重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课程,逐步完善实践教学课程的指导书,以“项目制作”和“课程设计”的方式,让学生独立完成。设置了现场实习与毕业实习课,由此加强对动漫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推行“双证书”制度,设置了中、高级动漫绘制员实训课程,尽可能把实训效果考核与技能考证相结合,保证“双证书”的实现,为学生技能培养及就业奠定基础。还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及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关职业证书的要求,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将职业证书课程作为必修课程,考证项目作为选修课程。如将商业插画师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动漫相关课程教学大纲相衔接,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商业插画师职业技能证书,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从而实现零距离上岗。
(二)实践教学讲求“实效”。为了使实践教学更能贴近生产实际和社会进步,我们利用湖南是动漫大省及学院是(湖南)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人才培养与研发中心”、“湖南省动漫教育科学学科研究基地”的优势,在长沙市周边设立了八个校外实训基地,涵盖了专业所需的技能训练场所。实训基地的管理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负责,以协议形式明确双方责任与义务。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实训计划,力求使学生学到更多更新知识。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检查也从严要求,更加注重技能方面的考核,鼓励和促进学生深入一线学习,避免“走马观花”的现象。一流的实习设备、良好的实践氛围、优秀的实习指导教师、科学严格的教学管理确保了动漫专业实践教学效果。改革后的动漫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覆盖面宽,涉及所有课程。行业通用能力课、岗位特定能力课、拓展能力课等均有相应的实践环节;(2)实践环节的课时和学分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占的相应比例均有所提高,分别达到54%和52%;(3)实践教学形式灵活多样,突出学生个性培养。既有专门设课,并计算课时、学分的环节,如: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社会调查等;也有穿插于理论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如:讲座、调查、上机、技能训练等。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开展活动,也可由学生自己组织训练;(4)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更加完善。不再单纯以一份实验报告、一份设计作品评价学生实践成绩,更加注重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考核。学生参与企业项目制作的活动、获得上级部门表彰的实践成果等都可以作为评价成绩的重要依据。
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是连接宏观教育思想、观念和微观教育教学实践的唯一途径。在这项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精神为指导,牢牢把握“一条主线,两个转变、三个对口、四不断线”的原则,即紧紧围绕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这条主线;实现从应试教育为主向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的转变、从理论形态的知识传授为主向培育学生自学自用能力为主转变;做到基础知识与后续课对口、专业知识与生产应用对口、实践技能与专业岗位对口;坚持动漫知识学习不断线、操作技能训练不断线、故事脚本写作不断线、英语知识学习不断线。强化课程体系建设,推动教育改革整体工作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