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 化 社 会 道 德 内 化 意 识 的 意 义

2011-04-12□温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道德规范道德行为内化

□温 浩

( 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院,山西 太原 030006)

我国的道德教育一直忽视了一个问题,就是道德教育实践的问题。虽然道德教育历来都最受党和国家的重视,但是在一些家长与学校负责人心中,在社会实际生活中的地位却不高。这就要求我们在生活学习中,要符合社会道德的要求,认清自己的行为和意识。

一、社会道德

社会道德只有向个体道德运动,并转化为个体自觉的道德活动,才能现实地完成自身。这就提到了一个问题,就是社会道德内化。所以我们只有把道德教育落实在我们的实际生活学习中,才可以真正地提高每个人的道德修养,只有每个人的道德修养提高了,我们整个社会的道德修养就会以一种良性的循环来发展。

社会道德的本质。社会道德是相对于个体道德而言的,它是指一定社会在其运行和发展过程中为协调各社会群体、各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而形成的道德规范体系、道德价值观念以及其道德实践活动的总和。社会道德包括社会道德原则规范体系、社会道德风俗习惯、社会道德意识、社会道德实践活动等。

社会道德的特点。1.普遍性和系统性:任何一个时代的社会道德都是一定社会、阶级和集团的共同利益、要求、意志的反映和表述,是社会整体道德意志的体现。它是适应调节社会各种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的需要而产生并发挥作用的。因此,社会道德具有强烈的普遍性,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指导和规范作用。同时,社会道德又是一个相对完备的系统,是涵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各个领域而全面的道德规范系统,其功能在于调节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向有序化、健康化的方向发展。2.领域和层次的差异性: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而又千差万别的,社会道德要成为维系社会良好运行的精神力量,就必须适应其实际状况,根据不同的领域或行业、生活特征,制定出不同的道德规范。这样,社会道德才能实现其社会价值。

二、个体道德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个体会产生不道德的行为,甚至是犯罪行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缺乏道德的基本知识,没有道德的判断和评价能力。所以说,教育者不仅要注意道德判断、评价和示范,对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要做出适当的评价,从而使个体的道德判断、评价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个体道德的本质。个体道德是指,在一定社会和生活中,起一定社会作用的个人,为了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目标,并适应社会利益关系,客观要求形成的道德意识,指导自身道德行为的选择内心准则,以个体道德行为实践总和。

个体道德特点。1.受动性及主动性:个体道德的发生是社会、阶级与群体对个体施加道德影响,是个体学习和认同社会道德的结果,这对个体而言自然是受动过程。但每一个体是在自身和社会实践基础上,通过自我意识这种心理机制来实现。2.共同性和独特性:个体道德在同一社会、阶级或群体中,要求个体接受和遵循共同的行为及价值观念。而作为个体,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不同,因而使个体显示出不同个性特征。

三、社会道德的内化

社会道德内化的过程是社会道德向个体道德运动和转换的过程,是个体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基本因素互相作用、共同提高的过程,是个体认同、吸纳社会道德并将其固化为自己的道德素质和道德能力的过程。

社会道德内化的条件。1.社会道德规范体系要有群众性。道德是通过规范的形式对社会成员发生影响的,社会要顺利地调节各种利益,就必须使其道德规范体系合乎人的现实承受力,即合乎人的实际需要,把各项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确立在大多数人所能接受的范围内,以便个人能发自内心地遵循社会道德的要求,达到社会与个体的和谐统一。2.社会道德教育方法要有科学性。道德教育的对象是千差万别、品质各异的人。所以要求道德教育方法尽可能灵活多样,以便激发教育对象的兴趣,促发认知结构的兴奋,同时,要注意尽可能使教育对象积极参与其中。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要有所侧重,因人制宜,因人施教,才能使受教育者感到顺耳、顺心、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3.社会道德的传输者和教育者要有良好的人格示范。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只有通过特定的社会主体加以传授才能内化为个体道德。道德教育和权力阶层是倡导和传播一定社会道德的主体,也应该是履行这种社会道德的先行者。用自身道德和人格的力量去说服人、教育人、感染人,这样,才会引导更多的人追求和向往社会道德,实现对社会道德的内化。4.社会道德要有良好的道德环境作支撑。首先,社会道德应得到政治、法律制度的允许,并寻求政治、法律的强有力的支持。其次,由于风俗习惯具备对道德的同化能力,社会道德还必须得到一定的社会风俗习惯的认同。所以,社会道德内化,要根据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情况来做出相应的调整。

社会道德内化的过程。1.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心理因素的过程。道德认识是指人们对有关道德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道德认识有两种形式:一是感性认识,二是理性认识。道德认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道德个体接受道德知识,并结合自己的道德经验,把这种知识付诸社会实践,加以验证和提高的过程。2.培育道德情感。仅仅有了道德认识,人们并不一定就能把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内化为自己的一种素质和能力。这其中,道德情感的培育和升华是重要一环。3.坚定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个体在内化社会道德、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坚强毅力和坚持精神。道德意志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克服内部障碍,以道德动机战胜不道德动机;二是排除外部障碍,执行由道德动机所引起的行为决定。道德意志的特征是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只有以道德意志为中介,社会道德才能够一步一步向个体道德内化。4.强化道德信念。道德信念是个体对社会道德所倡导的道德理想、道德人格、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的正确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强烈责任感。当道德信念形成的时候,社会道德就转化为个体内在的信念而成为个体道德最深层的根据。

道德心理外化为行为实践的过程。社会道德仅仅完成向个体心理因素的转换,还不足以证明内化过程的完成,这种内化若不再向前发展,进一步外化为实实在在的道德行为实践,那么,就失去了任何意义。

社会道德内化有两个过程:一是个体接受、认同、体验社会道德并将其转化为内在心理素质的过程;二是个体将内在心理素质外化为自主自觉的行为实践的过程。

外化过程包括三个阶段:一是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个体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而产生的言论和行动。一般来说,当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道德心理因素以后,就会构成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形成道德动机。道德行为是道德心理因素的具体反映和外部标志,正是道德行为才使社会道德的内化具有社会意义。因此,道德行为是社会道德内化中具有决定意义的环节。二是道德习惯。道德习惯是个体由于持之以恒地坚持某种行为而形成的一种道德行为模式。道德习惯是道德行为不断积累的结果,道德习惯一经养成,便很难改变,因此,培养道德习惯并非轻而易举,一蹴而就,它需要长期艰苦的磨练。这就要求我们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自己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三是道德品质。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道德习惯而致的产物,是个体道德心理与个体道德行为、道德习惯互动整合的必然结果,是社会道德向个体道德转换和内化完成的最终标志。唯有个体形成了优秀的道德品质的时候,个体行为才能与社会道德要求和谐一致,个体道德也才能对社会道德起积极作用,成为推动社会道德进步的重要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社会道德内化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唐凯麟,龙兴海.个体道德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

[2]蔡景华.论个体道德的形成[J].中国地质教育,2006,(2).

[3]陈立平.论个体道德的形成[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2).

[4]文艺文.个体道德的发生与公民道德建设[J].道德与文明,2002,(2).

[5]吴林斌,杨本红.略论大学生社会道德内化与高校德育工作[J].洛阳师专学报,2000,(1).

猜你喜欢

道德规范道德行为内化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孔祥渊:“我”的出现有助于提升个体道德认同
素质教育的可行性实施细节研究
国家治理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传统伦理道德现实价值研究
远和近
海外华语教材的文化“内化”
论《三字经》与儿童道德行为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