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型社会”背景下建设开放性高校图书馆*

2011-04-12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两型社会馆员图书馆

□ 柳 菁

(长沙学院图书馆,湖南 长沙 410003)

“两型社会”背景下建设开放性高校图书馆*

□ 柳 菁

(长沙学院图书馆,湖南 长沙 410003)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高校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资源的所有者和提供者,发挥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公众的开放性,既体现了资源共享,在一定程度上也节约了资源,还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资源,应从以下四点建立开放性图书馆:加强政策导向,提高服务积极性;找准平衡点,转变服务方式;注重人才培养,提升服务水平;共享信息资源,创新服务模式。

两型社会;开放;高校图书馆

改革开放 20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这种高速增长的背后是资源、环境上的巨大付出。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五个统筹”为具体内容的科学发展观后,国务院于 2005年先后下发了《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三份重要文件,随后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正式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概念,并明确提出了相关任务和措施。笔者认为,“两型社会”的建设不能仅停留在表面,也不能光靠政府的几项工程就能完成,它必须让“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观念根植于广大民众心里,真正成为广大民众内在的素质。高校图书馆作为储存知识、传播文化、服务社会的重要阵地,应当突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在做好为本校教学、科研服务工作的同时,积极面向“两型社会”建设的主战场,利用自身优势直接服务社会,实现国民知识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早在 2002年 2月 21日,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二十一条中就明确指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这为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服务提供了政策依据,也将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这一职能提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高校图书馆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应当也必须成为“两型社会”文化建设不可替代的主力军。

一 高校图书馆开放服务的必要性

(一)社会文明进步的直接体现

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学图书馆都是向公众开放的,市民可以自由进入图书馆查阅资料。从对社会公众服务理念的角度看,尊重、理解、服务社会公众,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文化服务是文明社会应尽的社会责任。高校图书馆作为服务性、公益性机构,服务社会是其重要职能之一,理应以之为己任,关心和回报社会,对公众实施知识援助,架起他们与知识相连通的桥梁,维护他们做人的尊严。实现高校图书馆从封闭到开放,这既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逐步在向社会文明发展目标和塑造现代的人文环境靠拢。

(二)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重要机遇

高校图书馆是一个学术性的文献信息服务机构。其专业学科文献资源占有比率明显高于公共图书馆,但仅限本校师生使用,服务对象单一,管理机制相对封闭,文献资源利用率低,势必造成很大程度上的资源浪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后,可以接触到不同年龄、性别、学历和信仰的读者,在为他们服务的过程中肯定会产生许多新问题,面临很多新挑战,找到自身不足并解决这些问题将会促进高校图书馆自身的飞跃发展。

(三)“两型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我国目前正在积极推进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即“两型社会”)建设。“两型社会”是一个和谐的社会,是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关注公众利益、分享社会成果正体现了这种要求。实现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公众的开放性,体现了资源共享,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资源,达到了社会和谐和人文环境友好的终极目的,凸显出了高校图书馆的社会职能。

二 高校图书馆开放服务面临的问题

高校图书馆作为本地区重要的文献信息资源载体,积极参与“两型社会”建设,向社会开放服务是必要的。但就我国目前的国情而言,高校图书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还存在一定的难度,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一)观念问题

在西方发达国家,其大学图书馆都获得了政府的补助。因此图书馆界就形成了共识:既然接受了来自国家税金的补助,那么就理应向全体民众开放。而我国各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也源于国家投资,理应像西方发达国家一样向全体民众开放。事实上,长期以来,我国许多高校都将图书馆当作自己的资源,使得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客体和对象具有单一性,缺乏对公共服务的意识。在服务方式上仍然是传统的、被动的服务模式。因此,只有转变观念才能有服务于大众的意识,才能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才能促进图书馆事业向纵深方向发展。

(二)人员问题

人员问题是制约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目前各高校图书馆都引进了不少高学历的专业人才,馆员素质有一定提高,但由于图书馆在高校中的地位不高,现有馆员大多数仍为学校家属或新引进人才的配偶,整体素质偏低,这些人所学专业也以非图书情报专业为主,缺乏相关的图书情报理论知识,业务上只能提供简单的文献典藏、借阅服务,对于现代图书馆的文献查新、传递、参考咨询等个性化信息服务难以胜任。

(三)管理问题

高校图书馆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是随着高等学校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其首先是一种教育、教学资源,服务对象十分明确。相应的管理体制也是因此而设立的,从未将“社会需求”纳入服务范围。社会读者相对高校师生来说是一个复杂而不确定的用户群体,他们对文献信息的需求,对图书馆服务方式、服务内容等都有着不尽相同的要求。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就必须改变现行的管理模式,从职责范围、管理制度、采购原则、流通服务、读者守则等方面建立新的既适合为本校教学科研服务,又适合为社会读者服务的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健康运行。

三 高校图书馆开放服务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政策导向,提高服务积极性

目前,国内一些高校图书馆已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社会化服务,但在服务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影响了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水平和进程,使得其他高校图书馆对开展社会化服务未表现出积极的热情。因此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强政策导向,从宏观上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实现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服务。

1、完善法律制度。

美国高校图书馆之所以能够真正实现开放性,与其完善的法律制度不无关系。美国早在 1925年就制定了《图书馆法》,而我国图书馆虽有着悠久的历史,却至今还没有一部宏观的《图书馆法》,只有一些各高校自己制定的微观制度。这是很不完善的,也无法在社会范围内有效调控图书馆与社会各界的关系,阻碍了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进程。因而我国政府必须尽快制定一部宏观的《图书馆法》,建立和健全一个完整的图书馆法律规章体系,从立法上保障建设开放性高校图书馆的合法性和连续性。

2、设立专门奖项。

美国设有图书馆奖,图书馆 (包括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是其评奖的一个重要条件。我国也可借鉴美国的这一做法,设立专门奖项,来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积极性。

3、建立管理机构。

建立由国家图书馆、省市公共图书馆牵头,地方各高校图书馆参加的管理委员会,统筹协调和组织全国各类型图书馆的开放服务工作,切实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功能。

(二)找准平衡点,转变服务方式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主体是本校师生,而保障本校正常的教学科研是高校图书馆的首要任务。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既要不影响本校的教学科研,又要服务于社会大众,这是一个如何合理调配利用资源的问题。高校图书馆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和校内外读者的不同需求和特点,转变服务方式,发挥资源优势,在读者需求和本馆服务能力间寻求最佳平衡点。

1、利用寒暑假服务。

在寒暑假长达三个月的时间里,校内读者少之又少,多数图书馆不开放,图书馆资源闲置严重。在这期间,可考虑集中为校外读者提供开放。

2、利用网络服务。

借阅是图书馆最传统的服务,为校外读者开展借阅势必会造成图书馆工作量的激增。如今高校图书馆都已基本实现了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也普遍购置了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博硕论文数据库等可提供 24小时服务的网上电子资源。高校图书馆可充分利用这些数字资源,在网络上为社会读者提供信息咨询、文献传递和文献复制等服务。这样既不需要挤占学校的物理空间,也不受复本数量的限制,读者在家中就可方便快捷地接收图书馆的服务。

(三)注重人才培养,提升服务水平

高校图书馆集外借、阅览、典藏、研究、交流、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要真正成为开放性图书馆,更好的为“两型社会”发展服务,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知识信息,还必须要有一批既具有扎实图书情报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又具有较高其他学科专业知识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各高校图书馆虽然都引进了不少高学历的人才,馆员素质有一定提高,但总体素质仍然偏低。建设开放性高校图书馆,图书馆馆员的职能也应从传统的馆藏维护和图书管理转向利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帮助校内外读者解决问题的面向“内容”的专业化知识服务。因此,图书馆必须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强对馆员的继续教育,提升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服务的水平。首先,图书馆领导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引进人才和稳定人才的机制,在吸引人才来馆方面下功夫;其次,图书馆领导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馆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馆员树立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高度自觉的纪律观念和文明礼貌的道德风尚;另一方面,要加大对现有馆员的技能培训,使馆员对图书馆的专业知识和其它学科知识都有所精通和了解,不断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能与时俱进,适应工作的新要求;最后,图书馆馆员自身也要提高认识,加强学习,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强服务社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为校内外读者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知识服务。

(四)共享信息资源,创新服务模式

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社会发展和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这一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目前条件下,高校图书馆对社会的完全开放在短期内是不可能实现的。高校图书馆应针对社会读者的需求,适度开放,积极与其他社会机构开展合作,共享信息资源,不断创新各种服务模式。

1、与公共图书馆资源共享。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所有图书馆的共同奋斗目标。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能进一步满足普通公众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有效提升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2、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

高校图书馆可以定期向对口企业发布学校的科研成果以寻求合作伙伴,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为企业提供最新的科技信息。同时,高校图书馆可以为企业进行情报调研,进行产品论证、技术论证和项目论证,对项目的利润、效益、市场、法律等提供免费咨询。

3、与社区合作开展服务。

高校图书馆与周边社区实现资源共享,是高校图书馆开放服务最直接的方式,对于创建环境友好型社区意义重大。城市公共图书馆数量和资源有限,而在社区建设与社区发展过程中,又需要广泛的信息资源,如政策法规知识、文化教育信息、医疗保健信息等,尤其是专业性较强的信息。城市公共图书馆有时很难满足社区发展的需要。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丰富,最具条件承担满足社区发展的信息需求的重任,可以为社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现阶段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完全开放的条件还不具备,但是随着“两型社会”建设的深入,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的趋势已不可阻挡。随着教育普及程度和教育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图书馆将不再闭馆自守,将与社会更加融合,并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同时,高校图书馆自身也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图书馆的价值也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1]卢秀英.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利弊分析 [J].图书馆事业, 2007,(3):27-29.

[2]陈春玲.高校图书馆开放式服务与和谐社会建设[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6):122-124.

[3]鄢朝晖.敞开知识的大门: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思考[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9,(2):51-52.

[4]高珑,黎娜.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现实意义与可行性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0,(5):300.

[5]崔红雁.刍议现阶段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的原则[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9,(8):38-41.

[6]沈红兵,张黎明等.区域文献资源中心构想——地方高校图书馆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思考[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2009,(12):6-10.

G252.3

A

1008-4614-(2011)02-0061-03

2011-03-09

柳菁(1977-),女,怀化市人,长沙学院图书馆馆员。

猜你喜欢

两型社会馆员图书馆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图书馆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图书馆治理
城市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两型社会”视角下的长株潭服务外包产业集群分析研究
“两型社会”背景下长株潭金融支持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去图书馆
浅谈图书馆青年馆员职业生涯规划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