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精品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2011-04-12耿美云陈雅君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地园林

王 崑 王 钊 耿美云 陈雅君

(东北农业大学 园艺学院,哈尔滨 150030)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的‘五个一流’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的建设分为六方面内容:教学内容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机制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实验内容建设。建设精品课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六个方面的内容形成统一的整体。

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课程教学始于1990年,经过20多年的教学和实践探索,积累了较丰富的课程教学经验。目前,在全体主讲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该课程在2010年被评为东北农业大学校级精品课。

1 教学内容建设与实践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是园林专业和风景园林专业的骨干课程,主要是对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如街道、广场、居住区、工厂企业、机关、大、中、小学校等场所进行规划与设计,是风景园林和园林专业规划设计类的重要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独立设计能力、图面表达能力和说明能力,使学生在学完该课程以后,能够独立进行诸如道路绿地、居住区绿地、专用绿地等中小型绿地的总体平面规划设计、分区设计、种植设计及效果图的表现,并能写出设计说明,完整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为设计思想的形成和成熟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和时代要求,始终保持先进性,及时反映和吸收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规划设计理念,积极整合优秀教学成果,部分章节增加双语教学内容。

充实和精练《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教学内容,如在课程内容中增加了园林空间以及历届国际、国内景观设计竞赛获奖作品赏析等有关内容的介绍,并对有些方面的内容进行精练,使教学内容能够适应社会对园林规划设计应用的需求。

2 师资队伍建设与实践

师资队伍建设是精品课建设的基础,是谁来教的问题。师资队伍建设必须从长远着眼,慢慢积累,逐步规划。参与本课程建设的教师长期从事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具有深厚的专业基础和科研造诣,熟悉国内外相关领域教学和科研动态及其关键问题,同时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理念和具体技术与方法有比较深刻的了解,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2.1 学历结构

本课程开设20年,一直十分注意教师队伍建设和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目前,我们有长年从事此类课程教学和学生实践指导的教师8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3名、讲师3名;5位具有博士学位,3位具有硕士学位。

2.2 年龄结构

教学队伍老、中、青结合,其年龄结构为:45岁以上1人,35~45岁5人,35岁以下2人。年龄结构合理,是一支具有较高学历,结构合理的年轻的专业教师队伍。

2.3 学缘结构

教学队伍主讲教师分别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内蒙古农学院、东北农业大学,学缘结构科学合理。其中,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的主讲教师占主讲教师总数的70%,毕业于其他院校的主讲教师占主讲教师总数的30%。

2.4 师资配置

本课程教师承担着每年5~6个本科班(平均160人左右)的专业课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任务,另外还担任着相关教学内容的其他专业课的教学任务,教学量饱满,教学效果优良。理论课教师与学生比例为1∶20,实验课教师与学生比例为1∶15。

主讲教师具有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良好的素质,在学校教学考核中均被评为优等。我们既有总体设想,又有具体分工,定期交流,以老带新,团结合作,工作效率高。

3 教材建设

在教材的选用上,本课程在2010年以前一直以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十一五”规划教材为主教材,以项目主持人于2003年主编《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设计指导》和《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光盘教材)为辅助教材。但主教材的内容与我校实际授课内容有较大差别。主要原因在于此教材的体系一直是沿用上世纪80年代的思路,不能与专业发展同步。此教材分上下篇,上篇是关于城市规划的内容,在各个学校教学中基本都以学生自学为主,不讲授,但却占了三分之一以上的文字。而且,近年来,全国多数院校园林和风景园林专业相继开设城市规划课程,这部分内容会在相应课程的教材中体现。下篇的内容过于庞杂,缺乏对各个专项设计的详细解析,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学习理论知识和具体设计实践的需要,也不适合教师的讲授,因此,我们本着跟踪学科发展前沿和方便学生学习的基本思路,在2010年通过学校立项,编写适宜园林专业和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的教材——《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现已完成出版。

4 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

4.1 教学方法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课程的教学方法强调“互动式”,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实现由灌输式到启发式教学的转变。在教学上主要采用四种方法:

(1)讲授式。

1998年以前,《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课程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主要是在黑板上讲授设计理论,学生课后死背设计原理,因此,存在“高分低能”现象,也就是考试成绩很高,但却做不好园林设计。

(2)启发式。

采取设计实例分析和课堂讨论方式,实行启发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随着教改的进行,教师们将认识统一到培养高素质、能力强的人才上来,结合《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课程教学直观性强、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强等特点,教学中教师们实施提问—判读—思考—讨论—总结的课堂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讨论式。

授课方法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化为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为中心,引入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法。在每章的主要内容讲授完以后,就目前学术界正在热议的前沿问题或方法在实际中如何应用等问题,让学生查找资料、进行思考,安排一定的课时,进行大课或小组讨论,并进行引导、提示和点评,这样使整个教学活动由“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向以“学生讨论为中心”转移,实行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从多方面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观察事物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规划素养、规划设计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

(4)案例式。

利用科研工作中积累的大量资料和典型案例进行设计解译实习。授课中将教师们日常科研中的设计成果及设计经验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直观形象、清晰易懂,便于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实例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本课程将课堂多媒体课件理论讲授、城市园林绿地参观、实验室开放项目和大学生创新项目等紧密结合起来,科学合理运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2 教学手段建设

根据课程特点,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积极使用网络技术,实现教学与管理的网络化,进一步优化课件。

(1)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功能。

采用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表现方法,突出教学中的重点,讲清教学中的难点。通过改进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效果,并且随着园林专业和风景园林专业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变化,不断优化课件,确保制作课件的先进性和时代性。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师生达到互动。指导本科生科技创新项目,建立“学造园”网站和东农园林规划设计群,可以随时在线解答学生的各类问题。

(2)优化课件。

在《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课程建设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围绕网络教学的需要,制作了大量多媒体课件,并制作了网络课程,为进一步开展网络课程教学打下了基础。侧重网络上的资源共享,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提高检索效率,使学生学有所依、用有所取。

5 实践教学内容建设与实践

实践教学内容建设对于许多课程来讲其重要性并不亚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内容首要的是必须与课程相结合,实践教学内容一定要紧紧抓住课程的重点。

5.1 革新实验教学理念

实验教学不仅是课堂教学内容的验证与演示,而且是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实际运用,是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再认识,向真正具可操作性(实践性)的、彼此贯通的完整知识层次升华。采用教师指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加强实践和实验教学,重视学生设计能力的培养。近三年内,全体主讲教师共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30项、大学生开放实验室项目24项。在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使学生在各类园林绿地设计实践中能够学会运用不同设计风格、理念,为形成独立的设计能力打下基础。

5.2 实行独创性的实践教学方案

将我校园林实验室的硬件条件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独创性地设置网上实验课,落实了对学生实践性的训练及培养。为使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除了教材,教学团队还为学生确定了一些具体的参考书目、期刊和网站,如课题组利用校科技创新项目成果《学造园景观网》(www.chinasight.net或www.chinasight.com.cn或www.学造园.com)这一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方便知识索取的平台。

6 机制建设与实践

机制即管理机制,也就是精品课程建设的统筹规划管理。精品课程建设也需要成熟的管理机制,需要合理的规划统筹,才会达到预期的目的。我们的建设步骤是:

(1)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进一步突出主讲教师的地位,提高教学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大教研活动的力度,鼓励教师参与教改项目的研究并创造条件帮助教师发表高质量的教改论文。

(2)在教学内容改革方面,合理配置理论与实践(实验)课程内容,力求将国际国内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发展取得的新成果和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贯穿于教学之中。考虑到当前社会和未来发展的趋势,讲课时加大介绍近几年国际、国内景观设计大赛中获奖的作品,让学生充分了解景观发展的趋势以及自身与国际、国内同类院校学生之间的差距,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方面,优化教学资源,实现理论、图片、动态媒体、网络及实际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针对课程重点和难点,采用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将网上虚拟实验室(学造园网站,并于网易网站中建立快乐园林人设立同学录,增加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与交流)与现实园林实验室相结合,利用现代化虚拟教学平台完成认知型实验,在此基础上,结合园林实验室的硬件优势,开设开放式园林综合实验,增强实验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教学条件的改善方面,编选优秀教材,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文献资料或资料清单;实验教材配套齐全,满足教学需要。

7 结语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是园林和风景园林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我们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主要是想让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和参加一些园林绿地设计实践,亲身体会到园林虽是一门依赖于抽象思维的学科,但决不是一座空中楼阁,其研究的问题大多具有很强的实际背景和广泛的应用前景,脱离生产实际,园林就会失去生命力,失去推动其发展的原动力,从而引起他们对实际课题的研究兴趣,并刺激他们学习园林设计的积极性。

多年的教育生涯使我们认识到高等教育除了传授知识以外,还应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应当创造一定的机会和环境让学生们去运用书本知识,在运用过程中开拓他们的进取精神、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而本门课的开设恰好为他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此外,我们还在校内为其他专业开设《城市园林绿地规划》选修课,不定期地举办讲座,通过这些方法,使更多学生了解这门课程,并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邀请国内知名的专家教授到园林系讲课和举办讲座,进一步开拓学生的创造思维。再次,组织并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国内的各类设计竞赛,加强学生与外界的联系,加强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开拓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拓宽学生的视野。

[1]李智军.“精品课”活动的实践及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1,(5):33~34.

[2]李庆满,商荣华.ISO9000族标准对高校精品课建设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5,(9).

[3]孟继申,于维纳.师资队伍建设与教材建设的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04,(12).

[4]刘显玉,孟淑娟,宁晓霞,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04,(12).

[5]袁德宁.精品课建设与课程支撑理念的转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7).

猜你喜欢

城市园林绿地园林
可进入式绿地的养护与管理的研究
城市园林垃圾资源化与处理模式研究
清代园林初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城市园林建设与园林管理的新思路
现代城市园林管理模式分析
论现代城市园林建设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