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专业设置与新农村建设结合的政校合作模式思考

2011-04-12郭玲玲王艳伟

关键词:加工农村学校

张 巍 郭玲玲 王艳伟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

1 新农村发展概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几年来,中国的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一是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村民居住环境显著改善。二是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民收入逐步增长。三是农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大的改变,由原来的“要我干”变为现在的“我要干”,为政校双方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政校合作的前提

要实现教育与农村发展的双赢,政校合作势在必行。政校合作、校企合一、产学一体,作为一种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应被广泛采用,这一创新势必会取得较大的成效。政校合作需要有一定的前提,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2.1 共同的需求动力

学生成才、社会发展是学校与政府的共同愿望。学校以培养应用性、技术型的高级人才为目的,专业及课程的设立要依据社会的发展,争取政府的支持。新农村建设为政校合作、校企合一、产学一体提供了新的契机。政府、学校重视人才、支持教育、参与培养培训过程是双方合作成熟的重要标志。只有把合作变成政校双方的共同呼唤和内在驱动,外加长效的法律和制度保障,政校合作才有可能持久健康发展。

2.2 诚信态度高度一致

培养高级技能人才和新农村建设的全部落实是全社会的责任,是学校和政府的共同理想,“共同育人、共同发展”是政校合作的真谛。

2.3 合作体制要创新

政校合作要调动和保护两方面的积极性,单边利益驱动是没有生命力的。政府层面既要在法律上明确政校合作与人才培养的权利和义务,又要制定诸如税收、资金、财物、人员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学校层面也要考虑校办企业发展做强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双赢”机制。

2.4 组织管理紧随时代要求

政校合作、校企合一、产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必然带来教育教学管理上的一次变革。对学生而言,学校和实训基地、理论和实践两种习作内容、学生和领班两种身份、挣钱和实训两种效益,这样的模式需要学校主导,政校双方介入,共同管理。

对村民而言,上班与农闲两种生活方式、家长与学徒两种身份、无收入与挣工资两种效益,这样的模式需要政府主导,政校双方介入,共同管理。

政校联合教研室的成立、各类制度的建立是具体的管理方法。在某种程度上,管理的力度和效度决定了政校合作的深度和效度。

政府和学校的合作模式的探讨,其实是供给、需求与发展的博弈。要想在政府、学校、学生、农民之间达到一种完美的结合需要政府、学校双方都付出巨大的努力。

3 政校合作方向

政校合作应在学校现有智力资源、农村现有原料资源的基础上寻找利于双方发展的切合点。

3.1 立足农村发展,全面提升农民的就业服务意识

目前,中国大部分农民工外出打工,知识水平有限,技术技能不高,为应对村民外出务工缺乏一技之长的现实困境,高校可以为农村提供相应的技术辅导,以提高农民的就业服务意识。分别从农产品加工、食品安全教育、食品检测等方面入手,培养农民的技术技能,提高农民的就业服务意识,使农民具有一技之长,能够将丰富的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走向懂技术、会管理、奔小康的发展道路。

3.2 立足资源优势,兴建企业

中国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为食品企业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企业,以实现高校发展与学生成才的双赢为目标,引进多种食品生产线,实现四季都有新产品,年年都有新花样。

3.2.1 以农村果园为依托,引进果蔬加工生产线

目前,中国农村大都建有林业科普园,进行着林上挂果、林下种田的科学种植模式。每年的8、9月份是各类水果的收获季节,针对水果贮藏期短、易腐烂、加工人员数量少、加工技术缺乏等现实特点,高校食品专业可与政府联合建立果蔬加工企业,重点用于果蔬的贮藏与加工,通过技术手段增加果蔬类产品的经济价值。企业成立之初,需要建设一较大规模的冷库,用于时令水果的贮藏,学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师生共同开发新课程,研究新型果蔬制品的生产工艺,着重生产软饮料,同时聘请农民工参与其中,进行新产品的生产,共同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3.2.2 以牲畜为依托,引进畜产品加工生产线

中国农村的牲畜养殖历史悠久,截至2010年12月,我国肉牛存栏6 641.1万头,能繁育的母牛3 079.6万头,仅2010年5月底我国生猪存栏量就为4.33亿头,如此可观的畜产品资源为畜产品的加工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一般建立在村镇基础上的畜产品加工企业,以原料的粗加工为主,精加工产业稀缺或为空白。村镇与学校的有机结合能够促进畜产品精加工产业的发展。以牛乳为原料可生产多种口味酸乳饮料、早餐奶等,在产生经济利益的同时还能为冷饮类、饮料产品的生产加工提供前期的原料基础。乳饮料、冷饮类产品具有低投入、高效益的特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丰富的生猪资源为肉产品加工制品的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有机猪肉的养殖势在必行,火腿肠类食品的加工可以应运而生,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还能形成良好的口碑,能够为自身产品品牌的创立提供良好的前提。

3.2.3 以丰富的经济作物资源为基础,引进经济作物加工生产线

经济作物已经越来越多地引入到农村生产之中,农村对外销售的葵花、芸豆、红豆等经济作物的价值源于经济作物的直接转让,没有掺杂任何技术成分,因科技含量较低,使得农民的收入并不可观。经济作物的精加工将会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劣势,使农民的经济收入翻番。目前,国内的瓜子企业——“真心”品牌和“洽洽”品牌为市场上执牛耳者,这两家企业的原料均取自全国各地的农村。农村自身的产业优势及地方农业产业的发展优势将为经济作物的生产、加工、销售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为形成自身的品牌奠定坚实的基础。

3.3 立足全国,走向世界,建立对外出口公司

企业的发展应当以做大做强为目标,在立足全国的同时更要努力走向世界,对外出口公司的建立更加有利于村镇与国际间的接轨,语言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各国间贸易伙伴语言沟通的障碍。高校的语言专业可以为对外出口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及人才培养,建立对外出口业务,建设相关网站,为农村走向世界作出贡献。与此同时,该对外出口公司可为高校各语言专业提供新的实习、实训基地,实现企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共赢。

3.4 立足地方,增设相关专业

政校合作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也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机会,相关专业将应运而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为高校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3.4.1 以培养技术性人才为目标,设立食品机械与管理专业

食品机械与管理专业适应现代食品企业生产要求,使学生掌握现代食品机械的工作原理、控制技术、食品生产工艺流程、设备管理及应用开发的相关知识,最终掌握食品生产、包装机械和生产自动化的基本理论、拥有现代食品企业设备操作、维护、管理、开发的工作技能。学生毕业后可在现代食品生产企业、食品机械制造及研发企业等食品相关企业就业,主要从事设备管理、设备操作、设备维护及食品机械研发等工作。

随着专业的逐步发展,师生共同开发新课程,适用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小型食品生产设备将通过政校合作的模式走出高校,走向全国,为食品生产设备的销售提供良好的前提,为食品机械工厂的建立奠定基础。

3.4.2 以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设立畜牧兽医专业

畜牧兽医专业适应畜禽生产需要,培养学生具备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规模化养殖场的经营管理能力,要求学生具备从事畜牧兽医行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

学生毕业后面向动物养殖场、饲料公司、畜牧兽医综合服务站,从事动物疾病诊疗、防疫、检疫等技术管理工作,兽医卫生防疫站、兽医卫生监督检验所的技术服务、技术推广或技术管理工作,检疫检验机关的技术服务或行政执法工作,在畜牧兽医行业自立创业。

目前,中国的村镇建设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即医疗水平不高,为畜禽治病的兽医更是稀缺。全国各村镇发展奶牛饲养事业方兴未艾,然而对于奶牛及家禽等疾病的防控处于空白阶段,各类疫情的处理多半用捕杀的方法解决,农民在遭受经济损失的同时并不能获得预防类似疫情的相关经验。此专业的设立将从根本上缓解这一局面,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 政校合作展望

政府与学校的联合在中国成功案例不多,将学校设在田间地头更是教学改革的又一次创新,一旦实现政校双方的有机结合将会为中国“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工作思路。政校双方携手共同发展,相互提供优越的条件将会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更快的速度阔步前行,会使高等教育为社会提供更多层次、更多技能的应用性、技术型的高级人才。

[1]曹勇安.政校合作办学模式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1):11~13.

[2]张苏辉.政校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社会工作,2006,(9):38~40.

[3]褚宏启.政府与学校关系的重构[J].教育科学研究,2005,(1):41~45.

[4]周绍森,储节旺.地方高校如何走出误区科学定位[J].中国高等教育,2004,(2):8~10.

[5]邢辉.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理性思考[N].北京教育考试报,2008-08.

猜你喜欢

加工农村学校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学校推介
菱的简易加工几法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