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舱医院玉树抗震的特点与做法

2011-04-12王炳南李卫东程正祥

实用医药杂志 2011年4期
关键词:野战伤病员玉树

王炳南,余 菁,李卫东,程正祥

青海玉树抗震救灾震中,以笔者所在医院野战医疗所为主体携带医疗方舱组成方舱野战医院,快速反应、快速机动、迅速展开,担负替代玉树自治州医院职能任务,历时4个月20天,出色完成地震灾后医疗救援任务,被党中央、中央军委授予“抗震救灾英雄集体”。

1 基本情况

1.1 相关灾情 2010-04-14-7:49,青海玉树突发7.1级地震,造成人员和财产重大损失。州所在地结古镇灾情严重,道路破坏,水电中断;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作为当地方圆600 km内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龙头医院,在地震中严重毁损,丧失收治能力。

1.2 力量编配 野战方舱医院以野战医疗所全员全装为主体抽组医疗救治力量,配属某独立汽车营汽车勤务力量,共238人,65台轮式装备。其它宣传、通信、心理、防疫等加强力量21人,装备12台。携带战救材5个基数,战常材1个月量。另外根据进驻高原地区特点,筹措了高原地区执行任务所需9类790件(套)120吨,价值20万余元物资器材。

1.3 保障能力 野战方舱医院依托新型第二代方舱,具有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组合灵活,具有更强的环境适应性、更优良的工作环境,在野外条件下能迅速展开、快速形成卫勤保障能力的显著特点[1]。展开收容留治单元和生活保障单元后,就具备了后方野战医院功能。保障能力上昼夜通过伤病员300~400人,展开手术台4张,4个急救单元,展开床位150~200张,医院配置前移后可提高前方救治能力。

1.4 机动情况 野战方舱医院按1个摩托化梯队和2个列车梯队编成,2010-04-15-13时向灾区机动。摩托化梯队主要编配指挥、急救和保障人员,主要携带个人携行物资、实用或轻便救治器材物资和基本生活单元,采取先遣探路、换班驾驶、接力保障的方式,昼夜兼程,经河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五省,行驶2 350 km,于17日17时到达玉树灾区;列车梯队主要编配方舱管理和病房留治人员,携带方舱系统,以铁路输送方式于4月15日21时装载后发车,沿途依托军供站保障,于17日4时到达西宁站卸载,换摩托化机动,于19日2时到达,成为灾区第一个具有强大救治能力的医院。

1.5 展开收治情况 在依托保障条件基本丧失的情况下,组织力量清理开设场地,在3 h内展开基本医疗单元完毕,6 h后具备接受伤病员条件,开始早期收治和专科治疗。截止6月10日,方舱医院共接诊病人17 305例次,收治377例次,手术610例,后送25例,共抢救急危重患者65例,其中64例治愈出院,急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98.5%,非手术急危重患者的救治生存率为100%。巡诊人数2 568人次,防疫消杀面积35.6万平方米。

2 救援特点与做法

方舱医院千里机动,克艰破难,全力救治,扎实帮建,严格管理,圆满完成任务,经受了特殊环境考验,成为玉树地震灾区的“生命之舱”。

2.1 快速反应紧急出动 接到抗震救灾命令,全院官兵迅速进入战备状态,理解任务,筹措物资,快速跨区远程机动,实施紧急医疗救援。从玉树发生地震到部队出动,只有18 h,这在医院应急保障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短时间内完成物资筹措、人员抽组、装备编配、健全指挥机构等工作,考验了快速反应能力。

2.2 快速跨区远程机动 从内地到海拔4000 m以上的青藏高原,道路异常复杂,隧道多,险路多,盘山公路多,有长4000 m、30°的坡路,还有数座海拔4 500 m以上的雪山达板,过硬的作风和技术创造了连续机动52 h安全行驶2 350 km的新纪录。特别是从西宁至玉树820 km高原缺氧路段,驾驶员挑战生理极限,边吸氧边驾驶,靠坚强的毅力翻越了海拔4 824 m的巴颜喀拉山口,创造了军区部队快速跨区远程和高原连续行军的记录。

2.3 快速展开方舱医院 在地震废墟的场地展开困难很大,为尽早发挥方舱救治功能,争分夺秒抢救患者生命,就方舱展开地域、灾户的搬迁、理顺救治渠道等进行了细致的协调,人工清理废墟垃圾30多立方米,搬迁分散帐篷210多顶,2010-04-20在玉树州体育场全面展开,在第一时间托起了玉树灾区的生命之舟。

2.4 环境恶劣,对象特殊,优质服务 灾区海拔高、藏民为主,社情民情复杂。方舱人员来自内地平原,对高寒缺氧、紫外线强、昼夜温差大等高原环境不适应。在西宁至玉树的820 km路段机动途中,华石峡、巴颜喀拉山口海拔4 824 m,因高寒缺氧,半数以上人员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昏厥等强烈的高原反应。抵达玉树后,队员们立刻投入工作,忍着高原缺氧反应,有的跪着或蹲着展开帐蓬和方舱单元,最大限度地快速展开。在抗震初期,大家凭着抗震精神毅力和科学的方法适应环境,没有停止对伤病员的救治。针对玉树灾区藏族群众居多、民俗礼仪差异、生活习惯不同,鼠疫、乙肝、结核、梅毒、包虫病等传染、感染机会多的情况,在充分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基础上,严格落实总政关于抗震救灾群众纪律“十不准”。制定了文明服务“十不准”和“十个要”措施,搞好自身防护,坚持文明优质服务,赢得了当地政府和藏族同胞的信赖与支持。

2.5 在灾区创造方舱医院救治多项记录 创门诊、收治记录;地震后急危重病人多,病种复杂。方舱医院展开初期,日均门急诊量均在600例次以上,最多时达777例次,收治病人20例次。创危重抢救记录;急救方舱是玉树灾区唯一的一个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重症监护室,共抢救急危重患者65例,其中64例全部成功治愈出院,急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98.5%,非手术急危重患者的救治生存率为100%。尤其是成功救治呼吸心跳骤停的2岁藏族患儿格来扎西。创手术记录;在手术方舱内成功完成了首例开颅手术、断肢再植术、脾切除术、开胸术。

野战方舱医院依托第二代医疗方舱系统,在汶川抗震救灾实践中得到了首次检验,发挥了重要作用[2,3]。此次接替玉树州医院救治伤病员职能,成为玉树灾区医疗救治的强大支撑力量,接受了检验,取得了经验,为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卫勤保障能力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

[1]王炳南,杜秀琴,程正祥.新型医疗方舱配置应用评价与改进建议[J].医疗卫生装备,2009,30(10):90-91.

[2]牛艳红,王保健,吴国选.野战医疗方舱在地震灾害危重伤病员救治中的作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5(12):1108-1109.

[3]郑晓东.战役卫勤支援保障系统在“5.12”抗震救灾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5(6):508-509.

猜你喜欢

野战伤病员玉树
玉树留芳
基于排队论的战时伤病员急救建模仿真研究
阳澄湖三十六个伤病员的由来
告别“文战”,来一场情爱“野战CS”
小小野战兵
小小野战兵
打包式分诊模式在突发群体伤病员中的应用
白衣如风拂玉树,冷浸溶月小龙女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
玉树依然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