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港口和临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011-04-12董延涌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1年9期
关键词:临港辽宁港口

■董延涌

纵观世界沿海发达城市的发展之路和我国东南沿海的强省之路,不难发现其得以快速发展的一条共同的途径,就是依托港口,大力发展临港产业。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辽宁港口业和临港产业随着东北及内蒙等腹地经济的强势崛起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但是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如何进行科学理性的发展,已经成为关系辽宁强省的关键之举。

辽宁港口和临港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规划

辽宁共有大陆海岸线2292公里,是我国岸线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但由于过去很长时间里出于国家安全战略的考虑,一直都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以至辽宁沿海的港口和临港产业的发展一直都严重滞后于我国其他沿海省份。近年来随着国家发展理念的转变以及东北地区经济的振兴,辽宁的港口业和临港产业获得了长足发展。目前辽宁沿海星罗棋布分布的大小港口40多个,初步形成了以大连、营口为主枢纽港口,丹东、锦州为地区性重要港口,盘锦、葫芦岛等港口为补充的沿海港口分层次布局。据统计,在“十一五”期间,辽宁港口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29亿元,全省港口生产性泊位达到356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71个,综合通过能力4.75亿吨,货物吞吐量达到6.5亿吨。拥有全国乃至亚洲地区最新崛起的作业效率最佳的集装箱码头,世界先进水平的30万吨原油码头,国内最大、最先进的30万吨矿石码头,亚洲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粮食专业码头,具有国际水平的汽车滚装专用码头。目前,辽宁港口已同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航运往来,每年承担着东北地区70%以上的海运货物运输,80%以上的外贸运输,90%以上的集装箱外贸运输。具备了完善的内外贸集装箱运输和原油、成品油、铁矿石、散粮、煤炭、散杂货、钢材、商品汽车、液体化工的装卸、仓储、运输、服务及滚装运输、火车轮渡等功能。

如火如荼的港口建设,不仅拉动了全省的经济,而且更为临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以来辽宁临港产业的发展更是风起云涌,仅仅五年的时间里,在辽宁沿海临港的一些荒滩野地上,临港产业异军突起,出现了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丹东市临港产业园区、营口沿海产业基地、葫芦岛北港工业区、锦州的“一港四区”、盘锦辽滨沿海经济区等重点发展区域,其强势的发展势头成为区域发展的亮点和希望。

为了实现辽宁沿海港口和临港产业的更大的发展,在“十二五”期间,辽宁沿海港口还将充分依托国内和国外两大市场,规划建设六个亿吨大港,全力打造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并以此为突破口全面提升辽宁港口的发展和服务水平。十二五末期辽宁港口的吞吐量将突破11亿吨。同时还要依托沿海与港口的优势,做大做强临港产业,实现临港产业的集群化、特色化、专业化发展。

辽宁沿海港口和临港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辽宁濒临渤海与黄海,处于东北亚的核心区域,背靠广袤的工业腹地,有6座沿海城市,港口密集、交通发达,是我国东北唯一的沿海省份,是我国近代开埠最早的省份之一,也是东北地区及内蒙古东四盟连通世界的海上门户。

2.沿海与腹地经济发展强势

辽宁沿海作为中国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自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沿海六个沿海城市在国家金字招牌下开发开放速度明显加快,各项经济指标增幅明显走在全国前列,这让港口的开发建设和临港产业得以迅速发展。而且东北与内蒙等内陆腹地的强势发展也为港口和临港产业的大规模建设起到了有力支撑。

3.具有超前谋划的基础建设

在交通运输方面,目前已形成了以港口为门户,铁路为动脉,公路为骨架,民用航空、管道运输、海上运输相配套的四通八达的综合立体交叉运输网。在临港园区建设方面经过五年建设,各地基本形成了各自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完备的园区体系。

(二)劣势分析

1.产业集聚程度较低

辽宁临港产业的发展滞后于港口建设,而且所形成的临港产业目前规模还不够大、集中度不高,许多项目产业层次偏低。这些年来落户在各园区的许多项目与港口关联度并不强,产业链条还很短,缺少依赖港口的重特大项目,在参与国内外的竞争能力上也不是很强。

2.区域分工与合作机制缺乏

虽然沿海各市在港口建设上也迈出了资源整合的步伐,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各级政府的利益硬约束,沿海六个城市都不约而同地通过规模建设来扩大吞吐能力,尤其是在临港产业发展上更都想建立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体系,以至区域间更深层次的分工与合作机制始终不能形成,这种激烈的地方博弈严重影响着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整体利益。

3.季节性的影响较大

辽宁的港口除了几个深水港口受冬季冰冻影响较小外,其它港口都有冰封期,这无形中使港口的运能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且也会大大增加港口运行的成本。

4.资金与人才的瓶颈制约较大

港口和临港产业的基础建设时期不仅较长,而且所需启动资金也是“天文数字”。在当前加速建设时期,能否有效突破资金瓶颈是关系未来发展的关键。再者由于我国沿海区域港口和临港产业的快速发展,也造成了相关专业人才的短缺,尤其是高端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三)机会分析

1.区域经济发展重心的转移

当前辽宁经济面临两大经济发展趋势:一是世界经济正在“东移”,由西欧移向东亚,由大西洋移向太平洋;二是中国经济正在“北上”,由珠三角北上长三角,进而北上环渤海地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诸多优势决定这里是 “东移”和“北上”的重要交汇处。

2.国家政策引发了大规模的投资潮

这个政策主要来自这几方面:一是国家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给予的政策倾斜,这些政策给辽宁沿海扩大对外开放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这使得东北亚区域合作日渐深入,外资、民资北上趋势日益凸显;二是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国家战略后好的政策接踵而来,这包括了财税增量返还、免收涉企行政性收费、金融支持、下放经济管理权限,以及拓展融资渠道、人才引进、创新管理体制、改善软环境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措施。三是国家一系列的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为沿海的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一系列特殊政策吸引下,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各路资本抢滩辽宁沿海的速度明显加快。一大批重点产业项目正加紧向临港布局,港口和临港产业已经步入到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3.中国政治与经济的稳定

当前全球许多国家和区域都出现了极其不稳定的政治动荡和经济衰退,但中国却一直以来都保持着稳定的政治局面,经济也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和持续的活力。优越的环境往往就是生产力和竞争力,辽宁沿海作为我国最后一块大规模开发开放的区域在这一大背景下,更是具有强大的磁力作用。

(四)危胁分析

1.同业间的竞争激烈

竞争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其它运输方式的竞争。目前,除了水运之外,还有公路、铁路、航空和管道运输。几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相互补充又相互竞争,运输成本与服务质量的比较,将直接影响用户的选择;二是境内外港口和临港产业的竞争。与国内外一些沿海区域相比辽宁港口在集疏运条件、经营水平与经济效益等方面还处于劣势,在临港产业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三是省内港口和临港产业之间在战略合作与联盟方面还缺乏更多实质性的推进。

2.全球不确定因素在增加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虽然已经过去,但全球金融体系仍然十分脆弱;进出口贸易虽然大幅上扬,但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开始增多;国内外市场需求虽然空间较大,但港口和临港产业体系还不够科学,等等。这一系列不确定因素都对发展中的辽宁港口和临港产业构成潜在威胁。

3.环境负荷日益加重

港口、临港产业、城市化、工业化在辽宁沿海的迅猛发展,一方面推动了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但另一方面也考验着环境的负荷能力。尤其随着大面积的填海造地以及人口、产业的迅速聚集,辽宁沿海区域面临的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可想而知。

加快辽宁港口和临港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考

(一)科学定位,以国际化的一流理念引领港口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港口和临港产业的竞争就是差异化的竞争、就是产业集群实力的竞争、就是配套环境的竞争。在港口和临港产业竞相发展的今天,如果不能站在世界的高度,用未来的眼光、现代化的标准来规划建设港口和临港产业的话,就难以谋得发展的先机。进一步明确临港产业发展的目标和路径,推动港口和临港产业的科学发展、集约发展、集群发展、差异化发展是关系辽宁沿海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对此一定要避免急功近利匆忙地上马进行低水平建设,要以百年大计的设计理念来进行高水平开发。要根据临港产业定位,把每个重点产业的规划做深、做细,明确每个重点产业的适宜发展规模、产业链构成、发展路径,为产业招商和临港产业发展提供指导和依据。

(二)优化项目,以产业集群的强势发展提升临港产业的竞争力

港口和临港产业的发展有着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作用。在辽宁临港产业发展上,一定要立足区域的资源和产业的优势,依托港口,围绕产业链进行关联发展、集聚发展,以园区为平台,以大项目为支撑,增强产业关联度,推动产业配套,努力打造国内外有影响的产业集群,发挥临港产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形成港口与产业互动共兴的局面。

(三)联动发展,以一体化的资源开发和整合推动港口的战略联盟与合作

辽宁的港口和临港产业的升级转型,必须走港口、城市、内陆腹地、产业园区相互联动发展之路。首先,辽宁沿海六市应该加快深化一体化的合作体制机制,立足全省发展大局对港口资源进行整合,科学定位、合理分工,在码头建设、航线营运、港区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层次、多领域的合作交流;第二要实现港区经济与城市经济、腹地经济的无缝对接,把港口区域快速建成信息、资金、技术、物流的大型集散地;第三要针对巨大的国际市场需求和物资交流空间,不断延伸临港产业,除了做大做强优势的资源加工、装备制造等行业外,还应该大力发展金融、保险、商贸、会展、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第四扩大口岸开放,进一步提升港口和临港产业的知名度,在更大范围内集聚资源,吸纳资本,为临港产业发展增添动力和活力。必须坚持以开放促开发,加快开辟国际新航线,抓紧建立更多的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为临港产业的发展营造新优势,拓展新空间。

(四)突破瓶颈,以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的拓展来加快港口的升级和临港产业的壮大

港口和临港产业的建设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是在建设的初期更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如果不能缓解资金的瓶颈制约,就一定会对其发展进程和建设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而资金瓶颈的解决若靠政府的财政那点投入那可谓是杯水车薪,只有通过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才是唯一的出路。为此需要加快该领域的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要依靠市场机制,推进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吸引国际财团、国内外大企业投资港口、临港工业等重点领域。在起步阶段,地方财政应尽可能增加临港产业的引导性投入,形成财政对临港产业投资正常增长的机制,以财政投资的不断增加来引导其它资金的投入,促进临港产业发展。与此同时还要逐步完善金融体系。要紧密结合临港产业发展要求,从金融机制、金融市场、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等方面全方位开展金融创新,为临港产业发展服务。

(五)筑巢引凤,以优越的环境吸引优势资本和高端人才实现强势发展

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港口和临港产业发展壮大的内在动力。相比我国其他的沿海区域,辽宁省在此方面因过去发展的诸多限制所以一直以来处于“短板”。要想让优势的资源如我们所愿在这里集聚,就必须做优环境,栽下“梧桐树”,才能引得“凤凰来”。一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进行全面基础设施建设,不为港口和临港产业未来的发展留下后顾之忧。二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把服务放在政府工作的首位,营造提高临港产业竞争力的良好软环境。全面创新以服务为核心的政府管理体制,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形成“政府营造环境,环境促进发展”的良好局面。要打造成“费用洼地、效率高地、服务优地、投资福地”。三是要打造一流的人才环境,加大港口管理人才、专业人才、高素质的临港产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营造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成长环境。

(六)加强环评,以更高的标准来约束港口与口岸的非理性发展

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辽宁的港口和临港产业的迅猛发展,势必会给对环境带来极大的压力。如何找到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最佳结合点,将决定了区域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在竞相发展中不能因为一味发展经济,而忽略环境的保护。一定要守住发展的底线,这个底线就是不能超过生态环境的负荷能力。在建设初期一定要提高企业准入的门槛,控制其产能的扩大,并通过低碳化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来降低能耗,同时还要通过人工的有效措施来改善和提升生态环境的质量。再者要坚决抵制土地资源的浪费,要通过科学集约利用土地实现土地最大的产出比,发挥沿海土地资源的最大价值。

参考资料

1.东吴.抓住新机遇振兴大物流[J].港口经济,2010,(02).

2.阎兆万等.多区港联动:基于开放的区域发展新模式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临港辽宁港口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辽宁之光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港口上的笑脸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临港新片区开拓上海发展战略空间
辽宁舰
Self-improvement on Classroom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