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体血治疗肺叶切除术后持续漏气的护理

2011-04-12丁君蓉史苏霞

上海护理 2011年1期
关键词:胸管漏气自体

丁君蓉,鲁 敏,史苏霞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上海 200433)

胸外科手术操作中,肺受损部位的漏气常常源自外科解剖、切割、牵拉和缝合以及吻合器导致的创伤,而延迟为空气瘘口。7 d以上持续性气体漏出可以导致并发症增加,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一般通过保守治疗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但有时需要增加其他治疗方法而治愈,传统方法有胸腔内灌注 50%葡萄糖、强力霉素、滑石粉以及生物蛋白胶等方法,但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点[1]。我们采用自体血胸腔注入的方法治疗肺漏气,经过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7年1月—2010年4月在我院行肺叶切除术后发生漏气患者17例,其中男 15例,女 2例,年龄 51~79岁,平均年龄 62岁。17例患者均为非小细胞肺癌,其中鳞癌9例,腺癌6例,大细胞肺癌1例,腺鳞癌 1例。手术方法分别为右肺上叶切除术 8例,左上肺叶切除术 7例,右肺下叶切除术 1例,左肺下叶切除术1例。所有患者手术方式及缝合技术基本相同;支气管残端处理均采用强生公司生产的支气管残端缝合器缝合;术后胸管管理方法相同;术后第7天胸管内仍有Ⅰ°漏气,另外所有患者胸部X线检查残肺均膨胀良好。

1.2 治疗方法 患者健侧卧位于病床上,护士用一根绳子将其上胸管呈倒 U型悬挂于输液架上,使胸管的最高点超过胸壁胸管切口20 cm左右。护士交替用50 mL注射器分3次共抽取 100~150mL静脉血,医师快速从胸管注入胸腔,再用 10mL生理盐水冲洗胸管,此过程中不要夹闭胸管。护士一手扶助胸管,让患者健侧卧位,先向前旋转 90°,再向后旋转 180°,使患者呈仰卧位,如此反复8~10次,休息5min后,让患者坐起,再躺下,如此反复8~10次,休息5 min,协助患者呈站立位,上半身向前倾90°,然后直立,如此反复 8~10次,休息5min。患者在护士协助下1 h内反复转动体位后,再将上胸管放到正常位置,让胸腔内液体引出。在此过程中注意不要牵拉胸管,胸管要跟随患者转动,使其保持无张力状态。术后漏气超过 7 d开始第1次治疗,如果还漏气则于第 9天再重复1次,如果仍漏气则于第11天再重复1次。部分患者治疗后第2天才停止漏气,因此间隔 1 d观察是否要再进行第 2次治疗[3]。

2 结果

17例患者应用自体血液1~3次,平均1.5次后均全部无漏气。11例患者经 1次注射血液后治愈;5例经 2次注射后治愈;仅有 1例重度漏气者行 3次注射后才治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胸腔内感染。患者随访2个月,无复发及脓胸形成。

3 护理

3.1 呼吸道管理 由于肺部手术后持续肺漏气引起气体交换功能受损,患者常常出现缺氧症状。给予持续鼻塞或鼻导管吸氧,氧流量2~4 L/min,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血氧饱和度及有无发绀等。为了防止痰液黏稠引起患者剧烈咳嗽加重肺漏气,常规用生理盐水2mL+苏顺1支+氨溴索1支行雾化吸入,2~3次/d;定时翻身、拍背,协助患者用力适度地有效咳嗽、排痰。鼓励患者适当多做深呼吸,以锻炼呼吸功能,促进肺复张,但应避免便秘等用力屏气动作,以免加重肺漏气。本组呼吸道管理效果良好,无因护理不当引起并发症。

3.2 注入自体血的护理 治疗前应观察患者精神状态及营养状况,血红蛋白低于90 g/L时需输血纠正贫血后再抽自体血治疗,了解患者是否有糖尿病,如有,则应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施行此治疗,以免增加胸腔感染的可能;积极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告知本治疗给患者带来的益处和可能带来的风险,取得患者及家属的支持。抽血应由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减少患者的痛苦,快速抽取所需血液,迅速注入胸腔,注意整个过程的无菌原则。帮助患者变换体位,保证血液到达整个胸腔,并观察胸管是否通畅。在此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有不适,立即通知医师处理。

3.3 适量活动 由于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限制,患者下床活动减少,鼓励患者早期活动,在床上可翻身、伸屈四肢。病情稳定一般术后 2~3 d即可下床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床旁坐、站、行走等,指导患者注意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同时加强术侧上肢功能的锻炼,以预防肺部并发症及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促进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3.4 心理护理 肺部手术后持续肺漏气患者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时间较长,痛苦大,生活不方便,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情绪[4]。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发动家属耐心地疏导患者,有效减轻或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反应。本组1例重度肺漏气患者,经 3次输入自体血才治愈,患者心理负担极重,表现消极,对医疗技术失去信心。护士耐心讲解再次注入血液的必要性,并予加倍关心与照顾,最终患者以平和的心态接受了治疗,效果良好。

4 小结

应用自体血治疗残肺漏气最早是用于治疗自发性气胸,尤其是长期漏气的自发性气胸。自体血液通过在漏气的肺表面形成血凝块封闭漏气处,使肺组织修复破损,为此,血液不能抗凝处理,否则没有治疗效果。但有人认为是通过血液刺激胸膜,促进胸腔粘连使漏气治愈[2]。注射血液后患者宜尽量做到分左侧、右侧、仰卧、俯卧不同体位翻动,让血液尽可能分布到漏气的肺表面。对怀疑胸腔感染的患者不能用该方法,因为血液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以防脓胸发生,操作前宜将胸腔引流物细菌培养。此外,操作时要严格无菌原则,防止感染。

[1]Kilic D,Findikcioglu A,Hatipoglu A.A different applicationmethod of talc pleurodesis for the treatment of persistent air leak[J].ANZ JSurg,2006,76(8):754-756.

[2]Moser C,Opitz I,ZhaiW,etal.Auto logous fibrin sealant reduces the incidence of prolonged air leak and duration of chest tube drainage after lung volume reduction surgery:a prospective random ized blinded study[J].JThorac Cardiovasc Surg,2008,136(4):843-849.

[3]余南彬,刘伦旭,蒲江涛.50%葡萄糖溶液在肺手术后持续肺漏气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7,14(3):239.

[4]蒋耀光,周清华.现代肺癌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78.

猜你喜欢

胸管漏气自体
自制胸管固定带在肺癌术后患者胸管管理中的应用
你可真淘气
肺上叶切除手术单根胸管引流与两根胸管引流对比
肺癌患者胸管注入化疗药物的观察及护理干预
肺楔形切除术后不留置胸管患者快速康复护理策略研究
一起220kV GIS漏气缺陷的处理和原因分析
低损伤自体脂肪移植技术与应用
自体骨髓移植联合外固定治疗骨折不愈合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面部凹陷的临床观察
CNG加气母站压缩机漏气回收系统改造方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