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诗》大小序教化思想探微*
2011-04-12李世萍王润琴
李世萍,王润琴
(1.廊坊师范学院 文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2.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薛家湾第三小学,内蒙古 鄂尔多斯 100071)
《毛诗》大小序教化思想探微*
李世萍1,王润琴2
(1.廊坊师范学院 文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2.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薛家湾第三小学,内蒙古 鄂尔多斯 100071)
通过详细的考察和分析归纳,认为诗大序是以对《关雎》的解说为例,阐明其美刺教化的核心思想。而其教化思想又贯穿于小序中,并得到进一步深化。小序以风雅“正变”体现美刺,注重德行、伦理、礼仪教化,具体阐释了诗大序“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的双向互动的诗教理论。
《毛诗》;大序;小序;教化
20世纪的《毛诗》序研究主要围绕作者问题、尊《序》与废《序》之争及对其的评价而展开,学界对《毛诗》大序的诗教理论早已达成共识,如金英的《略论〈毛诗序〉对儒家诗教的传承》。关于《毛诗》小序的研究,目前有刘毓庆、郭万金的《〈诗小序〉与诗歌“美刺”评价体系的确立》、周延良的《〈诗小序〉诗学理论中的妇女伦理与婚姻伦理研究》等,毛宣国肯定了《毛诗》教化的民本精神,但对小序教化思想还未有具体深入的分析论述。本文通过对《毛诗》大小序的仔细考察与分析归纳,对其教化思想进行探幽发微。
一、《毛诗》大序提出诗教纲领
诗大序开宗明义,指出以《关雎》为代表的《诗》所具有的巨大教化功效:“《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1]4-5还从夫妇之道出发说明其诗教内容:“是以《关睢》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睢》之义也。”[1]21大序指出《关雎》象征后妃美德,即宽容不嫉妒,为君王求淑女,这样君妃和谐,为百姓树立表率,以“正夫妇”,进而使各种人伦关系和谐:“后妃说乐君子之德,无不和谐,又不淫其色,慎固幽深,若关雎之有别焉,然后可以风化天下。夫妇有别则父子亲,父子亲则君臣敬,君臣敬则朝廷正,朝廷正则王化成。”[1]22“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1]10正如陈桐生所说:“这是因为男女的结合为人伦之始,而帝王与后妃的结合尤其是人伦的大事,它关涉到百姓的婚姻伦理,天下的移风易俗问题。”[2]
诗大序以形象的比喻:“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1]1说明诗教是如何感化人心的,并指出这是一个“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的双向互动过程。对前者,先秦儒家强调得较多,如孔子《论语·颜渊》云:“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风吹草动,触及万物,顺势而为,统治者以其德行感化天下百姓,即“上以风化下”的过程。“下以风刺上”是把统治者也纳入教化对象,但要“主文而谲谏”,以委婉的方式进行:“风化、风刺,皆谓譬喻,不斥言也。谲谏,歌咏依违,不直谏。”[1]13所以小序通常以美刺论《诗》,《毛传》又以比兴说《诗》,其深层动机正是为了对上层统治者进行委婉的讽谏:“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1]11而统治者的引导感化作用尤为重要:“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1]14变风是王道衰微的产物,诗人讽刺时政,但仍然止乎礼义——“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1]15小序在解《诗》时基本遵循了这一点。
《毛诗序》的教化内容主要在两方面展开:一是文学与社会政治的关系,即所谓兴礼义、察民情、振王道;一是文学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即所谓“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3]。诗大序特别重视“二南”,认为它们代表王者、诸侯之风,是王道教化的范本,以君王美德足以教化天下:“然则《关睢》、《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南,言化自北而南也。《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1]19朱自清先生指出《大序》的诗教作用:“似乎建立在风雅颂赋比兴所谓‘六义’上。”而《大序》对风雅颂“都是按照教化作用解释的。”[4]《毛传》大量地标兴,郑玄《周礼·大师》注完全以美刺教化来解说“六义”,这样“六义”就成为诗教的重要载体。《毛诗正义》总结说:“在上,人君用此六义风动教化;在下,人臣用此六义以风喻箴刺君上。”[1]13
《毛诗》大序对《诗经》的评价始终是在“美刺”论的构架中进行的,它整体上把国风和颂诗界定为刺诗和美诗,又根据时代的不同及诗歌反映的社会政治内容,对国风和雅诗划分了“正变”。作为解《诗》纲领的诗大序,其核心内容是美刺教化。它认为“二南”为王道教化之基,并以对《关雎》的解说为例,为小序解《诗》提供了模本。其教化思想贯穿于小序之中,得到了具现和深化。
二、《毛诗》小序“美刺”教化的主要内容
(一)“二南”序以后妃之德为王道教化之基
《葛覃》序:“后妃之本也。后妃在父母家,则志在于女功之事,躬俭节用,服澣濯之衣,尊敬师傅,则可以归安父母,化天下以妇道也。”[1]30妇道指勤于女功、尊师孝悌等,此为后妃的基本美德。后妃还要辅佐君王,如《卷耳》序。《螽斯》序:“后妃子孙众多也,言若螽斯不妬忌,则子孙众多也。”[1]43《樛木》和《桃夭》序等都强调后妃要有宽厚的胸怀,不嫉妒,这有利于后代的繁衍。《兔罝》序:“后妃之化也。《关雎》之化行,则莫不好德,贤人众多也。”[1]48后妃美德感化了百姓,所以贤才众多。《麟之趾》序:“《关雎》之化行,则天下无犯非礼,虽衰世之公子,皆信厚如麟趾之时也。”[1]59《关雎》教化影响至大,使身处衰世的人们仍能恪守礼节,保持美好德行。《汉广》序:“德广所及也。文王之道,被于南国,美化行乎江、汉之域,无思犯礼,求而不可得也。”[1]52文王德行泽被南国,使江汉流域民风醇正,依礼追求爱情,还能使妇人以正道勉励君子,如《汝坟》序。周南旨在规范后妃德行,即宽容、勤劳、不嫉妒,还要辅佐君王建立功业。此外,还说明《关雎》重大的教化效应和文王美德“化民成俗”的巨大影响。
召南则主要为“夫人”立德。《鹊巢》序:“夫人之德也。国君积行累功,以致爵位,夫人起家而居有之,德如鳲鸠,乃可以配焉。”[1]62《草虫》序:“大夫妻能以礼自防也。”[1]69《采苹》序:“大夫妻能循法度也。能循法度,则可以承先祖,共祭祀矣。”[1]71《小星》序:“夫人无妒忌之行,惠及贱妾。进御于君,知其命有贵贱,能尽其心矣。”[1]94以上几篇序陈述了夫人应有专一、守礼、不嫉妒、遵循法度、勤于祭祀等美德。
《甘棠》序“美召伯也。召伯之教,明于南国”[1]77说明召伯因其教化之功而名垂青史。《羔羊》序:“召南之国,化文王之政,在位皆节俭正直,德如羔羊也。”[1]83《野有死麕》序:“天下大乱,强暴相陵,遂成淫风。被文王之化,虽当乱世,犹恶无礼也。”[1]98《行露》序:“衰乱之俗微,贞信之教兴,强暴之男,不能侵陵贞女也。”[1]79文王教化不仅使后代君王德行纯正,而且化民成俗,让乱世中的百姓仍严守贞节。《驺虞》序:“《鹊巢》之化行,人伦既正,朝廷既治,天下纯被文王之化,则庶类蕃殖,蒐田以时,仁如驺虞,则王道成也。”[1]105召南小序整体表明文王教化使夫妇之道昌明,人们奉行婚姻礼仪,田猎适时,最终成就王道。
“二南”25篇全为颂美诗,十三国风中也有5篇,分别是歌颂卫武公、秦仲和卫文公的。《淇奥》序:“美武公之德也。有文章,又能听其规谏,以礼自防,故能入相于周,美而作是诗也。”[1]214《郑风·缁衣》序:“美武公也。父子并为周司徒,善于其职,国人宜之,故美其德,以明有国善善之功焉。”[1]276《车邻》序:“美秦仲也。秦仲始大,有车马礼乐侍御之好焉。”[1]408也有的不直言“美”,而实含称颂之意,如《干旄》序:“卫文公臣子多好善,贤者乐告以善道也。”[1]206《蝃蝀》序:“卫文公能以道化其民,淫奔之耻,国人不齿也。”[1]204
(二)雅颂序以先王美德和礼乐为教
陆德明曰:“自此(《文王》)以下,至《卷阿》十八篇,是文王、武王、成王、周公之《正大雅》,据盛隆之时而推序天命,上述祖考之美,皆国之大事,故为《正大雅》焉。《文王》至《灵台》八篇,是文王之《大雅》,《下武》至《文王有声》二篇,是武王之《大雅》。”[1]951《大明》序:“文王有明德,故天复命武王也。”[1]966《下武》序:“继文也。武王有圣德,复受天命,能昭先人之功焉。”[1]1045《灵台》、《行苇》序指出文王忠厚,其仁德惠及草木,故天下太平。《云汉》、《崧高》、《韩奕》、《常武》等6篇序为“尹吉甫美宣王也”,如《烝民》序:“任贤使能,周室中兴焉。”[1]218《江汉》序:“能兴衰拨乱,命召公平淮夷。”[1]1240大雅共有24篇颂美诗。
小雅序美某公(事)者,如《鸿雁》序:“美宣王也。万民离散,不安其居,而能劳来还安定集之,至于矜寡,无不得其所焉。”[1]660《庭燎》序也是如此。鹿鸣之什多为宴饮、征战诗,除《鱼丽》序“美万物盛多,能备礼也”[1]604外,其他诗序虽未直言“美”字,但实际是对君臣、兄弟、朋友等和谐人伦关系的赞美,如《皇皇者华》、《常棣》、《伐木》等序。除去44篇刺诗,小雅共有30篇颂美诗。
雅诗序强调贤才之重要,《南山有台》序:“乐得贤也。得贤则能为邦家立太平之基矣。人君得贤,则其德广大坚固,如南山之有基趾。”[1]614《菁菁者莪》序:“乐育材也。君子能长育人材,则天下喜乐之矣。”[1]628《南有嘉鱼》、《裳裳者华》序及《大雅·卷阿》序均是。
《清庙》序:“周公既成洛邑,朝诸侯,率以祀文王焉。清庙者,祭有清明之德者之宫也,谓祭文王也。天德清明,文王象焉,故祭之而歌此诗也。”[1]1279《闵予小子》、《访落》、《敬之》、《小毖》4篇颂成王,其他篇目与祭祀或礼乐有关。鲁颂歌颂僖公牧马、君臣有道、兴教、复周宇等。商颂5篇祭成汤、中宗、高宗及祭天。40篇颂诗基本上都是歌功颂德之作,小序相应地均为颂美。
以上130篇颂美诗意在树立典范,是“上以风化下”的体现;而邶风等130篇国风、44篇小雅及7篇大雅序,即有181篇小序主旨是讽刺,意在“怨刺上政”,很多序直言“刺某公”,是“下以风刺上”的体现。十五国风和雅颂泾渭分明的美刺表现正是大序“变风变雅以风其上”思想的具体落实。
(三)十三国风序讽刺君王之淫乱奢侈
十三国风小序把讽刺矛头直指君王,讽刺内容包括:其一,荒淫无耻,骄横无礼,不讲信义,德行败坏。《匏有苦叶》序:“刺卫宣公也。公与夫人并为淫乱。”[1]137鄘风之《墙有茨》、《桑中》、《鹑之奔奔》、《雄雉》等序均讽刺卫宣公淫乱,其恶德影响到民风,使整个社会伤风败俗。《南山》序:“刺襄公也。鸟兽之行,淫乎其妹。”[1]340齐风之《敝笱》、《载驱》、《猗嗟》序都是讽刺齐襄公与胞妹文姜淫乱的。还有《月出》、《宛丘》序也是刺君淫乱的。《芄兰》序:“刺惠公也。骄而无礼,大夫刺之。”[1]237也有对妇女无德讽刺的,如《绿衣》序:“妾上僭,夫人失位而作是诗也。”[1]117《静女》、《君子偕老》序均是。
其二,奢侈腐败,横征暴敛;不守法度,徭役无期。《蜉蝣》序:“刺奢也。昭公国小而迫,无法以自守,好奢而任小人,将无所依焉。”[1]469《伐檀》序:“刺贪也。在位贪鄙,无功而受禄,君子不得进仕尔。”[1]369《硕鼠》序:“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1]372《君子于役》序:“刺平王也。君子行役无期度,大夫思其危难以风焉。”[1]256
其三与其一相关,统治者淫乱、君臣失道对百姓产生了不良影响,使婚姻等人伦关系遭到破坏,导致民风衰败。《谷风》序:“刺夫妇失道也。卫人化其上,淫于新昏而弃其旧室,夫妇离绝,国俗伤败焉。”[1]144《东方之日》序:“刺衰也。君臣失道,男女淫奔,不能以礼化也。”[1]335《东门之枌》序:“幽公淫荒,风化之所行,男女弃其旧业,亟会于道路,歌舞于市井尔。”[1]440
其四,君王昏愦,贤愚不分,远贤臣而亲小人。《考槃》序:“刺庄公也。不能继先公之业,使贤者退而穷处。”[1]220《候人》序:“共公远君子而好近小人焉。”[1]472《狡童》、《有杕之杜》序均是。
还有,讽刺君王好战或耽于田猎的,《无衣》序:“刺用兵也。秦人刺其君好攻战,亟用兵,而不与民同欲焉。”[1]430《还》序:“刺荒也。哀公好田猎,从禽兽而无厌。国人化之,遂成风俗。”[1]331《葛生》、《溱洧》等序也是讽刺当时战乱不休的。
(四)大小雅序讽刺厉王、幽王之恶德
陆德明指出从《节南山》至《何草不黄》44篇“为幽王之变小雅”,其讽刺对象是幽王。或讽刺小人乱国,如《隰桑》序:“小人在位,君子在野,思见君子,尽心以事之。”[1]924《巧言》、《何人斯》、《无将大车》序均是。或讽刺赋税繁重,民不聊生,如《甫田》序:“刺者,刺其仓廪空虚,政烦赋重,农人失职。”[1]832《四月》、《大田》、《楚茨》序亦如此。或刺淫妇乱国,如《白华》序:“周人刺幽后也。幽王取申女以为后,又得褒姒而黜申后,故下国化之,以妾为妻,以孽代宗,而王弗能治。”[1]925《车舝》序也是如此。或讽刺幽王不守先王之道,礼仪废缺,如《信南山》序:“不能修成王之业,疆理天下,以奉禹功,故君子思古焉。”[1]824《采菽》序:“侮慢诸侯。诸侯来朝,不能锡命以礼,数征会之,而无信义。君子见微而思古焉。”[1]895《鸳鸯》、《菀柳》序亦如是。或讽刺战乱频仍、民怨沸腾,如《何草不黄》序:“四夷交侵,中国背叛,用兵不息,视民如禽兽。君子忧之,故作是诗也。”[1]948《渐渐之石》、《蓼莪》序均是。
大雅之《民劳》、《板》、《荡》、《抑》、《桑柔》5篇为刺厉王,《瞻卬》、《召旻》为刺幽王,其讽刺内容与小雅接近。如《荡》序:“召穆公伤周室大坏也。厉王无道,天下荡荡,无纲纪文章,故作是诗也。”[1]1154《瞻卬》序:“凡伯刺幽王大坏也。”[1]1256
三、《毛诗》小序教化的特点
(一)国风序推崇礼仪教化
《毛诗》小序特别推崇礼仪,把礼仪作为教化的重要手段,对礼仪之颓废加以不遗余力的讽刺,而对婚姻礼仪、男女之道尤为重视。《蒹葭》序:“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1]442《素冠》序:“刺不能三年也。丧礼:子为父,父卒为母,皆三年。时人恩薄礼废,不能行也。”[1]461《东门之墠》序:“刺乱也。男女有不待礼而相奔者也。”[1]310《丰》序:“刺乱也。婚姻之道缺,阳倡而阴不和,男行而女不随。”[1]308而对于太过节俭也提出批评,认为“俭不中礼”。如《蟋蟀》序:“刺晋僖公也。俭不中礼,故作是诗以闵之,欲其及时以礼自虞乐也。”[1]377《汾沮洳》、《山有枢》、《葛屦》序均是。
小序还指出《诗经》有不少“刺时”之作,所谓“时”指因政治衰败而导致的“风衰俗怨”,也多与礼仪相关。如《氓》序:“刺时也。宣公之时,礼义消亡,淫风大行,男女无别,遂相奔诱。华落色衰,复相弃背。或乃困而自悔,丧其妃耦,故序其事以风焉。”[1]228《著 》序:“刺时也。时不亲迎也。”[1]332《宾之初筵》序:“卫武公刺时也。幽王荒废,媟近小人,饮酒无度。天下化之,君臣上下沈湎淫液。武公既入,而作是诗也。”[1]876《有狐》、《园有桃》序也是如此。
(二)雅诗序注重人伦教化
雅诗序重在规范人伦关系,内含美刺之意。《天保》序:“下报上也。君能下下以成其政,臣能归美以报其上焉。”[1]583《皇皇者华》、《桑扈》序也强调君臣之礼。《常棣》序:“燕兄弟也。闵管、蔡之失道,故作《常棣》焉。周公吊二叔之不咸,而使兄弟之恩疏。召公为作此诗,而歌之以亲之。”[1]568小序不仅重视兄弟手足之情,《角弓》、《頍弁》序还指出要“亲睦九族”,《伐木》序更说明要注重交友:“燕朋友故旧也。自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须友以成者。亲亲以睦,友贤不弃,不遗故旧,则民德归厚矣。”[1]576
《六月》序和小雅笙诗序值得注意。《六月》是小雅“正变”的分水岭,之后直到《无羊》为“宣王之变小雅”,之前22篇则为“小雅之正经,王者行之,所以养中国而威四夷。今尽废,事不行,则王政衰坏,中国不守”,四方夷狄来侵之,中夏之国微弱矣。”[1]632《六月》小序不厌其烦地总结了从《六月》到《菁菁者莪》等22篇诗对于治国的重要作用:如果没有这些诗篇,则王道衰,礼义废,人伦缺,政教失,万物失序,国家微弱。6篇“有义无辞”的笙诗皆有序,《南陔》、《白华》序是赞美孝子的,《华黍》序歌颂五谷丰登;《由庚》、《崇丘》、《由仪》三篇序歌颂万物适宜,均为美诗。
综上所述,《毛诗》小序用“美刺”观念具体分析每一首诗,很多诗篇直言美刺,朱自清先生早已指出:“风雅各篇序中明言‘美’的二十八,明言‘刺’的一百二十九,两共一百五十七,占风雅全数百分之五十九强。”[5]还有不少小序内含美刺。《毛诗》序共311篇,颂美序计130篇,讽刺序有181篇。可见,“美刺”说为《毛诗》小序核心的文学观念,并以刺为主,这是与诗大序的思路吻合的。
(三)小序委婉教化,意义重大
小序以“陈古讽今”的方式或用“美”、“刺”以外的其他词汇,更加委婉地批判时政。《大车》序:“刺周大夫也。礼义陵迟,男女淫奔,故陈古以刺今大夫不能听男女之讼焉。”[1]267《女曰鸡鸣》序:“陈古义以刺今,不说德而好色也。”[1]294《卢令》序:“刺荒也。襄公好田猎毕弋而不修民事,百姓苦之,故陈古以风焉。”[1]348《羔裘》、《大田》、《采菽》、《瞻彼洛矣》、《鱼藻》诸序也是陈古风今。
有些序以“思”、“闵”、“规”、“诲”等词间接表现对时君的讽喻。《丘中有麻》序:“思贤也。庄王不明,贤人放逐。”[1]270《遵大路》、《风雨》、《鸡鸣》序均是。《苕之华》序:“大夫闵时也。幽王之时,西戎东夷交侵中国,师旅并起,因之以饥馑。君子闵周室之将亡,伤己逢之,故作是诗也。”[1]945《沔水》序:“规宣王也。”[1]665《鹤鸣》序:“诲宣王也。”[1]668《无将大车》、《小明》序亦是。
总之,小序以风雅“正变”体现美刺,注重德行、伦理、礼仪教化,具体阐释了诗大序“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的双向互动的诗教理论。但历代学者对《毛诗序》功利化的解《诗》一般都评价不高,认为其牵强附会。实际上对此问题的理解不能简单化。“不能只看到它适应统治阶级、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一面,也应该看到它超越统治阶级政治,以《诗》来介于现实、批判时政和教化人伦的立场。”《毛诗》的诗教观成为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诗学理论和传统,并对后世诗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毛诗》整体上重视人伦教化,“它以《诗大序》理论阐发为核心,以《三百篇》的整体阐释为基础,将《诗》看成是‘夫妇之道、生民之本、王道之端’的教化之源,构成一个教化体系,从而使《诗》之教化表现出更广泛的人伦精神。”[6]在汉代众多的解《诗》流派中,《毛诗》一枝独秀,与其具有系统的序及其体现的教化思想休戚相关。
[1]孔颖达.毛诗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陈桐生.孔子诗论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4:244.
[3]周乔建.中国古代文学“教化论”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文学院,2003.
[4]朱自清.朱自清全集:第六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34.
[5]朱自清.诗言志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69.
[6]毛宣国.《毛诗》教化理论及其对后世诗学的影响[J].中国文学研究,2011(1):20-22.
Exploration of the Thoughts of Moral Enlightenment of the Great and Small Prefaces of Maoshi
Li Shiping1,Wang Runqin2
(1.College of Literiture,Langfang Normal University,Langfang Hebei 065000;2.Xuejiawan No.3 Primary School,Erdos Inner Mongolia 100071,China)
Through detailed investigation,analysis and deduction,it is believed that the great preface took the elaboration to Guanju as an example,illustrating its core thoughts of praise,satire and moral enlightenment.Such thoughts were also embodied in the small preface,and were further stated.The small preface used original change to represent praise and satire,focusing on moral integrity,ethics,etiquette and moral enlightenment.The bidirectional and interactive poetry teaching theory of the great preface were also expounded,that is,the rulers enlightened the civilians by their moral conducts,while the civilians expostulated to the rulers euphemistically by praise.
Maoshi;the great preface;the small preface;moral enlightenment
I207.22
A
1672-7991(2011)02-0022-05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代教化的多维透视”(HB10QWX065);河北省社科联发展研究课题“毛诗序传教化思想的综合考察”(201003192);廊坊师范学院2009年博士基金项目“《毛传》注释之简约及引用经典研究”(lSSB200902)。
2011-04-13;
2011-05-04
李世萍(1970-),女,内蒙古武川县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