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功能翻译视角谈苏州旅游资料的英译

2011-04-12张媛媛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虎丘外国游客文化背景

□张媛媛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苏州于公元前514年建城,是一座有着2500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苏州古典园林集建筑、山水、花木、雕刻、书画于一体,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奇葩。国外游客了解苏州景点信息和景点文化的主要途径就是英译的景点旅游资料,优质的英译本能够恰如其分地反映出景点的含义与韵味,激发游客实地旅游的兴趣和愿望,因此旅游资料英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苏州市旅游资料翻译现状分析

目前,苏州旅游资料的翻译版本可以方便地买到,但其质量却是不尽如人意。就收集的资料来说,目前苏州旅游资料翻译主要存在以下四点问题:

1.一地多名,译名不一。在道路和街道名称翻译上,苏州旅游资料的翻译常常首选拼音。例如观前街译为Guanqian Street,这样以拼音的方法来翻译街道名称,即保留了地名的中文特色,也有助于游客理解。然而在旅游资料上“留园路”的英文翻译为“Liuyuan Road”,“留园西路”的翻译却是“Lingering Garden WestRoad”,同样的“留园”竟然出现“Liuyuan”和“Lingering Garden”两种译法。这样一地多名、译名不一的现象,会让外国游客看起来一头雾水。

2.英语单词拼写错误。有些景区在翻译上甚至还存在不少拼写错误,在收集的资料中,狮子林内古五松园的翻译就把trees拼写成了tress,花篮厅的翻译把baskets拼写成baskers。同样,在网师园的翻译介绍中,蹈和馆的翻译应该是Pace and Tranquility Guest House,但却写成了Tranguility。英文单词虽然很相似,可意思却截然不同,有的单词甚至是不存在的。单词拼写的错误看起来是件小事,可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质。

3.机械地字字翻译。汉语重在写实,因此旅游资料宣传册的中文版往往辞藻华丽,文采优美尤其四字词语较多,读起来朗朗上口。英语往往以名词短语为中心,无法传达出汉语成语中的动态感,如果生搬硬套,不仅会破坏原文的美感,也会给游客留下不好的印象。我们来看一段有关虎丘的介绍:据史志记载,春秋晚期,吴王夫差葬其父阖闾于此,葬经三日,白虎踞其上,故名“虎丘山”。原译:King FuCai buried his father HeLu on the hill. Three days later a fierce white tiger appeared, so we call it“Huqiu hill”.此翻译死气沉沉,无法体现出任何的文化背景。试改易如下:After the death of king HeLu, his son king FuCai buried him on the hill which was previously his pleasant resort. A legend says that three days after the burial of king HeLu, a fierce white tiger appeared crouching on the hill supposedly to guard the king’s final resting place.通过适当的调序翻译,增加了翻译文本的趣闻性,通过增补译法,增添了文本的文化背景知识。

4.英语翻译用词不准确。 在旅游资料翻译中最常见的问题莫过于用词不准确。旅游资料中常会出现这样一句话:“随着季节、光照、环境的变化,景区会呈现出不同的韵致。”原译:With the changes of the seasons, illumination and environment, the scenery varies in the area.分析: illumination乃是用词不当,应改成sunlight。原译在句式上也欠妥,因为英语句子是前重心,而汉语恰好相反属于后重心,因此,译文宜把主语置于句首,把状语置于句尾。试改译如下:The scenery varies with the changing season, sunlight and environment.

二、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苏州旅游资料的翻译方法

面对目前苏州旅游资料的翻译现状,如何让游客从旅游资料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依据怎样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技巧才能使旅游资料的效能发挥到最大?笔者认为功能翻译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解决方法。德国功能翻译理论核心——目的论,注重翻译译文的交际目的。旅游资料同时具有信息功能、美感功能和祁使功能。旅游资料的翻译目的是帮助外国游客了解景点的文化背景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对旅游景点起到宣传作用,在传播中国文化的同时,吸引游客,让外国人看懂、听懂、读懂,从而推动国内旅游业发展,对外传播中国文化。

1.音译、直译结合以及意译。旅游景点名称与人的名字一样“有名有姓”。 拙政园、网师园、留园、怡园、沧浪亭等这些景点中的“园”和“亭”都是用来区分这类景点以及其他类景点的标志,“园”和“亭”就是这些景点的“姓氏”。而“拙政”、“网师”、“沧浪”则是用来区分具体某一事物与同一类其他事物的标志。因此在翻译时,我们不能全部机械地采取音译,完全音译对缺乏文化背景的外国游客来说,只是毫无意义的拼音组合,但直译在传达景点文化内涵上也存在一定难度。如果景观名称并无特殊意义,只是专有名词,在处理这类翻译时,往往会采取音译与直译相结合的方式。例如:如沧浪亭Garden of Surging Wave,盘门Panmen City Gate,石湖Shihu Lake,天平山Tianping Hill等采取的是音译加直译的方式。如果景观名称中蕴含着特殊的文化背景的时候,往往会采用意译法,在传达出景点生动的历史文化知识的同时,也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拙政园Humble Adminstrator’s Garden,留园Lingering Garden,怡园Joyous Garden,网师园Master—of—Nets Garden。

2.增译。旅游资料的翻译有着较高的针对性,是向外国游客介绍中国的风景名胜。许多民族传统文化色彩浓厚的东西,在中国是妇孺皆知。但译成英文时要增添理解原文内容所必需的背景知识,如人名、朝代名、历史事件或典故等以帮助外国游客更好地理解。我们来看一下虎丘景点的例子:虎丘在苏州城的西北七里处,有“吴中第一名胜”之美誉,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盛赞“到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憾事也”,虎丘是最具吸引力的旅游胜地之一。据史志记载,春秋晚期,吴王夫差葬其父阖闾于此,葬经三日,白虎踞其上,故名“虎丘山”。东晋时司徒王荀和司空王珉兄弟在此建别墅,后舍宅为寺,遂为“虎丘寺”。唐代避太祖李虎名讳,改为“武丘报恩寺”。本段中涉及的历史人物有苏东坡、吴王夫差、阖闾、唐太祖,在翻译的时候要对人物的背景资料进行补充,增加游客对景点的进一步了解。

3.转译。汉语旅游资料为了使文章更具文采,常常会引用古诗词。但对缺乏景点文化背景知识的国外游客来讲却往往无法产生认同感以及情感共鸣。因此需要根据原文的意思把中文资料中有关内容转化为外国游客熟悉的同类的内容,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化替换”。 例如“(西园)罗汉堂内的疯僧、济公两像最为著名,其传神与妙趣横生令人为之倾倒,堪称杰作。”译文:“The statues of‘Mad Monk’and‘Jigong’(Robinhood in China)at the Hall of 500 Arhats are the most attractive.Visitors will gasp in admiration at their facial expressions full of wit and humor.”译文用西方人妇孺皆知的绿林好汉“罗宾汉”来替换“济公”,增添了外国游客对济公这个人物的了解。缩短了游客与中国文化的距离,使他们产生认同感,进而激发他们参观景点的兴趣。

旅游资料的翻译虽然不同于其它文体语篇的翻译,但同样有一个美学标准和文化观念问题,同样需要完备的理论知识和翻译技巧。在翻译实践中译者所遇到的原本文体是多种多样的,翻译目的也不尽相同,所以功能派理论提出的以目的法则为主导的翻译标准多元化的理论体系有助于诠释译者在翻译过程对译文所作出的种种处理。与此同时,旅游资料的英译对地方旅游业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是“文化出口”的有效方法。因此在做旅游资料翻译时,在完善旅游景点背景文化知识的同时,需要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做进一步的对比和研究,提高译文的质量,这样才能使旅游资料的功能发挥到最大,更加有效地将苏州介绍给全世界的游客。长此以往,苏州的海外旅游市场也会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

[1]陈刚.跨文化意识——导游词译者之必备[J].中国翻译,2002,(2).

[2]汪徽.旅游资料翻译刍议——语言文化差异造成的难点及其对策[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6,(6):19—21.

[3]贾文渡.应用翻译功能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4]朱益平.论旅游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5]仲伟,台钟钰.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J].中国翻译.1999,(3).

猜你喜欢

虎丘外国游客文化背景
苏州虎丘街道加强消防设施建设
虎丘剑池,流淌在姑苏血液中的音符
疫情之下,这里有虎丘温度和速度
新西兰开征外国游客税每人约23.45美元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
论文化背景知识在训诂中的作用
英语教学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策略
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探索
虎丘游记
外国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