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 Dornyei外语学习动机理论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

2011-04-12曾宪国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外语动机

□曾宪国

(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随着社会对各类人才需求的增加,许多高中毕业生选择了进入高职院校就读。高职生的学业水平(尤其是英语基础)差别很大,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满足英语基础好的学生提升英语水平的要求,也要考虑到基础差些学生的接受问题。笔者进入高职院校从事英语教学工作九年来,教过本校不同专业几千名学生的公共英语课,在摸索教学方法和积累教学经验的同时,也遇到过教学中的瓶颈。比如说中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大多是为了升入好的学校,而到了大学尤其是进入高职高专院校,多数学生的英语学习动力就不怎么强烈了,这个问题使我深切地感受到,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语言学习的成败起着关键作用,它可以给学习者基本的动力并使之持久。各种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此也有深入的阐述。我认为Dornyei的外语学习动机理论为我们研究如何改善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提供了较为科学的指导。

一、Dornyei外语学习动机理论

匈牙利著名学者Dornyei是近年来在外语学习动机研究方面颇有成就的学者,他与Clement、Noels等人合作吸收主流心理学派的相关理论,根据多年的研究经验和实践体会,提出了外语学习动机的三维结构模型,即从语言、学习者和学习环境三个层面来定义和衡量外语学习动机[1],主张外语学习动机受多个层面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这个模型中三个主体因素恰好与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三个基本要素——外语、外语学习者和外语学习环境相一致。这种语言学习动机新模式,将语言学习和教学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指出了教师可以从语言、学习者和学习环境三个层面激发学习者外语学习动机的可行性,对目前的高职英语教学尤其有实践指导意义。

(一)语言层面

语言层面是指与目的语自身特点相关的诸多因素,如目的语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该语言的实用性等。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个体的选择和学习目标的确定。语言层面包括融合型动机子系统(即为了参加目的语社团的活动而熟练掌握该语言的愿望)和工具型动机子系统(即为就业或提高自身修养、改善社会地位而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的愿望)。融合型与工具型两动机都是语言习得成功的必要因素。在正式的语言学习环境中,融合型动机比工具型动机更重要[2]。那些带着融合型动机的外语学习者学习劲头更足,外语学习更成功。工具型动机成功的区域没有给学习者提供使用目标语的条件,所以没有机会与目标语成员交流。但是社会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习者外语学习的动机取向和哪一动机更重要。融合型和工具型动机并不互相排斥,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极少只选择一种形式的动机[3]。

(二)学习者层面

学习者层面是指与学习者个体相关的各种因素,主要包括成就需要和自信心等。成就需要就是指学习者想在人们的心目中赢得较高的地位,想让别人尊敬、赞扬自己,获得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自信心则由语言焦虑、语言能力的自我评价、结果归因和自我效能等构成。两者都充分体现着外语学习者投入到学习任务中的个性特征。

(三)学习情境层面

学习情境层面涉及三个特定动机因素组,即课程动机因素组、教师动机因素组和学习集体动机因素组[4]。课程动机因素组的理论依据是Keller(1983)和Crookers(1991)的动机条件理论。他们认为,一门课程必须与学习者的内在兴趣相投,课程与学习者的个人目标紧密相关,学习者在学习此课程中期待自己的成功,而且对学习本身及其成效感到满意。课程动机因素把教学大纲、教材、教学方法、学习任务摆在影响学习动机的最基础的位置上。教师动机因素组是指有关教师的行为、性格和教学风格等一系列因素。学生为取悦于教师而产生的学习动机直接受教师行为、性格的影响;而教师对学生的控制方式、示范作用、任务布置方式和反馈意见是影响动机行为的主要因素。学生集体特定动机因素与学习者集体的学习氛围、目标定向及努力方向相关,强调了学习集体的影响,如群体的目标定位、标准及奖励体系、群体凝聚力和班级目标结构。Dornyei外语学习动机理论对外语学习动机从多个层面和角度进行了分析,说明了外语学习不仅与客体(目标语)和语言学习者有关,而且还与学习情境相关。这一理论对正处于英语教学困境中的高职教师如何从多方面去正面影响学习者的外语学习动机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二、Dornyei外语学习动机理论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

在外语学习上,学习动机强烈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效率也高,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非常明确的学习目标,愿意且能够积极配合课堂教学,学习成绩越来越好,整个学习过程轻松愉悦,并且呈良性循环之势。与之相反,学习动机弱的学生学习起来是被动的,容易产生气馁心理,也没有摸索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非常低,学业进步不明显甚至后退,呈恶性循环态势。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和完成的重要条件,进而影响到学习的效果[5]。因此,教师能不能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不断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能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成为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突破口。笔者以Dornyei外语学习动机理论为基础,结合高职英语教学实践,提出以下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几点建议:

(一) 激发学生的工具型动机,进而带动其融合型动机

1.从语言层面来讲,毕业后找到一个好工作是大多数高职生的学习目的。因此,一些学生只重视学习专业知识而忽视文化基础课的学习。我们国家大多数外语(主要是英语)学习者是出于工具型动机来学习外语的,学习目的多数是为了通过某类考试或取得相应的证书而不是为了去实际应用。高职学生的外语学习动机绝大多数也是工具型学习动机。而外语学习动机弱的学生多数是由于基础差,对自己学习外语没有信心。教师应向这些学生明确说明学习英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此来激发其工具型动机。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对社会的观察思考,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无论升学、就业、工作和生活都是同外语分不开的,从而激发起他们内心的外语学习动机,使之对外语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带动其融合型动机,使他们的外语学习动机更持久和稳定。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任务型和项目型教学活动使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其中应该起到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计划、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使他们将课内外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根据课程的教学大纲,让学生参与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从而全面地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将英语国家优秀的文化介绍给学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解异国文化的乐趣,有机的融合语言和文化,使更多学生的学习动机由工具型转变为融合型,使学生愿意学、乐于用[4]。

(二)减轻学生的焦虑,及时反馈和评价激励

1.从学习者层面来讲,学习者的自信心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心理焦虑是影响自信心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心理焦虑是指个体由于预期不能达到目标或者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使得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挫,或是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而形成的紧张不安的情绪状态。焦虑对语言学习者的学习成绩会产生负的影响,焦虑的学生回答问题和参与课堂活动的自觉性很小。高职学生较低的英语水平往往是源自中学阶段的耽误,因此,他们对英语早已产生一种恐惧心理,难以找回初学时的热情。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营造轻松惬意的课堂语言学习环境,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在课堂上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在学习中体验快乐。

2.通过及时反馈学习结果来使学生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使学习的态度和手段得到加强,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同时通过反馈又能看到自己的缺点和弱项,激起上进心,树立克服缺点的信心,继续前进。所以,我们对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业的批改评价应及时告诉学生,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间隔越短效果越显着。在反馈时要注意考虑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此外还应注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

(三) 提高教师素质,创设多种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从学习情境层面来讲,教师特定动机因素和学生集体特定动机因素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较大影响。

1.一名优秀的外语教师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良好的性格品质,完备的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综合知识,扎实的外语基本功,熟练的课堂控制能力和良好的教学方法[5]。如果教师自身素质低下,如何才能让学生尊重老师、信服教师讲的学习内容呢?更不用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了。因此,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就要提高教师自身各方面的素质。教师要学会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手段,使外语教学跟上时代的节拍,想方设法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真实目标语言。现代网络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了可以自主学习的充足资源,从而能够更好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2.教师要多创造宽松、和谐的语言学习环境,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4]。为了提高语言教学效率,关键的一点是,教师要积极地去营造一个和谐的个性化的语言学习环境[8]。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神饱满、声情并茂,要用鼓励和赞赏的眼光看待学生,使他们感到课堂学习的安全,从而愿意参与语言教学活动。对于那些容易产生焦虑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使他们可以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允许学生在使用外语时犯错误,但在讲明错误之处和出错的原因之后,就不允许一犯再犯了。教师要帮助学生准确地评价自己的课堂表现,采取不同形式的课堂活动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此外,在这种环境下,教师不应该居高临下地批评学生,而应礼貌地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教师应该关心、理解、支持和鼓励学生,使他们感觉到这是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发自内心地愿意参加学习活动,把学习外语变成学生自发的要求,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

3.两人一组或多人一组的小组活动可以使学生自由发挥,相互学习,主动学习。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根据语言情境创设竞争的学习氛围,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成就动机的驱使下,学生们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注意,以获得良好的成绩和荣誉,并赢得别人的赞美和喜爱[6]。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好胜心和表现欲,有意识地在学生中营造竞争氛围,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竞争的意识和热情,在竞争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另外,根据多样化的课文内容,安排预习性、总结性或评价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集体讨论。讨论学习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鼓励学生判断、分析和评价问题,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自己开口说话,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自然也就敢于用外语说出自己的看法了[7]。

三、结语

学习动机对英语学习者产生的作用是巨大的。学习主动性的存在与否又是语言学习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外语学习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外语教学中,不能忽视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形成和促进作用,它是外语学习成功的关键。作为教师,应想方设法从语言、学习者和学习情境等多个层面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自身的学习动力,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只有这样,我们的外语教学才会更有成效,学生的外语学习才会更成功。 笔者希望依据Dornyei外语学习动机理论提出的这些激发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建议在促进高职英语教学方面能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Dornyei.Z. Motivation in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J] Language Teaching ,1998,(3).

[2]Ellis, Rod.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3]Dornyei.Z. Motivation and Motivation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J]. The Modern Language,1994,(3).

[4]冯一粟,程中文. 高职英语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蒋莹. 二语习得的动机理论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J].网络财富,2009,(11).

[6]母燕芳.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分析[J].中北大学学报,2006,(3).

[7]袁蓉.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8]杜福兴. 谈英语学习动机及其激发与保持[J].外语教学,2003,(24).

[9]刘湘.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10).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外语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动机不纯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论幼儿的动机特点与良好动机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