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大力发展我国教育培训行业的思考

2011-04-12贾冰媚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机构培训课程

□贾冰媚

(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7)

一、大力发展教育培训行业的意义

(一)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优质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教育培训开发人力资源,增强综合国力,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重大战略。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的重要时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产业优化升级,需要更多的高级技术人才,需要大力发展教育培训行业。

我国政府对教育培训行业的重视程度在逐年增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快发展城乡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努力使劳动者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一贯重视和鼓励发展职业教育培训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为我们继续做好新形势下的教育培训工作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七大在作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战略决策的同时,明确要求“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再次强调,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 “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晋、人才强省战略的重大举措,也是实现山西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需要

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使社会知识的半衰期已缩短到五年左右,技术升级换代速度越来越快,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新员工需要进行企业文化、业务和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同时,对在岗职工和企业管理者也需要通过教育培训来补充他们在知识、技能和管理方面的不足。然而,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从业人员中,接受过高中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者仅占12.7%。目前我国7000多万技术工人中,中级的占35%,高级的仅占0.5%,劳动力结构中的中高级技术人才比例仍然较低。高素质、技术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指出,“对个人或企业来说,加强职业培训和提高职业技能是掌握新技术、开发新潜力、提高个人就业竞争力和企业生产经营竞争力的关键”。因此,增强教育培训是实现组织发展、整体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保持竞争优势的需要。

(三)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最近几年,新职业层出不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自2004年8月以来,已经发布了12批共122个新职业的信息,相关的职业培训需求越来越受关注。同时,面临就业竞争压力,更多的人为了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技能水平,也选择了职业培训。智联招聘曾经做过一项关于职业培训与就业力的调查,参与调查者当中有超过八成的就业者认为培训对于就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47.9%参与过培训的就业者表示自己所参加的职业培训直接促成了自己的就业。近八成的参与职业培训的就业者表示职业培训对就业后的晋升发展有帮助。2010年第一季度,上海地区仅参加劳动部门职业培训的就有4.2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18.3%。职业培训市场不断升温的背后,体现的是个人对职业培训需求的不断增加。

综上所述,通过大力发展教育培训业,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的专业技能素质,为劳动者创造学习环境,满足其终身学习的需求已成为必然趋势。在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优质的人力资源,使我国经济建设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不论对国家、社会、企业还是个人都有着重大意义。

二、我国教育培训行业现状

教育培训行业自20世纪80年代植根于我国,伴随着经济发展,正在逐步走向产业化。进入21世纪后,受就业竞争压力加大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市场需求大,行业利润高

我国的教育培训市场正以年递增10倍的速度迅猛发展,各类培训机构呈爆发性增长。早在2006年底,培训业的产值已达3200亿的规模,行业利润接近1600亿元。《2007—2010年中国培训市场发展预测与投资分析报告》指出,中国各类培训机构已达数百万家,目前,IT培训、英语培训、管理培训和少儿教育已成为培训教育业的支柱。其中,中国英语培训市场的市场总值大约是150亿元,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的年产值。中国教育培训产业市值空间非常巨大。从宏观上讲,中国教育培训产业的总需求达到1.8万亿元,除去正规的学校教育(大约占60%,折合1.08万亿)之后,市场化培训需求达到7200亿元。7200亿元的需求可以滋养一个庞大的社会培训市场,未来市场上将会出现1-2家年销售收入过1000亿元的超级培训企业,另外,还会产生5-8家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中型培训企业,以及30家左右年销售收入过20亿元的上市公司。

一个运行良好的教育培训机构,其利润率均在30%以上,有些甚至能达到70%。教育培训行业是一个永远不会消失的行业,无论培训市场如何变化,一个人学习、培训这些基本的需求永远都会存在。一个人一生在教育上的投入非常巨大,而且是连惯性的、传承的,终身的。因此,能够扎根培训行业,就等于是捧上了“金饭碗”。

面对市场容量大、行业利润高的培训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据资料显示,2007年各主要高校继续教育(不包括MBA教育)盈利情况为:清华大学6.9亿元;北京大学5亿元;中国人民大学3亿元;浙大和南开同是过亿元的大户……可观的收益甚至引来国外资本的注入,从2008年开始,就陆续有外资培训机构来国内掘金,截止2009年底,境外已注册的培训机构已达300家。2009年全国培训机构约10000家,其中,北京有2000家,上海1500家,广州1000家。

(二)多头监管,市场混乱

一般来讲,申办一所培训机构注册资金从10万元到上千万元不等。高利润和低成本导致行业内的机构过于泛滥,甚至于自身没有任何讲师的机构,也可以凭借大量的客户资源和外聘讲师,单凭两三个人的资本成立公司。整个培训市场缺乏有效的竞争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业的整体声誉。近几年,关于教育培训投诉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据中国消费者协会2009年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教育培训投诉为2468件,比2007年(1875件)增长31.6%,投诉增长比例居各行业第4位。其中大多集中在办学机构虚假宣传,消费者退费引发纠纷;培训学校巧立名目乱收费、主办方无资质,无法承诺兑现等……这些问题和现象要求必须重视和加强培训行业的监管力度。

实际情况是,我国的教育培训市场表现为多方参与执行监管。培训学校和机构的主管部门包括政府部门(教育、劳动、民政、工商、农业、卫生、交通、财政、建设等)、行业协会和企业。不同的培训机构由不同的部门管理,比如建筑师由建筑部门管理、艺术学校及IT培训则由劳动部门和教育部门联合掌管;教育部门负责审批发放《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但工商部门审批的营业执照中也含有”教育咨询“和”文化培训“。这使得整个培训市场的审批标准和管理手段过多过杂,不利于有效的管理培训机构。多头管理造成的结果是无人实际管理,也就是没有哪一方面肯对培训行业直接负责,一旦出现问题,名义上的管理机构都会表示事件自己无法处理或无直接责任,这也是培训机构违规行为频繁出现的主要原因。

(三)技能培训仍为主流,高端培训需求渐长

虽然近年来高端培训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就目前我国教育培训市场来看,以针对个人具体工作技能的提高和训练为主的技能培训仍然是培训市场的主流。我国每年有将近1亿人参加各式各样的培训,其中近80%的人参加的仍是工作技能等方面的中、基础层次培训。每年有将近1000万人参加会计、烹调、美容美发等方面的培训,有将近500万人参加英语培训等。各式各样的中、基础层次培训仍然受到社会广大群众的欢迎,在培训市场上占据着主流地位。

相比较而言,高端培训虽然市场份额不占主位,但是需求却日益渐长。以企业管理高端培训为例:有关数据显示,有一定规模的大中型企业对高端培训的需求比较大。300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比例为67%,3000~10000人的大企业占21%,万人以上特大企业占12%。客户来自的行业几乎涉及了三大产业的各行各业,大多来自发展速度快和经济效益较好的行业。客户大多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本科以上学历79%,年龄集中在30-50岁之间,客户在企业中担任重要管理职责,如董事长、总经理、总监等,至少都有5年以上管理经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均开设高端培训课程,并且开通了高端教育培训网。最近一项调查显示,全球高层经理培训市场价值达3500亿美元。在美国,来自高层经理培训课程的收入要占学院总收入的60%至70%。而在中国,这样的课程还只是刚刚起步,如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的高层经理培训课程在总收入中占的比例也没有超过1/3。因此,高端培训必将成为各商学院的主要收入来源。

(四)师资良莠不齐,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因为进入门槛很低,教育培训机构的讲师队伍鱼龙混杂:有专家教授、资深经理人,有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也有海内骗子。培训机构中的老师大多不是专职的、受过正规训练的教师。有的讲师为了调动课堂气氛,将教育培训的实质放在一边,片面追求培训内容的娱乐化、时尚化,培训现场成为了培训机构的宣传工具和促销途径。有的讲师自身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或实战经验,或者是不愿花更多精力开发新的课程,采取“照搬主义”和“拿来主义”,走“模仿”路线:模仿课程,模仿内容,模仿案例故事,模仿授课技巧……作为培训机构,80%只起到了中介的作用——从客户那里得到了培训需求之后,到社会上去找培训师。而培训师通常是上课的时候来,下课后就走。课前培训师与企业、客户的交流和课后的效果跟踪反馈根本做不到位。这些现象使得教学的质量大打折扣。

随着人们对培训产品观念的转变,对讲师的选择越来越趋于理性。追求明星化讲师的现象正在逐渐消失,将理论知识、培训需求、实战操作完美结合的专家型培训师日益受到欢迎。这种专家型培训教师,能敏锐准确捕捉到培训市场中不同培训对象的学习需求,不仅能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更能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他们构建起知识的框架。

(五)课程同质化,核心竞争力低

目前,整个教育培训业的课程开发同质化现象严重,跟随型的教育培训机构占到80%。体验式培训好做,就都做拓展式训练,市场营销课程好卖,就都来卖市场营销课。课程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比较专业性的课题很少,自主研发的核心课程更是少之又少。此外,中小型教育培训机构课程的模式化、单一化充斥着市场,使受训企业无法分辨其有效性和权威性;同时,某些培训机构通过包装的所谓大师级的讲师课程内容千篇一律、缺乏创新而又不切实际,严重扰乱了培训行业的权威性和秩序。

课程创新是教育培训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课程缺乏创新,使得大家为争取客户而不断进行不正当竞争的价格战,一样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价格却大相径庭,降低了培训业在消费者心中的信任程度。

三、大力发展教育培训行业的几点思考

(一)政府加强监管力度,规范各项行业制度

政府要发挥宏观指导作用,加强对教育培训机构的监管。尽快打破部门界限,简化、理顺关系,努力实行教育培训机构的统一领导和统一管理,必要时成立一个有权威、有实力、有统筹协调能力的政府职能部门。各级政府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完善评选表彰制度,形成有利于教育培训行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进一步加强教育培训机构的质量管理,建立培训机构和主讲人的退出机制,严格执法,对不符合规定的培训机构、主讲人要坚决清理出市场。要对培训机构、主讲人的资质进行认证和审核,报有关职能部门备案。同时,对受培单位的培训质量、培训效果要进行评估。使培训机构的业务活动有章可循。

(二)创设共赢模式,整合师资与课程资源

以中国人民大学培训学院为例:该院创建了一种校内资源整合与协作机制,充分地利用了中国人民大学在商学院、金融学院、外语学院、劳动与人事等学院的资源,采用人才培养整体解决方案的服务模式,不仅包括管理培训,还包括企业发展课题研究、管理咨询、毕业生招聘等服务与合作内容,所有服务均采用模块化设计,分发给内部合作机构,最后由培训学院根据客户需求进行整合规划、设计,最终给客户提供一揽子的服务。这种模式在推向市场后,立即得到了一些企业集团和政府机构的欢迎。师资与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协作,是很好的共赢发展模式,对于其他教育培训机构也很有参考和借鉴价值。不同类型的培训机构有不同的优势,应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一系列的配套培训方案,而不是单一的某一项培训项目。这样,既满足了客户多方面的培训需求,也提升了各机构的品牌形象。

(三)创新培训方式,满足个性化需求

传统的教育培训往往以被动式面授法为主,培训内容也以共性教育内容为主,且客户容易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应根据不同类型客户的学习规律,引入多种灵活的互动式,让客户更多地参与,充分调动客户的学习积极性,让学习充满乐趣。这样有助于内化态度的转变率,提高知识的吸收量,增强能力的提高度。

近几年来,远程多媒体教育培训逐渐受到人们的欢迎。它通过文字、声音、图表、视频、动画等信息处理功能,将多媒体信息表现和处理技术运用于课程讲解和知识学习各个环节,使远程培训的信息容量大、资料更新快,多向演示、模拟生动。远程学习平台不仅降低了培训机构的成本、提高效率、改善培训产品的形态,而且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习者更加简便、自主、有趣味地选择性学习,来满足自己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客户不仅不用为工作或其它原因暂时脱不开身影响学习进度而烦恼;而且可以通过远程学习平台,选择实时互动,一对一或一对多等多种方式,随时向最优秀的教师请教。同时学习系统还能自动对客户的提问给出答案,节省了客户和老师的时间,提高学习资源的利用率和教学质量。即使生活在交通不发达的偏僻地,也可以接受到最好的教育。

参考文献:

[1]祝红艳.职场充电,注重长效避短视——职业培训与就业力调查[J].职业,2008,(19).

猜你喜欢

机构培训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