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民主的市场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011-04-12刘明明林美卿
刘明明, 林美卿
(山东农业大学 文法学院, 山东 泰安 271017)
作为西方市场社会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施韦卡特在其著作中多次提及中国的市场经济,并把它作为其理论依据。他把中国的市场经济看作是“官僚政治的市场社会主义”,而且还预言中国经济的可能走向将是他提出的“经济民主的市场社会主义”。从二者都主张市场与社会主义相结合来看,它们都属于市场社会主义的范畴,因此在许多方面有相通之处,但也应看到二者的本质区别。认真探求二者关系,对于全面深入地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学性、创新性,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内涵界定
经济民主的市场社会主义是以工人自我管理为特征的一种社会主义形式,它是施韦卡特在总结苏联模式的经验教训和洞察资本主义既存问题的基础之上提出的资本主义的替代制度与模式,其主要主张有:企业实行工人的自我管理;日常经济是一种市场经济;对投资进行社会控制;不存在资本和劳动力市场,只存在商品和服务市场;对外进行公平贸易;在不影响社会主义性质的前提下,保留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些积极因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以理解为: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在一起,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把市场作为配置资源基础性手段的一种经济形式。它的主要特征是:在所有制结构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保证社会主义的方向,市场经济保证社会主义的效率;在分配制度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在经济运行机制上,把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作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进行反思,以发展生产力为目的,探索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方式的经济模式。
二、经济民主的市场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通之处
从广义上说,二者都属于市场社会主义的范畴,都以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为特征,市场经济实现效率,社会主义保证公平。
1. 在市场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方面,二者都认为市场与社会主义并不冲突,可以实现有机统一
施韦卡特反驳了“市场=资本主义”的错误观点:“使用‘市场经济’作为‘资本主义’的同义词(确实是委婉说法),不仅是一种分析的错误,而且是很深的意识形态扭曲。”[1]36他还批判苏联模式那种靠中央计划机关配置资源的经济,主张在制度设计上把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结合起来。他认为:“与市场配置相对立的是中央计划,中央计划(如同理论预测和历史记录所证实的)有助于权力的高度集中,也助长了无效率现象。”[2]72他还认为,市场对走向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既有成果,因为“市场的生产和销售方法是最有效率的,没有对供求敏感的价格机制,生产者和计划者都极难了解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缺少市场提供的刺激,推动生产者提高效率和进行创新,也是极为困难的。”[1]73
在中国,最早提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问题的是邓小平。早在1979年11月26日会见吉布尼等人时,邓小平就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能说只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时期就有了萌芽。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3]236此后,他在不同场合多次对社会主义与市场的关系提出了独到见解,其中1990年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他指出:“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不要以为搞点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道路,没有那么回事。计划和市场都得要。不搞市场,连世界上的信息都不知道,是自甘落后。”[4]364这就明确了计划和市场都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经济手段,社会主义国家完全可以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提法,则是1992年江泽民在中共中央党校省级干部进修班上讲话时提到的[5]202。
2. 在超越对象方面,都以资本主义为超越对象,以发挥出比资本主义更大的优越性
施韦卡特在其《反对资本主义》一书的前言中开宗明义地讲到:“本书要阐明一个更为有力的观点:由于存在着这样一种资本主义的替代物,它不仅富有生机活力,而且有着明显的优越性,因此,资本主义不再拥有一种有效的合理化证明,无论经济上、还是伦理道德上的。”[2]2他深知资本主义的繁荣表象背后存在着诸如贫穷、不平等、生态危机等不可克服的问题,因此提出经济民主的市场社会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替代制度,并且论证了它在各个方面比资本主义更有优越性,试图达到超越资本主义的目的。
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比,它的优越性“归根结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4]63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直把赶超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作为目标,但事与愿违,不仅没有赶超,差距反而拉大了。他指出这种经济存在的问题:“缺点在于市场运用得不好,经济搞得不活。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如何解决?解决得好,对经济的发展就很有利,解决不好,就会糟。”[4]17实践证明,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难以促进生产力的大发展,因此要发展社会主义,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应该将计划和市场结合起来,以促进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从而超越资本主义。
3. 在宏观调控方面,都反对自由放任的经济,主张国家适当干预
施韦卡特提出应对投资进行社会控制,这一点是针对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过度流动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而言的。首先,在投资的资金来源上,与资本主义投资资金主要来自私人储蓄不同。经济民主模式中,对企业收取的资本资产税构成国家的投资基金,投资基金的全部都被用作新的投资。其次,在如何合理地分配投资基金上,与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自由流动进而造成地区不平等不同。经济民主模式中,投资金额首先按人均分配到所在地区,如果一个地区有国家人口的x%,它就分得x%的钱进行投资。当然,也不排除一些特殊情况,例如,进行旧式产业现代化升级的特别地区、不发达地区等可能要求多于人均份额的投资,这可以通过民主协商来解决。
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计划和市场有机结合起来,宏观调控的手段也由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以行政手段为辅。正如江泽民所言:“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定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市场体系还不完善,市场本身又存在难以克服的缺陷。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善于正确运用包括预算、税收、转移支付等在内的财政手段,发挥其在资源配置、收入分配、调控经济、监督管理上的重要职能作用,以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6]509-510
4. 在微观层面上,都主张企业民主,调动工人的积极性
施韦卡特主张在企业实行广泛的民主,将民主由政治领域扩展到工厂企业。“工人们对所有设施的运转负有责任:工作场所的组织、企业纪律、生产技术、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生产的一切产品做何处理和销售以及以怎样的网络程序去进行分配。”[1]69
我国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也注重企业的民主管理,“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就是要在政治上保证职工群众的主人翁地位,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是要加强民主管理,听取群众意见,在制度上保证职工了解和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实现职工群众对企业领导的有效监督。”[5]451
5. 在所有制结构方面,都主张在以某种形式的公有制为主体的同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
在施韦卡特设计的经济民主制度中,绝大多数企业是社会的集体财产,企业里的工人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工人负有保值企业资产的义务。此外他还认为,为了促进技术革新、活跃经济、增加就业,也可以允许私营企业的存在,公共银行要鼓励和支持企业家组建新的企业。
我国在所有制形式上,曾错误地追求“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代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建立起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国家对待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也由不允许、有益补充转变为鼓励大力发展。
6. 在对外贸易方面,都主张国与国之间的公平贸易
施韦卡特认为,富国和穷国之间搞自由贸易,对穷国是有失公允的,并提出国与国之间应进行公平贸易。所谓公平贸易,就是富国收取进口自穷国商品的“社会关税”,所收关税应返还给穷国,因为穷国商品价格低廉的代价是环境标准的降低和工人工资的低下,所以应用“社会关税”去补救降低工资或环境标准的义务,补救工人的健康和安全以及社会福利,这样就能起到保护全球生态环境、减轻富国工人工资向下流动的压力、降低全球贫穷人口比例的作用。
我国一直主张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反对发达国家通过“剪刀差”的不平等贸易剥削发展中国家。我国加入WTO的初衷就是为了获得相对公平的贸易环境,因此,我国提倡公平的自由贸易。
三、经济民主的市场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
经济民主的市场社会主义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虽有相通之处,但前者更多地是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情出发,是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上提出的;后者则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是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上提出的。出发点上的不同,致使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提出的背景不同。苏东剧变后,资本主义的辩护者认为,在人类可选择的制度中资本主义是最好的。施韦卡特意识到,资本主义虽然创造了一时的繁荣,但是面对贫穷、生态恶化、人们过度劳动等问题,资本主义显得无能为力,所以他提出了经济民主的市场社会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替代制度。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的经济处于崩溃境地,整个国家面临着经济缺乏活力、生产力发展受阻、人民生活贫困等棘手问题,为了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消灭贫困,迫切需要理论上的创新,所以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成为必然选择。
其次,理论渊源上也有差异。经济民主的市场社会主义应用了社会主义经济改革、西方合作企业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经验材料。社会主义经济改革方面的经验有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经验、苏联的经济改革经验、前南斯拉夫的经济改革经验等;西方合作企业的经验有西班牙孟德拉贡公司的经验等;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经验有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它是马克思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改良主义和自由主义等多种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其理论缺乏内在统一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与马克思、列宁等经典作家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第三,实践道路亦不同。施韦卡特虽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并把他的理论设计得“近乎完美”,但其存在的一个重大缺陷就是缺乏政治制度的保障。他虽然笼统指出了前社会主义国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第三世界国家如何过渡到经济民主的市场社会主义,但他把过渡的条件寄希望于经济危机发生后人们对旧制度失去信心。而左翼政党执政采纳他的理论,说服人们冒着巨大风险接受一个没有实践过的制度模式是不切实际的。因此,施韦卡特的理论仍然停留在空想阶段,还没有一个国家实践过,正如他本人所言:“我们还不能提供国家范围的历史经验,即已经在一个国家水平上实践那些制度的经验。”[1]97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之上,有强有力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作保障,又在三十多年的实践中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促进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第四,两者在具体经济制度和体制层面也存在着重大差别。在收入分配方面,施韦卡特主张民主地决定企业内的收入分配,企业除纳资本资产税给国家和补偿部分折旧费外,经济剩余归劳动者所有;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强调效率优先并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兼顾各方利益。在市场方面,施韦卡特的立足点是已经建立起来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而我国的立足点则是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如何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两者主张大相径庭。在施韦卡特设计的模式里,取消了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股份市场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催生出来的,它为的是把私人储蓄更机动灵活地调遣于投资商。但‘经济民主’并不依赖于私人储蓄来投资,因而不需要这一实际上是时代错位的机制。”[7]他认为,劳动力市场也会因为企业的民主管理而消失。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主张“在继续发展商品市场特别是生产资料市场的同时,积极培育包括股票和债券等有价证券的金融市场,发展技术市场、劳务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5]204在投资上,施韦卡特主张所有的投资来自国家投资基金,并且按人口平均分配到每个地区;而我国虽然对投资也进行调控,但是资金的来源并不像经济民主模式那样单一,国家投资也并不按人口平均分配,而是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灵活调整。
最后,二者的本质属性不同。经济民主的市场社会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替代制度,从本质上看属于对现存的资本主义进行的改良,并非科学社会主义,并且脱离实际,空想主义色彩浓厚,具有不彻底性。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同步,不仅体现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将市场与计划有机统一的理论创新,并且是在经济落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更好地体现了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成功探索,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属于科学社会主义。
四、结 论
尽管经济民主的市场社会主义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但二者毕竟有着本质的不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克服了经济民主模式的理论缺陷,在实践中显示出相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而经济民主模式仍然停留在“书斋理论”的层面。我国成功地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不会像施韦卡特认为的那样走经济民主模式的道路。尽管如此,鉴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开放的、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不是封闭的、静止的理论体系”[8],我们可以吸收经济民主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中的有益成分为我所用,借鉴经济民主模式仍对我们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其一,从施韦卡特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批判中可以看出,西方市场经济并非毫无瑕疵,它与不平等、失业、过度工作、贫穷、缺乏民主、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借鉴西方经验时,要注意扬弃,绝不能照搬。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发挥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其二,在一些具体制度上,经济民主的市场社会主义也不无借鉴价值。在我国,至今仍有不少人对市场与社会主义能否结合充满疑虑,以施韦卡特为代表的西方市场社会主义者对市场与社会主义能否结合以及如何结合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这可以开阔我们的思路,为我们提供一个研究问题的新视角;在宏观调控方面,施韦卡特对不加干预的市场经济深恶痛绝,主张由政府引导与控制社会经济投资,这对我国亦有启发意义;在企业民主管理方面,施韦卡特主张企业中的工人委员会和总经理由工人选举产生,企业重大事项应通过“一人一票”的民主决策方式作出,这对推进我国企业民主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其三,身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的施韦卡特没有被意识形态所左右,透过资本主义的繁荣表象看到了其潜在的问题,提出了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思想,让人们对资本主义有了客观公正的认识,这表明社会主义社会仍是很多人,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追求的理想社会。经济民主的市场社会主义同其他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预示着社会主义即将从低潮走向高潮,这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苏东剧变后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的新变化,增强社会主义必将战胜资本主义的信心。
参考文献:
[1]戴维·施韦卡特.超越资本主义 [M].宋萌荣,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戴维·施韦卡特.反对资本主义 [M].李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戴维·施韦卡特.关于马克思主义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十大论题 [J].李智,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1):76-79.
[8]顾世春,胡光.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建构 [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