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及其启示

2011-04-12郝一峰

山东社会科学 2011年1期
关键词:马尔库塞自然界资本主义

洪 莹 郝一峰

(暨南大学信息学院,广东广州 510632)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及其启示

洪 莹 郝一峰

(暨南大学信息学院,广东广州 510632)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它对社会变革的现实途径和策略以及未来社会主义的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一些深刻的思想。它在西方理论界被视为一种政治生态学。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局限;理论启示

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生态危机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危机。资本主义为了缓解生产过剩的危机,把人的需求引导到没完没了的物质消费,但是由于生态系统根本支撑不了这种无限制的生产扩张,出现资源紧缺,环境恶化。于是人们重新思考人究竟需要什么,在这个思考过程中,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

(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时期(20世纪60、70年代)

这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著作有:马尔库塞的《论解放》、《反革命与造反》,施密特的《马克思的自然观》等。在法兰克福学派中,对生态危机理论和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研究最充分的理论家是马尔库塞。他在《单向度的人》、《反革命与造反》、《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理性与革命》、《自然与革命》、《爱欲与文明》等著作中就上述问题阐发了自己的观点。马尔库塞探索资本主义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异化和生态危机问题的理论起点是非同凡响的,涉及的内容也非常丰富。

马尔库塞把自然的解放与人的解放问题联系起来,视自然的解放为人的解放的物质前提。他认为,把自然界当作解放的领域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的中心论题,但遗憾的是,“尽管人们反复阅读和再三解释《手稿》,却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这些论题。……尽管在《手稿》中还充满着费尔巴哈的哲学自然主义,……我确信,确切地讲正是在这里‘自然界’才找到了它在革命理论中的‘地位’。”①《西方学者论〈1848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48、134页。所以,在他看来,马克思把对自然的“属人的占有”的“一切属人的感觉特性的彻底解放”当作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马尔库塞说:“正在发生的事情是,人们发现(或者确切地说是再发现),自然界成为反对剥削社会的斗争中的同盟者,因为在剥削社会中对自然界的损害加剧了对人的损害。发现解放自然界的力量以及这一力量在建设一个自由社会中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将成为社会变革中的一种新型的力量。”②《西方学者论〈1848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48、134页。这样,解放自然就不仅仅具有生态学的意义,自然的解放成了人的解放的前提与手段。

马尔库塞把自然问题与社会问题合并起来考虑,认为社会制度的改造才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立足点。在他看来,不同的社会制度对待自然的态度是不一样的,一种是用那种作为损害手段的科学方式对待自然,而不是把自然作为一种“保留物”加以保护而让其独立发展,这只是为了达到控制自然的目的,仅仅把自然当作供人类享用的原料,这属于一种特殊的社会形式(资本主义);另一种是用科学技术保护自然并重建生活环境,让自然自由发展,这属于一种自由的社会形式(社会主义社会)。

马尔库塞把生态环境问题看成社会问题,把生态危机看成是社会危机在自然界中的反映,所以,马尔库塞主张“必须随时随地同现存的制度所造成的这种物质上的污染作斗争,这正像必须同这一制度所造成的精神污染作斗争一样。”①《西方学者论〈1848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52、159页。马尔库塞接受了马克思的生态美学自然观,他认为:“与资本主义对自然界的破坏形成鲜明的对照,这种对自然界的‘属人的占有’将不再是损害性和破坏性的了,它将顺应自然所固有的生命向上力、感性和美的特性。”②《西方学者论〈1848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52、159页。按照自然界存在着的美的规律去对待自然,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是现代实践方式应该具备的特征。也就是说,我们要想真正发现大自然的美,从中受到美的教育、美的陶冶,人类就必须摆正自己在大自然中的地位,克服“极端人类中心主义”的狂妄,尊重自然界的价值。马尔库塞同时提到了“消费异化”导致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问题。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企业竞争的白热化使得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各种商品的产量超过了人们的消费量。消费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很多时候人们是在“消费”一种时尚、一种身份、一种地位甚至是一种社会符号。为了维持高生产和高消费,资本家就会变本加厉地“榨取自然”、“盘剥自然”,导致自然资源的极大耗费和生态公害的频繁发生。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面临的危机也越来越严重,而且生态危机波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宽,成了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马尔库塞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提出了许多深刻的理论观点。首先应实现消费观的根本变革,用“真实的需要”代替“虚假的需要”,进行一场“消费革命”。其次要按照美的原则塑造自然,提出了对自然界进行“美学的还原”的思想。在他看来,人类依靠科学技术的帮助,可以实现按照美的原则控制自然界的目的,这样就可以重建人类的新生活,到那时“在人们谈论爱慕和交心的同时,鲜花、清泉、动物都体现了其自身的样子——美。”③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上海译文出版1987年版,第69页。再次应确立符合生态学要求的生产模式。马尔库塞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为了保持异化消费的需要,资本家就必须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而这种经济增长是以对有限的自然资源肆意掠夺为代价的。所以,为了扭转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自然资源接近枯竭的局面,人类就必须改变社会经济增长模式,用符合生态学要求的生产模式去取代资本主义过度生产的模式。

(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体系化时期(20世纪70、80年代)

这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著作有,本·阿格尔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威廉·莱易斯的《自然的统治》、《满足的极限》,安德烈·高兹的《生态学和政治》、《经济理性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生态学》等。

阿格尔认为,生态危机己经取代经济危机跃升为资本主义社会面临的重要危机。为此,阿格尔提出了“异化消费”和“期望破碎了的辩证法”概念,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现象进行了很有成效的研究。“异化消费是指人们为补偿自己那种单调乏味的、非创造性的且常常是报酬不足的劳动而致力于获得商品的一种现象。”④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94页。在资本主义社会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异化消费”现象,是因为在高度程式化和集中化的生产过程中,没有表现自我个性和创造性的机会,一切都是机器控制的,人的价值已经被湮灭在僵死的控制程序中,于是,人们就逃避到以广告为中介的商品的消费中去寻找人生的意义,到炫耀式、虚幻式的过度消费中实现自己的创造性,人为消费而活着。同时,这时的人们把满足、快乐和消费方式联系起来,这是对异化劳动的一种不恰当的补偿。为了解决生态危机,阿格尔提出了“稳态经济模式”和“小规模技术”的生态革命的思想。他认为,生态危机的产生与社会的经济机制和技术导向有关系,所以,为了遏制生态危机,必须改革经济发展模式和技术的特征。在经济发展的机制上,要形成“稳态经济模式”,这种模式就是要维护生态平衡,保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问题上要有一种“类”的意识,要充分考虑到其他人和后代人对自然资源的需要,不应把利润的大小当作衡量经济发展的唯一标准,更应该看这种经济模式是否符合生态原则。

阿格尔还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道路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国家转变到社会主义,不可能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走“暴力革命”的道路,因为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缺乏暴力革命的主客观条件,而且发动暴力革命的最主要动因——经济压迫感己经相当淡化,相反,生态的压迫性却明显凸现出来,而且生态危机与经济危机比较起来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危害性更大,因为它直接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所以,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是从生存意义的层面上迸发的,我们完全可以用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和生态危机理论,去发动民众批判资本主义的那种集中化、官僚化的违反自然和人性的倾向,然后在适当的时候创造条件,解决所有制问题。把生产过程的分散化、民主化和工人管理这三种方式结合起来,建立“稳态经济的社会主义”。

(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发展迅速并受到普遍重视时期(20世纪90年代以来)

这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著作有,詹姆斯·奥康纳的《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大卫·佩珀的《生态社会主义——从深层生态学到社会正义》,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的《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等。

奥康纳是这一时期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代表人物,他在《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一书中,以独特的理论视角,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存在着的所谓”理论空场”,并针对当代世界出现的各种生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究。通过对自然观念的重新解读,力图赋予自然以历史和文化的内涵,并以这样理解的自然和文化概念来改造传统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理解自然、文化、社会劳动之间的关系,以此重构历史唯物主义。他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制度理想——生态社会主义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创见。他明确指出,马克思的经典文本仍然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可以看出,奥康纳始终坚信经典马克思主义虽然存在“生态感受性”的缺失,但却深刻地隐含着生态学的理论基因。针对攻击马克思恩格斯在生态学问题上坚持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奥康纳辩解说,马克思“在关于社会的观点中包含有人类不再异化于自然界,人类对自然界的利用不再建立在资本积累逻辑的基础上,而是一方面以个人和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以我们今天所谓的生态学的理性生产为直接基础”的观点。同时,他也指出,马克思的观点中的确不包含把自然界指认为生产力以及指认为终极目的的所谓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他的理论与早期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莱易斯和阿格尔)有明显不同,这主要表现在他并不是轻易地否定马克思的任何理论,而是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不完整性,并用生态学观点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补充、重建。尽管奥康纳从总体上貌似陷入了一种理论上的折中主义和多元决定论,而且对马克思主义和生态学的综合并没有完全成功,但他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独特理解还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大卫·佩珀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他坚持生态社会主义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反对生态中心论;在经济上反对资本主义的过度生产和竞争,也反对稳态经济模式,主张一种把计划和市场结合起来的适度发展的经济模式;在政治上批评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社会不公正和环境退化,极力主张用生态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然而佩珀的一系列貌似激进的理论设想实质上是改良主义的。他的《生态社会主义——从深层生态学到社会正义》批判地吸收了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和生态学中的思想观点,把它们综合成一种激进的绿色政治,力图在当前生态环境危机日益严重的趋势下,寻求一种理想的社会主义模式来替代现实的资本主义。佩珀坚信,环境危机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必然导致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的到来。佩珀的生态社会主义理论贡献在于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生态意蕴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佩珀指出,马克思反对那种把历史进步归结为观念进步的唯心主义历史观,始终坚持社会物质生活是历史的逻辑起点和社会生产方式对于社会变革的决定作用。在佩珀看来,马克思分析社会历史的方法蕴涵着三重生态内涵:第一,历史唯物主义把社会生产方式看作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物质基础,这就意味着,“如果我们想改变社会以及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我们就必须寻求不仅在人们的思想中——他们的见解或哲学观即我们的‘社会意识形态’,而且也在他们的物质与经济生活中的改变”。①[英]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层生态学到社会正义》,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01、110页。第二,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上层建筑和价值观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这就克服了西方生态中心论偏好从价值观的视角探讨生态问题的缺陷。第三,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模式意味着,“直到人们在物质上提供充分的保障时,人们才会创造一个生态健康的社会。②[英]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层生态学到社会正义》,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01、110页。

总之,这一时期的生态社会主义学者更加强化了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强化了生态意蕴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地位,从而为生态社会主义找到了更为贴切的理论支点。

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局限性

(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把生态问题看得高于一切,不恰当地认为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己经过时,应当用生态危机理论取代经济危机理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不可避免性是由资本主义的经济规律决定的,它并不是在资本主义个别发展阶段上才出现,在其它的发展阶段上就不出现的偶然现象。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用“生态危机论”取代“经济危机论”,其实质是用人和自然的矛盾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就必然导致否认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依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从而转移人们的斗争方向。所以,我们不能因为资本主义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就从根本上否认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有效性。实际上,与其说生态危机决定了经济危机,不如说是经济危机决定了生态危机,正是资本主义经济的性质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错误地认为,现代科学技术是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生态危机的总根源,因而主张一种“零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科学技术本身并没有明确的价值趋向,关键是看它被谁掌握,为什么目的服务。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科学技术的类型,而在于运用科学技术的社会机制。至于通过“零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抑制工业生产的规模从而达到维护生态平衡的目的,那更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浪漫主义的幻想。这种主张回到自然状态、压制发展的观点还有另一个隐含的意图,那就是经济上的自然主义导致政治上的无政府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正是以无政府主义的内容来改造科学社会主义,更接近于欧洲历史上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现代的“民主社会主义”。它企图以分散的小生产与现代化大生产抗衡,是一种“开历史倒车”的社会主义。由于它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不触及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的基本制度,所以并没有为解救全球生态危机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

(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立足点仍然是“西方中心论”,他们的观点缺乏全球视野,对“生态帝国主义”、“生态殖民主义”的危害认识不足。众所周知,当代的生态危机主要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造成的,他们应当对全球生态危机负主要责任。因此,全面而系统的生态危机理论要有一种全球视野,要注意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经济实力差异和环境责任的差异,提出更有可操作性的、合理的解决生态危机的方法。在这方面,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

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给我们的启示

首先,应充分肯定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弊端的揭露与批判。这一理论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感,紧紧把握当代社会发展的脉搏,把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问题以及生态环境问题作为理论切入点,并力图从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与自然、社会主义制度与生态环境是相互融合、互为促进的,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出现生态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还存在着不相适应的薄弱环节。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上述观点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和生态危机的深刻分析,有助于我们全面系统地认识资本主义的当代形态。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危机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劳动异化思想和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理论基础上,从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相结合的角度剖析了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制度根源,认为生态危机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的危机,所以,挽救自然就必须变革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在这个问题上,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比一般的生态主义者要深刻很多。

其次,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基于对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的关切,确立了一种新的社会发展观,完善和发展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关注人类生存状态的忧患意识、对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深切关注,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的逻辑起点。强调经济增长的环境代价,将生态成本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参数,从更为宏观的理论层面完善和发展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决不能走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应该按照可持续发展模式,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将对环境的影响和对自然资源的消耗纳入生态系统之中,坚持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同步进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在克服生态危机、检讨自身对自然界的态度时,应放弃“人类尺度”,主张生产的目的首先应当满足人的需要,而不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反对资本对劳动的剥削,拒绝把劳动仅仅作为生存手段。这是以人为本、强调人文关怀的理论表达。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还强调,在实现了自然解放和人的解放的生态社会里,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应是统治与被统治、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应是一种和谐共生、协调发展的关系,一种有着内在平等交流的生命关系,“我们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不是在自然界之上;我们赖以进行交流的一切群众性机构以及生命本身,都取决于我们和生物圈之间的明智的、毕恭毕敬的相互作用”。①弗·卡普拉、查·斯普雷纳克:《绿色政治——全球的希望》,东方出版1988年版,第57页。这种新型的人与自然关系模式,将生命的价值从人的独占中解放出来,承认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也是生命存在,它们与人之间是一种平等的生命的交流和互动。这种新型关系模式既同发达工业社会的传统模式和主流价值观相对立,又区别于以自然为中心的生态中心主义的人与自然关系模式,是一种坚持二者和谐、统一的一元论的哲学范式,表达的是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责任编辑:周文升wszhou66@126.com)

B507

A

1003—4145[2011]01—0138—04

2010-07-21

洪 莹,暨南大学信息学院助理研究员;郝一峰,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马尔库塞自然界资本主义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自然界中的神奇香料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自然界的一秒钟
“单向度的人”与“君子不器”——比较视域下马尔库塞与孔子的技术理性批判
例说“自然界的水”
自然界的奥运狂欢
从《单向度的人》解读马尔库塞的社会传播观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国内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研究的阶段性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