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警察积极心理的培育——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

2011-04-11霞,尹彦,彭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幸福感主观心理学

丁 霞,尹 彦,彭 程

(1.苏州大学 教育学院,江苏 苏州215000;2.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广西 南宁530023;3.郑州大学 法学院,河南 郑州450001)

浅谈警察积极心理的培育
——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

丁 霞1,尹 彦2,彭 程3

(1.苏州大学 教育学院,江苏 苏州215000;2.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广西 南宁530023;3.郑州大学 法学院,河南 郑州450001)

警察积极心理学是研究警察积极心理资本及其培育方法的科学。警察的积极心理资本包括主观幸福感、自尊、乐观、希望、情绪智力以及复原力等心理资源。警察积极心理的培育要通过增进积极体验、培养优秀品质和构建有效心理支持系统三个途径达到目的。

警察积极心理;积极心理学;积极体验;主观幸福感;心理支持系统

警察积极心理学是研究警察积极心理资本及其培育方法的科学,警察的积极心理资本包括主观幸福感、自尊、乐观、希望、情绪智力以及复原力等心理资源。人民警察的心理素质是警察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警察积极心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警察队伍的质量和方向。优化心理素质,培育警察积极心理,保持心理健康,是增强警察实战能力,完成警察政治和社会责任的基本保证。因此,从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和警察心理问题的现状分析警察积极心理培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挖掘和培育警察积极心理,对于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高素质的公安队伍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一、警察积极心理的内涵

(一)积极心理学

美国心理学家Seligman于1998年出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时对积极心理学进行了倡议和定位,Seligman和Csikszentmihalyi于2000年在《美国心理学家》(American Psychologist)上刊登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中正式提出“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学[1]”。因此,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人性的积极方面,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并探索如何增强人性中的积极层面,帮助人们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它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在主观水平上,研究人积极的情感体验,如幸福感、满足感、幽默、愉悦、欢乐、好奇心、谦虚、审慎等,利用各种现有的方法探讨这些积极情感体验的机制和影响;二是在个体成长水平上,研究积极的人格特征和人格品质,如自尊、乐观、创造、努力、宽恕、勇敢、坚持、热情、善良、爱、正直、领导能力、合作能力、自制、感恩、虔诚等,探讨这些特征和品质的形成过程;三是在社会层面上,研究积极的社会制度系统,如积极的工作制度怎样促进和谐的工作环境,积极的家庭关系怎样促进个人的成长等。

(二)警察积极心理学

从塞利格曼对积极心理学的定义可以延伸出“警察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警察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学”,即充分挖掘警察的积极心理资本。中国警察心理学的奠基者、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心理学教授张振声对警察积极心理健康的定义:“警察积极心理健康是指警察不仅没有严重的心理问题,而且是用积极的思想观念去认识所有事物,有明显的幸福感和快乐感,保持豁达乐观的心理活动状态”[2],是从心理问题、积极心态及积极体验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结合以上两种比较权威的定义,笔者认为警察积极心理学是研究警察积极心理资本及其培育方法的科学。警察的积极心理资本包括主观幸福感、自尊、乐观、希望等心理资源。

二、警察的心理现状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等级,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该理论认为,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所以说,如果在一定时期内警察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便会产生焦虑,长期的焦虑使警察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一)归属与爱的缺乏

警察作为国家的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始终处在维护社会安定、与各种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最前沿,警察所担负的职责、任务决定了其工作往往与艰苦、紧张、困难、危险等紧密相连。警察工作的高负荷性、高应激性、高风险性等特征决定了警察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3],职业倦怠使得警察的工作成就感和主观幸福感缺乏,对于这样的警察群体来说,家庭成为他们排解压力与不良情绪的场所,是唯一且可靠的情感归宿。如果这种归属与爱的需要在家庭得不到满足,便与主观幸福感产生恶性循环。

(二)尊重的缺乏

一直以来,警察是被人们所敬仰的职业,作为一名警察会感到无比崇高和光荣,但随着“躲猫猫案”、狱霸、民警强奸案、警察暴力等事件的曝光、炒作,警察在人民心目中的美好印象抹上了污点,警察已经不被人们如先前般的尊敬和崇拜了,在某种程度上其成为“弱势群体”。所以,警察尊重的需要在这个时代已经面临危机了。

(三)自我实现难以抵达

公安民警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要承受从事一般职业的人难以想象的心理负荷,付出巨大的心理能量。究其根源,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高风险的工作环境造成的压力。二是超负荷的工作造成的心理问题。三是对工作的满意度较低造成的心理冲突。规定多、牺牲多、加班多、受累多;但收入少、理解少、升迁机会少等。面对多重冲突,警察的自我实现难以抵达。从以上分析看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都得不到满足,所以,警察面临着一场巨大的心理危机,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挖掘和培育警察的积极心理有助于解除此次心理危机。

三、用积极心理学培育警察积极心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用积极心理学培育警察积极心理的必要性

1.用积极心理学培育警察积极心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的发展存在一种必然性:当社会处于稳定、繁荣的和平时代时,这个社会的文化就会特别关注创造性、良好道德品质以及高质量的生活条件等一些个人和集体层面的积极品质的开发,同样地,社会关注积极品质又会进一步大大促进社会本身的繁荣和发展,二者之间互相促进。[4]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警察积极心理的培养正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警察是社会持续和稳定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肩负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警察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积极向上的品质才能充分做好本职工作,因为积极心理可以帮助警察消散消极情绪,可以增加警察的心理弹性,使警察面对任务和挑战时从容不迫。

2.用积极心理学培育警察积极心理是公安工作科学发展的需要

公安工作科学发展要求公安部门加强执法主体建设,提升执法能力和水平,努力提高思想认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协作配合、增强工作创新等。其中,执法主体的建设尤为重要,它关系到警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业务能力以及政治素养等方面的提升。近年来我国在警力、经费、装备、基础设施建设、专业辅助力量等方面不断加强和改善,社会治安状况得到良好控制,但警察作为执法主体的心理健康却受到社会的巨大冲击,在公安工作要求科学发展的同时似乎忽略了警察心理健康的建设。当下,警察积极心理的培育是公安工作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3.用积极心理学培育警察积极心理是提升警察心理健康水平的需要

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警务工作者认为,警察职业活动所要求的特殊心理因素的重要性并不逊于普通智力因素。对警察来说,如果缺乏该项工作所需要的心理素质,其结果同智力低下、性情恶劣一样,会导致工作效率不高或工作失败。警察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其工作的高负荷性、高应激性、高风险性等特征使警察需要与之相匹配的积极心理素质。是否具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是衡量警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而警察积极心理是提升警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键一步。

(二)用积极心理学培育警察积极心理的可行性

1.积极是人类固有的一种重要本性

人身上存在某种远远优胜于其他生命形式的源泉,这一源泉就是人外显的或潜在的积极力量,正因为有了这种积极的力量,人类才能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警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组织,有着比一般群体更多的积极品质,如荣誉感、忠诚度、激情、勇气、果断、韧性、恢复力等,这些积极因素在警察身上更容易被挖掘和得到充分发挥。

2.积极心理学在很多领域已经得到认可和发展

自从1998年塞利格曼对积极心理学提出倡议,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就得到迅速发展,不经意间已经发展成为一场世界性的心理学运动。不管是在家庭、学校还是工作环境中,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都在不断发展,如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完全融入了积极心理学的元素,并取得很好成效。积极心理学在警察心理健康培育上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但它在其他领域的成功运用为警察积极心理的培育提供了很有力的证据。

四、积极心理学背景下的警察积极心理培育

(一)增进积极体验,让警察获得主观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所谓的积极体验是指个体满意地回忆过去、幸福和从容不迫地感受现在并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一种心理状态。主观幸福感是积极体验最重要的概念,它是指主体主观上对自己已有的生活状态正是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生活状态的一个肯定感受。就是说,主观幸福感既是一个人对自我的生活状态、周围环境和相关事件的关于满意的认知和评价,同时也是一个人在情绪体验上对这些方面的主观认同。美国心理学家狄纳比较全面地概括了主观幸福感的三个特点:第一,它存在于个体的体验之中,具有主观性。第二,主观幸福感不仅指主体没有消极的情绪体验,更是指主体要能体验到积极的情绪。对于警察主观幸福感的培养,首先,让警察不要纠结于过去,有意识回忆过去快乐、积极的体验,尽量避免回忆消极体验;其次是让警察有意识关注当前的愉快经历,用心感受工作、生活事件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另外可以尝试享受一些新的体验,如通过故事讲述等方式进行积极情感的再体验。

(二)挖掘和培养警察的优秀品质

个体的发展主要归因于投身于满意而高兴的活动、保持乐观主义的心态和以积极的价值观为生活理念,而这些都需要通过培养个体的积极品质来为个体提供稳定的内在动力。警察需要培养的积极品质主要有以下三种:

1.建立自尊

积极人格特质的培养由主要通过对个体的各种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加以刺激和强化,当激发和强化使某种现实能力或潜在能力变成一种习惯性的工作方式时,积极人格特质就形成了。在这一过程中与自我有关的自尊则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发展个体良好的自尊是实现警察积极人格的一条重要途径。警察一旦建立了自己的高自尊,即有良好的认同感,有充分的安全感,认识到自己的长处等,就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建立警察的高自尊需要肯定自己并接受别人的夸奖。

2.保持乐观

乐观的人学会把消极时间、消极体验以及个体面临的挫折或失败归因于外在的、暂时的、可控的因素。有研究表明,不是发生在人们身上的事件决定了他们是否感到幸福,而是人们对事件的解释和看法决定人们的幸福感。[5]警察产生一些负性体验可以归纳为不合理的认知。因此,在警察积极心理培育中,通过有意识地培养警察的乐观解释风格来达到乐观地面对工作与生活,主要包括两方面:首先是在思想层面上让警察树立积极的信念。主要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剖析来使警察明白积极信念的价值意义,在这一过程中,特别注重使警察明白学习用积极的解释风格来代替消极的解释风格对外在事件做出解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进而培养警察用积极解释风格来代替消极解释风格的习惯。其次是实践层面上技巧的训练。这主要是通过一些人为设置的情境学习某些特定的行为技巧,具体包括交流、做决定和自我放松等。通过训练,警察不仅直观地理解了什么是乐观的方法,更学会了用这些方法和技巧来处理一些工作问题,如群众纠纷、意外事故、应急事件等。

3.充满希望

希望应是一种情绪体验,一种个体处于逆境或困境时能支撑个体坚持美好信念的特定情绪。莫勒从行为主义观点出发,认为希望是一种情感,起着次级强化物的作用。布雷兹尼茨则把希望定义为一种认知倾向,他认为希望就是人头脑中的思想或对认知状态的描述。积极心理学则认为希望是一种积极的品质。警察在面对巨大的心理压力下,如果不能充满希望,便会如拿破仑·希尔所说:“人的一生就像一次旅行,沿途有数不尽的坎坷泥泞,但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如果我们的心总是被灰暗的风尘所覆盖,干涸了心泉,黯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机,丧失了斗志,我们的人生轨迹岂能美好?”只有充满希望,警察才能在拥有奋斗的动力和自我实现的潜能。

(三)构建有效的心理支持系统

良好的警察心理支持系统能对警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它的最终目的不仅要了解警察心理问题的发生背景和发展情况,还要给予一定的鼓励,促进其情感的表达以及维护自尊心,使其充满希望和信心。[6]需要构建的是一个来自政府、社会、家庭、工作环境等各方面支持的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支持系统。政府与社会的支持可以提高警察的社会地位,得到人民群众的尊重,从而使警察认识到自己对社会的价值,建立存在感与价值感;家庭的支持给予警察更多的温暖,使更多来源于家庭的主观幸福感得到进一步维持;好的工作条件和工作关系能增加警察的归属感与忠诚感,同时增强受挫力。有效的心理支持系统可以给予警察强大的、无形的心理支持,减轻心理应激程度,这对警察的积极心理培育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

总的来说,警察工作的高危险性、高负荷性、高应激性等特征日趋明显,警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在积极心理学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用积极的视角挖掘警察积极的潜能,用积极的内容和途径培养警察的积极心理,用各界的支持强化警察的积极效果,培养出一支训练有素、心身健康、意志坚强、生活幸福、充满希望的队伍。警察积极心理培育的实现可以提高警察职业品质与警务工作实践的活动效率,推动警察教育训练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更好地提高公安机关维护国家安全、驾驭社会治安局势、处置突发事件、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提升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的执法水平和正规化建设水平,有力地推动公安事业长效发展和实现警察的全面幸福。

[1]Sheldon K.M,Laurak.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1(3):56-671.

[2]张振声.警察积极心理健康自我训练手册[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9:4.

[3]尹彦.警察职业倦怠的社会资本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0(10):23-25.

[4]任俊.积极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5]Diener,E.Subject well-being:The science of happiness and a proposal for a national index[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1):34-43.

[6]刘慧霞.论警察心理支持系统的构建[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6):85-86.

D631

A

1673―2391(2011)06―0119―03

2011—09—17

丁霞(1989—),女,江西赣州人,苏州大学教育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尹彦(1974—),男,江西赣州人,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讲师,博士生;彭程(1987—),男,安徽六安人,郑州大学法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校:周文慧】

猜你喜欢

幸福感主观心理学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幸福感
主观指导与优劣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