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AHP和因次分析法的工厂选址应用研究

2011-04-11王立秀高宏波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厂址分析法权重

王立秀,段 昕,高宏波

(重庆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重庆400074)

0 引言

选址是指在一定地理区域内为一个或多个选址对象选定位置,使某一指标或综合指标达到最优的过程。传统的商业选址方法更多是靠经营者的主观经验,这样做往往缺乏直观性和科学依据。近年来定量分析方法借助于计算机,有了长足的发展,为厂址选择决策提供了更为科学、系统的评价方法。在决定厂址的分析中,必须同时考虑两类因素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即有形成本因素(客观因素)与无形成本因素(主观因素)。合理的厂址是企业成长的基石和保障,厂址选择是否得当,对工业在各个地区的合理分布、城市和工业区的建设、自然资源的开发和环境保护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影响设施选址的因素很多,可根据它们与成本的关系分为经济和非经济因素。因次分析法用于经济因素权重的确定比较容易,层次分析法对于非经济因素权重的确定比较方便。

为了将经济和非经济因素按照相对重要程度统一起来,首先设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重要程度之比为m:n,经济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为M,则M=m/(m+n),相应非经济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为N,则N=n/(m+n),且有M+N=1。然后用因次分析法确定各备选厂址经济因素的权重,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非经济因素的权重。最后确定各备选厂址总的重要性指标,从而得出最优厂址。厂址选择优化方法在下文选址方法与原理中具体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1 基于因次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的选址原理

1.1 工厂选址影响因素分类

设有k个备选厂址分别为Ai(i=1,2,…,k);m+n个评价指标,即影响选址的因素:经济因素有m个,非经济因素有n个。设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重要程度之比为α:β,经济因素的相对重要性M=α/(α+β);非经济因素的相对重要性N=β/(α+ β),且有 M+N=1。

1.2 因次分析法确定经济因素的权重

设有k个备选厂址,ci为每个备选厂址的m个经济因素所反映的货币量之和,即该厂址的经济性成本。此处取成本的倒数进行比较,是为了和非经济因素相统一。设经济因素的重要性因子为Tji,

1.3 层次分析法确定非经济因素的权重

1.3.1 判断矩阵的建立

建立各候选厂址对单一非经济因素的判断矩阵,即子指标A对上一级指标B的判断矩阵。

式中:aij是厂址和厂址在某一单一非经济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标度,标度含义见表1。

表1 标度及其含义

1.3.2 判断矩阵最大特征值及特征向量的求解

(2)求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相应的特征向量W的近似计算方法常用和法或根法。根法:

①将判断矩阵A的每一行元素求积,开n次方,

(1)求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λmax

可由如下公式近似得到:

1.3.3 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1)通过检验,说明判断矩阵在逻辑上是合理的,才能继续对结果进行分析。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公式为CR=CI/RI,当CR <0.10时,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否则应对判断矩阵作适当修正。CI为一致性指标。

下面引入1~9阶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值,见表2。

表2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2)计算方案层的各因素对于目标层的相对重要性权重,称为层次总排序。这一过程是由最高层到最底层逐层进行的。设某一层A包含m个因素A1,A2,…,Am,则 A1,A2,…,Am关于上一层中某一因素G的权重为a1,a2,…,am;其下一层B包含n个因素 B1,B2,…,Bn,则 B1,B2,…,Bn关于上一层中某一因素 Ai的权重为 bi1,bi2,…bin;那么,B1,B2,…,Bn关于最高层 G 的权重为 c1,c2,…,cn,则有

2 综合运用因次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进行案例分析

2.1 选址问题的提出

恒力水泥集团拟建设一条水泥生产线,三个备选厂址:甲、乙、丙。根据所知条件,选择最优厂址。

2.2 建立影响水泥厂厂址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只考虑影响工厂选址的主要因素,将这些因素分两个层次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第一层指标有: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其中经济因素包括基建投资总费用和年经营成本总费用;非经济因素包括建设条件和政策法规。第二层指标是对第一层指标的进一步细分。基建投资费用主要包括土地购置费,厂址的厂外公路、铁路及码头投资费用,厂址的厂外输电线路投资费用,厂址的厂外输水管线及净水处理设备投资费用,场地工程投资费用,土建基础处理投资费用。年经营成本总费用主要包括原、燃材料及成品的运输成本,厂外输电线路的电损耗,厂址的厂外输水管线及净水处理费用。建设条件主要包括地理位置、发展前景、环境影响、地形条件等。

2.3 经济因素分析

将经济因素分为基建投资和经营成本两大类,三个备选厂址基建投资基本情况如表3所示,经营成本基本情况如表4所示。

表3 基建投资比较表(单位/万元)

表4 经营成本比较表(单位/万元)

2.4 非经济因素分析

三个厂址的政策法规等情况相差不大,所以非经济因素主要考虑建设条件中的地形条件、环境影响、发展前景。据恒力水泥厂的几位专家评分得出三种非经济因素比重为0.3、0.4、0.3 。为方便阐述,将三个备选厂址的建设条件列于表5。

表5 建设条件比较表

从表5可见,就地形条件而言,甲厂址最差,乙厂址最好,丙厂址较好;就环境影响而言,甲厂址最好,乙厂址最差,丙厂址较好;就发展前景而言,乙厂址最差,丙厂址最好,甲厂址较好。

2.5 因次分析法确定经济因素的权重

根据表3和4,甲厂址的总成本费用(总投资费加总经营成本)为12580.481万元;乙厂址的总成本费用为14814.4512万元;丙厂址总成本费用为13596.658万元。甲:1/c1=1/12580.481=7.95*10-5;乙:1/c2=1/14814.45=6.75*10-5;丙:1/c3=1/13596.66=7.355*10-5。

经济因素权重,甲:Tj甲=7.95/22.055=0 .36;乙:Tj甲=6.75/22.055=0.31;丙:Tj甲=7.355/22.055=0.33。

2.6 层次分析法确定非经济因素的权重

确定非经济因素的重要性因子Tf,如表6、表7、表8、表9 所示。

表7 环境影响的重要性因子

表8 发展前景的重要性因子

表9 非经济因素总权重计算表

各厂址非经济因素重要性因子Tf计算方法如下:

Tf甲=0.093×0.3+0.731×0.4+0.188×0.3=0.377,同理可得 B、C 厂址,结果如表 9 所示。

2.7 方案优化选择

设总的重要性指标Ct,则Ct=MTj+NTf;由于每个工厂本身的实际情况不同,所以工厂选址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而定。下面针对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同等重要这种情况赋予权重,详细说明方案优化选择的具体操作方法。假定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同等重要,则M=N=0.5,有

根据以上计算,甲厂址重要性指标最高,故选甲作为建厂厂址。即甲厂址为最优厂址选择。

3 结语

笔者在分析工厂选址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选址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和因次分析法的理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简单易行的决策方法对备选厂址进行择优。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评判结果准确、合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同时,可使定量因素与定性因素有机结合,给计算带来便利,有助于科学决策。

[1]王自勤.现代物流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2]杜栋,庞庆华,吴炎.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孙春海,贺顺荣.水泥厂厂址的选择方法[J].新世纪水泥导报,2004(4):8-10.

[4]徐小平.厂址优化方法比较[J].基建优化,1998(8):27-31.

[5]谢季坚,刘承平.模糊数学方法及其应用[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6]牛金海.新建水泥企业选址问题初探[J].中国环保产业,2010(10):44-47.

[7]蓝启明.适宜的地理位置对厂址选择的重要作用[J].林业建设,2004(5):30-32.

[8]余华兴,张辉.层次分析法在电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2):45-47.

[9]田凯波.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灰色关联分析的应用[J].湖南农机,2010(3):98-99.

猜你喜欢

厂址分析法权重
异步机传统分析法之困难及其克服
权重常思“浮名轻”
为党督政勤履职 代民行权重担当
基于时间重叠分析法的同车倒卡逃费探析
开发性核电厂厂址保护工作探索与初步实践
杨凌热电厂厂址区包气带防污性能数值模拟
层次分析法在SWOT分析法中的应用
“华龙一号”在内陆厂址建设有关问题的探讨
基于局部权重k-近质心近邻算法
AHP和SWOT分析法在规划编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