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崖州民歌的旅游文化价值

2011-04-11邢孔辉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崖州民歌海南

邢孔辉

(琼州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

简论崖州民歌的旅游文化价值

邢孔辉

(琼州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

崖州民歌是古崖州一带用崖州方言咏唱的一种民间歌谣,崖州民歌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涉及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婚姻爱情诸方面,有着重要的旅游文化价值。

崖州民歌;地域文化;教育文化;文学价值

崖州民歌是古崖州一带用崖州方言咏唱的一种古老的民间歌谣,主要以口头传唱和手抄文本的方式在乐东、三亚境内的汉族地区以及东方陵水等县市的部分地区流传。

2006年5月20日,崖州民歌由三亚市申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7日,崖州民歌由乐东黎族自治县申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崖州民歌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大到国家政事,小到百姓生活,一针一线,凡事皆可入歌,民歌艺人出口成歌,句句押韵,和谐优美,唱答如流,民间对歌艺人具有很强的口头即兴创作能力和应变能力,对歌内容随意,即兴唱答,通宵达旦,对唱不停,在民间文化中堪称一绝。

文学按其创作主体与创作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民间文学(或口头文学)和作家文学(或书面文学)。

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口耳相传,反映了人民大众的历史文化、生活、思想和感情,表现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崖州民歌作为一种民间文学,记录了崖州人民的欢乐与悲哭,具有多层次、多样性的文化价值,本文仅就其旅游文化价值作简要论述。

一、崖州民歌的地域文化价值

崖州民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非常明显的地域文化价值,就一个民族来说,每一个民族大都有自己特定的生活和活动的地域,该地域的自然环境对该民族有很大影响,进而会在此基础上形成该民族的文化特征,通常,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在一定的地域产生的,与该环境息息相关,该地域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

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生产、生活水平,以及日常生活习惯、习俗都从各个方面决定了其特点和传承。既典型地代表了该地域的特色,是该地域的产物,也与该地息息相关,离开了该地域,便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土壤和条件,也就谈不上保护,传承和发展。

正如高亢的藏族山歌,深沉的蒙古族长调。流转的苗族飞歌,多情的回族花儿,宏壮的陕北信天游一样,崖州民歌的地域文化价值首先体现在内容上,例如:《嫁女歌》:

有女勿嫁盐灶村

盐灶土咸花恶开

移去乐罗大村种

半又开红半开黄

有女勿嫁盐灶村

铁打肩头担都酸

牛皮作衣穿都破

鸡都不啼到港门[1]

在这首《嫁女歌》中,涉及了地名:盐灶、乐罗。乐东实有其地,涉及了地貌,地理环境:盐灶一带都是盐咸地,种东西难活,人民群众生活艰苦,还涉及了方言,在“盐灶土咸花恶开”句中,“恶”字为崖州方言中的“难”之意,这是用任何方言或普通话都不能表达的,崖州民歌这种地域文化特征是相当醒目的,舍此,崖州民歌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至于直接以地名入题作歌者更多,如《海南风光旅游景区》[2]一歌将三亚地区的著名景点一一歌唱:“一唱天涯好风水,日照天南放光辉”;“二唱南山区风景,独特风闻人遂心”,“第一神泉是三唱,三亚南田好地方”,“四唱亚龙湾景地,古今扬名各地区”,“五唱海南蜈岐洲,海上桃源风景优”。此外,被唱及的景点还有大东海、鹿回头、古崖州城、落笔洞。唱词中还对各景点的地理位置,历史渊源,故事传说等一一作了介绍,相当于一篇篇可唱的导游词,例如在《天涯海角》一歌中除了对天涯海角的由来进行介绍外,“天涯海角的故事,自古以来传说它”。还对天涯海角的题名也以唱告之:“天涯两字程哲写,清雍正年刻石上,海角两字是王毅,至今留传扬其名”。这些歌词,对各景点起到很好的传播作用,各景点的知名度也会随着崖州民歌的传播而声名远扬。正如那首著名的流行歌曲《请到天涯海角来》一样,唱响海南,唱响中国,唱响世界。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三亚作为著名的旅游城市,迫切需要发展乡土文化,正如世界旅游业理事会主席,雅趣旅游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杰弗里·肯特所说:“全世界的岛屿很多,海岸与沙滩也很多,海南岛要打出自己有别于其他岛屿的特色和独特性,让游客比较之后做出选择,而传统文化就是一个地方不可复制的特色,海南一定要保持和挖掘自己的传统文化特色,使之成为吸引全球游客的‘吸铁石’”[3]。崖州民歌同样具有不可复制的特色,如何深入挖掘,提升品位,使之成为一张名片,值得旅游开发者深思。

二、崖州民歌的教育文化价值

崖州民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教育文化价值。因为非物质遗产本身涵盖了大量的各方面的知识内容,是教育的重要知识来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又有大量的独特技艺技能可用以传授,这也构成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和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许多传人,他们传授自己独有的宝贵技能的过程,就是教育活动的过程,而学生或受业人接受知识技能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要充分利用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价值,就要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中展开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有关内容。2002年10月中央美术学院等多家单位共同发起,举办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高等院校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学研讨会”,并通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宣言》,标志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在教育体系的发端。

崖州民歌的教育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内容上,在由黄流文化促进会,海南九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编的四卷本《崖州民歌》中,就有戒毒歌、钱字歌、教子歌、和睦友爱歌等。内容涉及古今,有教人人生哲理的,如“生死是人生规律,/生是寄来死是归,/天地是间大旅店,大家往来旅店门。这样的歌词令我们想起李白的诗歌《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其中有: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两者意思相同,都有很深刻的人生哲理,但崖州民歌则更为通俗易懂,更为民众喜闻乐见。有教育子女的,如:“最重口教与身教,/品德楷模教子行/孟母三迁择邻居,/移近校圮身才定。

此外,崖州民歌中有一部分(特别是长歌)是根据名著改编的,如《红楼惊梦》、《孟丽君歌》等,有的则根据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改编,如:《孟姜女》、《崖州织女——黄道婆》等,通过这些民歌的传唱,在崖州民歌流传的地区,出现了老幼知“西厢”男女知“红楼”的景象,这是通过崖州民歌进行文化传教的好现象。

崖州民歌,是盛开在琼南田野上的一朵艳丽的民间文学奇葩,它既是重要的娱乐方式和宣传手段,也是沟通感情的渠道和传播知识的工具,同时还是保存地域文化、延续历史的有效载体。《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到:“围绕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策划举办相关活动”。今年国庆期间,乐东望楼河文艺协会在利国镇举办了庆祝国庆崖州民歌演唱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借崖州民歌庆祝国庆,既有教育意义也弘扬了崖州民歌,无独有偶,2010年9月30日-10月2日,四川南充阆中举办了“中国西部民歌会阆中”的盛会,来自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的18个民歌代表队围绕着“传承、展示、吸引、交流”这一主题,满怀激情,唱出了各具地方特色的民歌,成为当地旅游的一道风景线。

崖州民歌如何展示吸引游客,融入国际旅游岛建设,等待我们去挖掘,圣奥古斯丁说:“世界是一本书,不旅行的人只读了其中的一页”,如何让旅客感兴趣地行走天涯海角,阅读沧海,教育恐怕也是重要的一环。

三、崖州民歌的旅游文学价值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崖州民歌的文学价值也是十分显在的,口头文学,无论是神话、史诗、传说、故事、山歌、叙事诗等各种体裁和样式,都具有精湛的文学技巧和深厚的文学传统,在那些口头表演艺术中,文学技法、文学手段也出类拔萃,是语言艺术的佼佼者。如崖州情歌中的男女对唱中有这么一段:“求得哥愿侬也愿,/定定做成线与针,/哥且做针侬做线,/针过千层线都跟”;“兄想交妹如线针,/情义相投心上念,/兄作风筝侬做线,/风筝几高线都跟”。[4]多美妙的诗歌!那来自日常生活的贴切比喻,那发自少女内心的细腻柔情,哪出自纯朴农村姑娘之口的生死相随的誓言,那用崖州闽方言表达的言辞与乡音,让人们拍案叫绝,在内蒙古爬山歌《咱二人愿意就快些来》中也有几乎相同的内容:“你是那线线我是针,你不离我眼眼我不离你身”[5]可见,民歌之所以流传得广泛,因为它唱的是平常人的平常心,只要是从心里流出来的,就必定能够流进心里去。

崖州民歌作为一种民间文学,是海南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旅游文学具有兴游、导游的作用,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说:“山水借文章以显,文章凭山水以传”。就海南而言,比如黎族优美的“鹿回头”传说,使三亚的山水倍添传奇,东山岭的摩崖石刻,使得这座并不高耸的山岭成了“海南第一山”,历代无数文学作品所营造的“天涯海角”意象成就了今天“天涯海角”的声誉,可以这么说,一篇优秀的旅游文学作品是一个旅游景点具有强大渗透力的广告和独具魅力的名片,它对该地旅游业的贡献是很大的。2010年10月23日至11月13日,首届中国旅游文化节在湖南省张家界市举办,评选了“文化旅游发展贡献奖”,其中影响中国文化旅游的一篇文章10强作品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边城》、《长江三日》、《九江赋》、《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小鸟之堂》、《抱愧山西》、《邓小平峨眉山讲话》、《花溪一日游》、《花潮》。这十篇文章所写的十个地方,现在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而影响中国文化旅游的一首歌曲中,我省选送的《请到天涯海角来》、《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则占了十强作品中的二席,现在,中国的老百姓,有谁不知道天涯海角,不知道五指山、万泉河呢?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一篇文章让一个地方成为旅游胜地,一首歌曲让一个景点声名远播,这是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的成果。

海南师范大学教授张浩文先生在《论海南民间文学对海南旅游经济的促进作用》一文中指出,风光旅游转向文化旅游是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海南虽然拥有丰厚的自然旅游资源,但亦存在着文化旅游薄弱的危机,原因是文化遗存少,对自然资源的文化“加魅”不够,他认为增加自然旅游资源魅力的最好方式是旅游文学,也只有旅游文学能够提高海南自然旅游资源的知名度。而海南由于地理隔绝和政治疏离的原因,经典文学少之又少,要挖掘海南旅游文学的资源,只有走向民间,大力搜索,整理并传播民间文学。

崖州民歌作为海南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着文学、语言学、社会学、伦理学、民俗学等各方面的信息,为上述各学领域各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极其生动丰富的材料,它蕴藏着珍贵丰沛的“软实力”资源。

情歌情侬意情深,海角天涯心挂心

落笔洞中吃口蒌,鹿回头前诉衷情[6]

谁能说这样的民歌没有导游宣传的作用呢?

但是,崖州民歌虽美难传,在流行音乐盛行的今天,代表着原生态文化的民歌,已经渐渐被人们淡忘。正如作家冯骥才在谈到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时所说:“确认和保护工作再不及时,只能感叹人亡歌息,人亡艺绝的悲哀”。

我们不希望崖州民歌落得这样的悲哀,而是希望崖州民歌越飘越远,被更多人所接受和了解,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彰显海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1]刘琼.崖州土歌 [J].天涯,2006(2) .

[2]黄流文化促进会.海南九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崖州民歌第二册 [M].香港:中国文艺出版社,2005.

[3]杰弗里·肯特.2010年第十届世界旅游旅行大会开幕辞[N].海南日报,2010-5-27.

[4]黄流文化促进会.海南九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崖州民歌第一册 [M].香港:中国文艺出版社,2005.

[5]赛尼亚.西部民歌地图——草根阶层的欢乐与悲哭[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7.

[6]黄流文化促进会.海南九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崖州民歌第一册 [M].香港:中国文艺出版社,2005.

Abstract:Yazhou Folk Songs are the ones sung by ancient Yazhou people.Yazhou Folk songs involve social activities,customs,marriage,and love;which are valuable in tourism.

Key words:Yazhou Folk Songs;geographical culture;educational culture;literary value

On the Tourism Culture Value of Yazhou Folk Songs

Xing Kong-hui
(Qiongzhou University;Sanya;Hainan;572022)

I06

A

1008—6772(2011)01—0082—03

2010-12-16

邢孔辉(1963-)男,海南乐东人,琼州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写作教学与研究。

本文系2010年三亚市院校地科技合作项目成果之一,批准文号:2010YD43。

猜你喜欢

崖州民歌海南
崖州民歌及其英译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北宋大儒宰相丁谓在崖州新传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基于边疆视角的崖州文化演变进程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为海南停留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