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承德永佑寺舍利塔八方楹联赏读

2011-04-11于佩琴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八方楹联乾隆

于佩琴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学报编辑部,河北 承德 067000)

承德永佑寺舍利塔八方楹联赏读

于佩琴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学报编辑部,河北 承德 067000)

舍利塔为承德避暑山庄内永佑寺中的主体建筑,是一座砖石楼阁式结构的佛塔。此塔是仿照杭州六和塔和南京报恩寺塔而建,是乾隆为感念其祖父康熙皇帝而兴建的,佛塔通高67米,塔高九层,气势雄伟,古朴庄严。乾隆帝亲自题写了楹联,环廊的廊柱上八方各挂一副。八方楹联从不同角度,描绘了该塔周围秀丽的自然景色。或写实,或写意,意境幽美,想象丰富,对仗工巧;写景清新自然,状物形象生动,用典含蓄蕴藉,是乾隆楹联中景物描写的代表作。

避暑山庄;舍利塔;乾隆;寺庙楹联

永佑寺位于避暑山庄万树园东部,是乾隆为感念其祖父康熙皇帝而建。1715年 (乾隆十六年)动工,1752年建成,是山庄内九处寺庙中规模最大的一处。永佑,取其永远保佑安宁的意思。永佑寺是一座大型佛寺,在避暑山庄万树园内。东面靠近宫墙,后面有从武烈河引进的溪水环绕而过。稍远的东北处有乐成阁,东南有春好轩,跟它遥遥相望,景色十分幽美。永佑寺为殿堂式建筑,山门外有牌坊,山门内左右为钟鼓楼,每日申时就会在苍翠的原野上,飘荡起雄浑古朴的钟声,与碧峰寺、珠源寺每日卯时、午时的钟声遥相呼应,使山庄内充满了神秘的宗教气氛。

永佑寺,解放前大部分被毁,如今只有舍利塔和四座石碑与门殿还完整保存。

永佑寺中舍利塔于1754年始建,1764年 (乾隆二十九年)历经十年基本竣工。以后又经维修,直至1771年(乾隆三十六年)才正式完工。

舍利塔,又称六和塔,它本为安置佛骨的宝塔,此塔是仿照杭州六和塔和南京报恩寺塔而建,并没有真藏佛骨。此塔为砖石楼阁式结构,通高67米,塔身九层八角。该塔由座基、塔廊、塔身、鎏金宝顶组成。塔身八方檐角分别挂有风铎(duò),塔廊为八角环形,八面石壁上刻有石雕佛像。乾隆帝亲自题写了楹联,环廊的廊柱上八方各挂一副。八方楹联从不同角度,描绘了该塔周围秀丽的自然景色。

矗立在绿色原野上的佛塔,高耸入云,气势雄伟,古朴庄严。远眺僧冠帽披着祥云,罄锤峰直冲云霄,武烈河水蜿蜒曲折;近观高耸入云的宝塔,在绿树掩映的万树园中金光闪烁。永佑寺楹联反映乾隆遥望之所见:西北山峦起伏,湖光山色相映成辉,景色美不胜收。不论是浮云明月,还是奇峰秀水,还有那早春未消的南山积雪,都被乾隆纳入他的八方楹联之中。因此舍利塔八方楹联,名副其实地成为乾隆寺庙楹联中景物描写的代表作。其手法或写实,或写意,意境幽美,想象丰富,对仗工巧;写景清新自然,状物形象生动,用典含蓄蕴藉。

永佑寺坐北朝南,布局严整,黄瓦红墙,宏伟壮观。寺院内有明显的中轴线,头一重为山门,山门外左右立有幢竿,由南而北,依次排列为前殿、宝轮殿、后殿、舍利塔、御容楼。宝轮殿、后殿各有东西配殿。御容楼西边,有殿三间,为写心精舍,是清帝祭祀时休息的处所。乾隆每年来山庄巡狩,首先到此祭拜。舍利塔南面的楹联,描写了寺庙隆重礼拜佛祖的盛况。既有写实,又有写意,而且对仗工巧。

佛幢结鬘安禅竟

僧帽披云礼梵初

这副楹联的大意是:佛前的幢幡系着如意宝珠,修行禅定已经完结;僧冠帽上披着祥云,礼拜佛祖的仪式刚刚开始。这副楹联形象性强,语义双关,联中“僧帽”,既指僧侣所戴之帽,又指承德市僧冠山。把眼前隆重的礼佛仪式,与远处僧冠帽山祥云缭绕景致巧妙联系在一起,呈现出吉祥的氛围。

舍利塔东面的楹联以磬锤山峰对武烈河水,工丽恰切,极为符合永佑寺舍利塔周围的环境特色。

屹峙锤峰标窣堵

为流濡水指神州

这副楹联的大意是:舍利塔直冲云霄,与东面的磬锤峰对峙;滦河的支流——武烈河水,向京城方向奔流不息。联中“窣(sū)堵”指浮屠,意为佛塔。此指舍利塔。“标”,意为树梢,顶尖。这里作动词用,意为一样高。上联“锤峰”与下联中“濡水”相对,把远山与近水融为一体,犹如一幅山水画。濡水即为滦河,此指武烈河。“神州”,指中国,也指京都。上联“屹峙”句,是写景,描绘出舍利塔与奇绝的磬锤峰对峙的气势,既写出了人文景观的雄伟,也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奇丽。下联”为流”句,表面也是写景。写武烈河水向京城方向奔流而去,实际上是乾隆在赏景的同时,再次体会祖父建立避暑山庄的良苦用心。承德作为北京的陪都,清政府的第二个政治中心,在万树园的中心区,建有大幄蒙古包,经常举行大型庆典活动,乾隆在这里多次宴请少数民族首领、王公大臣,为维护国家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永佑寺,是乾隆为感念其祖父康熙皇帝而兴建的一座大型寺庙。乾隆12岁时,祖父带他来避暑山庄,让他随侍在自己身旁,亲自对他进行教诲,乾隆对祖父充满了崇敬和感激之情。在为舍利塔题写的楹联里,注入了作者的情感。塔东北面的楹联,通过对舍利塔的赞美,表达了乾隆对祖父崇敬的思想感情。

浮图焕彩神明舍

塞苑祥开衲钵天

这副楹联的意思是:舍利塔焕发光彩,这里是天神地祗的居处;避暑山庄一片祥瑞景象,这里是僧侣的天地。对舍利塔与永佑寺的赞美,也意味着对祖父康熙的赞美,乾隆在永佑寺碑文中说道 “圣祖仁皇帝,以无量寿佛示现”,把祖父神化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可见乾隆对祖父的敬仰与崇拜的深情。

舍利塔建于山庄平原区的东北部,西北面即为山峦区。放眼望去,横卧着挺拔高峻的南山积雪,还有似同鸟儿展翅的四面云山。舍利塔西北的楹联里,包含着对南山积雪和四面云山的描写。

积雪全消横远岭

浮云净卷俯高楼

这副楹联的意思是:南山的积雪融化了,只见远处横卧着的峰岭;四面云山的浮云被风吹散,可以俯视那座座高楼。上联“积雪“句,所写景特指“南山积雪”这一景观。此景为康熙三十六景之第十三景,是山庄中唯一的一处冬景,地处山庄内北山上,因塞外地高天寒,积雪长久不消。站在南山积雪亭之上,既使是初春也可望见经久不化的积雪。下联“浮云”句,也是写景,特指“四面云山”。此景为康熙三十六景之第九景,站在山庄内舍利塔面向西北,可见四面云山云雾缭绕。

站在舍利塔上,把视线由西北转向西南,遥望中可见西岭晨霞,此景为康熙三十六景之第十一景,位于如意洲西北,是建筑在澄湖岸边的一座高阁,每当旭日东升,紫色的霞光映照在西岭之上,璀璨绚丽。舍利塔西面的楹联,通过对晨霞辉映的艳美景观的描绘,烘托出佛教圣地的肃穆庄严。

夕霭明边雁台出

晨霞起处鹫峰来

这副楹联的意思是:夕霭西照,雁门郡的五台山拔地而起;朝霞升起,灵鹫峰似乎向这里飞来。这副楹联写的是西岭晨霞的景观,描绘出异常壮阔的景色,在朝阳冉冉升起的瞬间,霞光四射,照射在西边的崇山峻岭间,返映在平静的湖面上,纵横交错,虚实相映,充满着丰富的想象。联中“鹫峰”,指阇崛山,是佛教胜地。在此喻指承德的山水也成了佛教圣地,联中用佛教圣地五台山,对应避暑山庄的山水,“来”字的运用传神,赋予山以人的特征,灵鹫峰似乎向这里飞来,借以表明无论在什么地方,佛祖的光辉都能普照众生。

舍利塔西南还有一望无际的万树园,乾隆曾在这里召见少数民族首领,接见过英国使臣,并同他们共同观赏花灯和马技。这里开阔寂静,草绿树茂,星高月明,夜晚的景致格外幽静。塔西南的楹联,采用写意的手法,为我们描画了一幅美妙的夜景图画。

挂檐新月参三点

射角明河映九层

这副楹联的意思是:傍晚时分,挂在塔檐上的弯月,像是仰望高空遥拜参星;照射在塔角的银河亮光使九层佛塔生辉。上联中“新月”,指农历每月初出现的弯形的月亮,这时的月相叫“娥眉月”,只能在傍晚的西方天空中看到。“参”,意为向高空仰望,或指参拜。 “三点”,指参(shēn)星,二十八宿之一,是西方的星宿,傍晚出现。联中“檐”,指塔檐,与下句的塔“角”相对。 “新月”挂塔“檐”,对“银河”映塔“角”。 此联生动地描绘了舍利塔寂静幽美的夜景,并用拟人化的手法描写新月,想象挂在塔檐上的弯月像是遥拜高空的参星,把明月与上翘的塔檐融合在一起,多么优美的画卷:晴朗的夜空中,一弯明月挂在高耸的塔檐上,似动非动,好似一位美女仰望天空,又像低头参拜星斗,真是一幅美妙的月夜景。今天我们仍可以想象三百年前,乾隆在舍利塔下万树园的月光中,正在和王公大臣举行宴会,他与身着五颜六色少数民族服饰的人们,一边饮酒,一边赏月的情景。我们虽然无缘得见,而默默矗立在这原野上的宝塔却见证了这一切。

舍利塔北面的楹联则以写实的手法,真实描绘了晴空万里的夜晚。北斗七星高照,雄伟壮观的舍利塔,矗立在翠绿的原野上。在繁茂的树木掩映下鎏金的塔顶犹如一颗明珠,熠熠生辉。

户外七星罗玉宇

园中万树拱珠标

这副楹联的意思是:门外高耸的宝塔,是北斗七星罗列在天帝的居处,宫苑的万株树木拱揖着舍利塔的珠顶。这里写景,颇有诗意。写出了星光璀璨的夜晚,繁茂的树木掩映着高耸宝塔的雄姿,无边的夜幕却遮掩不住鎏金宝顶的光辉。

西南和北面两副楹联同样都是写夜景,但各有不同,一个是写上玄月,表现的是月初的傍晚朦胧的月色;一个是写深夜璀璨的北斗七星罗列在天空的景象。

清代楹联大师梁章钜主张,楹联要 “有味”,要“有言外之意”。也就是说,楹联的真趣须在无字句处找寻。因为联家需要你领会的东西,恰恰是他没有说出来的东西。永佑寺舍利塔东南的楹联,分别引用了古代故事与佛教传说,表面看似写景,实则暗含着作者不便言明的蕴意。

觚棱日上盘承露

铃铎风迥座散花

这副楹联的意思是:宝塔高耸,塔角上棱形的瓦脊,像仙人手擎铜盘承接着甘露;微风浮动,塔角下的铃铎隐约可闻,佛座上飘落着天花。这副楹联两处用典,“盘承露”,取自汉武帝立铜仙人,擎承露盘以承甘露的故事。这个典故的主要内容,是汉武帝好神仙,做承露盘以承甘露,认为服食之可以延年。乾隆题写的上联,表面看是用拟人的手法描绘舍利塔的形状,实际上他是把祈望佛祖保佑,长生不老的愿望,隐约地寓于自然景物的描绘之中。“散花”,引用佛教传说天女散花的故事。据《维摩诘经·观众生品》载:“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据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身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坠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坠。”这是用天花着身不着身来验证诸菩萨的向道之心。寺庙楹联中乾隆不止一次引用天女散花的典故,表现他崇尚真心向佛,暗含着乾隆以真龙天子自居的蕴意。典故的运用,使楹联内容更加含蓄,意蕴也更加深远。

上联中“觚(gū)棱”指殿堂屋角成方角棱瓣形的瓦脊。“铃铎”,此指寺庙殿堂屋角下悬挂的风铃。俗称“惊雀铃”,为铜质,其形状与钟相似。四棱形外壳,上小下大,下部为齿状敞口形,内旋一四瓣三棱金属坠。微风吹拂,惊雀铃就会随风摇曳,发出叮叮咚咚的清脆响声。悠扬悦耳的铃声,还能起到惊飞山雀,保护寺庙的功能。联中“觚棱”与“铃铎”相对,一静一动;“上”对“迥”,“上”指塔之高,“迥”意为远,由近及远。此联通过视觉与听觉多角度的描绘,充分展现舍利塔外貌的壮丽雄伟。在写作方面对仗工丽,描写生动,可以引发读者无限的联想与想象。

Unscrambling the Eight Couplets on Pillars in the Stupa of Yongyou Temple in Chengde

YU Pei-qin
(Journal Editorial Department,Hebei Teachers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Chengde 067000 China)

The stupa,the main building of Yongyou Temple(Blessing Forever)in Chengde Mountain Resort,is a pagoda with the pavilion-style masonry structure.The tower is modeled after Pagoda of Six Harmonies in Hangzhou and Porcelain Tower of Nanjing,which was built by Emperor Qianlong to show his gratitude for his grandfather Emperor Kangxi.The pagoda is 67 meters high,with nine stories,imposing,simple and solemn.Emperor Qianlong personally wrote the couplets which were hung on eight pillars each in the round corridor.The eight couplets depict the beautiful natural scenery around the tower from different angles,and some show realistic,or liberal-style,or fresh and natural,or vivid or imaginative,which can be regarded as Emperor Qianlong’masterpiece in his scenery couplets.

Chengde Mountain Resort;stupa;Qianlong;temple couplets

I059.9

A

1005-1554(2011)03-0013-03

2011-03-18

于佩琴(1958-),女,河北承德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编审。

猜你喜欢

八方楹联乾隆
八方电气
日照:联动四海八方
乾隆眼中的木鱼石
乾隆:瑰丽多姿
乾隆:来尬诗吗
八方在中国展上取得圆满成功
孔府的年节楹联
我与楹联缘不浅
楹联简史三字经(八)
楹联简史三字经(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