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汉英翻译中的中英思维方式差异原因及其表现形式

2011-04-11梅肖娟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古希腊定语短语

梅肖娟

(徽商职业学院基础部,安徽 合肥 230001)

一、思维方式

何谓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主体在反映客体的思维过程中,定型化了的思维形式,思维方法和思维程序的综合和统一。”(荣开明等,1989:30)思维方式是人们大脑活动的内在程式,它对人们的言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作为思维的主体,其思维方式的形成主要由后天环境(文化及教育)的影响所致,但人本身又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因性别、教育程度等的差异,其思维方式是不可能完全一致的。只能说同一民族的人,“由于生活在同一社会、同一文化氛围中,其思维方式存在共性。”(陈宏薇,李亚丹,2004:25)不同民族的人,会因为不同的社会、历史和文化氛围而拥有着有差异的思维方式。

在汉英翻译教学中,思维方式的差异常常成为不小的障碍。探索这些差异的规律,并寻求有效的答案至关重要。语言既是思维的主要载体,也是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同时思维方式也制约着说话和行文的遣词造句。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习惯性的用母语思维去理解或组织英语句子,常常事倍功半。因此了解这些差异对我们的英语学习大有益处。

二、思维方式差异的原因

(一)历史与文化的影响。思维方式与文化密切相关,既是文化心理等特征的集中体现,又对文化心理等要素产生制约作用。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形成与几千年特有的文化密不可分。中国文化根本特点之一就是崇圣性。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实际上是专制与反专制的历史。政治上的统治是专制的。专制政治必须“忠君”,治下文化便少不了“一言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就成为必然。后来,经无数地打压、围剿、杀戮,“异端”近乎赶尽杀绝,中国人“崇圣”的“既定路径”思维终于成为了主脉。而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也成为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思想之一。

英美人思维方式的形成也与其文化的起源密不可分。对于西方文明的起源,有“两希论”的说法,即古希伯来文化和古希腊文化。在西方,古希伯来文化更侧重于对人的约束,而古希腊文化则关注于人的发展。我们今天看到的西方,有一种积极奋进的精神,应该就是受到了古希腊文化的影响。首先,爱琴海文明属于海洋文明,这种文化更具有开拓精神,更有一种对世界追问的态度。其次,古希腊文化这种改造自然的精神赋予了西方人一种自信,使他们相信自己可以是自然的主人。他们不用像古时的中国人或其他一些民族,惧怕诸如水神、山神等等,这就减少了西方人发展的阻碍。古希腊文化崇尚“人的权利”,它关注人本身,尊重人性,提倡自由。因此,西方文化的核心内容就是自由。西方文化的这种进取性,是他们不断发展的力量源泉。

(二)经济制度的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制度是中国的传统经济制度。春秋战国后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出现了地主和自耕农,个体劳作的生产方式一直延续到了近现代。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征使人们忽视了与外界的联系,视野狭窄,思维闭塞(敬南菲,2006:31)。

西方文化的发源地,希腊半岛及其附近沿海地区的手工业、商业、航海业的发展,引起了古希腊哲学家对天文、气象、几何、物理和数学的浓厚兴趣,逐渐形成西方注重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传统。

(三)地理环境的影响。中国是半封闭的大陆型地理环境,来自大自然的压力虽较少,但以农业为主要生存方式使人们意识到丰收离不开风调雨顺,进而悟出“天人合一”。人们受到这种哲学观的影响,认为人和自然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不以自然为客体,即“万物一体”。同时,广袤的陆地形成了中国人博大的胸怀,造就了人们以“和为贵,忍为高”的处世原则。但半封闭的大陆型地理环境也使中国人的思维局限在了本土之内,虽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喜欢“以史为镜”但空间意识较弱。这种内向型思维导致了中国人求稳好静的性格,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心,对未知事物缺乏兴趣(敬南菲,2006:32)。

而西方国家大多数处于开放的海洋型地理环境,工商业、航海业发达,自古希腊时期就开始研究自然客体,探索自然奥秘。同时,海洋环境的动荡不安,也形成了西方各民族注重空间拓展和武力征服的个性(敬南菲,2006:32)。居住在沿海地带开放环境下的人们,因为经常与外界交流和竞争,思维对象倾向于外界,思维视野不受地域限制,这种外向型思维导致了西方人求新、求变、好动的性格,重视空间,同时也注重现在和未来。

三、思维方式差异在汉英翻译中的表现形式和影响

(一)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汉语的形象思维、整体性思维、本体性思维、顺向思维与英语的抽象思维、个体性思维、客体性思维、逆向思维四个方面的差异。其一,形象思维是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其特点是具体形象性。汉语多具有形象思维。因此许多汉语词语除具有概念意义外,还有鲜明的形象色彩,如“蛙泳、雪白、气功、辣妹、电脑、心房、针眼”等词语不仅突出强调了人或物某一方面的性质或特征,还给人以真实具体可感性。“中国传统思维注重实践经验,因而借助于直觉体会,通过直觉从总体上模糊而直接地把握认识对象的内在本质和规律。”(连淑能,2002:43)

汉语中还常以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相关的语素构成的联合型词语内部排列顺序,如“都市、国家、公私、巨细、眼睛、头脑、岁月”等就是按照先整体后局部的结构顺序,这体现出汉语重视整体性的思维特点。汉语的叙事结构一般按时间或事情发展的顺序排列,说明事物常从一般到特殊、从整体到部分、由已知信息到未知信息,表达空间概念是从国家到省市,表达时间概念是从年到月日,这些都反映了中国人善于整体把握的思维方式。

如上文所述,中国的传统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从中人们悟出了“天人合一”的哲学观,把自然人化,或者把人自然化,使思维对象指向自身而非自然,逐渐形成了本体性思维。中国人也习惯于顺向思维,描述事件时通常先因后果,先假设后求证,先让步后论证等。

其二,抽象思维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类型,具有概括性、间接性、超然性的特点,是在分析事物时抽取事物最本质的特性而形成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推理、判断的思维活动。英语多具有抽象思维。英语中含有大量的抽象名词,用来表达复杂的思想和微妙的情绪,如:Invention is a good thing.句中的invention一词就具有很强的抽象性,是指全人类的发明。

上文中已叙述了古希腊文明对西方文化的重要性。希腊第一位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便提出人最迫切的任务是认识自己,亚里士多得也说最高的善在于自我实现,因此古希腊文化给了人以充分的肯定。也因为这样,古希腊人更重视现实的功名和享受,而现代西方文化同样具有世俗性和现实主义的特征,西方人比中国人要会享受,如经常狂欢。西方人更多的强调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他们以个人为核心的价值标准让其中一部分人过上了放纵“自我”的生活。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到他们重视自己的权利,他们往往讲求个性,可以为自己的权利而奔走呼号,这是他们个人解放的一面。

上文中也已叙述了,西方文明属于海洋文明,自古希腊时期就开始研究自然客体,探索自然奥秘。他们认为人类高于自然,可以控制和改造自然,认为人类的本质在于利用自身的智慧和知识来征服和统治世界。在这种意识影响下,他们形成了客体性思维,把客观世界作为观察、分析和研究的对象,也习惯于使用逆向思维去思考事物。

(二)四个方面的思维差异表现在语言上在以下几方面有着影响。其一,时态与语态。英语常用的时态有近10种,体现在动词的变化上;而汉语的时态则没有显著的动词变化,一般通过时间副词如昨天、今天、明天等来表示时态的不同。汉语的本体性思维导致汉语中多用主动语态,多以“我”为主语;英语中的客体性思维导致英语中多用被动语态,多以“物”(非生物词)为主语。

其二,用词及表达习惯。从词汇方面讲,英汉两种语言有着很大差异。就词组而言,英语中的词组或短语可谓种类繁多,有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介词短语、分词短语、不定式短语与独立结构等,它们的语法功能众多,可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与表语等。相比之下,汉语偏重以单音节的单词为其基本的句法成分,而且其短语用法十分有限。

上文就已论述,语言的形成与思维方式等各方面的原因有关,因此英语和汉语的表达习惯有着不同,英语中某些词的含义并不完全与汉语对等,比如on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学生很容易理解为“在一只手上,在另一只手上”;此外英语中的许多词常常一词多义,它们所表达的各种含义,会分别与汉语中几个不同的词或词组相对应,如:live,表示动词“生活,直播”,形容词“活的”。因此,在做汉英翻译时,学生经常会觉得无所适从。

其三,句法结构和语序。英汉在句法结构和语序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主语、状语、定语及否定句语序方面的差异。首先,一般来说,英汉都是主谓结构的句式结构,因此不管其他成分如何排列,主语一般是置于谓语之前的,但在英语的倒装句中是例外的。其次,不管性质如何,状语在汉语句子中一般置于谓语之前或句首。而状语在英语句中一般置于句首或句末(副词作状语常置句中)。再次,英汉定语语序的差异要看定语的性质。一般来说,单词作定语时,定语在句子中的位置英汉相同。但是,如果是短语或含主谓结构的句子作定语(定语从句),这时英汉位置是有差异的。最后,汉语中否定词“不、没”一般是否定动词、形容词或副词的,一般是不会否定名词的。但是英语中否定词除可以否定动词外,还可以否定名词和代词,一般情况不否定形容词和副词。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该尽全力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中国人与英美人思维方式的不同及其在语言上的不同表现方式,在英语学习中努力培养英式思维,在透彻理解汉语原文的基础上,使英译文符合英美人的表达习惯,让翻译取得较为令人满意的效果。

[1]陈宏薇.新实用汉译英教程[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

[2]陈宏薇,李亚丹.新编汉英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25-32.

[3]李耕夫,杨国志.中西思维方式发展历程的反思[J].克山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2):21-23.

[4]敬南菲.浅析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其成因[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6(2):31-32.

[5]黎闯进.论中西语言文化差异在汉英翻译中的表现[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1):77-78.

[6]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40-46.

[7]荣开明等.现代思维方式探略[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

[8]王思思.浅析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对英汉翻译的影响[J].大众文艺(理论),2009(8).

[9]张远山.中西思维层次的差异及影响[J].书屋,2003(3)4-9.

猜你喜欢

古希腊定语短语
被名字耽误的定语从句
璀璨的古希腊艺术
第五回 热爱“实用而宏大”的古希腊人
古希腊人眼中的世界
英语定语从句跟踪练习
《健民短语》一则
关于导演古希腊戏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