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黎族古籍整理及黎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2011-04-11高泽强黎族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古籍整理黎族古籍

高泽强(黎族)

(琼州学院·海南省民族研究基地,海南 三亚 572022)

一、黎族古籍整理回顾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的古籍工作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1984年4月,国务院在转发《国家民委关于抢救、整理少数民族古籍的请示》的通知中强调:“少数民族古籍是祖国宝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抢救、整理少数民族古籍,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同年7月,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立和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下设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联络、指导”全国民族古籍整理工作。此后在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相继建立了民族古籍整理的工作机构。

黎族的古籍整理,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得以正常开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古籍整理工作,拨出专项经费,使海南任务最重、难度最大、要求最急切的国家重点古籍整理项目《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黎族卷》更是得到快速进展。

2005年10月中旬,在海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的主导下,在五指山市召开和举办了首次全省少数民族古籍会议及登录人员培训班,参加的人员有海南省民族研究所、海南省民族博物馆、琼州学院、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等单位及院校的专家学者,12个市县分管民族工作、文化工作的副市(县)长,12个市县的民宗局、文体局、史志办等部门的领导和相关人员,共有100多人。会议结束后,根据专家和业务人员的具体情况共分为9个黎族古籍调查小组,分组分批下农村进行黎族古籍文化调查和收集整理工作。

2008年10月,海南省黎族古籍整理工作汇报会在昌江黎族自治县召开,省内相关单位和院校的专家学者共6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上9个黎族古籍调查组组长分别汇报和介绍了三年来黎族古籍调查工作情况和整理工作情况,各调查组总共收集到黎族古籍条目共有2790条,登录成文本的有1238条。

2009年10月,《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黎族卷》完成初稿,字数近100万字,上报送国家民委审稿。2010年4月,国家民委民族古籍专家反馈修改意见。根据反馈意见,编纂人员经过近3个月的辛勤劳动,终于全部完成了《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黎族卷》的修改工作。12月,《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黎族卷》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共57.7万字。《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黎族卷》的出版,是海南省民族文化工作取得的一项重大成就,也是献给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一份文化大礼。

二、黎学研究回顾

关注黎族和研究其历史文化的著述古已有之,于此省略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后,黎族研究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有关黎族的专著、专论、图片不断问世,其中具有代表的如《黎族人民领袖王国兴》、《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概况》、《黎族简史》、《黎语调查研究》、《黎族风情》、《黎族》、《海南岛历史上土地开发研究》、《海南岛黎族社会调查》、《黎族史》、《黎族人民斗争史》、《五指山五十年》等等。进入21世纪后,黎学研究更为引起人们的关注,逐渐成了海南的显学,陆续出版了较有影响力的编著、专著,如《黎族传统文化》、《中国黎族》、《中国少数民族大辞典·黎族卷》、《海南省志·民族志》、《从远古走向现代——黎族文化与黎族文学》、《黎锦织造工艺》、《肌肤上的文化符号——黎族和傣族传统文身研究》、《黎药学概论》、《黎族传统织锦》、《清代黎族风俗图》、《黎族文身新探》、《中国共产党与黎族社会发展》等。在对黎学研究的过程中,琼州学院、海南省民族研究所、海南省民族学会等单位取得的成绩最为显著。

(一)琼州学院。上世纪90年代初,琼州学院建立了民族文化研究室,随后又扩建为民族文化研究所,2008年成立海南省民族研究基地。早在上世纪90年代,琼州学院就先后完成原国家教委专项资助课题《黎族“合亩制”研究》和国家“八五”中华基金课题《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史》(多卷本)中的《黎族教育史》。此外,还编撰出版《海南少数民族文学探析》和《海南椰文化 民俗三月三》等著作。自2000年至2010年十年间,琼州学院研究黎学又开拓了新的局面,取得了新的成绩。这期间除发表大批与黎族历史文化、黎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论文外,还先后出版了《五指山民族文化研究丛书》(《历史的跨越——黎族原“合亩制”地区的变革》、《五指山风韵——海南少数民族文学探析》、《五指山基业——海南少数民族教育探究》、《热带雨林绿韵风姿——海南民族地区绿色生态文化探究》)、《海南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问题研究》、《黎族传统体育文化》等著作,《琼州学院学报》还在学报专门推出“本刊人文社科主打栏目:黎学研究”,以体现该学报的办刊特色。2008年,在海南省建省办经济特区20周年而编辑出版的《海南历史文化大系》中,琼州学院的教授担任了“民族”分卷的主编,该学院以及五指山地区的专家学者一共完成了与“黎学”相关的课题《黎族文学概览》、《海南民族概论》、《海南黎族研究》、《海南民族歌谣初探》、《海南民族民间工艺美术》、《从原始时代走向现代文明——黎族“合亩制”地区的变迁历程》、《黎族女性文化专题研究》、《走进绿色天堂——海南民族地区绿色文化掠影》等8部著作。除此外,由该学院相关教授承担的《中国黎学大观》(多卷本、2010年入选国家新闻出版业发展项目库)、《海南少数民族宗教信仰问题研究》、《民族教育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等国家课题也正在进行之中。由此可见,在黎学研究以及在学科的建设上,琼州学院可以说是成绩突出、硕果累累,可谓黎学研究的领头雁。

(二)海南省民族研究所。海南省民族研究所是另一个重要的黎学研究基地。进入21世纪后,省民族研究所发挥自身优势,因地置宜,参与、承担、完成省级、国家级乃至国际合作等一系列科研课题和大型社会调查。主要成绩表现在出版了《五指山脚下的耕耘》(论文集)、《越过山顶的铜锣声》(论文集)、《拂拭历史尘埃——黎族古籍研究》(论文集)、《祭祀与避邪——黎族宗教文化初探》(专著)等。此外该所主持了《海南省志·民族志》的编纂,承担《海南黎族研究》的撰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该所主导的《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黎族卷》经过专家们五年的辛勤工作,终于编辑完成并出版,这是该所成立以来工作量最大、完成最好的一项国家重点课题。

(三)海南省民族学会。海南省民族学会自2005年重新办理注册后,一直致力于黎学学科建设和黎峒大观园建设,组织省内专家学者编辑大型丛书《黎族藏书》(已出版三卷),征集或重金购买关于海南或黎族的电影资料以及相关的图片,出版《首届黎族文化论坛文集》、《黎族三峒调查》、《黎族苗族调查文集》等书,此外积极参与省社科联制定黎学研究规划,推动黎锦工艺申报省级、国家级以及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成立黎学专业委员会,海南省民族学会已经成为我省乃至国内外从事海南民族研究专家学者的联络平台以及培养民族研究队伍平台。

除上述3家外,省社科联作为海南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的,由各社会科学学会、协会、研究会联合组成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十分重视黎学学科建设,2009年6月还专门编制了《海南省黎学研究规划纲要(2009—2015年)》。还有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南省博物馆、海南省民族博物馆等单位,对黎学研究工作也投入了大量精力,为黎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作出了贡献。

三、黎族古籍整理及黎学研究的展望

在新的形势下,黎族古籍整理、黎学研究、黎学学科建设等更令人充满期待和希望。

第一,基本队伍。目前,全省现有从事黎学研究人员几乎集中了热爱海南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精英,初步形成了老中青学者结合、多学科专家融合、多民族学者聚集的人才队伍,黎学研究在国内外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已逐步形成热潮,成为显学,黎学学科已成为海南省重点建设的学科之一。

第二,社会与群众基础。黎族古籍整理、黎学研究、黎学学科建设等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这主要反映在上面有海南省、委省政府以及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面有海南省各市县和社会各界群众的积极参与,更为重要的是在民间广大的黎族人民都把这事当做自家的事,从而在财力、人力、物力上得到充分保证,使专家学者的工作没有后顾之忧,利于成果的多出和成果的货真价实。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向前推进,黎族古籍整理、黎学研究、黎学学科建设等会逐步列入地方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省级常规财政预算当中,而黎学学科的建设也纳入省级社科研究规划和全省高等教育学科建设规划中,这将使黎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步入规范、有序、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第三,整体布局。海南省黎学研究及学科建设已有全盘的布局。这个布局是:两个基地、一个中心、两大馆所,两个基地即设立在海南大学的“海南省历史文化研究基地”和设立在琼州学院的“海南省民族研究基地”,一个中心即黎学研究中心(设于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两大馆所即海南省博物馆、海南省民族博物馆和海南省民族研究所,并在琼州学院内设立“国际黎学研究论坛”永久会址。今后在海南省社科联的领导下,整合国内黎学研究力量,加快培养和引进黎学研究人才,创办黎学研究杂志和网站,推动黎学研究国际化,将黎学研究向更广更深的领域拓展,把黎学研究打造成为海南独具特色的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

猜你喜欢

古籍整理黎族古籍
斯盐最灵,此籍可餐
——盐业古籍整理新成果《河东盐法备览合集简注》出版
黎族小伙闯“深海”
《黎族母亲》等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论“明清实录藏族史料类编丛书”古籍整理工作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关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首届宋云彬古籍整理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
我是古籍修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