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干部考评机制建设

2011-04-11王建华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政绩领导干部

王建华

(中共岳阳市委党校,湖南岳阳 414000)

略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干部考评机制建设

王建华

(中共岳阳市委党校,湖南岳阳 414000)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特别是对完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现行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存在考核评价内容不够完善、考核评价方式和方法不够先进、考核评价过程不够民主和考核评价结果运用不够到位等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符之处。需要从统筹安排考评内容、适时改进考评方式和方法、合理规范考评主体和程序、强化运用考评结果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干部考评机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干部工作;政绩考评;评价机制;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当前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而繁重的任务。2010年2月 3日,中共中央在中央党校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紧紧抓住历史机遇,承担起历史使命,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各方面体制改革,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进一步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现“十二五”规划,要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健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用人导向。”[2]完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对于推进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把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是突破口、切入点。

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求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和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源于经济领域,但其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和影响却远远超出经济领域,对政治领域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特别是对完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机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固然要求优化配置生产要素,调整提升经济结构,坚持自主创新,坚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坚持集约化的生产经营,但也要求干部人事制度进一步深化改革,特别是要求组织人事部门进一步完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机制,转变政绩考评方式,科学的考核评价干部,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检验和人民群众认可的政绩。

1、干部考核评价机制要科学反映干部 “是否能做事”

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要注重突出科学性、全面性、经常性、广泛性和权威性,要充分反映出领导干部是否具备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素养、工作能力和领导才能。每一项政绩的取得必定要付出一定的代价,问题在于付出的代价与获得的政绩是否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是否以牺牲国家、集体、群众利益和环境代价来换取 “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科学考核发展成本、质量与效益,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按照科学的发展规律、科学的发展理念与科学的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2、干部考核评价机制要注重考核干部“是否在状态”

“状态”是衡量干部愿不愿意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多做贡献、多为群众谋利益的重要标志。如果只说不做,只有嘴上功夫,没有实践基础,这样的“政绩”只能是浮夸虚编出来的,必然经不起检验。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在干部政绩考核上要突出客观性,要特别注重勤恳敬业、尽职尽责、苦干实干的 “老实人”,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集中到科学发展上来,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3、干部考核评价机制要全面分析干部“是否有成效”

以什么样的标准评价干部,对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一个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全面分析领导干部践行科学发展观所取得的政绩,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既重经济指标,又重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重经济发展,又重社会稳定;既重城市变化,又重新农村建设;既重眼前发展,又重长远规划;既重经济总量增长,又重人民群众得实惠;既重 “显绩”,又重 “潜绩”。

二、现行干部考核评价机制难以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

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对干部起着导向作用、鞭策作用和激励作用,是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环节。毛泽东曾经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大政方针确定之后,能不能实现转变,决定因素在干部。我们是凭政绩用干部,政绩大小决定干部的升迁去留,政绩与干部息息相关。如果干部政绩考核评价的内容、标准、方式和结果的运用,不能体现新的、现代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旧的、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是转变不了的。虽然通过运用现行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在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扩大选人用人渠道、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转变干部作风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目前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现状和整体效果来看,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仍有一些不适应、不符合的地方,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考核评价内容不够完善

(1)考核评价内容不具差异性

目前干部考核评价内容尽管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组织领导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和年度目标完成情况、廉洁自律等方面的内容,但都比较原则和笼统,内容不够具体,操作性不强。由于受考核内容的局限和人们看问题的角度和心态的差异,使认识和评价领导干部的标准也容易出偏差,对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结果也就不够全面。再加上整个领导干部队伍所处的环境和工作情况不断发生着变化,地域之间、部门之间、单位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可对比度越来越小,而干部政绩考核评价的标准没有作出相应划分,难以反映考核评价对象的本质个性和潜在能力。

(2)考核评价指标和标准不具全面性

在对干部的考核评价中,一些软指标在评价时难以定性,只能模糊了事。一些硬指标,有的过分注重对经济建设方面的考核,忽视了对社会、文化等领域的考核,考核的 “一手硬、一手软”,造成了干部在工作上的畸重畸轻,造成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一条腿长、一条腿短”。有的以 GDP考核来代替经济建设考核,导致有的干部把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理解为 “以 GDP为中心”,结果造成以GDP排座次、论英雄,必然驱使所有的干部都去追求 GDP快速增长。个别地方甚至层层下达 GDP增长指标,都要分担招商引资的任务,纪委、组织部、宣传部、环保局、公安局都在招商引资,都有指标,有的甚至把指标下达到街道办事处,搞 “末位淘汰制”、“一票否决制”等,增长方式必然是粗放的。还有的考核评价指标设置不够量化,一方面,实绩分析虽然列为了考核评价的内容,但只有定性评价,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考核评价者仅凭感性认识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工作实绩作出评判,而且实绩考核的内容主要侧重于整个领导班子完成任务的情况,对领导干部个人基本不涉及;另一方面,考核评价指标的设置比较笼统,缺乏明确的量化标准,不能体现各地发展实际和不同工作基础的差别性,考核评价过于简单,难以保证考核结果的准确性。

2、考核评价方式和方法不够先进

干部考核评价存在着注重年终考核、缺乏平时考核督查和重结果轻过程等现象。在实际工作中,一般运用听述职报告、民主测评、个别谈话、查看资料等静态考核方法,这些方法均实行定性评价的方式,基本上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即由考核评价者根据自己的主观认识对被考核评价者作出评价,多数考核评价者只能凭自己的主观认识和价值取向,凭感觉、凭经验、凭印象来分析评价被考核对象,致使综合评价缺乏应有的深度。在具体实践中,组织部门限于精力和时间,往往无法真正按照规定程序操作,一些程序环节只能象征性地走过场,对于形成工作实绩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的考察和了解不彻底、不全面,导致考核评价结论缺乏客观性。

3、考核评价过程不够民主

(1)民评渠道不畅,考评程序不够民主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成效,群众感受最直接、体会最深刻。现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往往局限在组织人事部门内部进行,公众参与考核评价的范围有限,参与的方式比较单一,评议的渠道不够畅通,面向社会的透明度不够高,群众评价干部的主体地位没有完全确立起来。决定干部升降去留的人往往是领导而不是群众,这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考评工作的新要求背道而驰,因此,科学考评必须实现考核主体多元化,要建立一个体制内部与体制外部相结合,考评主体由 “官本位”转到 “民本位”,凸现群众作为最高主体地位的多元化评价主体体系。

(2)民意比重不足,考评实体不够民主

干部政绩是好是坏,群众看得最清楚、最有发言权。近些年,部分地方官员在推动经济发展中暴露出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如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热衷于上项目、铺摊子,不惜损害当地群众的利益,不惜破坏生态平衡,不惜制造环境污染,不惜危害社会和谐发展。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官员在决策和施政时,缺乏群众监督,而最能从切身体会来了解各地政绩的群众,往往没有发言权。只有让民众拥有了考核的发言权,任何损害其根本利益的行为都将在人民大众的批评声中得以迅速纠正。只有让民众作为考核的主体,让民意考核具有足够的分量,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当前考评制度的弊端。

4、考核评价结果运用不够到位

多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考核评价结果的运用,把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奖惩和职务升降的重要依据,但也还存在结果运用不够到位的情况。在考核过程中不难发现,一些部门和单位的民主测评,除个别受到党纪政纪处分者被评为不称职之外,其他人员只要没有大的问题,一般都被评为称职,这使得一些本来不称职的干部 “鱼目混珠”,轻松过关。这种失真失实现象的存在,使考核结果难以作为干部奖惩升降的依据,难以调动各级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积极性。然而,一些优秀年轻干部尽管连续多年考核为优秀,但因处于弱势部门或其他主客观原因,有时很难被组织发现和重用,错过了组织使用的最佳时期。

三、以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为抓手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009年 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我们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从制度安排入手,以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为抓手,增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3]因此,如何进一步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我们要以中央 2009年新出台的《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 (试行)》、《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办法 (试行)》为指导,结合地方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机制,逐步形成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并切实贯彻执行,以此为 “抓手”,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1、着眼于体现科学性,统筹安排考核评价内容

考核评价内容的设置是干部考评的基础工作。当前对干部考核的内容主要涉及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而且明确要求注重考察工作实绩。在实施过程中,要从有利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等建设全面推进,有利于形成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出发,全面考量这五个方面在考评中的比重,对考核内容进行量化,科学配置各方面的比例,考察时要注重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统一、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的统一、当前发展与永续发展的统一。

(1)考核评价指标设置要具有针对性,突出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考核对象的个性

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考核区域、层次和类别上要区别对待,如对县 (市、区)、乡镇(街道办事处)、县 (市、区)直部门、学校、医疗卫生、其他企事业单位,以及其正职与副职等,要设置符合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特别是要将城乡面貌变化和基础条件改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以及人口与计划生育、科技教育与文化、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治理与和谐稳定、处置和应急突发事件、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履行基本职能、推动和服务科学发展开展为基层、为群众服务的有关质量、效率和效果、关系民生问题的改善、机关作风、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党风和勤政廉政建设等事关科学发展、事关百姓生活、事关环境保护、事关政权稳固的综合性和核心指标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合理确定各项考评指标的权重比,建立多层次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

(2)考核评价标准确立要具有均衡性,突出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考核对象的共性

考核评价标准就是“指挥棒”和 “风向标”,决定着干部努力的方向。有什么样的标准,就会有什么样的干部、什么样的发展。如政治思想标准、又红又专标准、生产力标准、科学发展标准,标准的侧重点不同,取得的实际效果也不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这一标准最能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但是,由于德才兼备是概括性、抽象性用语,如何在考评工作中贯彻落实这一标准,不易把握。应该在实际工作中将这一标准细化为各种具体要素,设定各要素的等次或分值。这样才更有利于操作,得出的考评结果也才会更加客观、科学、合理。在具体考评中,要坚持做到用政治的观点看政绩,考察干部是否坚持执政为民;用群众的观点看政绩,考察干部是否得到群众的公认;用实践的观点看政绩,考察干部是否重实干、办实事、求实绩;用全面的观点看政绩,既考察干部的 “显绩”,又考察干部的“潜绩”;用发展的观点看政绩,考察干部在发展中是否顾全大局、统筹兼顾,是否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总体上要既看经济建设情况,又看社会发展情况;既看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又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状况;既看城市发展,又看乡村变化;既看经济发展的成果,又看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既看发展的现状,又看发展的后劲;既看目前已经取得的成绩,又看对长远发展打下的基础。

2、着眼于体现系统性,适时改进考核评价方式和方法

考核评价方式和方法能够决定考评工作的实际效果。单一的考评方式和方法犹如盲人摸象,得出的结论只能是片面的。必须统筹各种技术手段,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评方法,对干部进行综合评价。要在全面掌握考核信息的基础上,采取类型分析、数据分析、比较分析、环境分析、历史分析等方法,对考核客体进行研究。要 “在强化经常性考核,坚持以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为基础,以换届 (任期)考察、任职考察为重点,相互补充,相互印证”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民主推荐法、民主测评法、民意调查法、个别谈话法、实绩分析法、综合评价法等方法对干部全面考核。这样才能对领导干部作出更加全面、更加客观公正的评判。在具体考评中,要坚持平时考评与年度考评相结合,以平时考评为重;要坚持换届 (任期)考察与任职考察相结合,以任职考察为重;要坚持定量考评与定性考评相结合,以定量考评为重。要坚持做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评、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和绩效考核的有机统一,同时,要把 “两代表一委员”(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大监督检查、政协委员视察、行风评议、经济责任审计、统计、信访以及上级部门的评价等情况纳入考评体系,注重把干部政绩的群众公认和组织公认有机结合起来,自觉把群众评价作为评判政绩的根本标准,建立政绩公示制度,让群众公开监督,公开评议,把经过群众认可的政绩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全面了解和掌握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的德、能、勤、绩、廉、学、心理素质等情况,运用多种方式和方法进行综合分析考评结果,做到相互补充,相互印证,力求做到考核评价的客观公正。

3、着眼于体现民主性,合理规范考核评价主体和程序

(1)考评主体要突出广泛性

坚持把上级评价、相关职能部门评价、本单位评价、基层群众以及社会评价结合起来,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考核评价干部。一是要坚持组织评定。认真执行 “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党委内部议事规则,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出科学合理的评定。二是要坚持社会评估。注意吸收媒体、纪检监察、政法、审计、信访、统计、计生等部门、“两代表一委员”以及考评对象的工作对象和服务对象参加评估,建立社会性评估体系。三是要坚持群众评议。加大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民意调查力度,全面推行机关作风建设评议,将评议纳入日常化、公开化、民主化轨道,把群众评议、投诉举报作为考评的重要内容,开辟专门的群众意见收集渠道,同时开展明察暗访,严厉查处损害经济增长的各种行为和人员,着重从制度和考评机制上促进机关干部忠诚履职、高效办事、优质服务。

(2)考评程序要突出公开性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对干部的考评,不是要看领导满意不满意,而是要看群众满意不满意。在对干部的考评中,要增加民主测评、民意调查、政绩公示等环节,增加考评过程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让群众了解考评的内容、标准、方式和结果,提高群众参与考评的积极性,加大群众评价的权重,改变注重领导评价而忽视群众评价的考核倾向,使各级干部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更好地结合起来,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评判和监督。对个别考评者缺乏对考评对象负责和对组织负责的精神,只对个别领导的意图负责,在考评过程中象征性征求群众意见走过场的现象,要严肃查处。

4、着眼于体现导向性,强化运用考核评价结果

干部考评结果的运用是干部考评工作的必然延伸,决定着干部考评工作的价值,是干部考评的根本目的。只有坚持把考评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管理监督的重要依据,才能充分发挥考评的积极作用,干部考核评价工作才不会流于形式。要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结果运用体系和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优化领导班子结构,真正把那些自觉坚持转变发展方式、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形成立党为公、勤政为民、踏实苦干的优良风气,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导向,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向有着正确政绩观和良好政绩的干部看齐。

(1)考评结果要充分体现“看工作、看表现、看需要”的用人导向

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体现用人导向,关乎党风民意,决定事业成败。只有把干部考核评价结果与干部的使用挂起钩来,考评体系的积极导向作用才能显示出来。要根据政绩考评情况,坚持“三个不能吃亏”、“不在状态就换人”、“两比一不比”(比做事、比贡献、不比资历)、“干部既能上又能下”、“有为才有位”的用人思路,看工作、看表现、看需要,给肯干事的人以机会,给能干事的人以舞台,给干成事的人以激励,给不干事的人以警示,真正把优秀干部推上干事创业的前沿阵地,将不作为的庸懒之人毫不留情地调整下来。

(2)考评结果要充分体现 “凭业绩、凭公认、凭实效”的实绩导向

要突出抓好干部业绩考核,完善干部业绩考核标准,既要看发展速度和规模,更要看经济结构是否优化、自主创新水平是否提高、就业规模是否扩大、收入分配是否合理、人民生活是否改善、社会是否和谐稳定。要把群众评议贯穿于干部考评的全过程,让群众知道各级干部在干什么、怎么干的、干得怎么样,让政绩考评结果经受住人民群众和社会实践的检验。通过考评,强化奖惩的导向作用,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提高执行力。

(3)考评结果要充分体现 “重长远、重节约、重环境”的发展导向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项长期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进行考评时,要按照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既看近期的、局部的成绩,也要看长远的、整体的工作,把短期与长期政绩、平时与年度政绩、局部与整体政绩结合起来,坚决防止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严肃查处违背科学发展的人和事,引导各级干部转变发展观念,突出科技创新能力、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指导、保障和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持续、健康发展。

(编辑:惠斌;校对:朱恒)

[1]胡锦涛 .紧紧抓住历史机遇承担起历史使命,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N].人民日报,2010-02-04(01).

[2]新华社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N].人民日报,2010-10-28(01).

[3]新华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N].人民日报,2009-12-08(01).

The Building of Cadre Evaluation Mechanism to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Shift

WANG Jian-hua
(Party School of CPC Yueyang Municipal Party Committee,Yueyang Hunan 414000)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n the reform of personnel system,in particular,on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assessment mechanism of cadres raised new demands.In the evaluation of exist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echanisms exist cadres appraisal content is not perfect,evaluation methods and means were not advanced enough,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process is not democratic enough so there are discrepacied be tween the use of evaluation results and speeding up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discrepancies.This paper proposes to co-ordinate arrangements for evaluation content,methods and evaluation methods to improve timely and reasonable evaluation of the main nor ms and procedures,and strengthen the use of evaluation results and other cadre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to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accelerated.

cadres;performance evaluation;evaluation mechanisms;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D262.3;C962

A

2095-1361(2011)01-0088-05

2010-10-20

王建华 (1970- ),男,湖南华容人,中共岳阳市委党校科研处副处长,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政绩领导干部
为民造福就是最大政绩——树立正确政绩观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森林城市不能沦为“政绩工程”
2016重要领导变更
浅析晚清收藏家刘世珩的政绩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正确对待政绩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