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与市场:读张维迎《市场的逻辑》的思考

2011-04-11刘紫玉

湖湘论坛 2011年1期
关键词:张维迎市场经济国有企业

刘紫玉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湖南长沙 410006)

·经济纵横·

政府与市场:读张维迎《市场的逻辑》的思考

刘紫玉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湖南长沙 410006)

张维迎的新书《市场的逻辑》引起我们对政府与市场关系问题的再一次关注。众所周知,自金融危机后,全世界都流行对市场加强监管,并用政府力量刺激经济,许多国家政府在推动经济增长,改善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影响,中国四万亿的刺激措施使经济率先从危机中走出来,我们又一次看到了政府在国家经济宏观调控中不可或缺的作用,以及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有了进一步的认可。在天平的两端:政府与市场,现实中是向政府一方倾斜的,尤其在危机中,政府理所当然地运用权力干预经济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一直有专家、学者怀疑这种超越市场干预的效果,张维迎就是当中的一个代表。本文针对张维迎的主要观点,结合我国当前实际进行一些思考,希望能更理性地认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为科学的宏观决策提供视角。

政府;市场;张维迎;《市场的逻辑》

张维迎《市场的逻辑》一书出版,正值金融危机下中国实施四万亿刺激措施后刺激效果的争论之时。他认为“政府通过增加投资推动经济增长,实施货币刺激政策等,只能解决眼前的和短期的问题,并可能导致有些问题被掩盖”。的确,从宏观的层面或短期的效果来看,我们能解决一些问题,如促进经济增长及扩大就业。但一些问题甚至很重要的问题也许被我们忽略了,比如资源配置的浪费,企业竞争力遭到扭曲,不断扩大的过剩产能,分配不公进一步加剧以及环境问题更加严峻等。当中有些也的确是能够通过市场也只有通过市场才能解决的,而政府参与了进来,忽视了市场。但当我们从更广阔的视野看,这种干预除了经济方面,还有社会、政治方面的考量,否则大部分国家不会这么做。既然很多国家都这么做,甚至包括美国等市场化程度很高的国家都采取大规模的刺激措施,就一定有它的理由,那《市场的逻辑》意义何在?这也或许是这本书引起争论的原因。

张维迎把西方世界的崛起和中国过去30余年的经济奇迹都归结为市场经济的力量,强调市场的作用。在张维迎的眼中,市场经济就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制度,他认为“市场经济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平等的一种制度,它给每个人提供机会,拒绝特权”。实际上,亚当·斯密在两个世纪前就精辟地阐述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重要作用。

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核心是论证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有效率,亚当·斯密的“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学说是进行这种论证的出发点和归宿。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说:“资本主义的效率建立在‘看不见的手’的理论基础上……通过市场,贪欲被套上了笼头,以一种不受人的因素影响和表面上自动的方式为社会目标服务……利益引导资源从生产效率低档的用途中撤出,流向生产率较高的用途……对任何个人来说,并不要求他估价什么是对社会或制度有利的;即便他仅仅是追求自己的经济自我利益,他也会自动地为社会福利服务”。这种思想被张维迎以一种更富人情的文字表达出来,他认为市场的逻辑是,你如果要想幸福,你首先要使别人感到幸福。如果别人不幸福,你不可能幸福。他同时认为市场的运行都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市场最大的挑战来自政府,政府不能什么都管,而应该以不变应万变,同时坚持宏观政策的连续和稳定。他这个观点应该说在理论上能被大多人赞同,也是西方的主流观点,但一个现实是:虽然市场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被越来越多多人接受,但在实践推进中却举步维艰。这一点在我国表现得尤其突出。

为什么在实践推进中却举步维艰呢?张维迎认为:“反对市场经济的最大一股力量,就是特权阶层和既得利益者”。“有特权的的人或者喜欢特权的人,或者想通过特权获得利益的人不愿意接受市场经济的挑战,因为市场经济与他们的既得利益相冲突”。这些特权阶层和既得利益者包括一些政府部门和国有垄断企业。从企业微观层面,张维迎认为市场经济就意味着企业民营化,因为“国有制与市场经济是不相容的”。在他看来,“现在活得好的国有企业,基本是靠垄断赚钱,但是其效率都很低。国有企业占据社会2/3的经济资源,但创造的价值只是1/3”。并预言,这些企业都民营化后,中国经济将会焕发出巨大的潜力。

从这里也可看出张维迎对国有企业效率的置疑,现实中也如他说的那样,我国很多国有企业的效率的确不如私有企业,由于国企与政府千丝万缕的关系使市场竞争机制不能有效发挥,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也不能平等的参与竞争等。但我认为民营化到什么程度值得商榷,如果能把国有企业做得有效率,或虽然牺牲了一些效率而实现了一些社会目标,那为什么要民营化呢?

诺贝尔经济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就认为既存在无效率的国有企业,也存在有效率的国有企业。同样,既存在无效率的私有企业,也存在有效率的私有企业。问题的关键在竞争,而不在所有制。他用法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成功的国有企业为例,证明国有企业可以是有效率的。同时,他又以西方失败的私有企业为例,证明私有企业可以是无效率的。他特别强调,在比较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效率时,应该考虑到不可比因素。他说,在许多国有企业中,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含混在一起,很难辨别企业是不是有效率。有的企业亏损是政府政策所导致的,而不能归结为企业缺乏效率。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张维迎的观点有点激进,当然也触痛了一些既得利益者,注定会受到一些攻击,因此他的“寂寞独行”就不足为怪了。

从以上可以看出,问题的焦点和分歧体现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在这个关系上,张是倾向于市场的。他是对的吗?从理论上讲如他所分析的那样,市场的确能带来最高效率,因为竞争机制的作用,也较公平。但我不得不说,基于现代经济的现实,包括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竞争加剧,跨国公司迅猛发展,不同国家的文化和制度背景的差异,他的观点带有一些理想主义色彩。在理想世界的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是有效率的;而在现实世界的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达不到有效率的状态,存在着市场失灵。例如,当进入市场的卖者和买者不是非常之多,而是存在垄断时,当进入市场的产品存在差别时,当进入或退出市场存在障碍时,当经济活动产生外部影响时,当存在公共产品时,当市场参与者存在不完全信息时,都会导致市场失灵,出现资源配置缺乏效率的状态。

事实上,由于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会失灵,几乎所有国家从来没有停止对经济活动的干预,而且这种干预有强化的趋势。

19世纪70年代,德国经济学家瓦格纳发现了这样一条规律,即一个国家一旦全面进入工业化发展过程,政府经济部门在数量和比例上都有一种扩大现象,公共财政将不断膨胀,国家经济力量和政府管理不断强化……。理由是:大规模产业发展要求公共基础设施发展扩大;市场竞争激烈要求公共福利项目增加;经济垄断力量活跃要求强化市场管理;工业化导致农村破产要求政府的全面帮助,等等。我认为这些理由和我国经济发展现阶段极为吻合。这种工业化早、中期阶段对政府的依赖是非常大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自上而下有组织地推动市场化改革,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由政府这个“看得见的手”扶植起来,基于我国的国情,如果完全依靠私人主体自发进行,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就可能完全是另外一种结果了。特别从公共产品提供的角度,中国幅员辽阔,市场经济全面启动,有效提供公共产品的问题非常突出。30多年来,政府运用强大的经济组织力量,在大型港口的建造、现代交通网络的建设、基本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环境污染的整治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市场发展提供了规模宏大、配套完备的公共产品,为中国经济的持久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当然,按照科斯原理,这些公共产品也可以在厘清产权的条件下由私人提供,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用这种方式提供公共产品,其交易成本一定会大得多,时间会拉得很长,社会基础设施也达不到今天的水平,经济增长的速度也没有这么快。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引起全球瞩目,这与30多年来政府的大力推动是分不开的,再次使中国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受到世界关注,甚至美国政商两界的精英也对中国实行的“国家资本主义”的效率表示出惊讶。

当然我们不能沾沾自喜于GDP的规模和增长,这当中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如张维迎认为的,国家控制导致企业家的行为发生扭曲,企业家不再把心思放在创新和创造利润上,而是放在和官员搞好关系上,企业家精神散失。此外垄断加剧,分配不公日益突出;环境问题越来越尖锐;政府权力过于膨胀且缺乏约束力,导致腐败增加。我们看到了这些问题,但我们既不能因为这些问题而一概否定政府推动型的增长模式,尽管带来一些问题,但我相信这些问题会引起重视并逐步加以控制,比如腐败问题,会逐步加大力度惩治,因为腐败到了一定程度,会带来很大的政治风险,这是一个国家的执政党和人民无法容忍的,无论这个国家实行的是一党制还是多党制。也不能因为中国30多年的飞速发展取得巨大成就而忽略存在的问题,并认为政府主导型或政府权威主义的模式具有普遍意义,并一直可以这样做。正如某国外学者评论的:“从中国的复兴中能学到什么?我们在这个问题上必须谨慎,不能得出错误的结论;而最危险的错误结论莫过于威权主义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那我们的路径是什么?我认为就是尊重市场的力量,坚定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同时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一直以来,我们不能在政府与市场之间取得一个很好的平衡,要不视市场为万能,泛市场化,把本该由政府履行的职能推给市场,如我国前期的医疗和教育改革,已被证明是不成功的;要不忽视市场的功能,政府对经济干预过多,走了一些弯路。进步的是,目前我们对哪些事情应该让市场来完成,哪些应由政府出面,慢慢形成了共识,其实关键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此消彼涨的动态平衡关系。经济发展最好的国家一定是那些在政府与市场之间取得最佳平衡的国家,我坚信我们一定能不断吸取经验教训,通过政治体制的改革,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最大限度的发挥市场的功能,同时维护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稳定。

[1]张维迎.市场的逻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2]萨缪尔森.经济学(第十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吴易风.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与思潮[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4]J.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M].吴良键等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

责任编辑:叶民英

F0

A

1004-3160(2011)01-0102-03

2010-11-27

刘紫玉,男,湖南长沙人,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函授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发展经济学。

猜你喜欢

张维迎市场经济国有企业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张维迎寓言经济学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张维迎 在骂声中捍卫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