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的几个理论问题

2011-04-11伍绍祖

湖湘论坛 2011年1期
关键词:资本主义民主马克思主义

伍绍祖

(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北京 100032)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论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的几个理论问题

伍绍祖

(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北京 100032)

划清“四个重大界限”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理直气壮地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和观点作斗争是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划清社会主义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关键在于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两种民主的本质和特征;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必须积极应对、掌握正确的政策和科学的方法;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十七届四中全会;“四个重大界限”;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筑牢思想防线,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始终保持立场坚定、头脑清醒。”[1]P52思想理论战线要坚决认真贯彻落实这一重要精神。为此,必须认真弄清以下几个基本问题,以真正从思想理论上划清“四个重大界限”。

一、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理直气壮地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和观点作斗争是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

马克思主义创立160多年来,始终是与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和观点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一诞生,就被西方反动势力视为游荡在欧洲的幽灵,并联合起来进行“神圣的围剿”;这一围剿不但没有把马克思主义消灭,反而使马克思主义在批判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流派和观点的斗争中得到发展并在工人运动中广泛传播。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列宁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英勇地开展了对伯恩斯坦修正主义、考茨基右倾机会主义等反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和斗争,这一斗争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苏联实际的结合,产生了列宁主义,指导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20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在战胜来自各国共产党内“左”右倾机会主义和社会上各种错误思潮攻击的进程中,指引并推动了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兴起,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新中国的建立就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标志,毛泽东思想在中国得到丰富发展并成为我党事业的指导思想。20世纪90年代初期,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一些西方人士和国内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弹冠相庆,兴高采烈地宣称:社会主义遭到“大失败”,“历史终结”了,马克思主义破产了,不管用了。然而,在中国大地上,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不仅没有倒,而且又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反马克思主义,如何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和观点作斗争,世界上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者坚持不懈地研究、探索、鉴别和斗争了160多年,中国共产党人也为此奋斗了近90年。斗争的实践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是揭示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规律、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是开放的、不断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与各国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之所在;工人阶级的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显著特征,也是区分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界限的重要标准。反马克思主义是反对、攻击、诬蔑、诽谤、歪曲马克思主义的派别和思潮的总称。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斗争,不是一般的学术之争,而是关系共产党的生死存亡、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政治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同样是一个关系我们党带领人民群众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能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政治问题。

当前,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正确把握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斗争的特点。综合大家的研究成果,我认为以下几点是需要认真研究和把握的。(1)在我国,共产党掌握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处于指导地位,并在干部群众中有较高信仰度。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和观点属于支流杂音,相信并推崇这种思潮和观点的人在国内是极少数。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从总体力量对比看,呈现前者强后者弱的态势。(2)马克思主义被干部群众掌握的力量强中有弱,相信并推崇反马克思主义的力量弱中有强。前者的弱主要表现在:有些党员干部疏于学习,淡漠政治,既不太懂得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又不太了解反马克思主义的现状、实质和危害,缺乏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更缺乏斗争的勇气。后者的强主要表现在:国内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和观点有比较大的国际力量支持,这种思潮和观点在国内的兴风作浪,常常是与西方敌对势力里应外合,内外勾结。因此,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斗争还是尖锐激烈的,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情况下,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在意识形态领域一时占领主导地位的危险性还是存在的,对此我们要保持高度警惕,防止它的出现。(3)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斗争,主要表现在马克思主义同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论、西化与分化中国的思潮、儒化中国以及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僵死的教条等错误思潮和观点的斗争。斗争的核心问题是,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或者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斗争的焦点是,我国现行的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政党制度和核心价值观问题。(4)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双方争夺的拥护者和信仰者主要是青年一代,特别是青年学生。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凭借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技术上的优势,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传媒手段,极力向青年渗透。因此,加强对青年一代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加强对现代传媒手段的运用和管理,已经提到关系能否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战略地位。

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界限的根本目的,是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指导地位。为此,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正确认识和处理指导思想一元化和思想文化多样化的关系。任何时代,社会上的思想文化都是多样的,但引领社会前进和发展的思想文化必须是先进的思想文化。在有阶级存在的社会里,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文化必然是统治阶级一元化的思想文化。这是历史的规律,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地位,一方面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当今世界上被实践证明揭示规律、指导实践的最先进、最科学、最能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思想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地位,不仅不会束缚思想文化的多样化,而且为思想文化的多样化发展指明前进的方向,提供强大的动力,开辟广阔的空间。

二是划清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与儒化中国的界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文化是维系和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独立自强、繁荣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础,必须继承和发扬。儒学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着可以而且应当批判继承的东西。但儒学毕竟是产生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春秋晚期的思想文化,几经传承,日益完善,鲜明地体现了封建剥削阶级的思想和利益,它没有也不可能为2500多年后的当代中国指明前进的方向,提供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儒化中国的目的,就是让儒学代替马克思主义作为引导中国人民前进的指导思想,这一观点既违背全国人民的意愿,也与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背道而驰。

三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后者是前者的理论基础,前者是后者的丰富和发展。“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2],是十七大提出的重要思想。对这一重要思想也要全面准确地理解。一方面,要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一最新成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最有针对性、作用最大。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它的全部,在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结合起来,对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来说,应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和把握,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毛泽东、邓小平等党的领导同志多次强调的老祖宗不能丢、又要讲新话的重要思想,既有利于夯实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又有利于推进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同时,也有利于从根本上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

二、划清社会主义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方法

社会主义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的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种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有利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否定公有制或公有制为主体,就是否定社会主义经济和建立在这一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政治与思想文化,从而也从根本上否定了社会主义性质。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我国现阶段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否定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实行单一公有制,必然脱离我国国情,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私有化的目的就是实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这种经济制度生产的目的是为了利润,也就是为了榨取剩余价值,必然形成两极分化,加剧阶级矛盾和对立,引起社会动荡。

为了从根本上划清社会主义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我国实际,进行具体分析。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所有制是生产关系中的主要内容,它制约着分配关系。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资本主义私有制哪个好?最根本的要看哪种社会制度最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发展的成果是供广大人民群众享用,还是供少数人享用。同时,对生产力的认识,不仅要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与发展速度区别开来,而且要弄清楚影响这二者的主要因素。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既与现行的制度政策有关,又与历史的基础和相关自然条件紧密相联。在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等条件大体相同的条件下,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的速度,主要取决于社会制度的优越、体制机制的科学完善、以及统治阶级及其政党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把握和运用等。我国目前生产力的水平虽然还不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高,但发展的速度大大高于任何资本主义国家(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平均发展速度为9.8%;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平均发展速度:英国为1.3%,美国为2.2%,日本为8%,韩国为9%);生产力发展成果的享用方面更是优于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还要看到,我国目前生产力的发展还不平衡,既有现代化、高科技生产方式,又有传统手工半手工劳动。这种生产力状况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然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都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的状况不相适应,前者会把我国拉向旧社会,后者会使我们重犯“左”的错误。

认识社会经济制度的优劣要看发展、看前途。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立仅几十年,它的优越性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但它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集中力量办大事、处理急、难、险、重危机事件、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伟大作用,不仅为广大中国人民所认可,而且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向往。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尽管还存在着某些不足,但完全可以通过改革得到克服和完善,在这方面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力量。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无疑优于封建主义制度,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中发挥过积极作用,而且至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技术上仍处于优势。但资本主义制度自身无论如何是解决不了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社会基本矛盾,无论如何不能摆脱百万富翁的超级利润,不能摆脱剥削和掠夺,不能摆脱经济危机,不能避免各种极端严重犯罪、堕落、绝望等社会制度造成的社会问题。尽管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至今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这一制度灭亡的时间不会像以前人们想象的那样短暂,但灭亡的趋势是注定的。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正像列宁所讲的那样:鹰有时飞得比鸡还低,但是鸡永远也飞不了鹰那么高。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一只鹰,只是它还没有长得很雄壮,或者一时得了病、受了伤,但最后总会高高地飞到天空。

正确认识实现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体制机制的作用与性质。一方面,要认识到,体制机制是实现社会制度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优越,如果体制机制僵化滞后,就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资本主义国家的体制机制比较完备,只能有助于推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实现,但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另一方面,还要认识到,在国家性质、根本制度和政治方向等重大问题上,要分清姓“社”姓“资”的问题,但在有些体制、机制上就没有姓“社”姓“资”之分,比如,市场经济体制,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因此在研究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时,要把社会制度与实现社会制度的体制机制作为统一的体系来对待。在划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界限时,要把社会制度与实现社会制度的体制机制区别开来;把社会制度与在这种社会制度下人民群众创造的物质文明成果和没有意识形态意义的精神文明成果区别开来,这样既有利于人们坚定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信念,又有利于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国家中人类创造的一切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文明成果。

三、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关键在于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两种民主的本质和特征

我们党近90年的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为争取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而奋斗的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相结合,认真总结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实践经验,广泛吸取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政治文明有益成果和继承我国历史上优秀民主遗产基础上的伟大创造。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是在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中产生并在推进资本主义政治建设中得到发展和完善的。划清两者的界限,应着重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性质不同。人类社会自有阶级以来的任何一种民主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掌握了国家政权之后实行的民主,是人民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政治形式,是最广大人民享有的民主,其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这种民主的显著特征是,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对最广大人民的民主和对敌对分子依法专政的有机统一。西方资本主义民主与封建专制制度相比,是一个大进步,但这种民主的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垄断资本的民主,少数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和其他广大人民群众的专政。资产阶级民主虽然被标榜为“人民主权”,但实际上不过是资产阶级统治的一种形式。这种制度下的自由、平等、民主和人权,只是资本的特权。

二是政治制度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以人民民主专政等一系列政治制度作为主要实现形式。在国体上,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政体上,坚持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在政党制度上,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民族关系上,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基层民主上,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一系列政治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内容,又是民主的有效实现形式。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不尽相同,比如,美国是总统制,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英国是君主立宪的议会内阁制,实行“议会至上”;法国是行政权主导下的、兼具议会制和总统制特征的混合制。在政党制度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多党制。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是为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服务的。

三是经济基础不同。毛泽东同志曾说:“民主属于上层建筑,属于政治这个范畴。这就是说,归根结蒂,它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3]P208-20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之上并为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服务的,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则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之上并为保护私有制服务的。

四是社会效益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使我国人民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有利于发挥人民群众以国家主人翁身份建设和管理国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效率办成事的优势;保障了国家的统一稳定,有利于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广大人民群众没有摆脱受压迫受剥削的地位,阶级对立和矛盾不断加深,民主和宗教矛盾难以解决,罢工游行时常出现,党派之间的相互斗争和掣肘日趋复杂,社会动荡因素有增无减,全体公民中没有也不可能形成共同的理想和信念。

四、在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广泛深入推进的条件下,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是一项重要、复杂、艰巨的任务,必须积极应对、掌握正确的政策和科学的方法

思想文化是上层建筑中社会意识的重要内容。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思想文化,则是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反映,并为它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服务的。这种思想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先进的思想文化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则起阻碍作用。古今中外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有政治头脑的艺术家无不把捍卫和发展本阶级的思想文化、反对和消除敌对阶级的思想文化作为夺取和巩固政权的重大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文化不仅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内容,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不同社会制度、政治信仰、民族传统之间的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出现了新的特点。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分清是非,扬清击浊,是推动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迫切要求。

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反映,代表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包含了广大干部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成果,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核心内容并处于主导地位,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这种思想文化,坚持以人为本,倡导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崇尚劳动光荣,追求共同富裕,蕴含着爱国主义情怀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和谐、改革创新的精神,体现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结合。这种思想文化,顺应时代潮流,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思想文化,能够使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是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反映,分别代表着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剥削压迫人民群众的思想诉求,蕴含着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中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本质,服务于滋生和推动它发展的两种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这种思想文化,尽管在一定历史时期中产生过一些积极作用,但由于它们的核心内容是维护私有,维护剥削,维护少数剥削阶级的利益,尤其是封建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官”本位的价值取向和由此产生的等级观念、特权思想、专制主义、官僚作风,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必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起阻碍和破坏作用。

由于我国有长达几千年封建主义社会的历史,封建主义思想文化发展得相当完备且根深蒂固,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肃清封建主义思想文化残余影响的任务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没有彻底完成;由于我国近代经历了百余年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封建主义思想文化有时也同资本主义思想文化、殖民地奴化思想文化互相渗透结合在一起;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拓展和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国外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必然乘机而入。这些情况说明,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界限,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需要各方面协调一致的共同努力。

要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的理念。按照党和政府关于思想文化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战略部署,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新成果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文化体制改革新成果的推动作用和健全文化领域法律体系新成果的保障作用,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要在思想文化发展繁荣中划清界限,在划清界限的前提下推动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发展繁荣,使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牢固占领思想文化阵地。

要深入开展对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批判。列宁曾指出:“旧社会灭亡的时候,它的死尸是不能装进棺材、埋入坟墓的。它在我们中间腐烂发臭并且毒害我们。”[4]P380因此,必须深刻揭露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本质、在社会上的表现及其危害,坚持不懈地教育引导干部群众与这些腐朽思想文化划清界限,自觉清除其影响;进一步加强对思想文化制品监管力度,特别要加强对有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思想文化制品的打击和惩治力度。

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更有力的举措应对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新特点。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主动自觉地把社会主义思想文化融入世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洪流之中。在思想文化交流中,广泛吸纳各国的精华,同时通过严格的政策法律严禁有害文化制品流入我国;在思想文化交融中,突出我国思想文化的社会主义特色和民族特色,积极主动地向世界人民宣传我国先进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在思想文化交锋中,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讲究政策和方式方法,坚持以理服人,用事实说话,充分显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科学性和价值观,充分展示社会主义大国的文明形象。

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已经进行30多年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之所以取得这样巨大的成就,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在理论上和行动中认真划清“四个重大界限”,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在当前和今后的改革开放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最根本的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以发展生产力和实现共同富裕为目的,以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为目标,改革与此不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在经济体制改革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什么是公有制为主体,怎样保障和实现公有制为主体,高度重视分配领域体制机制的改革,既要克服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就是发展资本主义的“左”的错误认识,又要反对私有化的错误思潮和单一公有制的错误观点;在政治体制改革中,要特别警惕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鼓噪的西方的多党制、“三权分立”等错误观点;在文化体制改革中,要以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根本目的,着眼于调动广大思想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更要着眼于满足亿万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在社会体制改革中,要使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医疗和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从体制上得到解决,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在新的形势下,改革开放要把着眼点放在推动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促进社会和谐上。只有科学发展,才能从根本上为合理有效地解决我国发展中存在的一切问题提供坚实基础。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国际风险,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加速解决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切实推动科学发展。只有建设和谐社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并形成强大合力,全面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为此,必须把解放思想作为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先导并贯穿始终,让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在干部群众头脑中深深扎根。要在现行体制中找准影响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问题,勇于打破既得利益的束缚,科学制定改革的规划,大力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有计划有步骤地协调推进。要把改善民生,使广大人民群众都得到实际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兼顾各方面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积极推动建立有利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五、划清“四个重大界限”与弄清六个“为什么”等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即使有些问题解决了,还会出现新的问题。因此,必须继续深化对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如何深化对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就是坚持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利益作为理论研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研究和积极宣传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使之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并变为自觉的行动;认真总结群众的实践经验,深入研究群众在实践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为群众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解释疑惑提供理论支持,为领导机关实现人民利益正确决策提供依据。为此,理论工作者要进一步培养、巩固和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坚持不懈地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把理论创新之根深深扎在群众实践之中,把理论工作者的心紧紧与群众连在一起,善于从群众逆耳之言中审视我们工作中的问题,善于从群众突破常规的举动中发现新生事物,善于从群众情绪的变化中找到改进和完善党的政策的依据。要大力提倡采用新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调查研究,但不能用网上的调查代替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应重点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及其历史趋势的观点,关于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根本前提的观点;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观点;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关于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本质特征的观点;关于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党的建设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的观点;等等。理论工作者要深刻理解这些观点的精神实质,把这些观点作为研究问题的思想武器和基本依据,而不能祈求从中找到现成的答案;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联系起来理解和运用,而不能采取简单对号的方式寻求结论。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等。这里仅就有争议的阶级分析的方法谈点认识。列宁曾指出:“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指导性线索,使我们能在这种看来迷离混沌的状态中发现规律性。这条线索就是阶级斗争的理论。”[5]P426但是,近些年来,很少有人再提再用这种方法了,有的还把阶级分析的方法作为“左”的东西批判。应该看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阶级斗争已经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仍然存在着一定范围的阶级斗争,而且这种阶级斗争与国际上的政治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研究新形势下我国社会的许多重大政治性问题和国际范围的有关社会制度、政党制度、自由、民主、人权等问题都离不开阶级分析的方法,否则就认不清问题的本质。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9-09-28.

[2]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5.

[3]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列宁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5]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黄有泰

D0

A

1004-3160(2011)01-0020-07

2010-10-13

伍绍祖,男,湖南耒阳人,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原常务副书记、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猜你喜欢

资本主义民主马克思主义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好民主 坏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