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加强领导决策能力

2011-04-11夏建平

湖湘论坛 2011年1期
关键词:决策领导干部

夏建平

(中共长沙市天心区委,湖南长沙 410083)

·领导科学·

论加强领导决策能力

夏建平

(中共长沙市天心区委,湖南长沙 410083)

领导干部要着力提高决策能力,从政治上把握决策方向,在实践中提高决策水平。同时,领导干部的价值追求和工作目标的确定,以及工作作风的改进,都与科学决策有着密切关系,应加强这方面的修炼。

领导干部;决策能力;政治;实践;价值;作风

决策能力是领导的基本功,也是领导干部的首要能力。当领导,不善决策、不会决策、不能决策,就不是合格的领导,或者说就不能当领导。特别是当前的信息化、科技化时代,对领导决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决策对了,事情顺利,事业成功;决策错了,贻害百姓,贻误事业。

一、决策能力是一个政治问题

决策是领导者依法行政的过程,是党的意志贯彻实施的过程;要把讲政治贯穿决策的全过程。

——认识决策的方向。提高决策水平,首要问题就是牢牢把握决策方向。方向对了,哪怕决策有些失误,也错不到哪里去;方向错了,越决策越错。要把握好决策的正确方向,一是把讲政治贯穿于决策全过程。强化政治意识,把握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注重从政治上观察形势、分析问题、谋划工作,坚决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决策不发生政治性错误。二是把顾大局贯穿于决策全过程。讲政治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顾全大局。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大局,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重点,小局与小局、大局与大局之间是辨证的,要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把顾大局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做到小局服从大局,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三是把守法纪贯穿于决策全过程。遵法守纪是对每个公民、每个党员的基本要求。要认真学习和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特别是领导干部不能耍特权、讲特殊、搞例外,真正做到法律法规面前人人平等。

——认知决策的取向。决策的取向决定了我们努力的方向。一是坚持服务发展的取向。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在决策过程中要始终突出发展,把讲政治真正落实到推动发展的具体行动中。二是坚持执政为民的取向。我们党和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人民服务。决策的任何一个疏忽、任何一个差错,都可能给人民利益造成损失,有些损失甚至是很难在短期内弥补的。这就要求想问题、作决策,必须坚持执政为民的取向,维护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三是坚持提高效能的取向。投资要考虑投入与产出,评估风险与收益,其实决策也是如此。决策者要善于从几种方法或行动方案中选取效益最大、损失最小的方法或方案,以期优化实现目标。这就要求高效率、高标准地为人民群众服务,不断提高运行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切实提高决策的效能。

——认清决策的背向。领导决策是一项严肃、科学、艰苦的工作。决策失误是最大的失误。因此,决策必须讲政治,必须为人民,必须促发展,必须为构建和谐社会办实事。如果决策出现失误,违反了政策法规,违背了群众愿望,就会走向人民的反面,就会出现重大的失误,不仅不能实现有所作为,而且会出现乱作为,甚至还会出现违纪违法的事情,最后走向犯罪的深渊,最终影响事业的发展。

二、决策能力是一个实践问题

实践是决策的来源,实践是决策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决策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科学的决策来源于实情的掌握。不进行调查、没掌握实情,说话就没有底气,办事就缺乏依据,就不可能实现科学的决策。一方面,掌握实情贵在调查。现在有些干部下基层,一是不深入,走马观花;二是喜欢听好话,听了好话就高兴,听了坏话就来气,这肯定掌握不了实情。要加强调查研究,运用科学方法,善于到实践中去了解情况,不能一天到晚坐在办公室里搞决策。因为从资料中、从网络上掌握的情况不全面、不鲜明,只有深入到基层、到一线、到现场去了解,这样掌握的才是真实的情况,调查才能取得实效。另一方面,掌握实情贵在深入。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这么一种现象,就是对一些重要问题的掌握,往往主要领导不如副职清楚,副职不如一般干部清楚,一般干部不如临时工清楚,这样作出的决策不科学、很盲目。要学会在实践中认识事物的本质、掌握规律性的东西,善于在调研中提高自已的决策能力。开卷有益;出门有益,深入一线也有益,千万不能当“摸脑壳”的干部。

——高明的决策来源实际的研究。一个高明的决策,就是善于把调查研究的成果进行深化提升、进行理性思考、进行科学决策。要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善于总结实践中的规律,汲取群众的智慧,掌握群众言谈举止中的闪光点。要注重对众多的事物进行综合分析,对众多的问题进行归类思考,决不能凭经验、凭主观来想问题、办事情。在决策过程中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把大多数人的意见听进去,二是要把少数人的意见听进去,“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就是这个道理,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把少数人的意见通过科学的解释变成大多数人的共识。只有兼顾这两部分人的意见,我们的决策才能相对高明。

——成功的决策来源于实践的检验。决策正确与否,最终靠实践去检验。要努力把决策上升为理性思维,形成“实践一理论一实践”的良性循环。一是经得起群众的检验。成功的决策是“从群众中来”,决策的实施必须“到群众中去”。决策实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决策实施有一个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的过程,就是要把决策变成群众的意愿并付诸于行动。二是经得起形势的检验。有些决策在某个特定的时期是可行的、必要的;过后是否继续实施就要看形势的发展变化。三是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决策有时代性,也有局限性,看待决策应历史地看、全面地看。如在修路问题上,不能因为当时的条件局限只能修10米宽,而若干年后迫于交通压力要拓宽到20米、30米,就指责当时的决策者缺乏眼光,决策不科学。要辨证地看待决策产生的环境,后人不能随意指责前人;但后人一定要勇于超过前人,要善于突破前人。作决策,要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既让今人满意,又让后人受惠,经得起历史、人民和发展的检验。

三、决策能力是一个价值问题

决策是一种奉献,体现着人生的价值和社会的价值。

——人生理想的实现靠决策。人的一生需要决策的事很多,从小学开始读什么学校,到大学填报什么志愿,到投身社会找什么单位,这都是一个决策的过程。可以说决策好,符合自己的人生追求,能够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但人的价值、理想是和党、国家、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我们的理想和决策一定要符合群众期盼、符合客观实际。作为党员干部,在岗位上是有时段性的,作贡献是有时限性的,实现人生价值也是有时效性的,千万不要躺在温水里不知道冷,千万不要处在顺境中不知道难,千万不要坐在位置上不知道责,要把事业的发展与实现个人的价值统一起来;在事业发展中实现个人价值。

——组织领导的实现靠决策。作为领导者,就是要组织和领导干部谋划工作、推进事业、干一件事情,实现一个目标;没有群众的参与是干不成的,组织和动员干部群众是对我们领导水平的重要检验。决策的成败在于群众拥不拥护、答不答应、支持不支持。只有群众支持与拥护,才能真正形成齐抓共管、上下互动的工作格局。

——工作目标的实现靠决策。工作目标是我们工作的方向,是我们追求的动力。目标正确,方向就正确;目标错误,就会发生偏离。因此,我们人生目标、工作目标的确立和实现都要靠决策。把理论和调研的成果变成大家的共识,变成工作的目标,就有一个决策的过程。决策的过程就是形成共识的过程。

四、决策能力是一个作风问题

决策能力不仅体现我们的学识、经验和水平,也是检验我们工作作风的重要指标。作风实,决策能力强;作风浮,决策水平低。只有作风改进了,决策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注重学习来提高决策能力。当今社会的竞争,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的竞争。领导干部要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善于从书本知识中增长才干、提高决策能力。一要学习历史。历史是现实的借鉴,现实是历史的延续。一名领导干部不善于从历史中吸取营养,不可能成为高明的领导者。学习历史要有辩证的思维和科学的方法,善于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鉴照古人,知史兴替,时刻警醒自己。二要学习时事。我们处在一个高速发展、不断变化的时代。领导干部要紧跟不断变化的发展形势,不断改进我们的学习;更新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学习的效果。重点加强中国待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方面内容的学习。三要掌握基本规律。当前处在信息社会时代,知识量、信息量非常大,而人的精力非常有限;即使一天到晚不停地学习;也不可能掌握全部的新知识和新信息。因此,学习要掌握方法;带着目标、带着目的、带着脑子去学习;紧密结合工作和生活实际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提升我们学习的品位,在书本中找到规律性的东西,以此来指导和推进我们的工作。

——注重磨炼来提高决策能力。实践出真知,磨炼长才干。一是磨炼思想。思想水平和思维能力是领导干部的重要素质。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迫切需要一大批有思想、有能力的高素质领导干部。要坚持不懈地抓好思想解放,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冲破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束缚,切实消除一些模糊认识,着力解决思想上不适应、不符合新的发展要求的问题。二是磨炼意志。就是要经得起实践的摔打,经得起人生的风风雨雨。保持“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意志和韧劲,知荣不骄,知难而进,知耻后勇,努力在艰难中磨练意志,在困境中打开局面。三是磨炼眼光。不能习惯于凭经验办事,习惯于用老眼光看待新事物、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要立足更高眼界和更宽视野,大力弘扬开拓创新精神,注重全盘考虑和长远规划,善于用国际视野来谋划区域的发展建设。

——注重修养来提高决策能力。领导者,无论职务高低、权利大小,都有自己的修养要求。有些人,当一般干部时很随和,但到了一定的层次后就不好接触了,开始摆官架子、打官腔,这实际上是修养不好的表现。党的各级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是百姓的勤务员,无论到何岗位,都要有自己基本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要求,不能到了领导岗位就颐指气使、高人一等。作为肩负重任的领导干部,一定要做到“大道不偏离,小节不丧失”,以严格的党性要求自己,以肩负的责任鞭策自己,做到在名利待遇上不计较、不攀比、不失衡。

——注重民主来提高决策能力。提高决策能力也要靠民主,那就是要注意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我们的决策要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就必须学会用民主的方法去决策,用民主的方法检验我们的决策。特别是一些大的决策要通过更多的民主渠道去决策和商定,决不能主观意志。同时,对民主要有正确认识,因为我们正处在法制不够健全、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社会转轨转型的特殊时期,民主进程中有不少杂音和不和谐因素,这就要求我们领导于部要把握好民主、使用好民主,带头发扬民主,把民主作为我们实现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决不能茫然、盲从和简单化,特别是要防止个别人打着民主的幌子谋取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

——注重实干来提高决策能力。所有的决策最终是为了干成事业,再好的决策不去实施就形同虚设。邓小平多次指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要把好的决策和科学的发展结合起来,把好的决策和我们干部的职责结合起来,把好的决策和我们的人生价值结合起来,这三者的结合就是实干。要通过实干,把宏伟目标、科学决策变成现实,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责任编辑:刘剑康

4.解决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突出矛盾,关键在于强化政府在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中的责任

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制度。目前我国劳动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不到40%,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0—15%。2000—2007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总收入的比重下降8个百分点,政府和企业所占的比重则分别提高5.2个和2.8个百分点。而大半时间,人民币存款都处于负利率。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2008年达到0.47。体制机制不合理,是个重要原因。我国税收收入以间接税为主,调整收入分配功能较弱;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明显滞后;城乡公共服务不均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阶段,地方政府在工作中,往往是重速度轻就业、重效率轻公平、重经济轻社会,对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缺乏总体考虑。初次分配应当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变为兼顾效率公平,再分配应更加注重公平。要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别持续扩大的问题,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别已经从1978年的2.56倍扩大到2000年的2.81倍再扩大到2009年的3.33倍。2004—2010年连续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聚焦三农”,主题都是加大对“三农”投入。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投入从2006年的3397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7253亿元,平均每年增长24.2%。但是,2004年以来,无论那一年,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都明显快于农村居民的收入。如何从根本上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

[1]迟福林.第二次转型:处在十字路口的发展方式转变[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2]胡鞍钢.中国:走向2015[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

[3]邱聪江.缩小我国农村公共服务地区差异的对策分析[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1).

D6

A

1004-3160(2011)01-0079-03

2010-10-08

夏建平,男,湖南临湘人,中共长沙市天心区委书记。

猜你喜欢

决策领导干部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信干部任免
关于抗美援朝出兵决策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