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长资源的大学生典型教育探索

2011-04-11李国昌

湖北社会科学 2011年11期
关键词:学长榜样典型

李国昌

(中国地质大学 江城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0)

基于学长资源的大学生典型教育探索

李国昌

(中国地质大学 江城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0)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典型教育在新形势下面临着形象单一、教育方式单一和挖潜不够等方面的挑战。学长典型教育符合教育规律,更贴近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具有更强的时代感、真实感和更广的教育面,对优良学风的形成及大学精神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新时期的典型教育应立足于学生自身需要的实际,挖掘整合学长的典型事迹,通过学长制和学长典型教学等适当的方式开展教育与引导,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学长;典型教育;探索

中共中央在 《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16号文件也明确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真正关注大学生的内在需要和成才渴望,关切他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与苦恼。但当前的大学生典型教育存在典型的代表性不强、忽视学生内在需求和教育方式单一等问题,削弱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社会思潮多元化、人们生活方式个性化和传播途径多样化的新形势下,学长典型教育是一种有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一、大学生典型教育的现状分析

典型是指有代表性的思想、理论、品行或事物,它存在于任何社会或组织之中。任何社会或组织都需要典型,都需要利用一定的教育方式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完成其共同价值的构建,达成共同目标。每一种典型所代表的精神或所反映的问题都能化为我们前进的动力,具有鲜明的指导性、示范性和激励性等特点。

典型教育在我党思想政治教育中历来占有重要地位,雷锋、张海迪、孔繁森等不同时期众多先进典型都对社会风尚和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巨大而深远的推动作用;徐本禹、洪战辉等优秀大学生的事迹激励了并正在激励着莘莘学子克难奋进、创造辉煌。一项实证调查表明,“高达91.3%的大学生依然高度肯定在社会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对榜样人物的宣传、学习和塑造是完全有必要的”。[1](p124-125)另一项针对福建师范大学等四所高校的学生进行的问卷结果显示,76.9%的同学认为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社会竞争激烈的今天仍需要“雷锋精神”。[2](p13-18)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结构多元化、经济生活多样化趋势明显,各种文化与价值观相互激荡,使得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日益增强、生活方式日益多元、价值观日益多样,传统的典型教育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日益弱化,主要表现在:

1.形象单一,脱离实际。

在传统的德育中,教育者不仅鼓励大学生向圣贤、英雄、伟人和模范学习,而且有目的有意识地将原本存在于生活中的鲜活的榜样,从生活中抽取出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道德价值观对其进行加工、包装和宣传,向榜样人物生活圈之外宣传和推广。[3](p46)这种自然存在于生活但被人为“树立”起来并加以抽象化、神圣化和孤立化的榜样,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公众学习和效仿的楷模。曾有网友不无辛辣地指出:“我们的榜样的形象往往都是完美的,所谓 ‘高大全’是也。如果说有缺点的话,那唯一的缺点就是一工作起来就不注意身体”。[4]清一色高大全的先进典型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回避了社会现实的复杂性与多元化,忽视了教育的层次性和教育对象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的思想道德需要、思想道德困惑以及学生关心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下无法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心灵共振,[5](p25)降低了思想的认同度、心理上的可接受性以及行为上的效仿力,特别是对那些在学习和生活上存在盲目、消极甚至悲观情绪的学生群体而言缺乏实质性的教育意义,而这部分群体恰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调查显示,分别有42.8%和62.9%的同学认为国家选树的先进典型形象过于高大完美、对媒体报道的先进典型事迹持怀疑态度。[2](p13-18)

2.方式单一,流于形式。

传统的教育观认为,学生是需要教育或有问题的,需要从外部严加管束和教育;教育以教育者—学生这样一个影响和被影响的接受形式进行。因此,榜样教育的模式通常是:教育者选定和树立榜样,然后,采用强迫的、非理性的甚或是反理性的方法使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榜样,不允许学生对这些榜样的合理性质疑。这种榜样教育也谓之道德灌输,重计划性和组织性,缺乏灵活性和情境性,其问题是夸大了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的作用,相对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6](p7-8)

传统的运动式和说教式的教育方式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渐进性、长期性,以及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性之间存在矛盾,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得到发挥,相反容易产生反感甚至排斥的心理,容易导致教育流于形式、学生知行不一,教育效果不断弱化。调查显示,对于学校组织的学习先进典型活动,选择偶尔参加和不参加的分别占到56.6%和20.5%,这反映了许多青年大学生对学习先进典型活动积极性与热情度不高;[2](p13-18)41.8%的青年大学生赞成对榜样人物的塑造与宣传要与时俱进,46.24%的学生主张传统与现代的方式方法都要兼顾。[1](p124-125)

3.侧重借力,挖潜不够。

在日常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那些有着骄人业绩及崇高品质的行业精英、政坛骄子、学术泰斗及道德楷模成为各高校花重金竞相邀请的对象。不可否认,这些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确实能打动富有理想的青年大学生。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模范人物的数量十分有限,不可能满足所有高校的需求;况且,模范人物更需要坚守岗位、不断创新,在其工作岗位、工作单位和奋斗领域体现直接的表率和引领作用,没有精力也没有必要到处做报告。在一些学校或部门负责人的眼中,“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身边的典型形象不够高大且没有神秘感甚至有些瑕疵,对大学生无法起到震撼性的教育效果,因而校本体系中蕴含着的丰富育人资源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忽视甚至冷落。

二、学长典型教育的优越性分析

德育存在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存在于学生的相互交往中。一个人在自然状态下的行为是最真实、最稳定的行为,只有教育者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回到自然生活状态时,我们的德育才能真正收到实效。因此,高校应大力开发本校德育资源,在大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挖掘典型,塑造典型,并用典型人物或典型事迹来教育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启迪,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学长典型教育是指有针对性地通过高年级大学生(或研究生)在校学习成长的典型事迹(包括正反面典型事迹等),通过“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方式,教育在校低年级学生转变思想、提高认识、激发斗志,从而把正确或错误的思想转变为积极的实际行动,最终顺利完成学业,实现人生价值,它主要通过学长制、学长事迹报告会和学长典型事迹书籍等途径进行,实现其教育功能。例如,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高校近些年来实行的学长制均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开展的一项针对2007级新生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认为学长对自身影响较大的比例为43.9%,帮助较大的比例为43.0%。与一般意义上的典型教育相比,学长典型教育的优越性有以下几个方面:

1.符合规律,时代感强。

任何一种典型都是一定社会条件的产物,是一定时代善与恶的思想的体现。[7](p22)典型教育的有效性根本在于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尊重学生的合理性需要,激发大学生学习效仿的积极性。加强对教育对象即大学生的调查研究,准确把握他们的心理、思想和行为规律,了解不同时代、不同性别、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和不同层次的大学生的实际需要,不断推举出代表时代要求的典型,是强化典型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学长典型教育植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合理性需要,着眼于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典型成长经历的发现与传播,既具有针对所有大学生教育的普适性,更具有对相同环境(如相同学校和相同专业等)学生教育的针对性和借鉴意义,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2.贴近实际,真实感强。

学长典型教育是一种新的生活德育模式,使典型源于实际且不脱离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发现典型,在生活中学习或借鉴典型,以真正做到“无一时而不学”、“无一事而不学”和“无一处而不学”。与一般的典型相比,由于年龄、专业、年级和环境等的相同或相仿,这些学长典型不仅看得见、摸得着,其真实性、针对性、可比性和可学性强,说服力与感染力大。实证调查表明,有69.26%的大学生认为还是保持该榜样人物的本色为好,这样的人物才血肉丰满,而不是远离我们的现实生活。[5](p25)

3.类型丰富,教育面广。

学长典型注重满足不同类别学生群体的不同需要,坚持正反面典型相结合,兼顾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以身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典型事迹激励更多学生,起到“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以正反面典型为例,在我们教育对象即学生群体中,奋斗目标明确、成绩优异、生活充实、能力突出的正面典型与目标模糊、挂课频频、浑浑噩噩甚至游戏人生的反面典型也不是个别现象,他们无疑都是其他相同或相似学生学习和反省的素材。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通常会发现,做好一名后进学生或问题学生的工作,要比做好其他学生的工作要更加棘手;而要真正激发这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依赖优秀学生的事迹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那些在逆境中奋起或沉沦的学长典型案例更有说服力。

4.相互促进,传承性强。

低年级学生在学长典型教育中可以尽快地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尽早地融入大学环境,大学的优秀学风也通过对这些学长典型的模仿得以形成;另一方面,通过指导与帮助低年级学生,学长会提升他们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提升综合素质,最终成为优良学风的引领者。学长与低年级学生互学互助,共同进步,促进了优良学风的形成和大学精神的传承。那些在逆境中奋起或沉沦的学长典型,则成为优良学风的防腐剂。

另外,立足本校发掘和利用学长资源,具有天时、地利与人和的优势,并能节约不少人财物成本,因而较之其他教育资源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和便利性。

三、学长典型教育的实施途径

学长是生活在大学校园的鲜活个体,学长的典型教育通过其与低年级大学生的不断接触、交流得以生动、形象地渗透和潜移默化。因此,学长典型教育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需要,致力于学长典型信息沟通的机制建设、平台建设和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学长典型教育的环境。

1.实施学长制,让学长典型在生活中发挥引领作用。

学长制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部门通过选拔和培训一批优秀高年级学生对新生群体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进行帮扶,从而使他们适应大学环境并合理规划大学学习生活的一种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它可以有效地帮助指导新生适应大学生活,为学长提供提高领导力的机会,[8](p75)并弥补辅导员队伍数量上的不足和管理上的真空,是一种高校、新生和学长三赢的高校德育工作模式。学长制在国外和我国港澳台地区高校较为普及,北京大学等大陆高校在近些年逐步倡导和推行。根据管理和服务对象的不同属性,学长制可分为班级学长制(又称助理班主任制度)、宿舍学长制和党员学长制三种类别,服务期限一般是一至两个学期。

学长的角色定位和工作职责决定了学长工作是一项针对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强的教育管理工作,如大学生涯规划、班级事务管理、人际交往及心理咨询等,每一项都是一门涉及多学科专业知识的学问,仅依靠学长自身的悟性与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做好培养工作,关键在于抓岗前培训、工作交流、督导三个环节,边交流边提高。鉴于学长工作只是学生自主管理的辅助模式,辅导员、班主任要给予这支队伍足够的人文关怀与业务帮扶,使其在奉献智慧与精力的同时,学业得到保障,素质得以提升,使学长工作代代相传,常做常新。

2.开展学长典型案例教学,让学长典型在课堂上体现价值。

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我国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是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大学生的必修课,涉及面广,影响深远。从实际情况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存在摸不准学生的思想、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和照本宣科等问题。因此,广泛收集内容丰富、类型多样的学生成长的典型案例,采用课堂讨论、辩论和写调查报告等引导式、启发式、参与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分析讨论,不仅能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通过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解决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脱离学生思想实际的问题。

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应大力推广学长典型案例教学,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注意学长典型案例的内容真实性和故事代表性、类型多样性;二是通过布置作业及与学生、家长、辅导员、班主任或就业指导课老师等关系人深入交流等渠道获取学长典型案例;三是坚持以学生为主和集体参与的原则,按照课前发放案例、课堂案例研讨和案例点评的步骤开展学长典型案例教学活动;四是建立学长典型教学的评估机制,既可以采用由听课学生分项匿名打分的测评法,也可以通过采用教学前后学生思想、生活、学习等情况变化比较法;五是通过各种措施强化教学效果,如通过布置“寻找身边的感动”等作业让学生从身边发现更多的学长典型,邀请案例当事人到课堂与学生分享其大学生活的宝贵经验,印发学长典型案例辅导材料,建立校园网络学长事迹专栏等。

3.抓好教育者自身队伍建设,使教育“主体间”走向对话与交流。

现行教育观念认为,学生与教育者都是教育的主体,只有在学生与教育者的平等对话与直接交流的共同的有道德的生活中,学生才能有效地接受教育者的暗示和影响。[3](p46)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教师的职能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学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等都是学生最熟悉的师生群体,他们的事迹和形象也是真切的、可触摸和可模仿的,只有教育者坚持言传身教,做好表率,才能成为对学生最直接最有影响力的典型。

一是信则言。传播我们相信的东西,即对于欲向学生传递的思想政治观念和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我们自己必须相信,说出来才生动,做起来才坚定,才有感染力。自己都不相信的事情,说出来枯燥乏味,学生也听不进去,更无法消化和吸收。

二是言则信。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讲诚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不能言行不一。教育学生要热爱生活,自己却精神颓废;教育学生要讲团结,自己却同学、同事关系一团糟;教育学生廉洁,自己却假公济私。学生如果在现实中无法实践教育者的理念,就会产生教育的困惑,进而对教育行为和教育者产生怀疑、失望甚至排斥。当学生在内心向我们筑起一道道防火墙的时候,德育归于失败。

三是当好教练。在价值观念多元化和生活方式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只要不违背法律),都有权利选择和追求自己的生活方式(无论这个方式是否与他人一致),道德灌输和保姆式管理往往起不到作用。大学德育重在“授之以渔”,提高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选择的能力、环境适应的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设计合理的职业发展路径,培养其团队精神。由“包办”向“辅导”,由“灌输”向“交流”,由“台前”到“幕后”,把选择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德育才回归本质。

根据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人类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模仿而习得的。因此,只要我们在实践中准确把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注意发掘和整理身边的学长典型教育资源,运用适当的教育方式,就能走出传统典型教育的困境,使我们开展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具有针对性的基础上取得实效。

[1]李达龙,李世仿.促进当代大学生榜样观健康发展对策思考[J].时代文学(下半年),2008,(3).

[2]李虹.新时期先进典型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3]李会松,葛春.道德教育榜样观的反思与重构[J].教育科学研究,2006,(1).

[4]南宫浩.反思榜样宣传[FB/OL].天涯社区网,2004-11-26.

[5]张典兵,贺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低效的原因与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06,(2).

[6]袁桂林.当代西方道德教育原理[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4.

[7]吴金林.论典型教育[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2,(2).

[8]张永华,陈庆.实施学长辅导计划创新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J].中国高教研究,2008,(5).

G645

A

1003-8477(2011)11-0170-03

李国昌(1973—),男,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招生与就业处处长,馆员职称,硕士学位。

责任编辑 张 豫

猜你喜欢

学长榜样典型
用最典型的事写最有特点的人
多项式求值题的典型解法
典型胰岛素瘤1例报道
白鹭起舞
致新学妹
他永远是我们的老学长——清华大学受助研究生来信摘编
学长启导制在汽修专业教学上应用与实践
典型引路 稳步推进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