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模式的研究

2011-04-10曾繁京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11年12期
关键词:工学广西校企

曾繁京

(广西石化高级技校,广西 南宁 530031)

《教育部办公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一批立项建设学校名单的通知》对首批国家示范项目建设学校明确要求:“要建立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解决企业参与办学、兼职教师聘任、实习实训基地共享等问题。要与企业共同设计、共同实施、共同评价重点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规章制度,实现校企协同管理,按照弹性和灵活原则组织实施教学,支撑工学交替的开展”。根据以上要求,我校紧紧围绕广西重点支柱产业如石油化工、有色金属、冶金(钢铁)、机械、汽车、电子信息等千亿元产业发展和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长效运行机制,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加强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

1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及课程改革模式的初步尝试

近年来,我校紧扣广西工业重点支柱产业发展和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脉搏,按照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原则,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使之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动力源泉。一是学校参与由广西工业与信息化委员会牵头组建的“广西工业职业教育集团”并担任副理事长单位,初步实现了校政企联动、校企合作为主的校企合作办学,当年依托职教集团分别与国家级北海出口加工区、南宁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内外大中型企业协作会签约订单办学学生1000人以上;二是逐步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步实施了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实习+就业”、“实习+考证+就业”、“高职+高级工”等人才培养模式,丰富了学校人才培养的内涵,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三是进行了课程改革,尝试了“MES模块化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开发了维修电工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块、实施了机械类和电气类专业课程的一体化教学、进行了四个重点专业基于工作过程一体化的教学实践,分别取得了不同形式的内涵和一定的效果。

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入,我们在合作实践研究中发现一些在今后校企合作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①校企合作实施往往浮在学生实习就业和培训等表面问题上,工学结合、产教结合还不能很好地扩大合作的领域,形式比较单一,深度比较肤浅;②合作中政府干预的力度薄弱,难以形成规范、长效的运行机制;③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由于和企业职业岗位结合不甚紧密,向全面、纵深发展存在一定的难度;④校企双方如何寻找和开发互惠共赢点以促进校企合作机制的完善是今后认真研究商榷的一个重要课题;⑤学生顶岗实习培养内容如何与课程有机结合需要校企双方去研究解决。

2 建立长效运行机制,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要实行校企间的有效合作,必须要建立校企合作保障机制,实施可行的合作内容。为此,根据以上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我校结合广西工业产业发展和学校专业设置状况,选择了工业分析与检验、焊接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4个重点专业为合作研究试点。成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制定校企合作制度,本着创新合作模式、拓宽合作领域、促进合作深度的宗旨,依靠政府、依托行业、联合企业,共同建立了“四方联动,校企融合,工学一体”的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

2.1 长效合作机制内容

学校与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的内容为:一是以“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融入、学校组织”为指导思想,成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下设石油化工、焊接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四个重点建设专业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分会;二是制定出台《校企合作实施意见》以及相关管理制度和激励措施,规范校企合作的内容、形式、责任、要求;三是各专业根据本专业的特点,确定一批重点合作企业,实施“三共三双”的合作方式,重点将企业的生产设备、生产工艺、技术人员优势与学校四个重点专业及其专业群的教学优势紧密融合。学校和企业合作开展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产教合一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实践培养、订单培养、顶岗实习、职工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方面的长期合作。

2.2 四方联动运行责任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分别在长效合作过程中发挥主导、指导、融入和组织的作用。

政府主导责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北海出口加工区管委会、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等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对校企签约的合作项目内容的进展情况进行过问、监督、指导和通报;

行业指导责任:中国石油化工协会、中国化工教育学会、广西化学化工学会、广西石油化工学会、广西焊接协会、广西机械工业协会、广西自动化协会、广西电机工程学会、广西计算机协会等行业组织发挥指导促进作用,在专业领域予以指导、协调和配合;

企业融入责任:各重点专业与对接合作良好的企业(产品生产企业、设备安装维修企业、设备生产企业、分析检测机构等)与其共同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在合作领域和内容上逐步实现校企深度合作;

学校组织责任:学校发挥主动积极作用,紧随行业产业发展脉搏,主动深入市场,致力寻求与企业的合作点,灵活多样地组织校企合作活动,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2.3 “三共、三双”形式内涵

校企合作“三共三双”形式内涵如下:

“三共”,是指校企共同建设产教合一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和一体化教室;校企共同培养“订单式”人才、一体化教师和企业职工;校企共同管理实习学生、顶岗实习学生和企业培训职工;

“三双”,是指校企双方互派人员,企业向学校派专家和技术技能人才传授实践经验,学校向企业派教师(含带学生)到企业实践和参加企业技改项目;校企双方互为服务,企业为学校提供先进技术、企业改革及用人信息,学校为企业提供技术培训服务;校企双方互为评价,企业与学校共同完成教育教学管理、顶岗实习学生和企业职工培训的质量评价。

2.4 专业基本合作形式

在专业基本合作形式上,四个重点专业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分别选择了有效的合作切入点和运行方式,使得校企合作内容丰富多彩: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以“送教入厂”为切入点,在南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氯碱产品分析检验中心并进行职工培训,形成“校企互动、产教合作”的校企合作运行方式;

焊接技术应用专业以“引产入校”为切入点,与广西陇川钢结构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承接焊接产品、工件加工业务,形成“校企联合、工学一体”的校企合作运行方式;

机电应用技术专业以“工学合一”为切入点,与广西南宁嘉缘环境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教学,形成“校企融合、任务驱动”的校企合作运行方式;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以“项目认证”为切入点,与欧鹏(Cisco)网络有限公司共建CISCO认证实训室,利用企业的设备、技术与专业优势共同开展培训与认证,形成“校企联合,项目与认证一体”的校企合作运行方式。

3 校企联动“三三”培养,工学结合课程改革

3.1 工学结合“三三”培养模式

各重点专业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创建各具特色、与合作企业相适应的工学结合的“三三”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生产的有机结合。

(1)三方联动、三级递进培养模式。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由学校、广西化学化工协会和南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油广西田东石油化工总厂有限公司、柳州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铝广西分公司、中信大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开展三方合作。通过“职业认知、职业认同、职业熟练”三个阶段过程共同培养学生,使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技能三个方面在实习过程中同步递进,逐级达到企业员工的基本要求。

(2)三方联动、产教结合、三证融通培养模式。焊接技术应用专业根据区域经济对焊接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以职业能力与素质培养为核心,与广西焊接协会和广西建工集团第一安装公司、广西建工集团建筑机械厂等行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三方共同创建焊接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引产入校,将产品生产任务与专业技能培训深度融合,按照岗位能力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共同培养,做到毕业证、职业资格证、焊接上岗证的三证融通。

(3)工学结合、三级递进、三证链接培养模式。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与广西自动化学会和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广西东正木业有限公司、南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三方共同进行职业岗位与人才需求分析,确定学生应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通过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分“职业认知、核心技能、职业素养”三阶段对学生进行培养,取得毕业证、职业资格证和专业上岗证,创建了工学结合、三级递进、三证链接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4)三方融合、三级递进培养模式。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根据计算机行业和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与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广西分会和有关计算机企业开展合作,实施任务驱动方法,将完成企业项目、技能学习与行业认证融合,按照职业认知、职业核心技能形成、职业提升三级递进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创建三方融合、三级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3.2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

四个重点建设专业把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的课程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根据生产领域内容、典型工作任务、职业岗位要求、职业资格标准,分赴企业调研,与企业实践人员共同研究,开发出了学习领域课程,颠覆性地改革了传统的课程体系,按照企业典型工作任务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将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一体化的教学手段、岗位职业标准融入教学课堂,建立了突出岗位职业能力的新课程体系,实现了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实践合一、能力培养与职业岗位合一、实习实训与工作项目合一。校企共同开发构建的工业分析与检验、焊接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和计算机网络技术4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凸显了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体化课程体系特点。校企共同按照工学结合培养人才模式实施,制定四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编制了50个学习领域课程标准、编写学习情境和课业内容、开发了数十万字的学习材料,并在相应班级进行实施试点,取得了可喜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工学广西校企
盐工学人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广西广西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广西尼的呀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工学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