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佛爷沟:“丝绸之路”的源头?

2011-04-10ArticlePictures董振群

河南电力 2011年1期
关键词:汉画方城丝绸之路

文 Article/图 Pictures_董振群

世界上有很多人活着的时候默默无闻,死后却声名鹊起,比如曹雪芹;世界上有很多作品诞生的时候不被人看好,后来却价值连城,比如梵·高的《向日葵》;世界上更有很多与人朝夕相处的古迹,千百年来却无人能够识破它的真相,比如家乡的“佛爷沟”。

“佛爷沟”位于方城县城东南60公里外的小史店镇林场村,属于桐柏山的余脉——香山北麓佛沟。这里地处三市(驻马店、平顶山、南阳),四县(舞钢、泌阳、社旗、方城)接合部,山势虽不高峻雄险,却铺陈有序、跌宕错落。

1995年秋,我曾在同窗学友的带领下到过“佛爷沟”。当时,只感觉到这里很是奇怪:四周全是山峦,平时只有放牛娃才能涉足的荒山野岭之中,怎么会有雕刻如此精美的佛像呢?从书本上得知它叫“佛沟摩崖造像”,雕凿于唐宋之际(也有资料说雕刻于北魏时期),是河南省西部发现的唯一一处石雕造像,造像分别镌刻在南北两块自然巨石上。北石高约3.1米,宽约3.3米,南石高约2.6米,宽约2.7米,总计雕像32龛138躯。佛像最高的1.4米,最低的仅0.2米。学友的老家就在附近,听他说小时候就有老师经常组织学生到这里参观,但从来没有人能够更为详细地介绍它的出处。

2008年11月19日,“佛爷沟”再次迎来了一批造访者。然而,这一次却改变了它的命运。

来到这里的是著名西域史研究专家、著名探险家、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杨镰,中国社科院古代文字研究所主任刘扬忠,中华书局《文史知识》杂志副主编胡友鸣,中央电视台《百科探秘》的编导。长期研究西域历史的杨镰老师,在佛沟造像和大量南阳汉画的对比中很快有了惊人的发现:佛沟摩崖造像雕刻工艺完全和南阳汉画如出一辙。骑着绵羊的佛像只在新疆发现过,内地闻所未闻。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经验,杨镰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判断:这座山的另一面(对应的背面)可能仍有类似的雕刻佛像相呼应。在当地群众的向导下,他们竟然很快证明了这个判断是完全正确的。更令杨镰一行匪夷所思的是,当他们就要乘车离去的时候,却看到路旁有一排西北特有的树种“胡柳”,学名“馒头柳”,新疆语为“苏盖提”,中原地区发现新疆的“苏盖提”实属罕见。

仅仅3个月过后的2009年2月17日,杨镰和《百科探秘》摄制组一行再访“佛爷沟”;同年5月29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放了引起轰动的《神秘的巨石佛像》;6月24至26日,“南阳与丝绸之路”文化论坛在南阳市隆重举行。至此,已经沉睡了两千多年的“佛爷沟”石像开始以崭新的视角走入人们的视线。

首先,它并非出自唐宋或者北魏时期,而是更加遥远的汉代,和南阳汉画一样是同时期的工匠所为。其次,这批工匠并非汉人实为“胡人”,南阳汉画和新疆出土文物的多处吻合,以及南阳汉画在历史上断层式的神秘消失,都为这一点提供了佐证(工匠们为何集体离去仍为不解之谜)。第三,138躯石雕佛像,可将佛教传入中原的时间由唐代传说中的“唐僧取经”,上溯至汉代有史记载的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在当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社会大背景下,出使西域中先于内地人接触到佛教的张骞,只好将被视为“异端邪说”的佛教秘密传人中原。这也是“巨石佛像”为何2000多年来独处深山人未知的原因所在。这一重大发现还很可能改写另外一段历史:将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起点由古都西安向东推延到约500公里外的南阳。正如杨镰在《丝绸之路史二题》中指出的:“作为丝绸之路源头之一的方城,在整个丝绸之路发展史中是不应被忽略的重要环节。”

事实是:这一重要环节在此之前的确被人忽略了。可是,沉睡之后的苏醒总是那么的引人瞩目。央视《新闻联播》、《朝闻天下》和《中国新闻》,以及《澳门日报》等重要媒体纷纷报道这一重大发现。打那以后,一向肃静的“佛爷沟”活跃起来了。

佛爷沟“神秘巨石佛像”的意义在于,它坚定了专家认定方城是“丝绸之路”源头之一的信心,是方城作为“丝绸之路源头”之一展开研究的“导火索”。方城西周属缯国,《辞源》:缯为丝织品的总称,由此可见方城西周时期已是丝绸之国;西汉时方城博望为中国出使西域第一人张骞的封侯地,这里出土的汉画像石有大量胡人形象,以及从西域带回的葡萄、胡萝卜、番茄等植物,特别是中原地区从未发现的新疆树种“苏盖提”,是张骞出使西域的生动写照;加上“天下九寨,方城其一”,1957年安徽出土的楚国通行证《鄂郡启金节》中,有经丘阳、过方城的记载,印证了这里自古就是交通枢纽、商贾云集的贸易中转站。2010年10月,方城正式向世界教科文组织递交申请,将“丝绸之路源头”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加以研究和保护。

去年6月27日,我邀约两位同事以及南阳铁通公司的两个朋友一道,再次探访“佛爷沟”。除了我之外,其余人都是第一次来,大家寻幽探奇的兴趣极为高涨。中午12时许,当我们来到小史店镇林场村姚林自然村时,村民们自豪地说,能够生长在佛爷脚下是我们的荣幸。当天预报气温39℃,穿行在香山,满眼都是又低又矮的灌木,能蔽日的树荫都难以找寻。当我们冒着难以想象的高温酷暑来到巨石佛像前的时候,一路的艰辛都随着内心的喜悦和兴奋烟消云散了。

烈日下,两块刻满佛像的巨石静静地站立着。2000多年来它们就以这样的身姿挺立着,默默无言地迎接着风霜雨雪,迎接着一批又一批纷至沓来的匆匆过客,目睹和见证着无数的烟消云散、花开花落。风化的岩石、斑驳的苔藓,如同老者布满沧桑的面庞,因为人类文明的染指,赋予了这两块深山之中的顽石以生命和价值,也让这片低矮的山峦平添了无限的生机和灵气。

布满石身的雕像因岁月的侵蚀,已经难以再现当年的细腻与传神,但却抹不掉神采飞扬的千古神韵,它们长衫拖地神情肃穆,骑羊的、骑狮的或参禅打坐的,一个个安静祥和、心无旁骛,永远与世无争,透露出不容置疑和不可侵犯的虔诚与真挚。它们在无声地站立中,传承着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礼仪诚信的美德和精神。

也许,正是由于它所处位置的偏僻和落后,使得它千百年来乏人问津;也正是这个因素,使它历经2000多年日月轮回而保存完整。

由于天气过于炎热,使得我们的参观很不尽兴,匆匆拍摄几幅照片后离去,留下些许遗憾。是呀,生命中总是要有些遗憾的,相对于沉睡了千百年的“佛爷沟”而言,我们的这点遗憾又算得了什么呢?

猜你喜欢

汉画方城丝绸之路
汉画中的建鼓舞综论
汉画
从楚方城到万里长城
传统纹饰在国潮服饰中的创新运用——以汉画纹样为例
聚力碧水攻坚 护航美丽方城
ROARINGWILD壹方城店
人大专题询问之“方城样本”
“丝绸之路经济带”视野下国际物流港建设的思考
情洒西域,奠基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