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P综合征1例
2011-04-10徐桂芳
徐桂芳
患者女,28岁,孕2产1。妊娠35+6周,2个月前发现双下肢水肿,5 d前发现血压高(160/110 mm Hg),未曾诊治,6小时前开始腹胀痛且渐加重,伴恶心。于2010年2月16日9∶30入院。既往无高血压、肝炎和肾炎病史。查体:T 36.6℃、P 96次/min、R 20次/min、BP 150/110 mm Hg,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肝脾不大,无触疼,腹水症阴性,左上臂内侧及右下臂均见淤血斑,双下肢指凹性水肿(++),宫高33 cm,腹围105 cm。子宫张力大,宫底部压痛明显。胎方位触不清,未闻及胎心,B超检查:胎儿臀位、双顶径7.8 cm,羊水4.3 cm,胎心无,部分胎盘厚度8.4 cm,回声略强。实验室检查:Hb 134 g/L,WBC 16.2× 109/L,PLT 56×109/L,谷草转氨酶83 U/L,血总胆红素22.5 μmol/L,间接胆红素18 mmol/L,总蛋白41.8 g/L,白蛋白22.8 g/L,球蛋白18 g/L,血凝四项正常。尿中红细胞(++ +),尿蛋白(++),血糖4.17 mmol/L。尿素氮514 mmol/L。肌酐140.5 μmol/L,入院诊断:(1)妊娠35+6周待产,臀位; (2)子痫前期重度;(3)HELLP综合征;(4)胎盘早剥;(5)宫内死胎。
入院后给予舌下含服心痛定10 mg,静脉推注硫酸镁5 mg,同时静脉给地塞米松20 mg,入院后1 h急诊在全麻下行剖宫产术。术中排出淡黄色腹水约300 ml,血性羊水约500 ml,以足牵引助娩一死女婴后,胎盘随即娩出,见胎盘母面3/4面积有血块压迹,清除宫腔内积血及血块约900 ml,查见子宫左前壁及右后壁呈紫黑色,宫壁注射缩宫素注射20 U、并静脉滴注10 U、立即按摩子宫、及温盐水纱垫热敷后,子宫壁颜色好转,但子宫收缩仍差,出血多,故行子宫B-Lynch缝扎术,出血明显减少,子宫收缩好转,术中出血约1 800 ml,术中及术后输同型红细胞4 U,新鲜冰冻血浆310 ml,血小板1人份,抗生素预防感染,血气分析提示有代酸和代偿性呼酸。继续采取支持治疗,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补充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保护肝脏,降血压等治疗。于术后第1天血小板58×109/L,尿蛋白转为(+),尿中红细胞(+),术后第4天病情明显好转,血压基本恢复正常,肢体水肿消失,左上臂内侧及右下臂的淤血斑消退,血小板回升至178×109/L,仍贫血Hb 81 g/L。术后1周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胆红素、血尿素氮及肌酐均恢复正常,尿蛋白(-),尿中红细胞(-)。
讨论 HELLP综合征是妊娠期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以溶血、肝酶升高及血小板减少为特点,常危及母儿生命。重度子痫患者HELLP综合征的发病率,国内约为2.7%,国外为4%~16%,多见于经产妇及25岁以上者[1]。本例患者28岁,经产妇。有典型的重度子痫前期症状,同时伴有血管内溶血,肝酶升高及血小板减少为本病的特征,且本例患者因并发胎盘早剥致胎死宫内、子宫卒中导致子宫收缩乏力而出血不止,术中及时行子宫B-Lynch外科缝扎术,避免了子宫切除,保留了患者的生育功能。手术终止妊娠后,病情迅速好转,血小板、肝、肾功能在产后4~7 d恢复正常。我们体会:(1)对重症子痫患者应尽早治疗,警惕并发HELLP综合征,需动态监测血小板,如发现血小板进行性减少,再结合肝酶及血胆红素升高,可尽早做出诊断。一旦诊断确立,应适时终止妊娠,可明显改善预后。(2)HELLP综合征一旦确诊应选择剖宫产方式为好,以减轻引产及产程对患者的负荷,特别是HELLP并发胎盘早剥一旦确诊,应立即剖宫产,以免延误而引发不可遏制的产后出血、DIC。而被迫切除子宫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另外,因血小板减少,剖宫产宜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或全身麻醉。(3)及时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保护细胞溶酶体、减少血小板在脾脏组织内皮系统的破坏,可使血小板计数、乳酸脱氢酶、肝功能等各项参数改善尿量增加,平均动脉压下降[2]。(4)控制出血,纠正贫血及凝血功能障碍,增加血容量。纠正酸碱平衡及低蛋白血症等,可有效地预防多器官功能障碍,有利于患者康复。总之,治疗HELLP综合征的关键在于早诊断,早治疗,及时终止妊娠,降低母儿病死率。
1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5-106.
2 王月玲,苟文丽.HELLP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诊治.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262-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