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间质瘤54例临床诊治分析

2011-04-10王卫政曾晓霞庆何长华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1年26期
关键词:鞘瘤平滑肌胃镜

王卫政,曾晓霞,张 庆何长华,简 云

(长江大学临床医学院 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湖北 荆州434000)

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GST)是较常见的胃肠道非上皮源性肿瘤。由于GST肿瘤细胞的形态多变,与真性平滑肌瘤或神经鞘瘤极为相似,同时在生物学行为上常难以判断,其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治疗存在较大困难[1]。目前,有关GST诊断治疗原则的文献较少,我们对54例GST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方法、病理资料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以及随访资料进行了分析,旨在提高对GST临床诊断、手术规范治疗及预后的认识。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从2005年3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54例GST病例,其中男27例,女27例。年龄15~75岁,平均51.8岁。主要症状为上腹部隐痛不适的有32例,呕血或黑便的有10例,腹部包块的有7例,体检发现者2例,其他3例。肿瘤生长部位:胃底部20例,胃体部18例,胃窦部12例,贲门部4例。

1.2 辅助检查和诊断

54例患者中,48例行胃镜检查(其中36例又行超声胃镜检查),3例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1例行胃CT检查,2例在行胃部手术时发现。表现为粘膜溃疡及粘膜隆起22例,粘膜下肿块20例,息肉样肿块12例。胃镜活检确诊为间质瘤5例,诊断胃癌4例,其余病理结果为粘膜慢性炎症。

1.3 方法

54例患者行手术治疗:直径小于1.5cm间质瘤行内镜下透明帽吸引套扎术13例,行胃局部(楔形)切除16例,行胃大部切除9例,胃全切5例,行胃癌根治术8例,联合脏器切除3例。

2 结 果

2.1 免疫组化结果

35例患者标本送检免疫组化,其CD117和CD34阳性例数分别为33例和31例,其S-100和SMA阴性例数分别为28例和14例。

2.2 病理结果与术中探查结果

见表1。

2.3 病理结果与手术方式

见表2。

表1 病理结果与术中探查结果 例

表2 病理类型与手术方式的选择 例

2.4 随访

32例患者获得随访0.5~5年,随访率59.3%。良性及潜在恶性39例,均无复发及转移;恶性15例中6例术后发生肿瘤复发转移死亡,2例因其他病因死亡,其余均生存良好。

3 讨 论

3.1 GST研究历史

间质瘤这一概念是由Mazur MT,Clark HB在1983年提出的,他们运用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评估胃间叶源性肿瘤(当时被人们统称为平滑肌肿瘤)的组织发生,发现大部分肿瘤缺乏明确肌性或神经分化特征,由于难以明确这类肿瘤的分化方向,所以提出了胃肠道间质瘤这一临时使用名称。到20世纪90年代狭义GST这一概念被提出,有科学家发现这些肿瘤中大多数可表达CD34,认为可将GST与真正的平滑肌瘤和神经鞘瘤区分开来。人们逐渐正确认识GST应归功于对胃肠道壁Cajal间质细胞及其表达的c-kit基因蛋白质产物的研究进展,大量研究表明c-kit基因在GST有相当高的表达率,阳性率高达81%~100%,而胃肠道平滑肌瘤和神经鞘瘤几乎完全不表达c-kit基因。更由于GST没有充分的肌性和神经性分化的特征,Cajal间质细胞也具有这一特点,所以有人提出了GST向Cajal间质细胞分化的假设[2]。

3.2 GST概念

广义的GST为间叶源性肿瘤,包括了平滑肌瘤、平滑肌母细胞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纤维母细胞瘤、脂肪瘤、颗粒细胞瘤、血管瘤等。狭义GST仅包括除外平滑肌肿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的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免疫组化表达CD117阳性、细胞形态可以是梭形或上皮样,或两者混合的一类肿瘤。

3.3 GST的临床特点

3.3.1 年龄、性别分布 GST的高峰年龄为50~70岁,40岁以前较少见,且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异。本组54例中男性病例占50%,女性50%,平均年龄51.8岁。

3.3.2 临床症状 GST病人临床症状差异大,出现症状较晚,且不具有特异性,容易引起病人的忽视。出现较多的有上腹部不适、呕血或黑便、腹部包块等,在调查的54例样本中53.7%因上腹部不适(疼痛、饱胀、反酸嗳气等)入院,37.0%是呕血或黑便,13.0%是上腹部包块,0.04%是因体检发现,其它占0.06%。

3.3.3 肿瘤部位、生长方式 GST最多见于胃底贲门部,本组样本中37.1%位于胃底部,33.3%位于胃体部,22.2%位于胃窦部,贲门部占7.4%。GST表现为3种生长方式:腔内型、腔外型、混合型,本组48.1%为腔内型,27.8%为腔外型,24.1%混合型。

3.4 辅助检查

①胃镜是发现GST的重要手段,对其诊断有很高的价值。肿瘤3种生长方式中,腔内型最具有黏膜下肿瘤的内镜特征,容易被内镜诊断;腔外型病变较大时,常表现为胃外肿块压迫,可被内镜诊断,若肿块较小,常不易被发现;而混合型则介于二者之间。内镜还有一个较大的优势就是发现肿块的同时可以取活检,做进一步的病理诊断,但粘膜下病变常难以活检确诊。②近几年,内镜技术又有了新的突破,即超声内镜,它能准确判断肿瘤在胃壁的层次位置,可很好的鉴别腔外型GST和周围肿瘤压迫。超声胃镜可以帮助发现原发、复发或转移GST,表现为于胃部低回声肿块影,内部回声不均匀,界限较清楚,边缘也较光滑。但超声内镜不易发现小病灶,而导致漏诊。③CT可以清楚显示GST肿块的大小、外形、质地,以及肿块内的出血、坏死、囊变、钙化等。但当肿瘤为腔外型时,CT不能很好的鉴别该型GST与其它脏器肿瘤。④X线平片对GST的诊断价值有限。⑤MRI、PET、血管照影等检查在临床应用较少。

3.5 病理检查

GST的确诊主要还是靠病理组织学的超微结构检查和免疫组化染色,约98%的GST c-kit基因表达蛋白质免疫阳性,我们可依据此来诊断GST,而c-kit基因蛋白质免疫阴性者,可根据其超微结构检查来诊断。现在,临床应用的免疫组化指标有CD117、CD34、a-SMA、S-100、vimentin、nestin。其中,最有意义的诊断指标为CD117、CD34。CD117在GST中常表现为弥漫阳性 ,其表达率达到90%以上。真性平滑肌瘤和神经鞘瘤均表达阴性,CD34在GST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都很高,在区别真性平滑肌瘤或神经鞘瘤时具有特殊意义,而a-SMA、S-100则在GST表现为阴性。CD117在其它肿瘤也可表达阳性,例如肥大细胞肿瘤、精原细胞瘤、恶性黑色素瘤等。但结合临床特点、辅助检查以及组织学超微结构,笔者认为CD117阳性者可诊断为GST,若结合CD34、SMA、S-100等,则准确性更高。本组部分CD117阳性率达94.3%,CD34部分阳性率达88.7%,S-100阴性率达81.0%,SMA阴性率达40%。

3.6 GST的良恶性诊断标准

GST是一种侵袭性肿瘤,其组织学行为很难界定,目前临床上分为良性、恶性、潜在恶性。标准:肿瘤有转移或周围浸润皆为恶性肿瘤。直径>5.0cm,核分裂相>5/10HP,瘤细胞丰富,核异型明显,满足以上1条者为潜在恶性;满足两条者为恶性;不满足任何恶性指标或潜在恶性指标者为良性[3]。根据以上标准,本组诊断54例中37.1%为良性,27.7%为恶性,35.2%为潜在恶性。

3.7 GST的治疗

GST对放、化疗不敏感,手术是最主要、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就算肿瘤已经广泛转移,减瘤手术对减轻患者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亦具有重要意义。本组52例行手术,手术术式可见表2。直径小于1.5cm的良性间质瘤通常情况下于胃镜下行套扎治疗术,若小于5.0cm的间质瘤则可行局部切除术,若间质瘤大于5.0cm或已经恶变可行胃大部或胃全切术,若间质瘤恶变并伴局部淋巴结转移则可行胃癌根治术,若已伴有周围浸润,则行联合脏器切除术。其中胃镜下套扎治疗不仅经济、有效而且安全,同时不改变胃的正常生理结构,不会降低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4]。但由于间质瘤的瘤体位于较深的胃固有肌层内,在治疗过程中如太过保守则瘤体不易完全切除,造成病灶残留复发,而如强调瘤体切除的完全性则易造成胃的穿孔,故规范而合理的手术方案对治疗GST尤其重要。

[1]吴在德,吴肇汉 .外科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43.

[2]Miettinen M,Sarlomo Rikaka M.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J].Ann Chir Gynaecol,1998,87(4):278-281.

[3]金振东,李兆申 .消化超声内镜学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261.

[4]孙思予,王占辉,夏玉亭,等 .内镜下圈套结扎治疗上消化道小平滑肌瘤中的应用 [J].中华消化内镜学杂志,2003,20(20):88-90.

猜你喜欢

鞘瘤平滑肌胃镜
心脏恶性外周神经鞘瘤伴咯血1例
头体针联合口腔颊黏膜放血疗法治疗听神经鞘瘤术后面神经麻痹验案
吉非替尼通过促进H3K27甲基化水平抑制恶性周围神经鞘瘤细胞的增殖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喉血管平滑肌瘤一例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肠系膜巨大平滑肌瘤1例并文献回顾
咽旁巨大平滑肌肉瘤一例MRI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