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中国文学的组织化传统

2011-04-09周晓明

关键词:组织化文艺文学

周晓明

(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430079)

现代中国文学的组织化传统

周晓明

(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430079)

从上个世纪20年代中后期至建国前夕,是整个中国社会组织化进程加速、程度趋强的时期。为中国特定的政治格局、尤其是国共两党长期对立的政党政治特点所决定,中国共产党一直把高度的组织化作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策略。与之相关联的,现代中国文学从价值取向到实际运作,从文化文艺运动到文学创作、学术研究,也存在一个明显的转向和趋势:从个体、群体走向组织,并具有愈来愈浓重的受制于政党和国家组织的特点。

现代中国文学;个体;群体;组织化;体制化

“组织”是许多学科里的基本概念,学科不同,对其理解亦有不同。在社会科学,包括传播学领域,组织指以人为基本构成要素的社会性实体。组织的概念与群体的概念相联系而又相区别。简括地说:组织是高度结构化、等级化的正式群体。因此,任何组织都是一种群体,但并非任何群体都是组织。将组织与群体区分开来,是近几十年来西方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和传播学的一个趋势。

所谓“组织化”,简单地说,就是“使成为组织”,或与组织发生密切关联。高度的组织化,是现代社会的特征之一。同样是组织或组织化,在我看来,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异。总的说来,现代西方国家的组织更具有社会化倾向——连政党、政府这样的组织,都趋于社会化。相比较而言,现代中国的组织更具有政治化的倾向,如政治取向、政党意志、政府行为等等。就连理应是与政治无关、或关系较少的一些组织或非正式组织,如文艺协会、专业学会、行业组织等,都不可避免地政治化。

现代中国文学与现代中国社会乃至意识形态更为密切的关联性、包括更为强烈的当下性,决定了其文学实践乃至学术活动较之其他文学(如古代中国文学、外国文学等)就整体而言具有更为强烈的组织化倾向。囿于篇幅,本文着重探讨五四至建国前夕现代中国文学自身的组织化传统问题。①

我的基本看法是:从上个世纪20年代中后期至建国前夕,是整个中国社会组织化进程加速、程度趋强的时期;为中国特定的政治格局、尤其是国共两党长期对立的政党政治特点所决定,中国共产党一直把高度的组织化作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策略。与之相关联的,现代中国文学从价值取向到实际运作,从文化文艺运动到文学创作、学术研究,也存在一个明显的转向和趋势:从个体、群体走向组织,并具有愈来愈浓重的受制于政党和国家组织的特点。

一、从五四文学到革命文学:组织转向

现代中国文学的组织化传统,就其思想因子的孕育而言,可以上溯至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就其成为一种自觉的文学运动、文学实践而言,则发端于20年代中后期“革命文学”、“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和实践中。

胡适曾把中国现代思想划分为两个时期:“(一)维多利亚思想时代,从梁任公到新青年,多是侧重个人的解放。(二)集团主义(Collectivism)时代,一九二三年以后,无论为民族主义运动,或共产革命运动,皆属于这个反个人主义的倾向。”②而现代中国文学从个体到群体、阶级、政党乃至国家的转向,正与现代中国思想的这一重大转向密切相关和同步。

许多当事人和研究者都注意到:五四文化文学思潮中占有主导地位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是对个体、个人、个性乃至自我前所未有的高度肯定。郁达夫说:“五四运动的最大的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见。”③茅盾在回顾五四文学时也曾强调:“人的发见,即发展个性,即个人主义,成为‘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的主要目标”④。

到了20年代中后期,在一批身为共产党或受其影响的知识分子那里,否定个体、个人、自我,强调群体、阶级,肯定文学的组织性,便成为他们所倡导的“革命文学”或“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中最核心的观念要素。

例如,五四时期,创造社一班人不仅强调回到个人,甚至力主回到内心。成仿吾说:“文学上的创作,本来只要是出自内心的要求,原不必有什么预定的目的。”“如果我们把内心的要求作一切文学上创造的原动力,那么艺术与人生便两方都不能干涉我们,而我们的创作便可以不至为它们的奴隶。……所以我们最好是把文学的根蒂放在一个超越一切无用的争论之地点。”⑤

然而,在“革命文学”、尤其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中,五四时期文学的个人观、个性观、自我观,却成为被批判的对象;而强调文学的群体性、社会性、阶级性乃至组织性,成为几乎一致的立场。同样以成仿吾为例,其观念的转变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须热爱人生。而我们维持自我意识的时候,我们还须维持团体意识;我们维持个人感情的时候,我们还须维持团体感情。要这样才能产生革命文学而有永远性。⑥

如果说以上这段话,还带有早期革命文学倡导时期的过渡性特征:在强调群体(团体)的同时,并未完全抛弃个体、个人;那么,下面这段话,则典型地代表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倡导时期“组织化”的文学观念:

资本主义已经到了他的最后的一日,世界形成了两个战垒,一边是资本主义的余毒“法西斯蒂”的孤城,一边是全世界农工大众的联合战线。各个的细胞在为战斗的目的组织起来,文艺的工人应当担任一个分野。⑦

这种非个人、个体,尚集体、群体、阶级乃至组织的价值观念,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核心的价值观念之一。李初梨认为,“文学的社会任务,在它的组织能力”,文学是“一个阶级的武器”⑧。蒋光慈则更明确地表达道:

我们的社会生活之中心,渐由个人主义趋向到集体主义。今后的出路只有向着有组织的集体主义走去。现代革命的倾向,就是要打破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社会制度,而创造一个比较光明的,平等的,以集体为中心的社会制度,革命的倾向是如此,同时在思想界方面,个人主义的理论也就很显然地消沉了。⑨

从“个人的发见”、“个人的解放”转为“向着有组织的集体主义走去”,这不仅意味着五四文学“个人”、“个体”话语及其精神的逐渐淡出,也预示着左翼文学“群体”、“集体”、“阶级”价值取向的强化,尤其是“组织化”文学运动转向的到来。

二、左联与左翼文学:组织化文学运动预演

如果说20年代中后期的“革命文学”的组织化转向,大多停留在理论倡导和初步实践层面;那么,30年代中国作家左翼联盟的成立以及“左翼文艺运动”、“左翼文学”的发生,则可视为一场组织化文学运动预演。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从左联的酝酿、成立到运作乃至解散的过程看,它自始自终受到共产党有组织的领导。例如,结束“无产阶级文学论争”,以及筹备成立左联的指令,直接来自中共中央⑩;第一次筹备会上确定的左联筹委会成员——亦即后来左联发起人——共12人⑪,其中除鲁迅、郑伯奇外,都是中共党员。左联成立大会上,选举的7名常务委员中,仍有5名当时或其后具有中共党员身份⑫。即便是左联的解散,亦是秉承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旨意⑬。

其二,从左联的组织结构和组织形式看,它具有共产党领导下的正式文艺组织的性质。例如,它有正式组织常见的所谓“成立大会”以及“加入”、“盟员”之说;有最高权力机构“常务委员会”,各分支机构如“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国际文化研究会”、“文艺大众化研究会”;有机构化的媒介杂志如“联盟机关杂志”以及后来陆续创刊的一系列左翼杂志;还有组织的扩展计划,如“参加革命诸团体等等的提案”⑭,以及此后在北平、天津、保定、南京、杭州及日本东京、南洋一带建立的分盟组织,等等。

其三,从左联的行动纲领和理论纲领看,它具有明确的组织化的活动目标和价值规范。例如,前期左联以“站在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的战线上,攻破一切反动的保守的要素,而发展被压迫的进步的要素”为己任;明确提出“我们的艺术是反封建阶级的、反资产阶级的又反对失掉社会地位的小资产阶级的”;并将“从事无产阶级艺术的产生”,“参加世界无产阶级的解放运动”作为自己的文艺目标和政治目标。⑮后期左联则进一步强调:“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目前不独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基本队伍,且又负起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总的领导任务。”“作家必须从无产阶级的观点,从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来观察,来描写。作家必须成为一个唯物的辩证法论者。”“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无疑地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干部,是有一定而且一致的政治观点的行动斗争的团体;而不是作家的自由组合。”⑯

其四,从左联的组织活动、文学活动看,它已经具有组织化文学运动乃至政治、政党运动特质。例如,在社团活动方面,“左联”成立后的四月和五月,曾分别召开两次全体大会,并派代表参加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第二届世界革命作家大会,参加“五一”和“五卅”纪念活动,并积极扩大与其他相关社团和社会组织的联系。以理论研讨为例:左联开展了一系列有组织的文艺活动,如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宣传和苏联文学介绍、文艺大众化问题论争、创作方法的探讨、新文学运动的总结,等等;此外,还对国民党民族主义文学进行批判,与新月派、以及“自由人”、“第三种人”进行文艺思想论争。不仅如此,针对国民党的反革命政治围剿、文化围剿,左联甚至组织过游行集会、罢工、罢市等;并利用文字和媒介进行旗帜鲜明的政治和文化抗争。左联这种浓重的政党政治色彩,亦引起后来党内高层的检讨:“左联内部工作许多表现,也绝不似一个文学团体和作家的组织,不是教育作家,吸引文人到反帝反复古之联合战线方面来的组织,而是一个政党,简单说,就是共产党!”⑰

其五,从左翼文学创作看,其不同于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在于从个体言说、同人写作(如社团流派),趋于一种为统一意志所支配的、愈来愈具有组织化倾向的文学生产。这种组织化的文学生产方式,在建国后、尤其是“文革”前后曾一度发展到极致。

三、《延座讲话》:文学组织化原则的全面确立

在现代中国文学组织化演进过程中,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以及延安工农兵文学运动的展开等,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们将中国现代文学的组织化传统,推向整体性的组织领导、组织行为水平。限于篇幅,下面着重分析《讲话》中高度自觉的组织意识。

其一,文艺性质、功用的组织化定位。进步的、革命的文化、文艺运动,被纳入整个中国革命运动中予以定位:是“文武两个战线”之一。而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目的,就是“要使文艺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革命文艺是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是齿轮和螺丝钉,和别的更重要的部分比较起来,自然有轻重缓急第一第二之分,但它是对于整个机器不可缺少的齿轮和螺丝钉,对于整个革命事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⑱

其二,文艺运动的组织化领导。进步的、革命的文艺运动,不仅仅是整个革命运动的一部分,而且必须接受无产阶级、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现阶段的中国新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真正人民大众的东西,现在一定是无产阶级领导的。”⑲

其三,文艺队伍的组织化改造。即,要求文艺工作者,尤其是党员文艺工作者,必须站在阶级、人民乃至党的立场上:“立场问题。我们是站在无产阶级的和人民大众的立场。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也就是要站在党的立场,站在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⑳为此,需要思想和组织上的高度统一:“我们希望文艺界的同志们认识这一场大论战的严重性,积极起来参加这个斗争,使每个同志都健全起来,使我们的整个队伍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都真正统一起来,巩固起来。”㉒“由一个阶级变到另一个阶级”㉒。

其四,艺术创作的组织化规训。在创作立场、途径上,要“去接近工农兵群众,去参加工农兵群众的实际斗争”;在创作题材、主题上,要“表现工农兵群众,去教育工农兵群众”;在普及与提高关系上,要“向工农兵普及”,“从工农兵提高”;在政治与艺术两个标准上,要“以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以艺术标准放在第二位”。㉓

其五,文艺受众的组织化指向。“文艺作品在根据地的接受者,是工农兵以及革命的干部。根据地也有学生,但这些学生和旧式学生也不相同,他们不是过去的干部,就是未来的干部。”㉔“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㉕。那么,到底什么是人民大众呢?毛泽东的论述中,始终蕴含着以社会组织成分、社会运动目标划线的标准:“所以我们的文艺,第一是为工人的,这是领导革命的阶级。第二是为农民的,他们是革命中最广大最坚决的同盟军。第三是为武装起来了的工人农民即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武装队伍的,这是革命战争的主力。第四是为城市小资产阶级劳动群众和知识分子的,他们也是革命的同盟者,他们是能够长期地和我们合作的。这四种人,就是中华民族的最大部分,就是最广大的人民大众。”㉖

简言之,从现代中国文学组织化传统的演化发展看,《延座讲话》的发表以及延安工农兵文学运动的展开,既意味着毛泽东的社会革命思想与文化文艺思想完成其初步整合和体系性建构,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的社会革命运动对进步、革命文化文艺运动所进行的有组织的全面调适、规范和格式化。自此,在理想与价值、方针与政策、理论与创作诸层面,进步、革命文学之组织化原则得以全面确立。

四、延安学术:现代文学研究组织化起步

延安时期,由于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本政治架构的确立,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民主政权的组织化活动获得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较宽松、稳定的发展空间,这也使得延安社会全方位地走向组织化,包括文化、教育、文艺、文学乃至学术领域的组织化㉗成为可能。由此,在现代中国学术史上,一种广泛涉及哲学、史学、军事、政治乃至文学诸领域的“延安学术”现象得以发生。

在现代文学研究方面,延安时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延座讲话》成为文学批评、文学研究,尤其是文学史观念乃至文学史编撰的指导思想;而现代文学研究本身,开始成为一种有组织的学术行为,且较为全面地体现了共产党这一政党组织的目标、价值、意志和意愿。在这方面,周扬的《新文学运动史讲义提纲》尤具有代表性。

首先,周扬本身就是共产党在文化文艺战线的领导人,其《新文学运动史讲义提纲》的产生,也与延安时期组织化的文学教育和文学研究活动相关。早在左联时期,周扬就是左翼文化运动的实际领导人。1937年秋,周扬来到延安,先后担任陕甘宁边区教育厅长、文协主任、鲁迅艺术学院院长、延安大学校长等职。其《新文学运动史讲义提纲》,即为他1939年至1940年在“鲁艺”主讲“中国文艺运动史”必修课的讲授提纲。

其次,《新文学运动史讲义提纲》的基本指导思想,源自于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例如,毛泽东关于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之区分和不同性质的思想,关于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缘起、内容、性质的判断,关于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和领导问题的论述,等等,均构成周扬这一讲义提纲的基本观点。从这种意义上讲,周扬的《新文学运动史讲义提纲》本质上是毛泽东等共产党人关于近代以来社会、政治、革命、乃至文化之政党化、组织化立场和观念的文学史学表述。

此外,在《新文学运动史讲义提纲》中,将新文学运动纳入有组织的社会革命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思想,也得到更为明确的强调。例如,周扬多次谈到:“新文学运动就是文学上的民族民主革命的运动”,“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文学的一部分”;“新文学运动史是一部三十年来中国民族斗争社会斗争之反映的历史,是文学服务于民族的大众的解放事业的历史……”㉘

最后,也是更重要的,周扬《新文学运动史讲义提纲》的思路、方法、框架、观点,极大地影响了此后,尤其是建国后一段时期现代文学研究的基本格局。例如,周扬“把这段时期的文学现象放在当时中国社会的整体系统和动态系统中来加以考察”的“文艺社会学”研究方法,关于新文学之新民主主义性质和无产阶级领导作用的阐述,关于近代文学、五四文学联系与区别的基本分析,关于新文学历史分期的划分,关于新文学的基本精神是“现实的、大众的”论断,关于鲁迅突出文学史地位的强调,等等,构成了现代中国文学研究一种新的流派和解释传统,并深刻地影响到此后的现代中国文学史观念、框架、阐释乃至著述。

事实上,具有浓重组织化色彩的“延安学术”模式和传统,成为建国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学术研究、包括文学研究的基本模式与传统。笔者曾以建国60年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为例,将其组织化的基本走向和特点概括为“在组织中诞生的学科,被组织起来的学人,为组织所规训的学术”㉙。

五、第一次文代会:走向体制化的组织

“体制”最基本的含义就是指正式组织的结构形式,尤其是体系和制度。从这种意义上讲,所谓“体制化”可理解为组织的高度结构化、体系化和制度化。于是,走向体制化的组织,实际上是趋于更正规、更正统、更具有约束和规范性的组织。

1949年,随着国民党统治趋于全面瓦解,建立新中国这一当时最高的国家政权组织的目标和任务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在当时中国所发生的新一轮的社会组织更替与新的社会秩序的重建中,传统中国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政治观念,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共产党的政治理念与实践,苏联社会主义的政体、社会发展模式,等等,相互激荡、融合,产生出一种格外强烈的、以高度组织化乃至体制化为取向的政党意志和国家意志。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第一次文代会)的筹备和召开,就是这种体制化的政党意志和国家意志在文化、艺术、文学领域里的体现。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从第一次文代会的背景、筹备、召开过程看,它是文学艺术领域一种典型的有组织的政党和国家行为。

进入1949年,为了新中国建国大业,新的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处于紧锣密鼓的筹商之中;而各社会阶层或领域各种代表大会的召开(如“全国劳动大会”、“青代会”、“妇代会”等等),则成为新政协会议重要的舆论准备和政治基础之一。从这种意义上讲,全国第一次文代会,首先出自于新政权、新秩序建立的政治需要。事实上,周恩来5月中旬约见文艺界代表时,就谈到新的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前,要先开全国文代会。

1949年3月22日,在华北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和“华北文协”共同举行的茶会上,郭沫若出面提议:发起召开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成立新的全国文艺界的组织。这一倡议得到全体与会者的一致赞同。3月24日,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筹委会正式成立㉚。1949年5月1日,筹委会通过了《大会代表资格与产生办法》。

1949年7月2日至19日,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824位代表出席了大会。其中绝大多数代表,不仅是根据事先确定的标准有组织的产生,而且都具有分属各代表团的组织成员身份㉛,分别代表各地区或领域的“七万上下的新文艺部队……此外还有大量的旧艺人”㉜。事实上,在大会的领导和组织者看来,这次文代会并不单纯是“文艺工作者”的代表大会,而是“文艺军队的会师”㉝。

不仅如此,会议期间,毛泽东曾亲临大会讲话,朱德代表中共中央祝贺大会成功,周恩来则向大会作了政治报告;董必武、陆定一、李济深、沈钧儒、叶剑英、朱学范、李秀真、李德全、钱俊瑞等分别在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各社会团体向大会致贺。7月20日大会闭幕前,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及中央军委还举行多达两千人参加的招待会。所有这些,充分说明了第一次文代会的政党和国家行为性质。

其二,从第一次文代会上共产党高层各种讲话、贺词、报告看,它旨以左翼文艺运动,尤其是《延座讲话》以来共产党关于文学艺术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历史经验为基础,建立符合共产党政治诉求和新中国国家意志的文艺文学体制。

以周恩来的政治报告为例。周恩来的政治报告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谈“三年人民解放战争”,介绍战争进展之外,主要强调“造成这个胜利的最有决定性的因素,却是中国人民革命的组织者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却是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同时号召一切进步的文艺工作者努力认识中国共产党,因为中国共产党已经与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斗争形成了不可分离的联系,不认识中国共产党,也就不能够正确地认识和表现今天的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斗争的主要部分。”㉞这是对共产党领导地位的重申——它构成了建国后文艺文学体制化发展的基本政治原则。

周恩来政治报告的第二部分专门谈“文艺方面的几个问题”,而这些问题,绝大多数是对《延座讲话》相关问题的重申,如“为工农兵服务(为人民服务)”、“普及与提高”、“改造旧文艺”、“文艺与政治”(全局观念)等问题。这是对《延座讲话》以来共产党关于文学艺术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强调——它构成了建国后文学体制化发展的基本文艺原则。

当然,由于局势的发展及其产生的新的政治需求,周恩来的讲话也有两大新的内容:一是“团结问题”,主要“希望代表们回去以后,能领导各方面的文艺工作者发扬这次大会的团结精神,并且希望大家经常地密切地联系这支广大的文艺军队”;二是“组织问题”,“因为这次文代大会代表大家都感到要成立组织,也的确需要解决这个问题。”㉟

不仅如此,在周恩来看来,文代会不仅仅是一个群众性的社团组织,而应当是政府机构中文艺部门组织的基础。周恩来说:“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将要产生全国性的民主联合政府,而在这个政府机构之中,也要有文艺部门的组织。这种文艺部门的组织,那就要依靠我们上面说的那些群众团体来支持,因为这个部门是为我们广大人民及群众团体服务的。……我们新民主主义的政权机构里面的文艺部门,也需要我们全体文艺工作者来积极参加工作。”㊱所有这些,是对文学艺术队伍和文艺界社团组织的定位——它确立并预示了建国后文学体制化建构中文艺队伍、尤其是社团组织的机构化或半政府化趋向。

其三,从第一次文代会各类文艺工作报告看,努力用毛泽东的政治、文化、文艺思想阐释现代文学的历史发展,规范新中国文学的未来使命,成为主流文学艺术家的共识。这不仅意味着五四以来多元文学格局的正式终结,而且预示了现当代作家对一元化文学体制转向的思想或心理认同。

在第一次文代会上,郭沫若作了《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的总报告,茅盾作了《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十年来国统区革命文艺运动报告提纲》,周扬作了《新的人民的文艺——在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关于解放区文艺运动的报告》。此外,傅钟、张庚、袁牧之、吕骥、江丰、艾青、戴爱莲、周文、刘芝明、沙可夫、张凌青、阳翰笙、李凌、叶浅予等还分别就部队、解放区、国统区文艺进行了专题报告或总结。从中可以看到:以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延座讲话》为代表的政治、文化、文艺思想,已经成为阐释现代文学的历史发展,规范新中国文学未来使命的基本原则、阐释框架和政治纲领。在郭沫若的总报告中,这一点得到最鲜明的体现。

1.五四以来中国新文化和新文艺,被视为是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具有同质性的文化和文艺——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的文艺”。郭沫若说:

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文艺已经不是过时的旧民主主义的文艺,而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的文艺。这就是五四以来的新文艺的新的地方。这就是五四以来的新文艺和以前的文艺在性质上的区别。㊲

2.五四以来的文学运动,被视为是一个有组织的、统一战线的运动——即无产阶级领导的、包含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所联合组成的统一战线的运动;而新中国文艺界统一战线如何发展,则包括“今后应该如何加强组织”的问题。郭沫若说:“三十年来的新文艺运动主要是统一战线的文艺运动。”㊳当“中国革命即将开始一个广泛的从事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当“我们回顾过去,瞻望未来”的时候,就“不能不考虑到我们文学艺术工作者当前的任务和这个广泛的文艺界统一战线今后应该如何加强组织,以便我们共同奋斗的问题”。㊴

3.基于上述“对于中国新文艺的性质和文艺界的统一战线的认识”,郭沫若提出了文艺工作者今后的三大任务:一是“要加强团结,和全国人民一起为彻底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建设新民主主义的人民民主共和国而奋斗,努力用文学艺术的武器来加紧这种斗争和建设”。二是“要深入现实,表现和赞扬人民大众的勤劳英勇,创造富有思想内容和道德品质,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人民文艺”。三是“要扫除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文学旧艺术的残余势力,反对新文艺界内部的帝国主义国家资产阶级文艺和中国封建主义文艺的影响”,在批判地接受一切文学艺术遗产,发展一切优良进步的传统的同时,“充分地吸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宝贵经验,务使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发生有机的联系”。㊵

而作为这三大任务之出发点和归宿的,是认为新中国文艺应当是政治革命、社会动员乃至国家行为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郭沫若补充阐释说:“我们的文艺运动历来就有一种和政治运动相结合的宝贵的传统。从五四运动起,在各个历史时期,中国新文艺运动的主流都是当时的革命政治运动的一个重要的战斗单位。”“为了能够更好地反映人民的斗争和创造,满足人民的要求,我们文学艺术工作者就必须深入现实,加强学习。”“在新文艺界内部,也不容讳言的仍然存在着帝国主义国家资产阶级文艺和中国封建主义文艺的影响,我们应该以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来彻底消除。”㊶

其四,从第一次文代会上的运作方式、实际成果和未来影响看,它通过共产党领导下文艺队伍的重新整合,尤其是具有正式组织性质的各级、各类文艺机构的建立,为新中国文艺的高度体制化奠定了组织基础。

正如周恩来、郭沫若等人的报告中指出的:“成立一个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的联合会”,是第一次文代会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而以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并参照共产党的组织运作方式建立文联及下属各级组织,则是第一次文代会在组织运作上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例如,在第一次文代会会议期间,尤其是在文联的筹备过程中,先是多次分层、分级、分专业召开党组或党小组会议;然后由各级党组或党小组商定、议决相应层次协会或专业协会的筹备、组建、尤其是人事安排问题;最后才以全体或专业会议选举方式予以定型和合法化。

1949年7月14日,大会讨论并通过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章程》。该章程把全国文联的宗旨概括为“团结全国一切爱国的民主的文学艺术工作者,和全国人民一起,为彻底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建设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和新民主主义的人民文学艺术而奋斗”;把全国文联的任务归纳为“发动与组织全国的文学艺术工作者”进行具有明确规定性、尤其是政治参与性的“各项活动与工作”。㊷由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政治思想、文艺思想成为新中国文艺组织的根本宗旨。

此外,《章程》还参照共产党自己的组织传统、经验(如“民主集中制”),以及苏联文艺组织方式、模式等,对全国文联的组织制度、组织形式、组织原则、组织权限、组织程序、机构设置、经费来源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加之文联及其分会几乎所有的主要领导人都在政府或党的部门担任领导或负责人,所有这些,充分加强和保障了全国文联的体制化、乃至半政府化的组织性质。

7月19日,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举行闭幕式,公布文联全国委员会当选委员名单,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正式成立。7月底前后,全国文联各下属协会或筹备会亦告陆续成立。至此,一个高度体制化、涵盖广泛的全国性文艺组织网络,遂告确立。现代中国文学的组织化进程与传统,终于承前启后,达到高潮,并以此奠定尔后当代中国文学体制——包括文学生产、文学研究体制——的基础和基石。

注释

①2009年9月,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六十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笔者曾提交《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组织化走向与特点》论文提纲并做了大会发言。本文为该发言提纲第一部分的扩充。

②胡适:《日记·1933年12月22日》,见《胡适全集》(第32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244页。

③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上海:上海良友图书公司,1935年。

④茅盾:《关于“创作”》,《茅盾文艺杂论集》(上),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第298页。

⑤成仿吾:《新文学之使命》,《创造周报》第二号,1923年5月20日。

⑥成仿吾:《革命文学与它的永远性》,《创造月刊》第1卷第4期,1926年6月16日。

⑦成仿吾:《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创造月刊》第1卷第9期,1928年2月1日。

⑧李初梨:《怎样地建设革命文学》,《文化批判》创刊号(1928年1月)。

⑨蒋光慈:《关于革命文学》,《太阳月刊》2月号,1928年2月。

⑩藤晓梅:《“左联”的酝酿经过》,《作品与争鸣》2008年第6期。

⑪即:创造社的郑伯奇、冯乃超、阳翰笙、彭康;太阳社的钱杏邨、蒋光慈、洪灵菲、戴平万;其他方面鲁迅、冯雪峰、柔石、夏衍。

(127)名常委为:鲁迅、沈端先、冯乃超、钱杏邨、田汉、郑伯奇、洪灵菲。其中田汉于1932年入党。

⑬⑰刘晓滇、刘小清:《左联解散真相》,《党史博览》2006年第8期。

⑭⑮以上引文引自《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及其理论纲领》,《萌芽月刊》第1卷第4期,1930年4月1日。

⑯左联执委会:《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任务》,选自钱杏邨:《1931年中国文坛的回顾》,《北斗》2卷1期,1932年。

⑱ ⑲ ⑳ ㉒ ㉓ ㉔ ㉕ ㉖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见《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年,第804-805页,第812页,第805页,第808页,第813-826页,第806-807页,第820页,第812页。

㉒㉘周扬:《新文学运动史讲义提纲》,《文学评论》1986年第1-2期。

㉗据粗略统计,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延安创办了三十多所干部学校;此外,先后成立了十余所学院、尤其是研究院(所)。

㉙参见笔者《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组织化走向与特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六十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09年9月。

㉚郭沫若任筹委会主任,茅盾、周扬为副主任,成员则有叶圣陶、郑振铎、田汉、曹禺、丁玲、徐悲鸿、阳翰笙、欧阳山、艾青、何其芳、刘白羽等42人。

㉛与会代表团共有10个:平津代表第一团、平津代表第二团、华北代表团、西北代表团、华东代表团、东北代表团、华中代表团、部队代表团、南方代表第一团、南方代表第二团。

㉜ ㉝ ㉞ ㉟ ㊱周恩来:《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1949年7月6日),见《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纪念文集》,北京:新华书店,1950年,第275页,第33页,第25页,第32页,第32页。

㊲ ㊳ ㊴ ㊵ ㊶郭沫若:《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见《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纪念文集》,北京:新华书店,1950年,第35-36页,第35-36页,第40-41页,第40-41页,第41-43页。

㊷《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章程》,见《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纪念文集》,北京:新华书店,1950年,第572页。

2010-10-20

华中师范大学“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研究”子项目

责任编辑 张静 王公

猜你喜欢

组织化文艺文学
1942,文艺之春
我们需要文学
亚临界芝麻蛋白粉挤压组织化工艺研究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添加剂对高水分挤压组织化复合蛋白理化性质的影响
挤压工艺参数对高水分组织化小麦蛋白产品特性的影响
□文艺范
复合蛋白原料组成对挤压组织化产品特性的影响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