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

2011-04-09黄小飞

湖南林业科技 2011年5期
关键词:造园园林设计古典

米 敏, 黄小飞

(1.湖南省农林工业勘察设计研究总院,湖南 长沙 410007; 2.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

米 敏1, 黄小飞2

(1.湖南省农林工业勘察设计研究总院,湖南 长沙 410007; 2.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以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为基点,分析古典园林的特点,总结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提出将其造园手法运用于现代园林的方法和措施,为我国现代园林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和参考依据。

中国古典园林;现代园林;设计手法;应用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兴建园林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年前的商周就已经大肆兴建畋猎园,也就是中国园林的雏形——囿[1]。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相继产生了形形色色、各具特色的园林。它们的拥有者身份不同,造园的手法也不尽相同。但相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也促使拥有者们采用了一些共同的造园手法。中国园林发展至今,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造园手法也层出不穷,古典的、现代的、创新的,应有尽有。而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如何应用到现代园林设计中,一直是学术界热议的重要话题之一。

1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与现代园林特点

1.1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从不同角度看,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一般有两种分类法:按拥有者身份与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进行分类[2]。本文采用第一种分类方法。

1.1.1 皇家园林 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

由于这类园林是皇帝的花园,其规模宏大,设计精细,施工要求高,所以与一般园林不同。归总起来,有四个特点:一是气魄宏大。充分利用了天然山水风景的自然美。二是园中套园。这一布局方式来自于皇帝的封建意识。他们要看尽人间美景,就将天下名景名园搬到苑囿中来,以便就近游赏。三是主题突出。重视多姿多彩的建筑点缀。皇帝造园时,往往招聘全国的高级匠师,修造造型优美的建筑作为景区的主题。四是意境深远。中国古典园林的建造者多为文人骚客,任何景点的建造都十分注重意境的营造,把自己的人生经历或者情感融入景观之中,表达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的态度。

1.1.2 私家园林 是供皇家的宗室外戚、王公官吏、富商大贾等休闲的园林。其特点是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现存的私家园林,如北京的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网狮园,上海的豫园等。

私家园林与皇家园林一样,是我国古典园林中的主要类别,它代表了民间住宅花园的精华,在园林史上做出了较大贡献。私家园林一般均较小,容纳不了许多景,没有苑囿那种宏大壮丽、摄人心魄的美景,但它却别有韵味,能令人流连忘返,其关键就是园景中融和了园主的文心和修养。这“雅”和“小”,便是私家园林的主要特点。

私家园林的另一个特点是园林的游赏功能与居住功能的密切结合,即所谓“游”和“居”的统一。古人常将优游山水,耽乐林泉称之为“游”,而称在风景环境中读书、习艺、清谈和宴饮为“居”,唯有达此两个境界,艺术才算完善。留园,是苏州一座著名的文人私园。它大致可分为中、东两部分。虽然这两部分主要景色不同,但均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游”与“居”的结合。

1.1.3 寺庙园林 寺庙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中的又一大类。从园林学上讲,它并不是狭隘地仅指佛教寺院和道教宫观所附设的园林,而是泛指依属于为宗教信仰和意识崇拜服务的建筑群的园林。在我国古代,信仰和崇拜的对象较为复杂,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建筑类型,它们一般均带有园林,也带来了寺庙花园的多样化。

祖宗崇拜是我国古代的又一普遍文化现象,在各地名山大川风景区,常常设有纪念古代名人贤士或者民族英雄的纪念性建筑,如杭州岳庙,成都、襄阳等地的武侯祠,成都杜甫草堂,陕西杜公祠,绍兴南郊的兰亭和王右军祠等,是为纪念岳飞、诸葛亮、杜甫、王羲之等历史名人而建的,实际上是另一种类型的宗庙建筑。

寺庙园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带有某些综合性公共园林的性质。为了接待一些香客和游人的游览,一些寺庙常设有生活起居和娱乐的设施。有的庙园中设有客房,以便读书人攻读或来往过客借宿。

1.2现代园林的特点

现代园林相对于古典园林,是指适合现代化进程的当代园林,是现阶段园林的总称。 “中国现代园林是在延续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精髓的基础上,融入大部分西方的造园技巧,融入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其他艺术等,形成了园林风格交融,园林文化丰富,园林形式多样的新格局”[3]。

现代园林没有系统的分类方法,就所处的地域不同可以分为东方园林和西方园林。近年来,随着东西方文化的相互融合,东西方园林的区别也在逐渐缩小。和古典园林比较而言,现代园林有以下两个明显的特点。

第一,现代园林是为大众服务的。古典园林一般都是供少数人使用的,只有王公贵族才拥有雄厚资金能建立属于自己的园林。而现代园林服务的是人民大众,充分考虑大众的需求,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埃克博(Garrett Eckbo )在1937年就写道:“人是园林中最重要的,而非植物。每个园林都是一个舞台,每个拥有者都是一位演员。”美国著名的现代园林设计师丘奇(Tomas Church)在1955年出版了一部名为《园林是为人的》(Gardens are for people)的书[4]。不难看出,现代园林是为大众服务的。

第二,现代园林是城市建筑、城市设施与园林艺术的和谐统一。古典园林都是私家园林,不允许外人参与其中,都会用高耸的围墙将其与外界隔起来。这导致与周边的环境没有任何联系,是一个完全独立于外界的园林。而现代园林理论要求园林去关注整个城市的整体性,即在规划设计的城市生态环境中,科学地设置建筑、道路和城市设施。换一句话说,就是要用城市的建筑、城市道路、广场等城市设施,与城市绿地共同构筑一个整体性的城市大园林,实现“城市即园林,园林即城市”的构思。

2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从苑囿发展到现代园林,历经3000多年的历史演进才日臻完善,其中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政治思想、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和自然观念发展的全部精华,同时也累积了很多优秀的造园手法。

2.1师法自然

《园冶》相地篇:“园地惟山林最盛,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有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工之事”[5]。中国古典园林崇尚师法自然,追求“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最高境界。所以中国古典园林通过对自然山水的艺术提练和加工,在有限的空间内叠山理水,因势利导而创造出“巧夺天工”的山水园林。

2.2因地制宜

《园冶》中提出“相地合宜,构园得体”[5]。可见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要造园首先要选择合造的场地。怎样的场地才算合适呢?当然是要符合造园者的需求。相地合宜后就必然要根据场地的特点,随形就势,宜山则山,宜水则水,顺应场地的特点而建造。正如《园冶》所云:“故凡造作,必先相地立基……宜亭斯亭,宜榭斯榭,斯谓[精而合宜]者也”,“园基不拘方向,地势自有高低;涉门成趣,得景随形”[5]。

2.3巧于因借

借景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重要的造园手法和造景中追求空间的无限外延的重要手段。《园冶》:“ 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5]。通过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等诸多手法,将有一定界限并相对于外界环境隔绝封闭的园林空间形成与外界虚实相连的整体,造园中采取“俗则屏之,嘉则收之”[6]的手法,将外界美景纳入园中,形成局部大环境的完美统一,既扩大了园林空间,又丰富了园林景观层次。

2.4诗情画意

中国古典园林的拥有者大部分是文人骚客,受中国山水诗画的影响,园林着重表现的是自然中的山水格局。在狭小的空间中表现恢宏的自然山水之势。奇山怪石、茂林幽泉等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素材,入画是园林设计的基本要求。因而所造之园都追求意境的表达,表达造园者的审美情趣、人生经历、思想抱负等。每一个景点、每一个角度都追求画面感和意境的表达,结合楹联和景点名称突出园林的内涵,以求达到方方胜景,区区殊致。

2.5小中见大

中国古典园林除皇家园林外,都以“小”和“雅”见长,在有限的空间中如何让空间变得丰富多彩,曲折幽深,造园者独具匠心,运用了各种手法,欲扬先抑、象征手法、借景等,不胜枚举。

3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应用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与现代社会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发展观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其创作理念和造园手法对现代园林的设计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中国现代园林应继承和发扬中国古典园林创作手法之精髓,结合时代要求,运用现代技术,再创中国园林之辉煌。

3.1细致勘察,精心分析

场地是纠集自然和人文而成为承托自然和人文衍生变化的平台[7]。而园林设计的目标就是在于对场地中实质环境与文化内涵的整体设计。任何一个场地都有其独特的地理特征和精神内涵,园林作品作为载体就要展示其特征和内涵,只有正确了解分析好场地所蕴含的特征和精神,才能因地制宜,创造出赏心悦目的作品。

任何一个好的设计都不可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闭门造车不可能做出好的设计,只有正确了解、分析并利用好场地特征,因地制宜,才能创作出风格独特的园林,亦即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师追求的园林个性和场地特征,而不是照搬照抄,景点堆积的“产业化”园林景观,同时也节省了大量改造地形地貌的人力物力,体现节约型园林的原则和理念。即所谓“相地合宜,构园得体”[5]。

3.2节能环保,生态自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业化的程度越来越高,环境恶化日益严重,人们渴望回归自然。城市绿地作为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途径之一,应尽可能地利用有限的空间营造出“自然”。中国古典园林注重模仿自然的山水,以“咫尺”塑造“自然”,展现自然美,现代园林可借鉴其模仿自然的方法,在绿地中模仿自然森林中植物的组合模式和生长模式,创建城市中的“森林”,让森林在城市中生长,城市在森林中发展。实践证明,这种复层式的植物群落,不仅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也节约了后期的养护成本。

中国现在面临着水资源的紧缺,笔者在以往的设计中也尝试模仿自然,减缓地表径流,收集部分雨水,以期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通过反复多次的实践,有了一些小的收获。如在设计邵阳市红旗河生态走廊时,便将这些成果付诸运用,一改以往硬质的河岸设计,以自然的植物河岸为主,减缓地表径流,并截流部分雨水渗入地下,以保持地下水源不缺失,同时形成淹没区,错开洪峰的时间,达到防洪防汛的要求。

3.3挖掘文脉,寓情于景

写文章讲究“意在笔先”,园林设计也不例外,需要一个好的立意和内涵,就如古典园林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融铸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使得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

现代园林中根据场地内在的精神特征,巧妙地以具体的形象表达出来,或以平面构图突出主题,或运用景名、匾额、楹联等文学手段对园景作直接的点题,或用小品雕塑宣扬主题,都是对场地文脉的表达。如长沙烈士公园以高耸的烈士纪念碑宣扬纪念的主题,深圳的世界之窗以世界各地的建筑与雕塑融入场地,长沙的岳麓公园以枫香入画,这些都是对场地内在的精神的具象表达。所以一个成功的园林设计,就必须挖掘场地的地域文脉,将其融入景观之中。笔者在韶山南环线景观设计中以毛泽东《回韶山》这首诗为立意,将诗句所描绘的意境融入南环线两侧景观之中,为人们创造了美丽的风景,让人们产生美好的联想。

3.4巧于因借,拓展外延

中国古典园林尽管建造在封闭的空间中,但并不局限于园址边界的限定,而是以场地的视觉边界为设计范围,通过巧妙的借景手法来形成完整统一的园林景观。现代园林追求大地景观规划,将园林的规划建设放到城市的范围内去考虑,园林即城市,城市即园林。它强调城市人居环境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以满足人们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需求;满足人们对建筑室内外空间相互交融,以提供休闲、交流、运动、活动等工作和生活环境的需求;满足人们对建筑等硬质景观与山石、水体和植物共同构筑的环境美、自然美的需求,创造集生态功能、艺术功能和使用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大园林。

很显然,要想达到这种“大园林”目的,城市中的各个园林绿地均要相互渗透,相互联系。最容易实现,效果最好的就是运用古典园林中的借景,让各个绿地独立存在,又互为借景。笔者有幸在邵阳设计了两个公园,一个是双清公园,另一个是北塔公园,两个公园仅一水之隔,为了让两个公园互为借景,设计时充分利用场地,以各自的主景北塔和关圣殿互为借景,形成“月移塔影过江,林带钟声穿云去”的意境。这让两个范围有限的公园拓展了外延,内在的精神得到升华。

3.5错落起伏,蜿蜒曲折

中国古典园林强调“小中见大”的设计手法,所谓“以有限面积,营无限空间”,“一拳代山、一勺代水”是中国园林典型的象征手法。

在现代园林设计手法中,如何以自然为师,在有限的空间中表现出广袤的地域景观特征,也是设计手法高超与否的衡量尺度。正如中国古典造园家所言,关键是“假自然之景,创山水真趣,得园林意境”,营造出空灵的空间效果。

(1)利用微地形形成错落有致的空间。地形的高低、大小、比例、尺度、外观形态等方面的变化创造出丰富的地表特征,为景观变化提供了依托的基质。在较大的场景中需要宽阔平坦的绿地、大型草坪或疏林草地,来展现宏伟壮观的场景;但在较小范围,可从水平和垂直两维空间打破整齐划一的感觉。通过适当的微地形处理,以创造更多的层次和空间。

(2)形成蜿蜒曲折的步道,延长游览线路。《园冶》云:“宜曲宜长则胜”。要“随形而弯,依势而曲或蟠山腰,或穷水际,通花渡壑,蜿蜒无尽”[5]。这是古典园林对游览线路安排的高度总结。在今天的现代园林中完全可以借鉴这种手法,创造出曲径通幽,柳暗花明景观意境。

4 结束语

中国古典园林是山水、植物、建筑、诗画、雕塑等多种艺术配置的综合体。园林意境产生于园景空间的整体艺术效果,给予游览者以情意方面的信息,唤起人们对以往经历的记忆联想和审美感受,产生“物外情”、“景外意”。在遵循上述意境营造的基础上,在现代园林设计时,巧妙地运用古典园林的各种造园手法,遵循形式美的原则,有机的组织各个景点,使它们既服从于整体布局,又各具姿态,既协调统一,又独具魅力,从而形成现代园林与古典园林相互渗透和有机结合,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1]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 蓝先琳.中国古典园林大观[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3] 佚名.中国古典园林造景在现代景观中的运用[EB/OL].http://lq.zhulong.com/776959, 2011-7-15.

[4] 尚红,杨波. 中国古典园林创作手法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与发展 [J]. 山东林业科技,2009(6):92-94.

[5] 计成. 园冶注释[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6] 陈从周.说园[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4.

[7] 俞孔坚,吉庆萍.国际“城市美化运动”之于中国的教训(下)[J] .中国园林,2001(2):29-32.

TheapplicationofinthemodernsensegardenbyChineseclassicalgardensdesign

MI Min1, HUANG Xiaofei2

(1.Hunan Prospecting Designing and Researching Institute for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Industry, Changsha 410007, 2.Hunan Academy of Forestry, Changsha 410004)

Based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as an anch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assical gardens were analyzed, and the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design techniques summed up, and landscape gardening practices used in modern methods were pointed out. It will provide some theory and reference for our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techniques; application

2011-09-05

2011-09-25

TU 986.2

A

1003-5710(2011)05-0054-04

10. 3969/j. issn. 1003-5710. 2011. 05. 014

(文字编校:龚玉子,杨 骏)

猜你喜欢

造园园林设计古典
园林铺装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壹 造园·纳瑞集祥
怎样读古典诗词?
园林设计与施工协调管理模式的探讨
园林设计中的灰空间
略论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江南园林造园手法在新中式园林中的应用初探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