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医儿科研究生教育的方法探讨
2011-04-09邢向晖马铁任立中
邢向晖 马铁 任立中
随着中医学术水平以及和现代化教育模式的交叉碰撞,我国中医儿科的研究生教育自实行以来,发展十分迅速,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符合现代化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模式,并且为国家培养出大批的中医儿科高等人才。他们在临床、科研、教学、生产等各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中医儿科现代化发展不可缺少的力量。中医儿科研究生培训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模式,由于受其学科性质及社会发展的影响,教育模式及学科发展与社会需求仍有差距,因此在当前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大、学科体系加速发展的时期,如何切实保证和提高中医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培养优秀的中医儿科高级临床专业人才已成为大家关注的重要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对儿科的研究生教育进行了以下四个方面教育方式的尝试与改革。
1 强化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
中医儿科理论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一笔宝贵的医学财富。古代医家的思想理论、实践经验为中医儿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千百年来指导着医学发展和临床实践。学习古典医籍,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对于中医儿科研究生来说尤为重要。目前研究生的教育为了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更加强调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忽略了中医经典理论的学习。研究生课程设计不完善,使得本科到研究生之间的过渡产生了鸿沟。山东中医药大学临床学院儿科教研室针对这一问题,对研究生设计了相对科学、合理的读书列表。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熟读古代四大经典,学习儿科著名医籍,如《小儿药证直诀》、《小儿病源方论》、《幼科发挥》、《幼科铁镜》、《幼幼集成》、《温病条辨·解儿难》等,由导师指出学习要点,布置书写读书笔记,将自己的读书心得,对条文的理解、看法以及所遇到的问题,一一记录,定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交流,加强中医药经典著作的学习与背诵,提高对古典医籍的理解认识,提高中医文化素养。组织系统学习儿科相关课程,对大家所感兴趣的问题汇集起来,定期进行专家答疑的学术性讲座。积极鼓励学生撰写读书报告、学术论文,参与编写学术著作,同时熟练文献检索及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通过对古代医籍的学习,掌握儿科各系统疾病古代医家的理论观点及对现代中医治疗的影响。通过以上的梳理学习,使学生奠定了较坚实的中医专业理论基础,中医辨证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得到加强,科研能力、临床技能不断提高。使我们进一步感受到,只有在基础知识完备的条件下,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才能使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奠定牢固的根基。
2 加强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结合
临床实践是中医儿科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临床实践,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才能巩固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综合分析能力。1、我科室积极进行每周两次的教学查房,针对科室中遇到的典型病例,要求研究生作为第一接诊医师详细询问病史,在主治医师的指导下,系统查体,写出完整的住院病历,提出诊断、相关检查、诊疗意见及治疗方案。上级医师对学生提出的方案进行详细的分析,评价优缺点,进行补充完善。再由主任医师进行总结,并对疾病的定义、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进行扩展性、启发性讲解,向学生灌输临床诊断中科学的认识方法和辨证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开阔思路,培养严谨的临床辨证思维能力。并针对病例展开讨论,相互交流、辩论,鼓励学生勇于提出不同的看法。2、实行研究生医师负责制,分床管理病人,要求认真观察病情及疾病发展趋势,随时发现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查阅文献资料,查找答案,带着问题学习,理清诊疗思路。同时定期对疑难病例进行讨论,邀请知名专家会诊,参加专家学术性专题讲座及学术活动,为本科学术活动搭建更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3、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教学实践,安排课堂教学,认真备课,详查资料,勇于在讲台上与同学们积极交流,同时参加对本科生的临床见习帯教工作。如此既能对所讲授的疾病有更深刻的理解,又能使临床实践中所学的知识得到升华。
3 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古代中医教育多为师承制,由于门户派系之别,相互间缺乏交流与合作,只注重本门学术理论的继承而缺乏创新思维。现代中医教育亦以传统教育、课堂教学、书本教育为主,普遍存在创新能力培养力度不够的问题,更多重视专业知识传授而忽视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中医儿科研究生作为医学研究的重要参与者,必须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熟练掌握中医学、现代医学理论及具备临床实践能力基础上,有效的引导研究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点。
鼓励学生整理各系统疾病的古、现代文献,了解本专业系统的基础理论,研究本专业科技发展动态及最前沿的学术观点,引导学生开拓、扩展思路、举一反三,对临床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勇于打破常规,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假说。在培养过程中,把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导师根据学生的特点提出具体要求,确定不同的发展方向,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勤于思考,精于考究,对“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辨证施治”等中医精髓深入学习、深刻体会。对临床儿科疾病中的类证、类法、类方,系统归类、分析比较、灵活应用。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讲授、讨论、案例教学,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各抒己见,求新存异,发表不同见解与看法,培养良好的学术氛围。不断吸纳研究生参与高水平的科研工作,如国家自然基金课题、重点专科工作等,培养他们的科研思路,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参加临床科研课题设计、查阅文献、书写综述、收集资料、整理实验数据、学习统计分析方法、撰写论文等科研工作,开拓研究生的创新思路,激发科研思维灵感,提高科研、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4 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
现代中医儿科研究生综合素质包括健康的人格、高尚的医德、医风、精湛的文化修养、自主学习与团队合作意识等。医为仁术,济世为怀,唐代医学大家孙思邈的《大医精诚》为时代中医学子奉为圭臬,因此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也是当代中医儿科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中重要的一部分。培养高尚的医德、医风,就要做到对病人有极端的热忱,对工作极端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而作为中医儿科工作者则更需要有爱心、仁心、责任心、奉献之心。素质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重要内容,作为社会医疗卫生事业的接班人,其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
为适应医学发展的新趋势,医学院校必须重视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改变教育观念,转变教学观念,强化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基础修养,在加强社会实践、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提升其综合素质。学校通过开展“三下乡活动”、“免费义诊活动周”、“大型流行病学调查志愿者”等活动,提高学生参加公益、亲民、义诊、科研等活动的积极性,燃发对医学事业的热情,在参加临床实践的同时,也使他们充分体验到作为医疗工作者所必需的爱心、责任心和奉献之心。作为导师,在平常的诊疗过程中,嘱咐学生要时刻为病人着想,细心安排预约排队,耐心回答咨询,热情接待病人,多与病儿及亲属交流,排解他们的忧虑和困难。总之,学习、工作、生活中点点滴滴皆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国的中医研究生教育模式处在不断地探索、完善之中,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标准和保障身体素质的需求不断提高,中医面临着继承、发展、创新的挑战,而中医儿科研究生的教育培养也正接受着来自各方面的考验。既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多样化,也要满足个人要求的多样化以及研究生教育模式自身发展的多样化要求。要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确定不同的课程结构,课程设置的多样化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培养过程中,坚持以科研能力、综合素质、学术创新、理论创新为主要衡量标准,重在培养其临床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和良好的职业习惯,加强其获取新知识、应用新理论和科学思维训练,以及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研究生树立医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其人为素质、团体合作精神、沟通能力以及社会适应性。此外要重视培养牢固的专业思想观,培养出真正热爱中医儿科、献身中医儿科事业的优秀人才。同时需要国家卫生机构的大力扶持、医学院校雄厚的师资力量,优化办学条件作为中医儿科研究生培养模式快速发展、逐步完善的坚实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