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误诊一例
2011-04-08秦怀雪
秦怀雪
(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儿科,重庆 408000)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亦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ocytosis),又称噬血细胞性网状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reticulosis),于1979年首先由Risdall等报告,是一种多器官、多系统受累,并进行性加重伴免疫功能紊乱的巨噬细胞增生性疾病,代表一组病原不同的疾病,其特征是发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2]。本综合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原发性或家族性,另一类为继发性,后者可由感染及肿瘤所致。小儿噬血综合征极为少见,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临床诊断很困难,病情凶险,进展快,重症预后差。该病例为我院首例,现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儿,女,1岁10个月,以“发热4 d,咳嗽1 d”于2011年4月29日入院。病程中无鼻衄,无牙龈出血,无黑便,无肉眼血尿。病后患儿精神食欲欠佳,大小便无明显异常。无家族遗传病史。患儿入院时神志清楚,反应可,精神欠佳,扁桃体I度大,表面无脓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软稍胀,因患儿哭吵肝脾肋下未扪清,肢端暖和。神经系统无异常体征。入院后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2.16×109/L,N:48.6%,L:48.1%,血红蛋白(Hb):114 g/L,血小板(Plt):24×109/L,胸片:心、肺未见异常,肾功、电解质、血糖均正常。入院后2 d,患儿病情无明显好转,患儿仍反复发热,最高体温39℃;血常规:WBC:2.91×109/L,N:37.9%,L:56%Hb:106 g/L,Plt:31×109/L;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208.6 μ/L,天门冬酸氨基转换酶(AST)462 μ/L,查体发现腹部稍胀,无肌紧张,肝肋下2 cm,脾肋下未满意扪及,精神萎靡,全身无皮疹,无瘀斑瘀点,唇色欠红润。颈部、腋下、腹股沟区未扪及肿大淋巴结。入院3 d患儿精神食欲差,大便呈墨绿色,浸湿尿不湿上未见血迹,小便量可。查体:体温38.2℃,腹部稍胀,肝肋下5 cm,脾肋下3 cm,质中,肢端暖和。复查血常规:WBC:0.82×109/L N:36.6%L:52.4%Hb:63 g/L Plt:17×109/L;大便常规:黑色、稀,未见红细胞及白细胞。患儿病情突然加重,肝脾进行性增大,血细胞进行性下降,无明显出血和溶血表现,考虑诊断:白血病?转入上级医院诊治,诊断: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因病情危重,放弃治疗,5 d后死亡。
2 讨 论
噬血细胞综合征是一种多器官、多系统受累,并进行性加重伴免疫功能紊乱的巨噬细胞增生性疾病[2]。病初期隐匿,急性期病情进展快,容易误诊、漏诊。噬血细胞综合征原发病具有多样性,在临床上分为家族性和继发性两大类,继发性又分为感染相关性和肿瘤相关性两种;家族性一般早期发病,70%发生于l岁以内[2]。起病时常以病毒感染为诱因,不易问出家族史。感染相关性病例占绝大多数且以病毒感染为主。由于2000年以前很多教科书对噬血细胞综合征没有详细的介绍,在基层工作的医生很多都不知道其诊断标准。很多临床医生连此病名都未听说过,目前公认的诊断标准有以下几点:①发热超过1周,高峰≥38.5℃;②肝脾肿大;③全血细胞减少(至外周血二系或三系减少);④高三酰甘油血症和低纤维蛋白血症;⑤骨髓、脾或淋巴结中可见噬血细胞[1]。因不知上述标准,故误诊漏诊难免。
儿童的发热性疾病很多,基层医生在遇到患儿有发热表现时,建议多做血常规检查,当发现有全血细胞二系以上减少的,但无明显溶血和出血表现的,应早期引起重视,注意患儿有无进行性血细胞减少、进行性肝脾肿大,想到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这样的少见病种,多复查血常规,早做骨髓检查,要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积极做好医疗沟通,避免因患儿病情进展快、病情突然危重,家属不理解而产生医疗纠纷。平时多学习,更新知识,就可及时作出正确的诊断并减少误诊与漏诊。
[1]张玉芝.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误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118-119.
[2]陈恩翠.水痘并嗜血细胞综合征一例[J].中国小儿血液,2004,4(1):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