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思政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2011-04-08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素质思政

刘 俊

(河南职工医学院,郑州 451191)

浅析高校思政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刘 俊

(河南职工医学院,郑州 451191)

目的 通过研究理清思政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促进二者在各要素、各环节的有机融合,从而对人才培养工作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通过查阅资料找出思政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内涵,结合工作实践,对两者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思政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主导地位,在推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同时又受其他方面的影响及制约。思政教育与素质教育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结论 高校只有将思政教育置于学校教育的重要位置,把政治素质作为大学生的首要素质,将思政教育融入到素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通过思政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才能实现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服务社会的目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关系

新时期,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人才,而人才的首要素质应该是政治素质。作为高校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责任是探索出富含时代特色及深受广大青年大学生欢迎的思政工作形式,这是高校素质教育能否得以实现的关键。对于高校的实际工作,推进素质教育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皆是极其重要的。

1 思政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内涵浅析

思政教育是为让人们领悟及践行一定的社会或者阶级政治原则,从而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他们施加系统化的思政影响。思政教育的作用,不仅可以将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思政观念及原则灌输至教育对象头脑,换而言之,便是将此类观念原则通过社会传递给个人,促使社会意识向个人意识转化,演变成人们内心的需要,而且有利于在与异己或者对立思政观念与原则斗争时,有效地抵御其影响,进而占领思想阵地。所以,思政教育对于个人而言,为一种社会再造,其规定了人的精神面貌,指引了人的政治方向,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其将建立及完善人们自身的调控机制作为出发点,规范人们的行为,为其他的行政、法律、经济、舆论调节手段的运用创造有利的条件。

素质教育则是为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产生的一个全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法。其是指依据人的本质特征进行教育培训,促进良好的行为及品质得以固定且使之具有恒常特征的教育过程。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得其满足新时期高品质人才的要求,使得其适应于未来社会日益剧烈的竞争。

要加强素质教育则必须加强思政教育。因为,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素质教育的实施不仅要充分激发学生先天的遗传素质,同时还要充分发展其后天获得的各种社会所需的素质,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其和素质教育实然及应然上的矛盾,在于其自身的内容及功能上。

2 思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先导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局出发,以及培养符合新要求的接班人与保证国家的长久治安的高度去强调思政工作的重要性,进而强调在新历史条件之下,思政工作只能不断加强,绝不可有所削弱。思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这不止与我国教育的指导思想及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关系,且与高校能否培养出高素质高标准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及我国能否得以长治久安、跨世纪的发展目标能否得以实现皆有着重要关系。

所以,高校须始终将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置于首位,着力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提高其敏锐性及鉴别力,增强其抵御腐败思想侵蚀的能力。唯有如此,方可将素质教育全面地推进,方能使其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过程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

3 思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会议中,胡锦涛同志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当前教育工作者必须切实加强及改进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不断地培养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及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建设所需的丰富知识及扎实本领的高端人才,引导使大学生与时代同步、与国家共命运、与人民同奋斗,确保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得以实现,确保和谐社会建设得以实现,进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明确地指出了思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突出了思政教育于素质教育里是主要地位及作用,指出了思政教育须坚持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不断提高对学生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及针对性。

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全面加强思政教育及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革新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学生,用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将思政教育渗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环节之中,引导其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其树立起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引导其不断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做一个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

4 思想政治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相互作用

4.1 思政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导向作用 毋庸置疑,思政教育对素质教育有着不可代替的导向作用。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将施加政治思想作为核心,受意识形态影响的社会性的活动,在当前这种历史条件之下,其可以指引大学生于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群众观念、劳动观念及集体主义观念,可以帮助其学会运用辩证的、历史的方法去正确地分析某些政治经济现象,使其充分地认识到当前的时代特征,使其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使其在人生道路上免入歧途。

除此之外,思政教育对素质教育亦有着极其重要的整合作用。首先,素质教育和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完美地整合,使得人们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知识具备了活的灵魂,使知识掌握者坚定其政治、经济、文化上的立场,使其形成较为科学的方法,使其思想素质及认识能力得以提高。例如,思政教育和历史学的整合,可以帮助大学生认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及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使其树立起民族自尊心,摆脱民族虚无主义思想的束缚,激发其爱国主义精神及民族责任感、使命感;思政教育与伦理学的整合,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起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作为核心的价值观,树立起爱社会主义、爱劳动、爱科学、爱人民、爱祖国的崇高情操,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其次,思政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的整合,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其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学会做人做事,促使其所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得以充分发挥,进而使得人才在得以开发的同时,还可以获取巨大的精神动力。

4.2 素质教育对思政教育积极的反作用 除上述作用外,素质教育在其他方面对思政教育亦有着积极的反作用,其实施为思政工作的加强及改善带来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4.2.1 素质教育使高校思政教育必须面对新形势

现代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其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思政素质、健全人格、良好道德品质、高雅情操、宽阔知识面、诚实守信等,强调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素质教育的提出,恰好适应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及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各学校以及全社会皆偏重分数,而忽略学生的品德培养,致使当代大学生的素质不适应社会需要。为从根本上扭转这种扭曲的局面,必须提倡素质教育,必须使得思政教育面对新形势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培养出符合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4.2.2 素质教育要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潜能

凭借科学的教育方式及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其充分发挥主动性及能动性,进而促进其素质得以提高,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而思政教育则追求教师与学生间的引导功能及能动作用高度的和谐统一。教师作为思政教育的领导者及组织者,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这正是其引导功能的体现,但能否充分发挥出来很大程度取决于大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积极性,而这种积极性又需要教师的引导。事实证明,“填鸭式”教育,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及激发学生的潜能。自我挖掘教育功能是思政教育实现效果最大化的基础及前提,而这又恰好遵循了素质教育的挖潜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思政教育时注意帮助学生树立起崇高的人生理想,帮助其自我剖析,增强其自觉性,始终保持对先进思想的学习,防御不良思想的侵袭。

4.2.3 素质教育丰富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 与应试教育下的思政教育不同,素质教育下的思政教育不仅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且有其独特的时代精神。首先,素质教育促进思政理论基础更加完善。马克思主义的灵魂是活的灵魂,其具有与时俱进、实事求是、不断发展的特征。在我国,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在漫长的革命斗争和发展建设中,将马克思主义和我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这些皆是思政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强有力的保证。其次,其内容皆赋予了时代特色,其目的是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建设者,这要求大众不可偏离现实社会,充分体现了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特点,更进一步面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最后,素质教育要求思政教育的工作方法、手段现代化、多样化。思政教育须结合学生的关注热点、具体需要、专业知识去开展。在方法上须坚持做多渠道、多样化路线;手段上则要充分地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全面的教育。

综上,思政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又对素质教育有着导向、整合作用。所以,当前,高校必须将思政教育置于学校教育的重要位置,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视为提高学生思政素质的根本,将提高学生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视为思政教育的主要内容,将思政教育融入到素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通过思政教育整合性的实现,对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以管理作为依托、以服务作为基础、以教育作为先导的宏观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家输送大批量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1]何新生边社辉.大学生思政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3):73 -75.

[2]王 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辩证探析[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9(4):32-33.

[3]张晓燕.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素质教育[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83(7):111.

[4]马丽莉靳 磊崔志刚.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7,9(6):893-894.

[5]董 元郑大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分析[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0,15(2):143 -145.

R 641

B [

1008-9276(2011)05-0624-03

2011-03-20

刘俊(1980-),男,河南省沈丘县人,本科,助教,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

[责任编校:李宜培]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素质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