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5例

2011-04-08刘广才李善新刘英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心衰心功能临床

刘广才,李善新,刘英

(牡丹区王浩屯镇中心卫生院,山东 菏泽 274043;牡丹区沙土镇中心卫生院;菏泽牡丹医药有限公司)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5例

刘广才,李善新,刘英

(牡丹区王浩屯镇中心卫生院,山东 菏泽 274043;牡丹区沙土镇中心卫生院;菏泽牡丹医药有限公司)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进行辩证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对照组为7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症状、体征、心功能改善及对西药的耐受性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西医结合/疗法;辩证论治;慢性心力衰竭/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内科临床常见危重症,它是一个综合病征,系器质性心脏病的晚期表现,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等疾病。晚近,尽管上述一些重要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控制,但心衰的发病率却日益增高。资料显示:据我国50家医院调查,心衰住院率占同期心血管病的20%,而死亡率占40%,心衰发病率的增高,与人群年龄老化、冠心病治疗水平提高、患者存活时间延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代心衰的治疗虽已从过去的短期应用改善血流动力学药物(如利尿剂、正性肌力药和血管扩张剂)的治疗转为长期应用神经内分泌拮抗剂(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修复性的治疗,但仍然难以达到临床期望值。近3年来,笔者在西药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尝试采用中西医结合,进行辩证论治,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4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均为2007年6月~2010年6月间住院患者,均符合《实用内科学》第13版慢性心功能不全诊断标准[1]。观察组心功能均为Ⅲ~Ⅳ级,年龄55~80岁,平均65岁,病程3~15年。心衰原因:冠心病22例,肺心病10例,高心病13例。对照组45例,

男22例,女23例,年龄55~79岁,平均64岁,病程3~16年。心衰原因:冠心病20例,肺心病9例,高心病1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一般情况、病程等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2]:1)病因治

疗。2)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包括休息、应用镇静剂、控制钠盐摄入、应用血管扩张剂、利尿剂(根据心功能分级而确定是否应用利尿剂及应用何种类型的利尿剂)等措施。3)增加心排血量:急性加重期用西地兰,病情好转后应用中、慢效作用类强心药,如地高辛0.125mg~0.25mg,1次/d 维持。4)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5)应用β-受体阻滞剂:临床应从小剂量开始,如美托洛尔从6.25mg/d起始逐渐递增剂量,每1~4周加6.25mg/d,直达靶剂量。6)应用醛固酮拮抗剂。7)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以上治疗20d为一疗程。

1.2.2 观察组治疗 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治疗[3]:1)心脾气虚证:心悸、气短、四肢乏力,动甚,伴咳喘,面白无华,舌淡或边有齿痕,脉虚数。治则:补益心脾。方药用:黄芪30g、茯苓15g、当归15g、川芎12g、炙甘草15g、柏子仁20g、党参30g、白术15g、木香6g、大枣7枚。方中:黄芪、党参、白术益气健脾,柏子仁、当归滋阴血而养心,全方使脾气健而心气旺,诸证皆除。2)气阴亏虚证:心悸、气短。乏力,动则汗出,自汗或盗汗,口干,面颧暗红,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则:益气养阴。组方为:人参10g、麦冬15g、五味子 6g、龙骨20g、牡蛎 20g、鳖甲15g。方用人参、麦冬、五味子乃生脉散之意,益气生津敛阴。汗为心之液,若汗出过多则心阴易亏;肺主气,自汗过多必耗气,气虚则体倦乏力;阴阳互根,阴不敛阳,阳气浮越,故入以龙骨、牡蛎、鳖甲以滋阴潜阳。3)心肾阳虚证:心悸、气短、乏力,动则气喘,身寒肢冷,尿少浮肿,舌淡,苔白或腻,脉虚无力。治则:温补心肾。组方为:人参10g、炮附子6g、桂枝10g、甘草6g、龙骨20g、牡蛎20g、山茱萸15g、熟地15g、泽兰10g。方中,人参、炮附子、龙骨、牡蛎温阳固脱,桂枝、山茱萸、熟地通阳化气利水,滋阴温阳,阳气来复,则诸证皆除。4)气虚血瘀证:心悸气短,胁下作痛,可及痞块,面青,唇色暗紫,舌质紫暗边有淤点,脉涩。治则:益气活血。组方为:黄芪60g、川芎9g、桃仁15g、地龙10g、赤芍15g、熟地15g、郁金10g、三棱9g。气虚,血行不力,脉络瘀阻,黄芪益气,使气旺以促血行,当归活血,川芎、赤芍、红花助当归活血之力,地龙通络,全方使气旺血行,瘀气络通,诸证可除。5)阳虚水泛证:心悸气短,不能平卧,咯吐泡沫痰,面肢浮肿,肢凉,苔白滑,脉细促。治则:温阳利水。组方为:茯苓30g、桂枝10g、白术30g、甘草9g、白芍15g、生姜10g、炮附子15g、泽泻9g、车前子30g、泽兰15g。中阳不足,饮停心下;脾肾阳虚,水气内停,聚而不化,溢于肌肤;治法宗以《金匮要略》“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义,全方温化痰饮,健脾利湿,温阳利水。症药相当,诸证可除。

以上用药均每天一剂,煎取300ml液,分两次口服,20d为一疗程,服药期并随症化裁。

1.3 疗效标准 依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疗效标准来判断疗效[4]。1)完全缓解:心率下降,在一般体力活动后保持稳定;心力衰竭征象完全消失;水肿消退;能耐受一般体能活动;能耐受普通饮食。2)部分缓解:心率虽有下降,但不稳定,体力活动时仍有上升;某些心力衰竭的征象仍存在;不能耐受一般体力活动,心功能Ⅱ~Ⅲ级;心力衰竭常多发。1)显效为达到完全缓解标准或心功能改善Ⅱ级以上。2)有效为达到部分缓解标准,心功能改善Ⅰ级以上。3)无效:心功能改善不足Ⅰ级或症状体征无改变,甚至加重者。

2 结果

观察组显效30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对照组显效23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7%。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服药无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在其早期有一个代偿过程,随着症情的发展,其代偿能力逐渐减弱直至失代偿,则会引起各器官充血的表现。此即中医所谓的“淤血”。它的主要病机是心脏的排出量不足,而影响心排出量的决定因素是心肌的收缩和舒张能力。心脏的前后负荷和心率的变化对心排出量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临床在治疗上主要采取休息控制患者血压,限制钠盐摄入,应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以及强心药物和ACEI、β-受体阻滞剂等神经内分泌拮抗剂,从而达到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增强心肌收缩能力,预防及改善心室结构重塑,维护衰竭心脏的目的。

心衰在祖国医学中没有明确的病名,《素问逆调论》:“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邪之客也”。张仲景《金贵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论述五脏水肿:“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当归属于“心悸”“怔忡”“喘证”“水肿”等范畴,其病因有外邪侵袭,过度劳倦或久病伤肺,情志失调,饮食所伤等病变,脏腑以心为主,涉及肝、脾、肺、肾四脏,同时与气、血、水关系密切。其病机多为心肾阳虚,淤血阻滞,水液潴留,水气凌心射肺,属虚为本实为标,而以本虚为主,故治疗大法为补虚祛邪而以补虚为主。临床上以阴阳气血不足为本虚,以淤血、水饮、痰浊为标实。故治宜滋阴温阳,益气补血,兼以活血化瘀行气利水。并始终宗以:阴阳互根,阳气为机体动力,阳气充足,血脉鼓动有力,气血运行通畅,则五脏安和;阳气不足则心阳亦衰,心脉鼓动无力,血液运行不利,则排血量减少,出现胸闷、心悸、气促等心衰症状。阳虚水停,则出现水肿症状;阳虚日久,生化不足,阴液亦亏,产生阴阳两虚,则病情更加复杂,应在扶助阳气的同时,配以滋阴之品。活血与利水并用:淤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血行不利则为水”,淤血还会进一步妨碍水液代谢,导致水湿加重。临床上常选用益母草、香加皮、泽兰等活血利水之品,使气血通畅,水饮得消。攻补兼施:心衰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多因虚致实,而呈虚实错杂,扶正之时,当不忘祛邪,使邪祛正复。中西医结合在临床上治疗心衰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冀广大同仁推广。

[1]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M].第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366-1382.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学杂志,2007,35(12):1076-1095.

[3]李明富.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108-120.

[4]许振亚,陈景礼,薛兰英,等.心脑血管病的诊断与治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96-197.

R730.59;R541.6

A

1008-4118(2011)02-0047-02

10.3969/j.issn.1008-4118.2011.02.25

2011-02-20

猜你喜欢

心衰心功能临床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普外急腹症临床治疗的初步探讨
心功能如何分级?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元胡止痛膏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观察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
四逆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30例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