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绪论课教学方法探讨
2011-04-08尚智
尚智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绪论课教学方法探讨
尚智
病原生物学;免疫学基础;绪论;教学
绪论是一门课的开端,也是一门课的缩影,是学生对每一门课的初次接触。绪论课表面上看起来很容易讲,学生也看得懂,这样易导致教师不重视,认为绪论中无实质内容,和书中的内容比较无关紧要,没有必要花很大精力,只是简单一提而过,或干脆让学生课下自学,直接从这一部分跳过。但是,在教学中笔者深深体会到讲好绪论课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绪论课讲授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本门课是否产生学习兴趣和强烈求知欲望。怎样才能讲好绪论课呢?经过多年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以下简称病免)教学的实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的绪论课。
1 对病免教材作总体介绍,使学生对课程有一个总体认识
在讲授绪论课时,笔者一般都要先介绍本学科所用教材[1],让学生浏览一下教材的目录,了解教材包涵的内容。从本教材的目录内容可以看出本课程可以分成两大部分,即病原生物学部分和免疫学基础部分。病原生物学部分可以再分为微生物学部分和人体寄生虫学部分;微生物学部分中细菌学和病毒学两部分占得比重比较大,其他如真菌、放线菌、立克次体、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等只占很少比重。这说明在学习微生物学部分的时候要将重点放在细菌学和病毒学上。学习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总论的学习;各论中要将注意力集中在致病性上,也就是说要熟悉每一种细菌或病毒的致病物质、所引起的疾病;在学习人体寄生虫部分的时候要注意学习每种寄生虫的生活史,寄生虫的致病性和对寄生虫的防治过程中都与寄生虫的生活史有很大关系;免疫学比较抽象、深奥,前后知识点联系性强,和医学各学科相互之间的渗透性比较强。免疫学可以根据学科内容体系按其逻辑关系划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内容,包括抗原、抗体、补体、免疫细胞、细胞因子等;第二部分为核心内容,主要包括T、B细胞参与的免疫应答、免疫调节、免疫耐受等;第三部分为应用内容,包括抗感染免疫,免疫学检测和免疫防治等[1-3]。免疫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与生命科学的其它学科联系十分紧密。一方面,它的发展吸收了其它学科的理论;另一方面,它的发展也更好地促进了其他学科的发展。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对如何学好这门课有了心理准备,有了自己的计划,取得了学习的主动权,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开端。
2 逐步提出问题,勾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介绍完教材后,让学生将书本合上,逐步提出以下问题:当你们听到“微生物”或者“细菌”、“病毒”等词语的时候,你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学生开始积极回答:小,看不见,脏,让人生病,好恐怖的:比如艾滋病,SARA等等,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议论着、回答着;以后再提出第二个问题:如果世界上没有微生物会怎样?或者说将世界上所有的微生物都杀灭后会怎样?学生开始说:那太好了,就不会再生病了;到外面吃饭不会担心腹泻;这种东西早该从地球上灭绝了……对于同学们的这些回答,老师并不急于给结论,而是再提出下列问题:我们吃到的馒头是靠什么发酵而来的?我们初中阶段学习的豆科植物根瘤中有什么物质可以将空气中的游离氮转化为有机氮供植物利用?动物、植物等尸体靠什么东西分解?学生讨论着回答这些问题,在回答的时候开始产生疑惑,教师将上面两个问题再次提出,这时学生开始认识到自己的第一感觉并不正确,微生物似乎并不那么“坏”。这时老师告诉学生,之所以我们对微生物会有不好的第一感觉,就是因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微生物大都是致病性的微生物,对人类是有害的。其实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是无害的,部分对人还是有益的,比如酵母菌可以发酵,大肠杆菌可以产生维生素B和K,放线菌等微生物可以产生抗生素,噬菌体具有杀菌能力等。对人或动植物致病的微生物只占极少数,我们将它们视为病原微生物。就是这些害群之马破坏了微生物的声誉,给人们留下了极坏的印象。所以,通过今天的课程我们要有一个新的认识,给微生物一个公正的评判。通过这种方式讲课,学生不再是教学中的被动者,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分析问题,具有很高的学习热情。
3 讲述微生物学发展史,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浓,积极性正高涨,教师要将学生的这种积极性保持下去。正因为这样,本人对绪论的教学非常重视,力求打响这“第一炮”。首先对教材进行反复推敲、适当剪裁选择最佳突破点。一开始一定不能急于提出那些枯燥的概念,否则学生就会认为老师是老古董了。笔者则从以下几个故事入手,娓娓道来:列文虎克发明创造第一台显微镜;巴斯德经典的鹅颈烧瓶实验;从我国医学史中有关人痘苗预防天花,到一个多世纪后英国医生用牛痘疫苗成功地预防天花而为人类传染病的预防开创了人工免疫的先声,再到今天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第一个分离出沙眼衣原体的我国学者汤飞凡等等。学生顿觉得耳目一新、趣味横生,注意力自然集中。这样,既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对本学科有了初步的认识,又产生了一种积极的效应,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提高了学习兴趣。有了热情与兴趣,就为今后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 结合临床,使学生明确学好医学微生物学的重要意义
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学生对这门课学的好坏直接影响有关专业课的学习。所以,在医学微生物学绪论课上必须讲述医学微生物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使学生明确学好医学微生物学的重要意义。在讲解中应注意举例说明医学微生物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比如抗生素就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可用于防治感染性疾病;无菌观念和无菌操作是每一个医学工作者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无菌观念,指导临床无菌操作等等。通过例子,说明医学微生物学与临床医学关系密切,使学生明确学习医学微生物学的目的、任务及意义,鼓励学生学好医学微生物学,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5 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习意志
“授之以鱼,一餐之需;授之以渔,终身受益”。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对提高学习效率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免疫学抽象、深奥、前后联系性强,和医学各学科相互之间的渗透性比较强,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学习时应做到经常复习,联系实际,经常上网查阅新知识、新动态。而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内容多,较简单,和临床、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在学习时除应做到经常复习外,还应该把知识条理化,抓住重点,经常联系身边的实际反复思索和研究。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对如何学好这门课有了心理准备,有自己的计划,取得了学习的主动权。学生一旦消除了对本学科的“怕难”心理,又掌握了学习方法,培养了坚强的学习意志,学习就成了一种乐趣,一种习惯,而不是负担。
总之,绪论在整个教材中是第一个章节,也是整个课程的第一次课,更是师生的第一次交流,教师在第一课上表现出来的广博的知识、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实例、开阔的思维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尊敬、信服会油然而生,为教师今后开展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绪论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处理得当,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病免》绪论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习兴趣,促进求知识欲,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会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对后继的学科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 夏和先.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168.
[2] 鲜尽红.免疫检验技术[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39.
[3] 龚非力.医学免疫学[M].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16.
R37;R392.1
A
1008-4118(2011)03-0093-02
10.3969/j.issn.1008-4118.2011.03.50
2011-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