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少林武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参与价值研究
2011-04-08李安平
李安平
福建省南少林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成体系。在海内外有广泛的影响。它远肇晋唐,盛于两宋,大备于明清。作为中华民族古老灿烂的优秀文化,千百年来薪传不衰。举著作,有俞大猷的武术经典著作《剑经》;论武功,南派拳术风格独特;谈寺院,福建省少林寺喧腾人口;说流播,除中国大陆各省和港、澳、台地区,还远及欧美、日本、澳洲和东南亚。广东、浙江、江西、广西、台湾等省以及日本、东南亚等国的许多拳种起源可以追溯到福建省。近些年来,不少武术团体、人士纷纷来泉访问,络绎于途,海内外对福建省南少林武术的研究方兴未艾。福建省南少林武术是深受海内外人民喜爱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1]因此,将南少林武术引入高校体育教学中,对于促进高校学生身体健康和南少林武术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福建省南少林武术的发展现状
1.以竞赛促普及,学校悄然兴起南少林武术。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动武术运动在学校的开展,宏扬中华民族传统,增强民族凝聚力,扩大各兄弟学校之间的团结友谊,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福建省体育局、教育局每年都举行武术锦标赛,比赛项目分为长拳类和传统类,而传统项目的比赛参加的选手几乎都是福建省南少林武术的拳术、器械和对练。由此可见,南少林武术在福建地区青少年武术爱好者中最受欢迎。
2.南少林武术已成为福建省地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不断丰富的时代,充分发挥校园体育文化活动载体之优势,可使南少林武术文化代代相传,鼎盛不衰。南少林武术具有显著的民族和乡土特色,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历代劳动人民对自己的宗教信仰、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的一种寄托及表达方式,其文化内涵,既与民族思维方式有关,又与特定的闽南乡土文化氛围有直接的联系。因此,寓南少林武术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可增进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特别是闽南乡土文化的学习和了解,培养学生团结、奋进的民族精神和乡土意识。[2]笔者观察了福建省地区众多高校凡重大的节日庆典活动,迎接上级领导、专家评估考察,均把精彩武术表演节目搬上舞台,深受广大师生和领导嘉宾的喜爱。
3.以南少林武术推动学生全民健身,校园健身深入人心。长期以来,高校学生健身受传统体育教学的影响,以长跑、球类运动为主要形式,健身方法单一,部分学生健身兴趣不浓,缺乏锻炼热情,忽视了部分学生的个性发展。南少林武术运动对高校学生具有健身作用。福建省福清美佛儿学校“南拳”(五祖拳)校本课程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学生健身活动的普及。一是南少林武术激发了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身心的健康。由于南少林武术运动具有观赏性、娱乐性、审美艺术性等特点,学生观看南少林武术表演后,能在欢快愉悦的情景中体验运动舒畅感,从而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获得身心健康。二是南少林武术激发学生参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健身运动。南少林武术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发展的大好形式下,学生全面健身活动深入人心,“健康第一”的思想逐步形成,学生已从单一的健身模式演变为科学的、多维的健身模式,校园体育人口不断增加,校园健身活动不断丰富。
二 福建省高校体育教学中推广南少林武术运动的可行性分析
1.政府的支持,有利于南少林武术的普及和推广。在2006年9月5日举行的以“蓝蓝福建省湾,中国南少林”为主题的福建省旅游文化推介展示会开幕式上,来自福建省10个县市区数十个高校体育社团和武术馆校的300余名武术高手表演了五祖拳、太祖拳、白鹤拳等,集中展示了福建省南少林丰厚的武学底蕴和深厚的群众基础。近年来福建省投入相当资金发展南少林武术,南少林寺武术表演场所已经建立,今年不仅要推介南少林旅游品牌,还要让南少林进入课堂,让它在广大青少年中发挥健身和传承文化的作用。[3]
2.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福建历来有崇文尚武之风,下有布衣,上及达观贵人,自古就有习武练拳的好传统,每逢喜庆佳节,各地城乡舞龙舞狮操拳弄棒等武术活动热闹非凡。在城市,通过各种社会团体等组织,利用学校体育和民间武师,建立社区的传统武术推广中心;在乡村,通过民间武术传习等形式,传授当地的传统武术,积极开展当地传统的拳械、舞狮、阵势等节庆民俗武术文化的交流表演,至今创编流行的拳种、门派、拳式不计其数,已具有相当大的规模。
3.南少林拳动作简单易于推广和普及。福建南少林拳法继承了嵩山少林寺拳法的正宗精髓,又综合吸取了我国民间和古代行伍中流传的各家拳法,仿效飞禽猛兽的飞翔、蹿跃等动作,创造了龙、虎、豹、蛇、鹤的五形拳,以及牛、鼠、兔、犬、鸭、马、猴、鸡、龟、虾、猫等十二形拳,动作简单朴实,花法较少,动作难度不大,跳跃动作少,比较易于推广和普及。[4]它适合不同年龄段及不同体质状况的人群练习,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和广泛的适应性。
4.武侠小说和影视作品的渲染有一定的武术文化基础。南少林是相对于北少林(嵩山少林)的一种文化现象,流传于南方,主要在福建一带.它同少林武术一样,具有宗教文化和武术文化的内涵,也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时代特征。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会形成各具风格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养育出不同的文化类型。南少林文化正是在闽区域文化的滋养下,又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不断发展和演变。涉及南少林的文学作品不胜列举,影视作品主要有:《南少林三十六房》电视剧32集;《南少林》电视剧32集;《南少林》电影;《南少林和北少林》电影。今年3月,中央电视台《武林大会》栏目全新开播.该栏目以擂台赛形式,广邀中华传统武术高手各施绝技,现场切磋.泉州南少林五祖拳作为《武林大会》第一个面向全国观众展示的拳种,成功地打响南少林品牌。随着小说和影视作品的陆续推广,南少林文化中的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在当地影响深远,为青少年所崇拜。[5]
5.有一定的南少林武术的师资基础。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师都经过系统民族传统体育教育、训练,对南少林武术多有不同程度的掌握和研究,部分非体育教师也或多或少的熟悉、了解南少林武术,这无疑为在学校推广、普及南少林武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 福建省南少林武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参与价值
1.传统武术提倡“学艺先学礼”,利于培养学生基础道德品质和基本法制观念。将礼仪作为基础教学内容之一,有助于弥补现阶段我国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基础道德品质培养的不足,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和谐的人际关系,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相结合,又有利于创造文明的校园环境.同时“习武先修德”有利于培育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人文校园环境,培养广大学生的优秀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
2.青少年习武有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南少林内涵中的积极因素,如:传统武术精神、宗教文化力量、俞大猷的抗倭英雄形象、民族抗争精神、闽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等等都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当前,国家对民族精神的教育日渐重视,2004年4月中宣部、教育部制定并颁发了《高校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将每年9月确定为“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充分反映了国家己经意识到民族精神对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意识到民族精神在现代高校教育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大量事实和数据显示了我国高校教育中确实存在一个普遍现象:青少年的民族精神大面积失落,高校学生民族精神教育严重欠缺。与科学教育相比,民族精神的教育更多的是责任感、价值观的教育,是情感的、审美的和思维方式的教育。[6]
3.艰苦的习武过程,可以激励学生追求积极向上的目标,锻炼高校学生的意志品质。武术文化内涵极为丰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无论是对塑造高校学生的独立人格、民族精神的培植,还是和谐社会的构建,武术都有其价值。它将为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凝聚民族精神和实现国家复兴发挥独特作用。
4.青少年习武有利于身体素质的提高。南少林动作朴实无华,无论练息、气、力或筋、骨、皮均佳,尤其是发展了青少年的骨骼肌肉、力量。少年儿童可塑性强,通过习练传统武术,使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与其它传承南少林文化的方法不同,学校体育手段无论是在培养学生武术素养方面,还是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重视南少林武术文化内涵的发掘、整理,进行学校南少林武术文化教育的改革、实验,吸引更多学生投身到南少林武术的学习、传承中来,促进南少林武术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福建省地方武术项目的南少林武术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深受青少年喜爱,已成为福建省许多高校体育教学的教材之一,在体育与健康课改中已成为高校学生选修的一个体育项目,也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中重要内容,相信通过南少林武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参与,越来越多的学生将会领略它的魅力,投入学习南少林武术的热潮当中,这对于南少林武术,对于我国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都是一个好的借鉴。
[1]周伟良.武术文化与会党文化语境中的福建南少林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6):1-10.
[2]何绵山.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3]贾建欣.福建南少林文化研究现状及发展之我见[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70 -72.
[4]周志强,周明渊.南少林五祖拳[M].福建:福建人民体育出版社,1986.
[5]林世芳.再论“南少林”概念内涵及其嬗变[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1997(3):20-23.
[6]王清生.学校体育中南少林武术文化传承的可行性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