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落差效应在大学生心理疏导中的应用

2011-04-08

关键词:蓄积理论课多媒体教学

沈 玲

一 熟悉的落差

落差是一个常见的词,我们建三峡水库,目的就是要利用大坝蓄积上游来水,使得大坝上下水位的落差加大,然后借助水流推动发电机组把势能转化为电能,三峡电站发的电惠及了全国诸多地方;水库蓄水就是在蓄积水的势能,积少成多,在适当的时候让它推动发电机组,实现能量的转换;在心理学里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是有能量级别区分的,比如微笑和大笑,所释放的心理能量是不同的。

在一般情况下我们能够控制情绪,但是激动的时候就很难控制,原因就在于我们蓄积的心理能量到达了一定的级别,使得心理已经到了不得不发的程度,瞬间爆发的能量是巨大的。所以有情绪的一泻千里,酣畅淋漓的抒情,我们感到文气的奔腾不已,我想这不仅和作家的才华与激情有关,还与心理能量的逐渐蓄积与瞬间释放有关。我们平时说的发愤图强,不就是说要激起斗志,奋力一搏嘛,我们日常的努力和成功时的释然让我们倍感欣慰,这就是我们之所以享受成功的心理原因。

二 借用的落差

把物理中的这种现象运用在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上是很有好处的。

汉代的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有言“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就是我们说的心理能量的蓄积,然后积蓄的能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级别,才有了“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这段耳熟能详的话。

“意有所郁结”是成书的重要条件,也就是文学孕育的过程,即蓄势待发的阶段。“不得通其道”是达到不得不发的程度,为了达到内心的安宁,不得不发,宣泄出来后才能恢复心灵的平衡。既然积蓄心理能量有助于我们奋发有为,那么及时的疏导心理蓄积已久的能量,对缓和大学生心理压力,对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是很有意义的。

三 陌生的落差

文学艺术作品中经常出现“以乐景写哀情”的实例,那么为何众多的作家都如此的相像呢?我的回答就是古今的艺术家们都注意到了心理落差的巨大作用,并且合理地加以运用,使读者的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刺激和震撼。

公园里的飞碟、神秘座椅、云霄飞车等,就是借助物理学上的超重和失重现象给人的不同体验。把这种转换放在短暂的瞬间,会给人心理留下巨大的震撼,说到心理学上,这不妨也叫作心理能量级别的瞬间转换,给人带来极其巨大的震撼。把能量级别悬殊巨大的两种心理体验放在一起,无疑就是把人从一种极高的境界带到另一种极低的境界,在巨大的落差体验中,震撼灵魂。

所以,众多的文艺作品把喜乐、哀痛都集中于短暂的瞬间,瞬间两种落差明显,悬殊巨大的巅峰体验,成就了读者巨大的内心印象,也成就了无数名篇佳作。

明代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写“可喜”:“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珊珊可爱”之景,写的不仅是外景给人的感受,还有就是“旧物换新颜”之后给人内心的愉悦感,最后深沉的“可悲”之事,无疑是悲的另一个境界,落差的悬殊给人更强烈的悲感。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开始写“信可乐”的美事,让人足以感觉生命的美好,而后“岂不痛哉”的感伤,以及对人生短暂,认识有限的深沉悲哀,又无疑加剧和放大了人对生命可乐之事的眷恋,也放大了人生可悲的阴影。两相对比,落差巨大,达到悲不可已的效果。

悲剧比其他题材能给人更加巨大的震撼,也是借助了这一原理。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美的东西撕碎给人看。”人们在生活里看惯了嬉笑和团圆的结局,一下把你所喜爱的美好事物推到悲惨之源的谷底,巨大的震撼随之而来。让人警醒,让人悲不可遏,在痛苦中激发人的斗志,启发人思索。西方美学中推崇的崇高美,也是利用了心理能量的蓄积及其在瞬间释放给人带来的巨大震撼这一和落差效应相似的原理。

四 有用的落差

列举了众多文学现象,解释了心理学的根源,那么对我们平时做好大学生的心理疏导有何指导呢?

首先,理解落差效应在激发奋发有为蓄积心理能量上的作用。学会在大学生的管理中,给他适当的目标,加以适当的压力,让这种压力蓄积,达到一定程度后就是前进的动力,但是在这一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观察,注意把握一个度,心理的压力一定要在可承受

邓小平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②教育要现代化,首先教师要现代化。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能够娴熟地运用计算机和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才能及时准确地获取各种最新信息,才能研制出符合实际的、富有自身特色的高水平课件,才能自如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整体应用能力不强,现代科技素质参差不齐,乃是不争的事实。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也明显感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科技素质已从根本上制约着教师的多媒体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自学有关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技术及其相关理论,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原理、背景、特征和变革方向;学校及上级主管部门要注意现代信息技术培训的人力和物力投入,不仅要注重教学设备的添加和更新,更应该有计划地组织相关的专题培训和观摩,为教师提供学习教育技术和制作课件技术的机会。师资培训应从青年教师入手,以青年教师的学习和培训活动,影响中老年教师、激发他们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掌握多媒体设备的操作技能,并在教学过程中主动使用这些设备。

综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反映了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是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尽管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面临一定的困境,但是只要我们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探索,就一定能够尽快摆脱困境,充分发掘其优势,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注 释

①浙江在线:2009年10月10日07:31:47.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35.

[1]陈建翔.新教育:为学习服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刘新庚.思想政治教育新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0.

[3]张桂蓉.关于高校运用多媒体讲授政治理论课的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00(12).

[4]袁飞.“两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应注意的问题[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3(4).

[5]秦福利.谈高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教论坛,2005(10).

[6]张勇.采用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研究,2005(5).

猜你喜欢

蓄积理论课多媒体教学
樟子松人工林林分蓄积量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
藏药佐太中汞在小鼠体内的蓄积
浅谈藏医“疾病蓄积”与健康养生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的有效应用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多媒体教学为高中语文课堂插翅添翼
PBL+CBL联合多媒体教学在血管外科见习中的应用
坚持创新 蓄积行业永续发展动能
如何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